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漸江繪畫美學(xué)思想的主要淵源

2021-05-08 06:09呂少卿
書畫世界 2021年2期
關(guān)鍵詞:淵源

呂少卿

內(nèi)容提要:漸江的繪畫美學(xué)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對“澄懷觀道”的自然體味、對“畫寫性靈”的精神追求、對“孤”“靜”的強調(diào)以及對文人畫審美理想的重視和闡發(fā)等方面,本文從三方面論述了漸江繪畫美學(xué)思想的主要來源。

關(guān)鍵詞:漸江;繪畫美學(xué)思想;淵源

漸江山水畫的主要風(fēng)格特征體現(xiàn)在逸筆淡墨的筆墨表現(xiàn)、嚴謹多變的章法表現(xiàn)和清、冷、孤、寂的高逸畫境表現(xiàn)上,顯示出他對清冷高逸、澄懷觀道以及抒發(fā)性靈的美學(xué)追求。個中緣由,除卻清易明祚的時代淵源和避亂逃禪的個人際遇,筆者認為,漸江的繪畫美學(xué)思想主要淵源有三:其一為服膺宗炳的“澄懷觀道”;其二為對倪瓚審美趣味的認同;其三則是對袁中郎的“平生心折”。

一、“宗雷契久”

一個畫家選擇什么樣的表現(xiàn)對象,選擇什么樣的表現(xiàn)方法,營造什么樣的審美意境,有何沖審美價值取向,總是有意無意地與自己的某種經(jīng)歷、觀點、人生哲學(xué)相關(guān)聯(lián)。從某種意義上說,藝術(shù)是時代的折射,亦是^生的觀照,是審美的外化。漸江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逃禪入凈,他一生不與清王朝合作,而寄情于山水,寄情于書畫。他對外部世界的看法是冰冷的、枯寂的,其出身決定了他的審美價值取向,這種價值取向?qū)τ谛纬伤睦L畫美學(xué)觀是至關(guān)重要的。他有一些聲氣相投的書畫友人,他們的繪畫美學(xué)思想頗有相通之處,如戴本孝、龔賢等。在1662年漸江廬山之行前,友人們曾于歙縣烏聊為之餞行。同席者多人,許楚在詩序中云:“數(shù)子者為云間朱眉方、歷陽戴務(wù)旃、衡岳南云開士,洎予與汪子山圖、程子蝕庵也?!毕g大家“賦詩浩往”,戴本孝也贈詩一首:“林光山氣最清幽,添個茅屋更覺投。讀罷蒙莊《齊物論》,端居一室得天游?!蔽覀儽憬璐鞅拘⒅趤淼莱鰸u江的基本美學(xué)思想,這便是深受宗炳“澄懷觀道”影響的繪畫美學(xué)觀。

漸江自武夷返歙后,一直居于披云峰下的五明寺,名其居室曰“澄觀軒”。很顯然,他是服膺于南朝劉宋間宗炳的。宗炳(375—442),南陽涅陽(今河南鎮(zhèn)平縣南)人。其祖、父皆居官,但他本人一直無意于仕宦,朝廷屢屢征召皆辭不就。他既是隱士,又是虔誠的佛教徒,信奉凈土宗,曾于公元402年赴廬山,“就釋慧遠考尋文義”,并“好山水,愛遠游”,“每游山水,往輒忘歸”。后老病俱至,“嘆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難遍睹,唯當(dāng)澄懷觀道,臥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圖之于室,謂人曰:‘撫琴動操,欲令眾山皆響?!敝小睹鞣鹫摗方庾x佛教旨意,撰寫《畫山水序》闡發(fā)山水畫論,其中“澄懷觀道”的觀點把山水畫與圣人之道等同起來(這里的“圣人之道”其實就是魏晉玄學(xué)所崇尚的老莊之道),將山水畫作為一種有形質(zhì)的“道”的載體,成為觀道、味道的媒介,強調(diào)了山水畫的功能和價值,影響深遠。漸江對宗炳之“澄懷觀道”深有體會,對宗炳之“凈土法門”也心向往之。一直至晚年,他在匡廬之游時還“吊宗、雷之遺事”。他自認為契闊于宗炳,學(xué)生、友人們也都以宗、雷輩目之。他自己有詩云:“白蓮社里詩,終歲無人和。尺許高峰苔,與君捫膝坐。”他的學(xué)生鄭旼詩云:“宗雷賦性癖難除,絕壑高峰一杖拿。”湯燕生《題漸江師小像》云:“……雁門僧自閑,虎頭筆能整。一望俗慮消,再展竟清屏。龍湫老貫休,名山畫宗炳?!痹S楚詩云:“宗雷場散大江東,老眼何堪送雪鴻。乞畫乞書人未退,梅花龕里一燈空?!痹凇端蜐u師歸塔文》中,許楚云:“惜夫宗雷契久,難捐我輩鐘情;張范交真,不覺自然流涕?!痹凇额}漸江石淙舟集圖》中,許楚又說:“……請鑒別奇觀,賞論咸未恕。少文語可參,景元妙皆具?!币彩且宰诒挠^點來欣賞浙江的山水畫。

清 漸江 山水、梅竹圖扇冊之一

紙本墨筆16.5cm×50cm

廣東省博物館藏

浙江和戴本孝、龔賢、石濤等同時代的一些畫家一樣,于繪畫“六法”的“法”是不看重的。他的“澄觀”觀念也就是要體味自然、參悟造化而行圣人之道。“師法自然”的觀點一直貫穿在他的畫學(xué)思想中,對于師法自然他也是身體力行的。漸江的武夷、白岳、黃山之游,遍師造化,對于完善他的畫學(xué)思想、形成他繪畫風(fēng)格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正所謂“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胸寓萬干丘壑,得山川之助。他并不是反對傳統(tǒng)的,他曾說“倪迂筆墨予家寶,歲歲焚香供作師”“廿載有墨癡,無從追北苑”“唐宋遺留看筆皴,自傷涂抹亦因循”,等等。各種資料也都有他學(xué)習(xí)元人、宋人乃至五代、晉唐人的記載,從他畫跡中我們也很容易看到這一點。但對盲目以摹古為最高追求的世風(fēng),他嗤之以鼻、不屑一顧。他說:“傳說云林子,恐不盡疏淺。于此悟文心,簡繁求一善?!比绻f師古人與師造化相比,漸江顯然更注重師造化,他宣布:“敢言天地是吾師,萬壑千崖獨杖藜。夢想富春居士好,并無一段入藩籬?!彼J為:“董北苑以江南真山水為稿本,黃子久隱虞山而寫虞山,郭河陽至取真云驚濤以作山勢,固知大塊自有真本在,若書法家之釵腳漏痕,不信然乎?”這與石濤“搜盡奇峰打草稿”相得益彰,強調(diào)人與自然為一體,把“道”看作繪畫的目的,把“造化”看成根本,畫以“道”為歸,而不能以“法”為本,得道則可以忘法。但對于“六法”,漸江也不是一味地摒棄。在他看來,“法”只是為“道”服務(wù)的一種手段,重要的是“澄懷”。澄凈了自己的心胸,那么“身所盤桓,目所綢繆,以形寫形,以色貌色”才具有了“味道”的價值和意義。他認為必須通過具體的山水之形來觀道、體道、味道。故而鄭旼云其“三愿已酬應(yīng)不恨,武夷黃海及匡廬”。應(yīng)當(dāng)說一開始漸江的思想就并不如戴本孝、龔賢的思想那樣矛盾而痛苦,也和倪瓚的空虛、落寞、孤寂不同。他早就拋卻萬千煩惱絲,遠離是非紅塵,在情感上他與清王朝誓不兩立,絕不合作。但實際生活中他已“何當(dāng)攜一瓢,托止萬慮摒。雪霽月升時,于焉心可證”。他向往老莊的“清淡”“無為”,向往“單道開辟谷羅浮,曉起惟掬泉注缽,吞白石子數(shù)枚,淡無所為”。那種精神上的家園于他尤為重要,他需要去“澄懷”、去“味道”。故而正如戴本孝所說:“宗少文論畫云,山川以形媚道。乃知畫理精微,自有真賞;非他玩可比。仙凡之別,觸景見心,仁智所樂,不離動靜,茍非澄懷,烏足語此?!保ù鞅拘㈩}《山水軸》,美國王季遷藏)

漸江取法古人,尤其是師法云林,與明人、清人著眼點都不一樣,即便與新安諸家等相比較,其實也大為不同。他在取法云林之時,并不一味在筆墨、章法等上面著力,而是結(jié)合對造化的師法,在精神狀態(tài)上取其相通之處,在對自然山水的體味中尋求一種文化認同。換句話說,也就是從古人身上了解他們從大自然中學(xué)到什么,了解他們?nèi)绾误w味大自然??梢姖u江師古人并非簡單地模擬筆墨,而是從中掌握體味自然、師法造化的方法。在師造化中強調(diào)造化與自身的統(tǒng)一,這和他注重“澄懷”“觀道”的思想相輔相成,充分顯示了漸江的重“情”、重抒發(fā)性靈、反對盲目摹古的思想內(nèi)容。這也是由他這種“澄懷觀道”的美學(xué)思想決定的。

二、“我思元瓚”

漸江學(xué)倪,眾所周知。漸江師友及后世的論畫也幾乎皆云及此點,甚至專論此點。如漸江友人、黃山慈光寺僧人弘眉在其《黃山志》在中云其“凡古今名家悉究其法,晚歲尤愛云林筆意”。與漸江差不多同時代的周亮工《讀畫錄》亦云其“喜仿云林,遂臻妙境。江南人以有無定雅俗,如昔人之重云林然,咸謂得漸江足當(dāng)云林”。稍后于漸江的歙人吳瞻泰在《題雪莊黃山圖》中云:“梅花老衲漸江畫得倪迂之神,松圓老人亟稱之?!闭闳隋X少嵋跋漸江《江村梅柳圖軸》云:“漸師山水,私淑云林,蕭疏淡遠中自具偉俊沉厚之氣?!睗u江摯友湯燕生則認為其學(xué)倪黃而超出倪黃,如他在跋漸江《巨然遺韻山水冊》中云:“漸江縱天游,黃倪亦其亞?!睏顛s在《遲鴻軒所見書畫錄》中云:“心泉上人藏有墨山水長卷,筆意薈萃元季諸家,非僅學(xué)云林者也?!焙笫勒摦嬚吒俏ㄎㄖZ諾,凡談及漸江,無不稱其師法倪瓚,或曰專摹云林,但皆只是論其在筆墨、畫品或在氣格上近云林,或者當(dāng)云林,或勝云林,或不如云林。如有人認為:“余見卷冊數(shù)種,不過筆墨秀逸,并無出奇之處,想是門徒贗作,非真跡也。不然,群以云林推之,未免唐突云林矣?!蔽覀冋f,這種種評論大抵皆人云亦云,道其然而不能道其所以然。其實漸江學(xué)倪,技法上師承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繪畫美學(xué)思想的影響。

漸江自己在很多場合言必稱倪瓚,對倪瓚極為推崇。在《畫偈》《偈外詩》及題畫中有多首詩云及倪瓚,如“老干有秋,平崗不斷。誦讀之余,我思元瓚”“倪迂中歲具奇情,散產(chǎn)之余畫始成。我已無家宜困學(xué),悠悠難免負平生”“東西南北一故吾,山中歸去結(jié)跏趺。欠伸忽見枯林動,又記倪迂舊日圖”“漂泊終年未有廬,溪山瀟灑樹扶疏。此時若遇云林子,結(jié)個茅亭讀異書”,等等。黃賓虹在《僧漸江之高行》中記述漸江購倪畫數(shù)年,苦不得真跡,自武夷歸至黃山后,漸江與豐溪吳氏交好,得以獲觀倪瓚真跡,“遂佯疾不歸,杜門面壁者三閱月,恍然有得,落筆便覺超逸”,“因取向來所作毀之”。在許楚為其所作的《十供文》中也明確寫有漸江藏有云林書畫卷,“幽汀寒樹,儼置前身,拔俗清言,光韻凌紙。是用供師領(lǐng)行篋之玩”??梢妼τ谀攮憰?,漸江可謂朝夕揣摩。在他的詩文題跋中,事關(guān)畫壇古人的也以倪瓚為多。他曾多次自述取法倪瓚,如在自題《歲寒圖軸》中云:“與蝕庵居士二十年白鷸之盟。……余偶以清悶為師,庶存歲寒之意。”他更以倪瓚自況:“一龕何異一舟居,寂寂無人凍浦如。窗有老梅朝作伴,山留殘雪夜看書?!彼约荷踔琳f:“疏樹寒山澹遠姿,明知自不合時宜。迂翁筆墨予家寶,歲歲焚香供作師?!倍覐乃漠嬠E來看,某些方面也的確從倪瓚所得為多,尤其是其模仿倪瓚的作品。如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作于順治十三年(1656)的《山水圖》、作于順治十八年(1661)夏的《幽亭秀木圖》以及作于順治十八年九月的《為旦先居士作山水圖》,等等。不僅在章法上與倪瓚相似,在畫境上與倪瓚亦有相通之處。后者款署:“辛丑九月,雄右屬為旦先居士。弘仁?!薄队耐ば隳緢D》后則有羅袞期跋云:“啟悟師久慕漸江筆意,屬予代索,遂以寄予者轉(zhuǎn)贈之?!辈⒂薪㈩}七絕一首:“吾師漫寫倪迂意,古木孤亭水石幽。優(yōu)缽曇花品題在,禪門珍秘抗王侯?!笨梢钥吹贸鰜恚瑵u江的這些筆墨技法和畫境意趣雖極具自己風(fēng)格,但也還是有倪瓚的一些影子。對于漸江學(xué)倪之作,陳傳席教授認為:“凡屬大家,皆有自己強烈的精神狀態(tài)、特殊的性格、明確的冊念和主張。所以,雖然仿學(xué)別人的作品,不過是借其形式,從中得到一點啟發(fā),而自己下筆時,流露的仍是自己的精神狀態(tài),不唯跡不似,神更不似。所以,弘仁雖然學(xué)倪,而其畫又不似倪,但倪畫也確實給了他啟示,也奠定了他技法的基礎(chǔ)。”這的確是方家之言。故而,即使在漸江標明學(xué)倪仿倪的作品中,其筆墨也與倪瓚有全然不同之處。漸江自己也說:“傳說云林子,恐不盡疏淺。于此悟文心,簡繁求一善。”對于倪瓚,他是有揚棄地繼承。倪瓚的筆性是不肯定的,松而柔、干而峭。其獨具特色的“折帶皴”法,不盡是中鋒用筆,而多有側(cè)筆橫擦處,連勾帶擦加染,稍顯拖泥帶水之感。樹木則多呈寒林之態(tài),筆致亦柔曲松靈。其技法多承荊、關(guān)、董、巨、李等,更從太湖景色而來,畫面意境荒寒孤寂。這是倪瓚對造化的體悟。而漸江在取法時則用帶有自己獨特風(fēng)格的、肯定而清晰、勁且潤的線條為之,偏于簡括清剛,多勾少擦染,簡明、清晰、干脆、勁潤,絕無拖泥帶水之感。這是漸江對自然的感懷。其寫黃山之作,更是取造化之功,得黃山性情之助,迥異于倪畫。然二人畫境皆是一種空靈孤寂、清逸逼人、物我兩忘的“無我之境”,在精神上有相近之處。只不過由于時代精神、思想心態(tài)、個人習(xí)性、交游等諸多因素的不同,漸江之“冷”“靜”較倪瓚又過之,或者說,倪偏于“靜逸”、漸則偏于“冷逸”,這是漸江有別于倪瓚的、獨特的心靈表達。我們說,漸江學(xué)倪,雖然“不唯跡不似,神更不似”,但他們對“自然—心靈—山水畫一道”的生命體驗是不謀而合的,對山川自然的審美觀照,對在這種審美觀照下所形成的對生命意識、對自然之道、對山川與自身“神遇而跡化”的體悟是高度一致的。他們相似的是更高的境界,在繪畫中皆有對心靈的不同表達。漸江學(xué)倪不斤斤計較于筆法、墨韻等所謂的技術(shù)傳承,而是在技法之上追求心靈表達。這也正是漸江取法倪瓚的高明之處。故而湯燕生云:“漸江縱天游,黃倪亦其亞?!?/p>

三、“心折中郎”

在汪世清、汪聰所輯的《漸江資料集》中的—則尺牘一般不為人所重視,那就是《與王不庵書》,其中有一句話浙江是這樣說的:“……平生心折中郎,獨陘其黃山無記?!苯Y(jié)合漸江的思想,“平生心折中郎”其實反映了他的繪畫美學(xué)思想中抒發(fā)性靈觀的重要來源。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號石公,湖廣公安(今屬湖北)人。萬歷進士,工詩文,具革新思想,文藝思想上主張“窮新極變”,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一起扛起“性靈”之大旗,反對晚明文壇上的摹古之風(fēng)?!叭闭J為真性靈從直抒胸臆的“自然”中來。當(dāng)然,“三袁”當(dāng)中,對性靈的闡釋其實還是有些差別的。有意思的是,從行跡上看,漸江應(yīng)當(dāng)更接近于袁宗道,但實際上他更“心折中郎”。因為袁宗道為人誠篤,嚴于律己,在脫俗和潔癖上都有類于倪瓚,性靈之“真”在他身上更多地表現(xiàn)為“誠”。袁宗道名其書齋為“白蘇齋”,顯示出對白居易、蘇東坡的欽佩敬仰之意。他心目中的自然之趣是“平易”,是“淡”。他也特別推崇陶淵明,這些都和漸江有著某種意義上的重合。而袁宏道則“為人膽氣壯、性情爽”,他的自然之趣是性情奔放,恍如天機觸發(fā),更多吸取的是禪宗的縱橫曠達的一面,并吸收李贄的“童心說”,甚至有片面強調(diào)性靈而棄“法”于不顧的傾向,認為“發(fā)自性靈者為真詩”,突出了性靈之“趣”“赤子之心”的核心內(nèi)涵。在《敘竹林序》中,袁宏道說:“往與伯修過董玄宰……故善畫者師物不師人,善學(xué)者師心不師道,善為詩者師森羅萬象,不師先輩。法李唐者,豈謂其機格與字句哉!法其不為漢、不為魏、不為六朝之心而已,是真法者也?!睉?yīng)該說這種“法不法以為法”的觀點對漸江不重“六法”而崇尚“澄懷觀道”繪畫美學(xué)思想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三袁”中,以袁宏道才華最為出眾,對于掃蕩陳腐的思想也著力最著,對“性靈說”的闡發(fā)也最為精辟透徹。他認為“性靈”是一切優(yōu)秀文藝作品不可缺少的因素,還把“性靈”作為文學(xué)創(chuàng)作和批評、鑒賞的最優(yōu)條件。按照他的觀點,所謂“性靈”,“從作家說,主要是寫出真情實感;從藝術(shù)技巧說,主要是反對矯揉造作;從審美特征說,主要是得自然之趣??偟恼f來,個性的超曠和解脫是性靈的保證”。他認為只有“脫略塵紛”“無拘無束”才算有“真性情”?!八麑疑鐣暮诎祫萘袜l(xiāng)愿人物的抨擊一針見血,而對知己朋友卻特別推心置腹,哪舊尺牘中的寥寥片言,字字都是從肺腑中流出?!边@又和漸江頗相契合,漸江的詩文尺牘亦讓人有如此感覺,他也追求“自然”“天真”,追求“反映性靈”。如“山溪新漲欲浮村,艇子惟存古樹根。賤買魚蝦邀客飲,先留明月在柴門”,又如“吮毫成一朝,無復(fù)知起止。門外有棕橋,閑來看流水”,再如“維春之暮,花光斷續(xù)。翠微中人,須眉皆綠”等,用語天真自然,意不隱晦,直抒性靈,直指人心。漸江的“平生心折中郎”看來并非說說而已。且袁中郎也是由儒入禪,而后又歸凈土宗,把禪宗和凈土宗很好地融合起來。他晚年皈依凈土宗,為他隨緣曠達的禪宗思想增加了一些具體的精神寄托。這和漸江的思想嬗變過程頗為相似,可見漸江之“心折中郎”也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袁中郎之“性靈說”雖然是論詩文,并不專指繪畫,但其實對于后來的文化藝術(shù)具有廣泛的指導(dǎo)意義。他對漸江的影響也應(yīng)當(dāng)是整體的和全面的,對于構(gòu)建漸江自身的審美思想體系無疑有著很重要的影響?!霸姰嫳疽宦伞保惺裁礃拥脑娢拿缹W(xué)思想,就應(yīng)當(dāng)有什么樣的繪畫美學(xué)思想。漸江的繪畫實踐也正好印證了這一點。他對山川景物的觀照,對自然之道的體味,無不滲透著袁中郎對“性靈”闡釋的影響。(當(dāng)然,漸江對“性靈”的追求也和倪瓚的美學(xué)思想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倪瓚詩文繪畫亦主張抒發(fā)性靈。)他的山水畫和他的詩文風(fēng)格一致,體現(xiàn)的也正是“從肺腑中流出”的恍如“天機觸發(fā)”的“自然之趣”。含“真”蘊“誠”,“質(zhì)有而趣靈”。在這一點上,石濤對他的認識最為清晰明白,在跋漸江的《曉江風(fēng)便圖卷》中,石濤云:“……公游黃山最久,故得黃山之真性情也。即一木一石,皆黃山本色,風(fēng)骨泠然生活?!贝髱熅褪谴髱煟芤徽Z中的。石濤所說的這個“風(fēng)骨泠然”之“本色”,便是漸江對“性靈”的最好闡發(fā)。

約稿、責(zé)編:金前文、史春霖

猜你喜歡
淵源
廣州西關(guān)地區(qū)人文精神的淵源與內(nèi)蘊
痛風(fēng)和腫瘤有“淵源”嗎
海南旅游特區(qū)建設(shè)的歷史淵源
試述科技發(fā)展的淵源與未來趨勢
探析習(xí)近平社會治理思想的淵源
張學(xué)良愛國主義思想形成淵源的幾點思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的底氣從何而來
淺談《許三觀賣血記》中重復(fù)手法的運用
21世紀前期中國家庭農(nóng)場特性分析
就項目教學(xué)法與戴士弘教授商榷
富阳市| 高雄市| 巍山| 浮山县| 陈巴尔虎旗| 铜鼓县| 贺兰县| 永定县| 乌鲁木齐市| 来宾市| 峡江县| 内黄县| 大竹县| 买车| 常熟市| 梁平县| 瑞丽市| 鲜城| 太原市| 页游| 鄂温| 绥德县| 阿拉尔市| 黄骅市| 囊谦县| 南川市| 英德市| 木兰县| 安顺市| 栖霞市| 安龙县| 巴林左旗| 花垣县| 清水河县| 栾川县| 旬邑县| 抚顺市| 临湘市| 老河口市| 民权县| 云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