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雪山 李名城
近年來,陽新二實小緊緊圍繞“讓快樂伴隨成長與成功,讓和雅潤澤智慧與生命”辦學理念,營造“多彩而寧靜”的校園環(huán)境,讓學生釋放靈性;推行“樂雅”課堂,讓課程色彩斑斕;打造“和雅”教師團隊,讓教師快樂幸福;培養(yǎng)“靈雅”學生,讓學生個性張揚;構建“悅雅”課程體系,讓童心飛揚;再造“樂而有序,雅而有致”的管理模式,讓管理規(guī)范無痕。
一、緊扣“樂雅”,培養(yǎng)雅少年
陽新二實小結合學情和校情,以“樂”“雅”作為學校的文化核心。對學生而言,“樂”即樂趣,“雅”即文雅。通過打造鮮活的生命課堂,讓學生體驗自主學習之樂,培養(yǎng)文雅氣質;借助各種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到實踐之樂,培養(yǎng)其雅言雅行;開展豐富多彩的特色活動,讓學生體驗個性張揚之樂,幫助其認識“個性基于文雅”;組織各種義務勞動,讓學生體驗服務、助人之樂,培養(yǎng)小學生的責任擔當、奉獻意識。
對教師而言,“樂”即快樂,“雅”即高雅。學校通過各種業(yè)務培訓,讓教師享受專業(yè)成長之樂,培養(yǎng)其高雅的專業(yè)追求;開展教學比武活動,讓教師體驗競爭之樂,培養(yǎng)其高雅的競技意識;倡導全體教師參與學校管理,讓教師體驗管理之樂,成就其高雅的職業(yè)獲得感。經過多年的實踐,“陽光快樂、博才多藝、溫文爾雅、知書達理”的文雅少年標準已經深入學生心中;“受人尊敬的教師,令人向往的職業(yè)”已經成為全體教師的共識。全校師生文雅的言談、優(yōu)雅的舉止、高雅的情趣、儒雅的氣質也得到了上級和社會各界的贊揚。
二、以課程為抓手,促德育建設
教育的宗旨是“立德樹人”。課程建設是學校內涵發(fā)展的關鍵,因此,陽新二實小用課程體系去豐富活動內涵,指導德育實施,挖掘學校優(yōu)勢,體現(xiàn)學校特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效果非常明顯。
安全課程,豐潤成長。學校堅持生命安全、健康教育,每周一節(jié)課,由校領導牽頭,分管領導集體授課,讓學生持續(xù)繃緊“安全弦”,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學生都能對小學生安全教育了然于胸。比如,學校編寫的安全歌謠“身邊小事要警惕,健康教育掛嘴邊;全面排查除隱患,全員行動保平安;全程教育要覆蓋,持續(xù)繃緊安全弦,防震防火要演練,交通溺水要防范”已經深入人心。
養(yǎng)成課程,豐實成長。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學校制定了衛(wèi)生校園“三勤”制度——勤檢查、勤通報、勤約談和“六個一”措施——一看、一記、一做、一曬、一比、一評,引導學生扮靚校園,形成慣例;與此同時,學校緊抓學生養(yǎng)成教育,并納入課程體系中,以“課前十六問”為抓手,助推習慣養(yǎng)成,形成和諧、快樂、向上的品行操守。
經典課程,豐美成長。為了培養(yǎng)“陽光、靈動、文雅”的學生,學校結合校情和學情,開設了年度課程,以“詠三花”為主題縱深推進,年度課程每兩周上一次,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二十四節(jié)氣”深度融合,既傳承了中國文化,又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了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進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隊會課程,豐厚成長。學校為加強少先隊陣地建設,完善小隊部、大隊部組織建設,成立了少先隊活動室,建成高規(guī)格的紅領巾廣播站,以此促進少先隊主題教育活動,抓好紅領巾監(jiān)督崗的值日、值周活動,強化校外實踐活動,充分發(fā)揮大隊委戰(zhàn)斗堡壘和模范帶頭作用,有力地推動了學校德育建設。
儀式課程,豐滿成長。生活要有儀式感,教育更要有儀式感。學校要求每周一的升旗儀式必須莊重、嚴肅,出旗、升旗、唱國歌及國旗下講話等都必須莊嚴肅穆,以此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其他的如開學典禮、誦讀校訓、校長致辭、學生代表發(fā)言、全體學生宣誓、畢業(yè)典禮等活動,學校都設置成可操作的課程,讓學生有章可循,有規(guī)可依,增強了學生的莊重感、使命感。
實踐課程,豐腴成長。學校利用重大時間節(jié)點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并將這些實踐活動固化為課程,比如“公祭日公祭、清明節(jié)掃墓”課程,除了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相關知識,學校還不定期地組織學生參加校外實踐,以此引導學生銘記歷史,不忘國恥,緬懷先烈,憑吊英雄。此外,學校不定期組織學生參加敬老院慰問、街道清掃或社區(qū)服務等,并對課程內容進行檢測,使之可量化,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擔當意識。
三、教研為本,活動護航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教師的業(yè)務能力,多年來,學校一直堅持開展主題教研活動,以“全員參與、全程融入、全面貫徹”為教研宗旨,以“聚焦問題、生成主題、眾籌智慧、集體備課、深耕課堂”為教研目標,讓教師快速成長,營造“校本研修”的良好氛圍。在主題教研活動的開展中,學校的“結構化課堂、板塊式教學、合作式學習、分享式交流”已小有成績,成為陽新小學教育的亮麗一景。
名師示范,引領成長。年輕教師的成長離不開經驗型教師的幫扶。為此,學校要求經驗型教師或骨干教師講授課堂教學觀摩課,新進教師講授成長展示課,引領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名師“一拖三”活動(一名名師指導三名青年教師)加快了普通教師向名師邁進的步伐;老教師與新教師雙向選擇,師徒結對,攜手共進。這樣的名師引領很快讓全校教師總體的業(yè)務水平有了大幅提升。
聚焦課題,全員生長。學校將教研工作視為重中之重,扎實開展課題研究,要求每個學科都要承擔不同級別的課題研究,學校則給予資金幫扶;組織學科教師進行校本教材的編寫,以此轉化課題研究成果。這樣,既避免了課題研究的盲目性,又使課題研究成果有了用武之地,在客觀上也促進了全校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藝術社團,給力生長。學校不僅重視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還努力挖掘教師的藝術潛質;不僅在各年級組建書法、繪畫、合唱、手工、樂器、演講等社團,讓學生愛學樂學,充分發(fā)揮其個性特長,而且定期開展教師書法、舞蹈、合唱團活動,從中挖掘教師的藝術潛質,使之為教學服務。這一舉措不僅豐富了教師生活,還讓教師產生了強烈的成就感,進而快樂從教,書寫精彩的教壇人生。
體藝融合,全面生長。學校堅持陽光體育運動,組建校園籃球隊、足球隊、鼓號隊,為學生健康成長護航,為學生健康人生奠基。比如,學校舉辦的校園體育藝術成果展示活動,完美詮釋了“以美益智、以美健體、以美怡情”,實現(xiàn)了教育“養(yǎng)德、立美、尚文、健體”的目標,創(chuàng)新了體藝融合的現(xiàn)代化教育模式,讓學生成為“樂惠于心、雅正于行”的儒雅少年。
(作者單位:黃石市陽新縣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