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聰
摘 要:在實踐育人的大學教育改革背景下,開展志愿服務工作是大學生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也是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和自主意識的關鍵路徑。因此,建立一個以公益為引領、以專業(yè)為導向和以能力培養(yǎng)為重點的“三維”一體的高校志愿服務長效規(guī)范模式勢在必行。建立完善的高校志愿服務體系、評價體系和保障體系,是新時期背景下我國高校志愿服務規(guī)范化和長效化的重要保證,本文重點對此分析研究。
關鍵詞: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體系;評價體系;保障體系
一、建立規(guī)范的志愿服務工作體系,搭建廣泛的志愿服務平臺
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不同于社會志愿服務工作,基于學生的特殊屬性,在制定志愿服務工作模式和工作流程的時候,要以校內志愿服務平臺為主,輔之校外實踐服務。且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立足于校黨委和團委的統(tǒng)一領導,以青年志愿者協會為依托,打造全方位、具有學習特質的志愿服務新常態(tài)。
一方面,志愿服務活動要涉及廣泛,建立在積極健康的大學生精神引導和行為規(guī)范的基礎上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不僅要對大學生群體進行服務知識的培訓、服務技巧的學習,還要以社會實踐、義務服務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讓志愿者服務成為大學生走向社會的跳板。另一方面,建設完善的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體系,在校黨委團委的指導和帶動下統(tǒng)一活動,踐行志愿服務理念、展現高校大學生志愿者精神。同時,基于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大學志愿活動以學生主導規(guī)劃,由學生會和青年志愿者協會協同宣傳組織,并帶動全體大學生廣泛參與。
二、構建優(yōu)質的志愿者服務評價體系,積極推動服務機制有效運行
大學生志愿服務評價的全面合理,是及時發(fā)現志愿者服務工作不足、改進并提升工作水平、激發(fā)青年志愿者服務熱情的關鍵,是推動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機制有效運行的動力。
第一,評價標準制定。合理的活動評價標準是基礎,建立從志愿服務活動策劃、志愿者服務活動執(zhí)行到志愿者服務活動評價“三維一體”的評價標準。
第二,評價內容的優(yōu)化??茖W的志愿服務活動內容是提升活動效果、提升大學生德育效果的保障。(1)志愿服務策劃的可行性和操作難易程度評價,突出對服務活動的組織形式、活動需要、人員分配的合理性進行考察,并綜合評定組織活動開展過程中是否存在人員組織困難、資金籌措困難、活動技術要求過高等問題;(2)志愿服務活動過程中學生實際表現的考察。重點從行為和心理兩個方面進行考察:志愿服務態(tài)度是否良好,能否對自身社會定位有效把握、志愿服務行為是否規(guī)范,我校大學生提供的志愿服務能否為受助人員帶去幫助。(3)將志愿服務工作效果評價與“十九大”精神融合,貼近社會主義價值觀和發(fā)展觀,實現與時俱進。首先,志愿服務活動結束后提交總結報告,讓學生“自評”;其次,對服務對象和單位進行滿意度調查,客觀審視本次活動是否有效;最后,重視志愿服務活動造成的影響力,將社會群眾、媒體對本次志愿服務活動的關注度作為志愿服務活動的重要評價標準。
第三,評價方法優(yōu)化,以大學德育教育課程為依托,并以修學分的方式開展志愿服務工作,切實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志愿服務中來。另外,還要建立獎懲機制,學校黨委和團委應基于學生表現、服務單位評價、社會反響對志愿服務先進個人、集體進行表彰,真正讓學生通過參與志愿服務獲得滿足感和榮譽感。
三、打造系統(tǒng)的志愿服務保障體系,統(tǒng)籌活動的資源配置
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具有公益性質,非盈利性特點導致其必須靠學校、政府、社會組織和個人的支持,方可保證志愿服務活動的順利開展。針對中國大學志愿服務活動存在的經費問題,可以借鑒國外和其他院校的工作創(chuàng)新舉措,統(tǒng)籌志愿活動的社會資源配置,建立起資金保障、制度保障、人身保障體系。
第一,高校方應當積極保證大學志愿服務活動的經費來源,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以社會募資為中心、以慈善機構和個人資助為輔助,保障志愿服務活動有足夠的資金保障。第二,政府相關部門應當不斷加強志愿服務活動頂層法律文件設計,積極統(tǒng)籌協調志愿服務立法保障工作,不斷清晰界定志愿服務中的模糊問題,促進中國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的有序開展。還要針對大學生群體制定專門的志愿服務專項法規(guī),目前比較完備且成熟的是志愿服務西部計劃,未來需要有更多的法規(guī)制定,對志愿服務的選拔、獎懲、退出機制進行規(guī)范化指導。第三,加強安全教育,著力進行志愿者的安全風險規(guī)避和突發(fā)情況應急培訓,還要積極建立志愿服務險種投保方案,切實免除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工作的后顧之憂。
參考文獻:
[1]陸慶海.高校德育視域下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創(chuàng)新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0(04):42-43.
[2]李凱蕓,劉曉菁,鄭亞晨.大學生參與社區(qū)助老志愿服務長效機制研究——以山東省煙臺市為例[J].勞動保障世界,2019(36):26-27.
[3]丁瑞萍,郭崢春.實踐育人背景下應用型高校大學生志愿服務體系的規(guī)范化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0):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