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業(yè)時代向信息時代的轉變是社會又一次深刻的社會變革,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也促使社會生產力實現了質的飛躍。面對信息時代社會治理方式的各種挑戰(zhàn),領導干部需克服“本領恐慌”,不斷提升在網絡空間領域的黨務管理、媒介交流、意見表達、輿情引導和群眾工作五大能力,以適應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要求。
關鍵詞:領導者;網絡治理;治理能力
中圖分類號:D26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5103(2021)01-0149-04
基金項目:天津市2016年度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思想研究”(TJKS16-001Q)。
作者簡介:王艷,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天津行政學院、中共天津市委黨史研究室)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講師,博士。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推動人類進入信息時代。據統計,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9.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7%。信息化時代對領導干部提高網絡治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在信息化推動治理現代化趨勢下,領導干部面臨信息化環(huán)境、信息化群體、信息化技術等挑戰(zhàn),需最大可能地克服社會治理的“本領恐慌”,加強黨務管理能力建設、媒介交流能力建設、意見表達能力建設、輿情引導能力建設和群眾工作能力建設。
一、提升黨務管理能力
領導干部的黨務管理能力,是網絡治理能力的組織基石。一個政黨的組織建設能力和黨務管理能力,決定了這個政黨的戰(zhàn)斗力。時代發(fā)展要求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推進黨務管理向信息化方向發(fā)展,進一步實現對黨組織和黨員的精準管理。
信息時代,社會公眾的價值訴求和利益追求呈多元化趨勢,信息技術的普遍發(fā)展要求領導干部跨越時空限制,實現對組織成員的全管理,這為領導干部的信息素養(yǎng)培育、工作方式優(yōu)化、信息平臺構建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在培育信息素養(yǎng)方面,領導干部要適應新時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順應新時代黨的建設新要求,具備相應的信息意識和信息知識,熟悉掌握信息管理技術,這方面的能力直接影響其黨務管理能力的強弱。在優(yōu)化工作方式方面,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的基礎,在激發(fā)黨員高度責任感的同時,要盡可能滿足黨員的政治需求和人文關懷,既發(fā)展黨內民主,又加強政治引導。在構建信息平臺方面,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網絡黨建,將黨員和黨組織的信息進行數據采集錄入,建立全覆蓋的信息數據庫并實現全國聯網,通過網絡平臺進行理論宣傳教育、在線知識學習、黨員群眾交流、黨務公開監(jiān)督等事務,以豐富網絡黨建的形式,提高黨建科學化水平。
信息時代,領導干部需要重視網絡技術對黨員主體價值實現和黨組織持續(xù)發(fā)展帶來的影響。一是提升黨務管理實效性。實現黨務管理信息化,不僅是管理方式的信息化,更在于管理內容的信息化。信息網絡技術的發(fā)展使組織越來越呈現出多元自治和扁平化的特點,網絡時代應運而生的信息流動與組織成本降低,都為黨員實現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相統一提供了契合點。二是提升民主參政能力。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增加了黨員獲取信息的可能性,提升了黨員參政議政能力和民主監(jiān)督能力。通過網絡技術,黨員可以在線上展開討論、征求意見、凝聚共識、科學決策。網絡技術使信息公開、流動、互動,不僅使組織內部監(jiān)督成為可能,也為非本級組織監(jiān)督提供手段。三是克服組織生活缺位。利用網絡技術,加強對流動黨員的全程管理。各級黨支部可以運用黨委提供的“兩新”互動平臺,開展網絡組織生活、網絡審批黨員轉正等工作,在黨建信息化方面進行探索和嘗試,實現黨務活動網絡化?;谛畔⒋鎯底只?、信息流動瞬時性、信息選擇有時差等特點,對網絡數據實現精確管理、及時管理和統一管理,為領導干部進行網絡黨建提供隨時掌握實時動態(tài)、分析基層情況的一種成本低、操作易的實施方案。
二、提升媒介交流能力
網絡空間作為領導干部開展宣傳教育的新場域,與傳統方式的不同之處在于空間的開放性使信息獲取方式更為便捷,在教育的主客體關系發(fā)生變動基礎上,教育的環(huán)境也會隨之產生深刻的變化。這些都對領導干部提升媒介交流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傳統組織體系內,領導干部宣傳教育工作的開展,往往是通過上級傳導給下級的單向方式進行信息傳遞的,上級是信息的傳遞方,下級是信息的接收方。而在網絡虛擬空間,網絡技術的發(fā)展,打破了封閉的組織結構,組織成員的交流不再具有很強的依附性,他們在突破自身獲取信息的界限同時,成為信息組織的源點,實現了組織與個人對信息的共享[1]。基于此,領導干部需在開放式宣傳活動的空間里,不斷提升個人認識媒介、判斷信息、解決問題、使用媒體的能力,進而實現從接受教育向追求平等的轉變。
領導干部的宣傳教育活動以調動教育對象積極性為首要任務,以實現教育主體和客體的情感共鳴。一是要使教育的主體和客體之間有相同的利益訴求,沒有建立利益一致性的認知,較難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二是要使教育的主體和客體之間有頻繁的情感溝通,沒有感情基礎,很難產生心理的共鳴。三是要為教育的主體和客體塑造良好的形象,只有構建平等的教育溝通,才能弱化現實媒介交流中主體和客體的身份確認。在開放的網絡虛擬空間里,媒介交流是在分布的網絡民眾中實現。領導干部要善于通過網絡黨組織進行感情溝通,以此提高使用媒介的能力。
領導干部提升媒介交流能力,不僅要認識到媒介是宣傳的工具,還要認識到它對信息的傳播作用,可以通過努力做好上情下達和下情上傳工作實現信息的互通,反映民意民情,監(jiān)測社會環(huán)境。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領導干部要適應媒介多角色扮演的變化趨勢,隨時調整應對媒體的方式方法,形成在媒體的監(jiān)督下開展宣傳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自身公信力的意識和習慣。對網民關注的焦點問題,讓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開展雙向互動,以簡單明確的定性和定量指標,引發(fā)與對方的情感共鳴和價值默契,增加教育的實效性。
三、提升意見表達能力
培育領導干部在網絡空間的意見表達能力,通過物質無形的力量,傳播黨的聲音,掌握網絡話語權,擴大黨組織影響力,引導網絡秩序朝著理性有序方向發(fā)展。領導干部的意見表達往往是在直面矛盾的過程中,在公共場合宣示有效的觀點,表明自己的立場和態(tài)度,以此獲取他人的認同,從而引領輿論導向。網絡信息化時代,領導干部的意見表達雖然在網絡空間中進行,但仍要堅持人民立場,運用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維護人民立場,贏得人民信賴。
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發(fā)展前提下,增強領導干部網絡意見表達能力,是提升網絡治理能力的新舉措。在網絡空間無國界的虛擬空間中,領導干部的聲音要被網民聽到、理解并接受;在網絡活動主體和輿情表達方式多元化的形式下,需發(fā)揮好領導干部正能量的意見領袖的作用;領導干部在開展工作時,在尊重個體差異性的基礎上,解決問題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把原則的堅定性與政策的靈活性相結合,公開信息并說明事實,以提升政府公信力。
網絡虛擬空間存在很多觀點與意見分歧,領導干部需不斷提升網絡空間的意見表達能力,以實現對網民的思想引領。一是增強意見表達的解釋力,在尊重事物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對網絡輿情背后的利益訴求作出正確判斷,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二是提升意見表達的親和力,對于沖突建立理性的化解機制,以法律為準繩,以道德為約束,堅持以法為據、以理服人。三是強化意見表達的組織力,依托現實組織力量,充分利用信息網絡技術,加強手機信息平臺建設和網絡評論員建設。四是擴大意見表達的影響力,強化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主導作用,做好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教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文化[2]。
四、提升輿情引導能力
近年來,網絡群體性事件頻發(fā),社會轉型期暴露出的問題和矛盾加劇。網絡不僅成為民間輿論的集散地,在某種程度上,網絡輿論也影響問題的深入解決。信息時代,網民的意見表達更為便捷,傳播速度更為迅速,由此引發(fā)的網絡輿情防控難度更大。因此,提升領導干部的輿情引導能力成為網絡治理的重要能力要求。
領導干部在應對網絡群體性事件時,要轉變思維方式,理性、寬容地對待網民的意見表達,通過認真研究輿論案例,結合輿論風險特點,整合資源,利用平臺進行互動交流,鼓勵網民建言獻策,掌握輿論引導權。與此同時,領導干部還要增強線上線下的雙向互動,對網絡輿情反映的社會現實問題進行及時解答,有效化解矛盾。
面對信息網絡時代輿情發(fā)展所帶來的社會沖擊,領導干部需多措并舉。一是準確把握輿情成因,通過深入了解輿情特性,判斷輿情背后的利益沖突,領導干部要對發(fā)表負面言論的群眾主動開展心理疏導;二是整合輿情治理力量,建立適應網絡治理的新觀念,形成領導干部與網民共同參與治理的新格局;三是借助互聯網平臺,利用微博等新興輿論場,建立快速應急的體制機制,面對輿論焦點問題,及時積極應對;四是建立平等的對話機制,積極暢通民意溝通渠道,堅持信息公開透明的原則,出臺能夠代表民意的決策。通過真誠交流,第一時間化解輿情危機,主動提高政府公信力;五是樹立法治觀念,強化網絡法規(guī)治理,創(chuàng)新法治思維,堅持依法治網,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確?;ヂ摼W在可管可控的范圍內發(fā)展,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五、提升群眾工作能力
網絡信息技術革命催生了網絡時代的到來,網絡空間治理涉及群眾工作,形成環(huán)境日益復雜化、對象日益多元化、利益訴求多樣化的新格局。網絡時代的新特點和新變化,為領導干部提升群眾工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適應互聯網時代群眾需求并引領群眾工作成為領導干部網絡治理能力體系的重要著力點。
互聯網時代的群眾工作順利開展,要仰仗充分的溝通,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里。一味地壓任務,照本宣科地讀文件、念報告,只講空話套話,不了解人民群眾真實的生活狀態(tài),故步自封開展工作,工作中遇到的障礙將越來越多。要借助互聯網技術搭建平臺,運用網絡語言和群眾開展交流,通民情知民意,回應民眾關切之事,不斷調適與群眾之間的關系。遇到矛盾時,需強化責任意識,善于發(fā)現問題背后的本質,把握群眾工作的主動權。依靠群眾智慧,借助群眾經驗,提高問題解決的實效性。領導干部通過互聯網的開放性,宣傳黨的信仰和主張,既表達組織的人文關懷,也彰顯組織的政治關懷,進而夯實領導干部開展群眾工作的政治基礎。
領導干部的群眾工作能力提升,必須站穩(wěn)人民立場,把握人民需求,運用開放平等的互聯網思維開展群眾工作。一是運用法治思維,自覺摒棄特權思想,在法律規(guī)定的職責范圍內開展工作。二是運用平等思維,領導干部在開展工作時,面對的不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擁有了廣泛社會資本的網絡公民,這就需要領導干部調整工作中的主客體關系,提高群眾工作能力。三是樹立服務意識,建立各類黨建網站,讓群眾認識并了解各級黨委部門的工作開展,有利于各級黨委通過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反饋,不斷改進自身工作的方式方法,加強聯系群眾的本領。
參考文獻:
[1]翁士洪.網絡治理能力視角下的政府回應效果研究[J].公共管理與政策評論,2020,9(3).
[2]余曉青.政府網絡治理能力現代化:動因、目標及路徑[J].電子政務,2017(10).
責任編輯:陳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