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移動學習平臺支持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形成性評價體系研究

2020-11-25 03:56:55于芳
科教導刊 2020年36期
關鍵詞:形成性評價混合式教學

摘 要 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深入發(fā)展,基于移動信息技術的混合式教學蓬勃發(fā)展。本研究著力于探究利用移動學習平臺搭建混合式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體系,動態(tài)追蹤教學過程,并解析該評價體系中其重要作用的關鍵因素。

關鍵詞 移動技術 形成性評價 混合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12.022

Abstract With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hybrid teaching based on mobil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booming.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use of mobile learning platform to build a formative evaluation system in blended teaching, dynamically track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analyze the key factors of its important role in the evaluation system.

Keywords mobile technology; formative evaluation; blended teaching

1 研究背景

《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中指出大學英語課程應建立科學的評估與測試體系,綜合運用各種評估方法與手段,處理好內部評估與外部評估、形成性評估與終結性評估之間的關系。傳統(tǒng)的傾向于對課程結果開展的終結性評估有必要向促進課程發(fā)展的形成性評估轉變。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和移動技術的發(fā)展給教育評估領域帶來深刻的變革,產生了技術支持的形成性評估(Technology-Enhanced Formative Assessment)。目前很多高校實施了基于信息技術的不同形式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實踐,在這一新的教學模式下,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反映教學和學習的形成性評估體系,助推多元立體的評估模式,促進混合式教學的進一步發(fā)展變得十分有必要。

2 理論框架

Bloom在1968年提出形成性評價是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開展的一系列系統(tǒng)性評價。教師在教學的各個階段開展小測驗,對成績進行綜合分析,根據采集的信息發(fā)現教學中的潛在問題,及時提供有效反饋和糾正策略,對教學過程中的問題進行修正。它更關注課程建設、教與學中的產出,將產出作為教與學的證據,并且尋求最有效的方法報告證據,為教師和課程開發(fā)者做出判斷。

Black和William(1998)認為廣義上的評價是通過多種手段和方法對學生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興趣、態(tài)度、參與活動、對他們的語言發(fā)展狀態(tài)做出判斷,以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教師改進教學。

國內學者羅少茜(2015)把形成性評價定義為一種課堂活動范式,它以評價為導向,以教師的判斷和診斷力為核心,要求教師采取和設計一系列合理的教學任務,如測驗、提問、小組協(xié)作、檔案袋等,收集課堂內的教學信息和學生反映,對信息進行多維度分析、發(fā)現規(guī)律、找出問題、運用恰當的策略反饋給學生,幫助學生調整學習,推動學生的進步。

對于形成性評價如何應用到實踐中,美國的評價專家Heritage(2010)提出了一個復雜的包含10個步驟的工作模型,評價者依次確定學習進度—描述學習目標—分享評價標準—收集學習證據—分析解讀學習證據—確認差距—提供反饋—調整教學策略—搭架子—彌補差距,該模型整合了形成性評價的各個要素,筆者在借鑒其模型的基礎上進行了簡化,確定本研究的工具模型為:(教師和學生共同主導下的)學習目的確定→標準制定→收集學生線上線下完成記錄→提供反饋→教學調整→彌合差距。

3 移動技術支持下的形成性評價體系構建

超星學習通是一款基于移動互聯(lián)網的新一代教學生態(tài)系統(tǒng)。教師可以在該平臺創(chuàng)建課程并進行幾乎所有課堂教學活動,教師和學生可在手機端和電腦端實現諸如簽到、搶答、投票、課堂隨測、單元考試、多屏互動、墻上討論、課堂報告等多種活動,同時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師生互動的所有活動軌跡和信息都可以得到及時存儲、分析。本研究依靠學習通平臺,在國內某高校2019-2020學年第一學期的IT英語中實施混合式教學,初步實現了移動平臺支持的形成性評價體系。

3.1? 體系構建

IT 英語課程評價方式采取期末大規(guī)模的終結性評價+平時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終結性評價為筆試,占整體考評的60%,形成性評價為平時綜合成績,比例為40%,主要包含“出勤+課堂演講+階段性測驗+小組合作+移動平臺自主學習成績,所有形成性評價環(huán)節(jié)都在移動平臺展開。具體如下:

(1)簽到。教師在手機端發(fā)布課堂簽到,學生用手機掃描課堂屏幕的二維碼,或輸入教師分享的邀請碼進行簽到。對于正常出席、遲到和曠課的學生,教師可以在平臺上提前做好相關分數設置。

(2)課堂演講。主要在線下進行口語展示,教師和同學對演講內容提問并且發(fā)表評論。演講者將演講的相關材料和PPT文檔提前上傳到移動平臺,教師和同學借助平臺為演講者現場打分。讓學生參與評分不僅調動了學習者的積極性,也讓評價更顯公正合理。

(3)階段性測驗。在整個學期,筆者展開了若干次階段性測驗,考試題型有單選、多選、填空、判斷正誤、翻譯、閱讀理解等,每次測驗都附有詳細的解釋和點評,為教師及時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提供了有效的反饋。其中的課堂隨測,主要針對每節(jié)課的重要知識點進行總結性測驗,既讓老師清楚了學生對每堂課的重點難點把握如何,也為教師調整教學策略、節(jié)奏、順利開展后續(xù)教學提供了可參考的依據。

(4)小組合作。小組合作的評估模式采用線下和線上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線下課堂面授時,學生按小組分配任務進行角色扮演(role-play)、讀書報告(book report)、課文復述(story retelling)、課堂游戲等活動,并按照小組整體表現實行教師評分和學生互評。線上移動平臺開拓單元知識拓展區(qū),每個小組按照要求搜索整理并上傳與課文相關的有價值的資料,按照貢獻等級和關注等級給予獎勵評分和建設性意見,旨在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xié)作能力、溝通能力、判斷力和批判思維能力。

(5)移動自主學習。教師在課程開始前在移動平臺發(fā)布預習作業(yè),包括視頻或語音作業(yè)、warming-up questions、判斷題或調查問題,要求學生根據要求認真瀏覽并作答。面授結束后也會布置相應的單元延伸練習,如閱讀練習、寫作練習及開放性問題,旨在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促進學生語言綜合能力,增強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我學習能力。

3.2 評價體系特點

(1)以教師為主導,注重激發(fā)學生在形成性評價中的積極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與學生共同構建學習意圖和成功標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質量意識。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進行反思,促進學生構建自己的學習結構,設計學習路線,隨時檢查自己的進步,增強自信心;在同伴評價過程中,無論是評價者還是被評價者都需要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在大量的互動和溝通中,提升了元認知能力、反思能力,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和責任感。

(2)依靠線上平臺搜集學習數據,結合線下學習軌跡。該評估體系利用了學習通的后臺數據整合和分析能力,通過記錄學生的學習軌跡,生成課堂報告,為教學評估提供了強有力的依據。與此同時,學習通在成績管理的權重設置功能中也包含了線下課堂部分,有利于教師在評估時實行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把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和進步與線上有機統(tǒng)一,使評估體系更立體、更客觀公正。

(3)關注反饋方法、手段和質量。反饋是形成性評價中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影響學生學習最關鍵的因素之一,Sadler(1989)認為只有反饋被用于改變現有知識技能水平和預期學習成果之間的差距時才能實現形成性的功能。在該評估體系建設的過程中,教師在提供反饋的時候做到會精準把握反饋的方法、手段和質量。在課堂上給予學生分數反饋,對學生的行為反饋要做到具有描述性、具體性,用于彌合學生現有行為和理想行為的差距。在移動自主學習平臺,也做到及時反饋,為學生的表現提供高質量的評價和建議,讓學生明確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如何做。

4 結語:移動技術支持下形成性評價體系建設的影響

實踐證明,基于移動技術平臺實施混合式教學并構建形成性評價有利于促進教學,培養(yǎng)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真正意義上推動教學的發(fā)展,而且在當前互聯(lián)網發(fā)展如火如荼的當下具有非常強的可操作性和必要性。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制約因素,如形成性評價要求教師投入大量的準備和勞動,如果缺少必要的管理激勵和刺激,很大一部分教師不愿意實施。同時對于進行形成性評價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目前相關的培訓比較少,對于在評價過程中的具體標準的把握,不同的教師具有不同的主觀判斷等等。因此該研究在將來具有很大的發(fā)展和探究空間。

課題基金:遼寧省教育廳2019年度科學研究經費項目,青年科技人才“育苗”項目,項目名稱:信息技術支持下形成性評估構建研究——基于混合式大學英語教學模式(2019JYT30),項目主持人:于芳

參考文獻

[1] Black, P. & William, D. Assessment and classroom learning[J].Assessment in Education: principles, Policy & Practice, 5(1):7-74.1998.

[2] Bloom, B, S. Learning for mastery[J].Evaluation Comment (UCLA-CSIEP),1(2):1-12,1968.

[3] Heritage, M. Formative Assessment: Making It Happen in the Classroom[M].Thousand Oaks,CA: Corwin Press,2010.

[4] Sadler D R. 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the Design of Instructional Systems[J].Instructional Science, 1989:18(2):119-144.

[5] 白晶,牛實華.形成性評價中的有效反饋策略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8(8).

[6] 羅少茜,黃劍,馬曉蕾.促進學習:二語教學中的形成性評估[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

猜你喜歡
形成性評價混合式教學
形成性評價在農村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形成性評價在羽毛球技術教學中的實施
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實施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有效實施
混合式大學英語教學實證研究
離散數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
基于SPOC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和實踐
科教導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8:36:50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的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0:35:30
淺論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高職思政課評價體系的構建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科技視界(2016年22期)2016-10-18 16:12:24
夏邑县| 邹平县| 英吉沙县| 克山县| 新密市| 宜章县| 项城市| 巩留县| 稻城县| 尼勒克县| 长阳| 保定市| 青州市| 江门市| 永仁县| 苗栗县| 黑山县| 阿城市| 抚州市| 修武县| 临沂市| 天峨县| 日照市| 昆山市| 渭南市| 修武县| 邯郸市| 广宁县| 三河市| 甘谷县| 府谷县| 宜宾市| 惠安县| 长沙市| 巫溪县| 竹北市| 上栗县| 东平县| 垦利县| 阳江市| 天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