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立德樹人”提出以來,如何在教學實踐活動中輸出基礎知識并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成為教師應直面教改挑戰(zhàn)之一。其中,高中物理核心素養(yǎng)囊括科學探究及交流、科學態(tài)度及責任、科學思維及創(chuàng)新、物理觀念及運用等方面,亦需在教學實踐中予以滲透,旨在助力學生全面成長,賦予教育活動實效性。文章通過探析高中物理曲線運動教學方略,以期解決物理教改問題,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物理;曲線運動;教學實踐
一、 引言
立足曲線運動教學實況探析高中物理育人問題具有如下價值:第一,總結教育經驗,發(fā)現(xiàn)教育問題,在此基礎上探尋教改新路徑,為教育資源集聚,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質量奠定基礎;第二,在教學活動中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使學生在強化物理核心素養(yǎng)同時能樹立合作意識并提升自學能力等廣義性核心素養(yǎng),繼而提高高中物理教育改革有效性;第三,增強高中物理師資力量,鞭策教師反思自省,為教師從物理教學實況著手規(guī)設教案、創(chuàng)新教法、深耕教材給予支持?;诖?,為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改革綜合質量,探析曲線運動教學問題及解決對策顯得尤為重要。
二、 高中物理曲線運動教學問題
(一)教材深耕效率較低
教材深耕目的是明確育人方向,找準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確保學生能深入掌握物理知識。然而,當前有些教師習慣利用大綱講解物理知識,雖能理清教育脈絡,但教材深耕效率有所降低,無法高效調配教育資源并滲透核心素養(yǎng),影響學生全面發(fā)展成效。
(二)學情分析不到位
為保障學生能積極參與到物理教學活動中,學習掌握物理曲線運動知識,教師需根據(jù)學生認知能力、學習基礎、興趣喜好創(chuàng)設具有參與性、趣味性、實效性的物理講堂,達到事半功倍物理教改目的?;诓糠治锢斫處熑詮娬{個人在授課過程中的主導地位,未能充分關注學生物理學習表現(xiàn),輕視師生互動,教學氣氛沉悶,降低曲線運動教學質量。
(三)教學設計思想欠佳
教學設計是指引教師按部就班完成曲線運動教學任務重要條件,受教師教材深耕效果較差及學情分析不到位等因素影響,有些物理教師存在教學設計思想欠佳問題,教學活動出現(xiàn)脫離實際現(xiàn)象,無法引領學生進入物理知識世界,阻滯物理教育活動穩(wěn)健發(fā)展。
(四)教學評價缺位
教學評價是高中物理教學關鍵一環(huán),具有重申教育重點、強化核心素養(yǎng)、理順學習思路、加強師生互動等作用。當前多數(shù)物理教師教學評價存在過于依賴考試測評分數(shù)問題,教學評價不全面、不及時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使曲線運動教學變得不夠完整,影響學生物理核心素養(yǎng)培育成效。
三、 高中物理曲線運動教學原則
(一)以人為本
為保障學生能充分參與到曲線運動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及興趣喜好的教學方案,在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實踐、動手操作等過程中掌握物理知識并強化個人核心素養(yǎng),如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自學能力等,繼而有效解決曲線運動教學問題,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質量。
(二)實事求是
受教育條件、學情、教學規(guī)劃、師資力量等因素影響,不同高中物理教學情況各異,與邊遠地區(qū)相比,沿海一帶教育水準相對較高,為此教師需遵循實事求是原則,根據(jù)物理教學實況調配育人資源,規(guī)設曲線運動教育方案,解決立德樹人實際問題,避免物理教育改革活動脫離實際,旨在助推本校物理教育工作穩(wěn)健發(fā)展。
四、 高中物理曲線運動教學對策
(一)加大教材分析力度,找準教育實踐著力點
曲線運動教學知識點主要有兩個,一是曲線運動速度方向,二是曲線運動現(xiàn)象產生的條件,教材開始針對直線運動、曲線運動進行比較,教師可在此基礎上引領學生歸納探究明晰二者區(qū)別,繼而引出曲線運動方向、速度相關問題,學生通過知識遷移能降低物理知識理解難度,而后教師組織學生觀察、回憶一些生活化常見現(xiàn)象,如汽車行駛經過弧形路面、鐘擺運動等,在學生觀察思考前提下使學生明晰曲線運動方向處于時刻變化狀態(tài),曲線上一點切線方向是某點速度方向。在此基礎上引領學生結合矢量特征明晰曲線運動屬于變速運動。針對物體曲線運動有關條件的研究教師通過深耕教材設計實驗,鼓勵學生立足生活進行舉例,最后運用牛頓第二定律加以分析。教材內容是對之前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補充,助力學生進一步完善力與運動關系知識體系,為今后物理知識學習與實踐打下基礎。
(二)深入分析學情,引領學生高效自學
初中階段學生接觸過物體的運動有關知識,知道曲線運動屬于常見運動,對曲線運動原因、特點不夠了解,受初中階段速度概念影響,學生容易在分析問題時輕視速度方向,為此“曲線運動屬于變速運動”這個知識點對學生來講存在一定學習與理解難度。在明晰學情基礎上教師規(guī)設如下教學目標,旨在引領學生高效自學:第一,知識與技能。通過自學了解曲線運動速度方向,能將曲線運動視為變速運動的一種,掌握曲線運動條件是物體所受合外力與之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第二,情感與價值。體悟曲線運動奇妙之處,深入生活探析曲線運動現(xiàn)象,參與探討活動,能動手實踐解答曲線運動問題;第三,重點與難點。“曲線運動概念”“確定物體曲線運動方向”“物體做曲線運動條件”屬于學生自學重點,“運用曲線運動知識解決具體問題”屬于學生自學難點。在此前提下關注學生自學狀態(tài),為教師加強教學指導指明方向,繼而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質量。
(三)加強物理教學設計,妥善展開育人工作
教學設計是學生參與學習活動,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載體,能保障教學工作順利展開,為此高中物理教師需加強教學設計,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fā)展開育人工作:第一,實驗導入。良好的導入性教學活動能吸引學生關注教學內容,為教師導入理論內容提供條件。例如,教師為引領學生明晰“運動的同時性”概念可進行“蠟塊的運動”實驗,在實驗用玻璃管內放置紅色蠟塊,讓蠟塊在玻璃管內運動,同時水平勻速移動玻璃管,在移動80cm時蠟塊移動到玻璃管另一端,全程耗時20s,而后引領學生思考蠟塊運動現(xiàn)象。有些學生通過建立坐標系的方式解決運動問題,結合公式計算得出蠟塊運動速度,用物理語言描述蠟塊運動軌跡,使學生明晰實驗中蠟塊做直線運動,并為學生深入解析物體運動現(xiàn)象及問題奠定基礎;第二,創(chuàng)設情境。為助力學生減輕學習壓力,通過知識遷移學習實踐,教師可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旨在激活學生物理思維。例如,教師在進行“速度、位移的合成及分解”教學時,可設某段時間中x1、x2為兩分位移,二者夾角為θ(見圖1),引領學生分析對應時間段合位移大小,使學生能在解決問題同時注意位移合成“同系性”“同時性”“同物性”。在理解速度的合成及分解內涵時可設某時段兩分運動速度是v1、v2,二者夾角為θ(見圖2),分析對應時刻合速度v的值,使學生在解決問題同時明晰速度分解是合成逆運算。再如,教師還可創(chuàng)設“生生互動”情境,在講解“合運動性質”知識時可規(guī)設具有開放性的探討性問題,如“探討在同一直線上兩個分運動的合運動性質”“討論兩個互成角度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合運動性質”等,通過“生生互動”掌握物理知識;第三,學生實踐。為使學生能積極參與到物理教學活動中,教師除規(guī)設議題外,還需為學生自主實踐提供條件,例如教師可引領學生在斜面上放置一個鋼球,而后放手讓鋼球自然滾動,觀察鋼球運動情況,同時記下鋼球運動軌跡,而后教師鼓勵學生分析桌面受力情況及摩擦力方向。在此基礎上將磁鐵放在斜板一旁(見圖3),重新做上述動作,學生觀察鋼球運動情況,通過對比分析明晰鋼球在做曲線運動,并分析斜面受力情況及引力方向。將操作用的鋼球改為木球(大小相同),觀察木球運動軌跡,分析此時斜面受力情況。教師在學生操作及探究基礎上拋出粉筆頭,鼓勵學生通過知識遷移分析粉筆頭受力情況。待學生實操完畢后教師繪制表格,將鋼球、木球、粉筆頭運動軌跡及受力情況記錄其中,指引學生對比分析,使學生明晰首個鋼球做的是直線運動,木球與之運動形式相同,第二個鋼球受與運動方向存在夾角的力影響做曲線運動,拋出的粉筆頭運動方向與重力方向不在同一直線,為此其做曲線運動,繼而使學生明晰物體做曲線運動條件;第四,隨堂小測。隨堂小測是教學設計關鍵一環(huán),能起到查缺補漏、鞏固基礎、高效學習等作用,為此教師需在教學過程中予以靈活運用,例如教師在講完“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相關知識時可設計若干判斷題,如“曲線運動一定是變速運動”“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可能不變”等,繼而通過判斷對錯扎實記憶基礎知識。
(四)積極教學評價,完善物理教學體系
在以往高中物理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容易輕視教學評價,不利于優(yōu)化教育體系,為此教師需在踐行客觀性、全面性、生本性教學評價原則前提下發(fā)揮教學評價學習反饋、教學指導等功能。例如,物理教師在組織學生實操探究時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動手能力較差,在此基礎上教師可通過激勵性評價助力學生完成自主實驗任務,加強師生互動,發(fā)揮教師引導育人作用,使學生能樹立物理學習信心。再如,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隨堂小測時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得并不扎實,為此繪制思維導圖,將“物體做曲線運動條件”“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等視為關鍵詞,指引學生梳理物理知識脈絡,回顧所學內容,通過填充思維導圖針對學生物理學習結果進行自評,使學生得以明確學習重難點,提高學習效率,繼而使高中物理教學體系更為完整。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物理知識學習理解及應用有一定難度,為提高學生物理學習質量,教師需加大教材分析力度,找準教育實踐著力點,深入分析學情,引領學生高效自學,加強物理教學設計,妥善展開育人工作,積極教學評價,完善物理教學體系,繼而在落實物理教學目標基礎上有效培育學生物理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金國.新課改下高中物理“曲線運動”教學思考[J].華夏教師,2020(1):22-23.
[2]沈堅.高中物理曲線運動教學要點分析[J].數(shù)理化學習:高一二版,2019(11):49-51.
作者簡介:
梁桂菁,廣東省梅州市,廣東梅縣東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