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
【摘要】“閱讀策略單元”是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的全新版塊。教學時,從教學目標的設定,到教學活動的設計,再到教學過程的實施,都應有別于其他閱讀單元。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為閱讀策略單元,單元學習提示中明確指出,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是“根據(jù)閱讀目的,選用恰當?shù)拈喿x方法”。但課文不同,側重點也不同,教學方法亦不同。本單元的教學,可體現(xiàn)教學的“柔性轉化”,大致可以按照具體流程進行。
【關鍵詞】閱讀方法 閱讀策略 側重點 柔性轉化
“閱讀策略單元”是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的全新版塊。顧名思義,單元教學側重點在于引領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策略,以幫助學生課內外更有效地閱讀,提升閱讀品質。而普通閱讀單元往往更指向內容的理解、思想的體會、表達的品味。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為“閱讀策略單元”,該單元的教學目標是“根據(jù)閱讀目的,選用恰當?shù)拈喿x方法”。本文以此單元為例,淺談閱讀策略單元教學時可采用的方法。
教學這一單元,教師首先應對“閱讀目的”和“恰當?shù)拈喿x方法”有明確的認知?!伴喿x目的”,即學生在閱讀中需要知曉的知識點、想要了解的關注點。而“恰當?shù)拈喿x方法”,則能在眾多閱讀策略中最高效地達成閱讀目標。因此,教師應在研讀單元內每一篇課文后,以讀者和學生的視角,在明確每篇課文的“閱讀目的”和可用的“閱讀策略”的基礎上組織教學。
這一單元共編排了《竹節(jié)人》《宇宙生命之謎》《故宮博物院》三篇課文,其中,前兩篇為精讀課文,《故宮博物院》為略讀課文。三篇課文的教學不應是割裂的,而應是從閱讀策略的習得到內化運用的線狀學習過程,是教學策略由“扶”到“放”的線狀教學過程。
一、闖關游戲體驗,與閱讀策略初相識
《竹節(jié)人》是這一單元的入門課,也是學生初次接觸“根據(jù)閱讀目的選用閱讀方法”,承擔著激發(fā)學生閱讀和探究興趣,初步習得閱讀策略的使命。因此,根據(jù)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可在學生沒有預習和提前閱讀的前提下,用游戲闖關的方式組織教學。
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的課間推薦一款新游戲,名為“竹節(jié)人”。學生自會對這陌生的游戲產生好奇,想弄明白該怎么玩,而這恰恰正是教材中提出的“閱讀任務一”。在明確了閱讀目的后,第一項閱讀闖關開始,即在限定時間內閱讀課文,脫稿說說“竹節(jié)人”的制作方法和玩法。這是全新的學習方式,又因有時間限定,學生會迅速進入專注的閱讀狀態(tài)。時間一到,即開始全班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介紹做法、玩法,還要分享成功闖關的方法、經(jīng)驗,而教師應當起到引領的作用,提煉出相應的閱讀策略,即:快速瀏覽全文,并從一篇長文中篩選出與閱讀目的有關的材料內容。
其次,“竹節(jié)人”既然是玩具,體驗就是最好的感受樂趣的方式,讓兩個學生用教師事先準備的兩個“竹節(jié)人”,在講臺上體驗剛才了解到的玩法,在學生興趣盎然之時,示意游戲結束??梢韵胂?,這個體驗的過程就是課文第17至20自然段的現(xiàn)場還原。在此基礎上進入第二關——在限定時間內讀課文,說說這“竹節(jié)人”的樂趣在哪里。有了第一關習得的方法以及剛才的游戲體驗和觀摩,學生很快便會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在第17至20自然段,即全文最能凸顯竹節(jié)人好玩之處的段落。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提煉出閱讀策略:在閱讀時,更要抓住最主要的信息和最突出的描寫細細品味。
第三關,再一次在限定時間內閱讀全文,并脫稿講述文中關于教師的故事。學生運用已學的閱讀策略,很快就能找到第20至29自然段的內容,但要在短暫時間內對這么長的篇幅進行概括,則需要準確地梳理出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而這就是教師在學生反饋時需要幫助學生提煉出的閱讀策略。
一節(jié)課,在輕松、有趣的游戲體驗中,在循序漸進的闖關挑戰(zhàn)中,在同伴、教師的分享、引領中,學生潛移默化地習得了四個有效的閱讀策略:快速瀏覽全文、篩選閱讀材料、把握主要信息、梳理故事脈絡。
二、師生合作繪圖,對閱讀策略深體悟
《宇宙生命之謎》在本單元的中間位置,是一篇說明文,信息量較大,所需要的閱讀策略與《竹節(jié)人》有所同,也有所不同,因此,這一課在單元整體教學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上一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初步習得了一些閱讀策略,感受到了需要用對方法才能提高閱讀效率。那么,面對不同的閱讀目的,我們該如何選擇最合適的閱讀方法呢?這就是本課通過學生分享、師生合作的教學,需要解決的問題。
第一步,根據(jù)學生閱讀的習慣性思維,說一說看到課題,他們最想了解的“宇宙生命之謎”是什么。請學生閱讀全文,找找答案。教學過程中,有的學生很快就找到了,但也有學生此時仍在尋尋覓覓。通過同伴的分享、教師的引導,學生會發(fā)現(xiàn),關注文章的結構和開頭、結尾,有助于高效把握文章的核心。就這篇文章而言,它按照“總-分-總”的結構,在開頭和結尾都明確指出了:“宇宙生命之謎”就是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
第二步,讓學生也來做一回小科學家,通過閱讀課文,找出其他星球有沒有生命的依據(jù),并由此探究其他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及其原因,要求脫稿講解。運用快速瀏覽全文和篩選閱讀材料這兩個方法,學生很快能找到相關段落,難點在于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將數(shù)條繁雜信息有條理地梳理、講解。教師可在學生遇到閱讀障礙時,適時給予方法的指引——運用思維導圖,既能快速梳理,又便于記憶。初次運用思維導圖,教師可與學生合作,學生讀文,教師繪圖。借助思維導圖(如下),學生便能順利完成這一閱讀任務。
第三步,請學生選用合適的閱讀方法閱讀課文,脫稿說說人類是否可以移居火星。課文對火星的介紹最為詳細,學生有了之前的師生合作學習,對于信息量更多的內容除了已經(jīng)較為熟悉的瀏覽、篩選,自然會想到運用思維導圖輔助閱讀。從師生合作到獨立思考完成,這是本堂課上的一次由“扶”到“放”的線狀教學。通過思維導圖的繪制(如下),學生能很清晰地知曉火星與地球的異同。
這一課,學生鞏固了前一課學習的閱讀方法,在由易到難的閱讀體驗過程中習得新的閱讀策略:判斷文章結構、繪制思維導圖。
三、 小組自主探究,把閱讀策略連成線
《故宮博物院》是集合了記敘文、說明文、通知公告、地圖為一體的非連續(xù)文本,也是略讀課文,學生是第一次接觸這類文本。因此,學生對課文會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與此同時,前兩篇課文分別為記敘文和說明文,為學生自主學習這一篇略讀課文打下了基礎。教師需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放手讓學生以小組自主探究的方式,在任務驅動下學習。
第一版塊,走進故宮,開啟任務。視頻導入,自然引出課題。創(chuàng)設教師要去故宮游玩,請學生做向導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期待和興趣。通過設問“運用文中詞句簡介故宮特點”,使學生思維力得以喚醒,啟發(fā)學生開啟探索。學生運用快速瀏覽全文、判斷文章結構的方法,關注到文章的開頭,從而了解故宮的特點,即宏大精美、布局統(tǒng)一。
第二版塊,了解故宮,繪制路線。以小組合作設計游覽路線或講述一個宮殿的故事為任務,驅動、組織教學。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閱讀方法的遷移和習得,并不是教師生硬地告知,而是在學生帶著任務驅動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的閱讀體驗,不斷捕捉并放大、輻射生成資源,通過展示、追問、反問等多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針對不同閱讀材料選擇不同閱讀方法。例如:不同的小組繪制的游覽路線差不多,教師詢問得知他們都運用了快速瀏覽全文、篩選閱讀材料、把握主要信息的閱讀方法;不同小組對同樣的游覽路線卻有不同方式的介紹,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運用文中表示方位和游覽順序的移步換景過渡語,可以提煉出新的更高效的閱讀策略:圈畫關鍵詞句。這也讓教材的語用價值凸顯,促進學生的思維更加有序;傾聽宮殿故事,找尋講述清晰卻并不照本宣科的秘訣:梳理故事脈絡或繪制思維導圖。學生講述的宮殿故事很是吸引人,是因為課前搜集了相關信息,借機小結方法:一篇文章內容是有限的,不能只局限于文本,需要通過補充閱讀與該文相關的文章、材料、書籍,等等,從而更好地理解文本,收獲更多的知識,開闊視野。在這一版塊的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鞏固前兩篇課文習得的閱讀策略,習得新的閱讀策略。
第三版塊,回首故宮,總結方法。借助板書,帶領學生在此回顧故宮的特點,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此同時,帶領梳理這一單元學習的所有閱讀策略,了解這組文章是在怎樣的閱讀目的下選用的。這一教學過程,幫助學生從點狀的方法習得內化成線狀的知識結構,從而能將學到的閱讀方法遷移到新的閱讀中,去完成新的閱讀任務。
總之,閱讀策略單元的教學,需將“根據(jù)閱讀任務,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這一目標貫徹到底,刪繁就簡,指向明確。無論是單篇課文的教學,還是單元的整體教學設計,都應循序漸進,由“扶”到“放”,實現(xiàn)閱讀策略單元教學的“柔性轉化”。同時,因閱讀策略本身是工具,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當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閱讀,在任務驅動中學習,從而成為一個有閱讀策略、有閱讀效率、有閱讀品質的閱讀者。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實驗小學 )
3342500589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