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道琴
語文課本和課外閱讀材料尤其是名著材料是初中作文教學最好的藍本?;谶@一點,筆者努力從中搜尋寫作點,引導學生在“讀”中學“寫”,在“寫”中促“讀”。
先仿后寫。學完某一題材或體裁的文章后,筆者就引導學生模仿寫作此類型的文章,以此鞏固所寫,提高寫作能力。
如八年級上冊的第二單元都是以寫人為主的文章。在學習了《阿長與山海經(jīng)》《背影》《臺階》等文章后,學生掌握了抓住人物特點、綜合運用多種手法寫人等寫作知識,筆者設計了《尋找身邊的阿長》《曬曬我班的牛人》等作文題目,引導學生運用所學靈活地模仿寫作。為了培養(yǎng)學生細致、準確觀察事物的能力,讓文章有真情實感,筆者先做示范,讓學生觀察同伴,并讓部分學生口述寫作提綱,然后用文中的幾種寫法對學生的提綱作簡單的點評。由于學有范文,又有親身實踐,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大多能做到有順序、有條理。這樣,閱讀和寫作就緊密結(jié)合了,學生也感到有文可依,有話可說。
教材中有些文章特色極為鮮明,筆者就精選一些片段,引導學生運用到寫作實踐中去。比如,《背影》關(guān)于父親爬月臺的動作描寫極其出色,筆者就讓學生借鑒課文寫法抓住一個瞬間的動作刻畫人物,有的學生寫老師扔粉筆頭提醒學生聽講,有的學生寫媽媽給自己盛飯的動作等,無不形神兼?zhèn)洹?/p>
對于一些故事性較強的文章,筆者則引導學生表演,演完之后再略作評價,然后讓他們再給課文續(xù)寫。例如,學習了《蘆花蕩》之后,筆者指導學生將文章情節(jié)表演出來,然后對他們的表演進行點評,啟發(fā)學生再思考,最后,要求學生對文章進行續(xù)寫。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能力,還培養(yǎng)了學生對課文的創(chuàng)新解讀能力。
以讀促寫。在寫作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模仿寫作,更要引導學生感悟作者對生活的思考方式,并用這種方式對自己的生活進行思考,進一步提高寫作水平。
對于課文或課外閱讀材料中的精美文章或片段,筆者努力引導學生模仿借鑒,欣賞這些作品的妙處。在寫作借鑒前,筆者會讓學生反復閱讀,在基本領(lǐng)悟文本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再教給學生一些常見的借鑒方法,比如從立意、修辭、構(gòu)思、選材、遣詞造句等角度賞析,并要求學生學會品味文本之美,再將自己感悟最深的內(nèi)容工整地抄寫在摘抄本上,以加深理解。這也在客觀上促進學生用心閱讀、深入閱讀、創(chuàng)新閱讀。
以“演”促寫。為了增強學生的寫作興趣,筆者借助各種活動展示學生的閱讀成果和優(yōu)秀習作,讓學生對讀、寫產(chǎn)生成就感。例如,筆者經(jīng)常在朗誦比賽、讀書交流會、演講比賽等活動中嵌入課內(nèi)外閱讀內(nèi)容;將近期習作課上的優(yōu)秀習作張貼到教室后面的黑板上,供學生交流、欣賞;對于考試中的高分或滿分作文,則復印出來供學生借鑒、交流。另外,筆者還經(jīng)常指導學生辦手抄報,手抄報分兩大板塊,一是“讀”,包括“讀”的內(nèi)容、感悟和新觀點;二是“寫”,包括“寫”的書評、模仿的片段和借鑒的習作。
(作者單位:襄陽市襄州區(qū)第四中學)
責任編輯? 吳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