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憲玲
【摘?要】我們所說的預設是指對某件事做出提前的計劃與準備,而教學預設就是指對教學工作的一些準備,包括對教學計劃的制訂和教學內容的提前了解。教學預設對提高教學效率,幫助學生盡快掌握知識,有很大的作用。科學、嚴密的預設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
【關鍵詞】高中數(shù)學;對話教學;教學預設;生成
所謂“生成”,即課堂目標的實現(xiàn),是教師、學生、教學資源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促進學生知識與能力、思維與習慣等建構的過程,也是教師專業(yè)進一步發(fā)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成長的歷程?!吧伞碧N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為實施針對性教學提供了寶貴的契機。
隨著我國經濟與科技的飛速發(fā)展,我國對教育也越來越重視,國家不斷出臺一系列措施與政策,促進教育的發(fā)展。而近期國家頒布的相關政策中已經明確提出,教師應提前做好教學預設,保證教學質量。我們已經明確地知道教學預設的重要性,但應如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做好教學預設,也是教師當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對教師來說,對任何事情做出提前的計劃和安排,都有利于這件事更好地發(fā)展與實施,而教學預設,更有利于提高教學的效率。所以,教師在做教學預設時,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預設教學過程中的“主問題”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是鮮活的個體,所以在課堂上常常會發(fā)生一些突發(fā)情況。教師只有在教學預設中,將課堂上可能發(fā)生的情況考慮全面,才能在整體上促進教學預設的發(fā)展。而在教學預設過程中,教師應該分清主次,對課堂教學所涉及的主要問題,做詳細具體的預設,將重要問題的預設做得明確合理,才有助于學生對重點知識的掌握。
【案例1】在數(shù)學教學的過程中,有一節(jié)課一直以來都比較重要,那就是研究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斷。對于這一課程的研究與學習,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并對這個問題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從而讓學生自己分析并總結出如何判定平面與直線的垂直關系。這是教學的重點方向,所以教師要對這個重點進行全面、具體的預設。
二、預設學生的“已知”與“未知”
在教學預設過程中,教師還需全面了解學生的已知和未知,這樣既有助于教學工作正常的進行,也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如果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一個提前的預設,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那么就可以節(jié)省出更多的時間幫助學生解決他們的未知,而不是繼續(xù)重復講解已知導致浪費過多的時間。我們要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的未知上,對他們進行合理的引導,讓他們用已知的知識去探究更多未知的知識。所以說對教學預設來說,提前明確學生的已知情況和未知情況是非常重要的。
此題主要考查利用導數(shù)知識,研究函數(shù)的單調性,處理不等式恒成立問題,綜合性強,思想方法深刻,能力要求高。其中第(2)小題,難度較大。從學生答卷中分析出,學生對(2)小題感到束手無策。參考答案上述解法采用了參數(shù)分離法求范圍,問題的難點在于如何求②式右端的函數(shù)的最小值,技巧性比較強,可預測到學生難以掌握。于是課前預設要引導學生另辟蹊徑。
三、預設問題的變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地對問題進行舉一反三。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有許多題目類型都存在著聯(lián)系,所以教師可以在預設過程中將這些題目做一個比較明確的歸類,根據(jù)一個問題,引出多種問題,從而幫學生更好地掌握更多的知識。教師可以從對一個題的透徹講解而引出其他類似題目的解決方法,讓學生根據(jù)一個題的解決方式去探究類似題目的解決方式。這樣,學生的學習效率會有所提高,并且也可以將多種類型的題目歸結出一個類型。有許多類型的題目,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所以教師也要對這些題目進行歸類,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題目。
教學活動與其他活動不同之處就是教學的對象和目標都是鮮活的,學生個人和整體都有自己的思想,隨時會做出讓教師意料不到的舉動,所以說課堂上很有可能會發(fā)生許多不在教師料想之內的情況。對于這個問題,教師就要對學生的成長心理及年齡階段,做一個提前的預設了解,研究當前學生處在年齡階段所具有的心理特點,根據(jù)他們這樣的心理提前對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預設,并想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以防在課堂上出現(xiàn)突發(fā)情況,導致教師驚慌失措,無法控制課堂。
四、捕捉學生“思辨”之處促生成
概念教學重在把握關鍵詞的“內核”,有時常常需要對關鍵詞進行思辨。
如在案例1中,可在課前預設三個小問題。在分析解決中,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旗桿與地面垂直,這就意味著直線與地面上的任意一條直線都垂直,可對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定義進行抽象概括:如果直線l與平面α內的無數(shù)條直線都垂直,我們就說直線l與平面α互相垂直,記作l ⊥α。于是,筆者在課堂生成新問題,讓學生辨析: 這個概念的核心詞“任意一條”能否用“無數(shù)條”來替換?為什么?經過與學生共同探討,一位學生回答:不能。定義中的“任意一條”不能用“無數(shù)條”來替換。那么“任意一條”可用什么詞來替換呢?學生回答:“所有”或“每一條”。
教師通過“思辨”引發(fā)的生成,可以深化學生對“任意一條”的理解,凸顯定義中的核心詞,較原設計效果更好。
五、捕捉學生“意外”之處促生成
【案例4】高中數(shù)學教材必修1的第79頁練習題:求方程x3+3x-1=0的近似解.(精確到0.1)
我們用二分法求解。
他的解法讓筆者感到意外,經過片刻思慮后,筆者斷定是正確的,而且比二分法簡潔。于是,筆者對學生說:把區(qū)間一分為二叫作二分法,若把區(qū)間一分為三或一分為四呢?
學生說:三分法,四分法。
教師:對,除了二分法外還有其他方法,用其他方法會更簡便。
在理論方面,教師強調預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好預設,這只是做好教學預設的第一步,而如果教師真的想將教學預設做好,就必須將教學預設的理論都落實到實際的教學活動當中。根據(jù)教師提前做的預設,可以應付自如地解決課堂上突發(fā)問題,這樣才可以讓教學預設產生更好的效果,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我國教育的進步與發(fā)展。將問題的預設和生成結合起來,不僅是一種教育的科學,更是一種教育的藝術。
參考文獻:
[1]顧紅.小議高中數(shù)學課堂如何實現(xiàn)“對話式”教學[J].新課程(中),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