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曉艷
【摘要】現(xiàn)代詩歌教學的課堂,需要語文核心素養(yǎng)落地生根。課堂上巧施朗讀策略,有利于學生獲得語言的直覺體驗,加強語言建構與運用;抓取詩香語言,滋養(yǎng)審美鑒賞情趣;建構深度解讀,尋找爭論點,提升思維品質;小詩自由創(chuàng)作,體驗審美創(chuàng)造,傳承詩歌文化。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yǎng);現(xiàn)代詩歌;課堂教學
現(xiàn)代詩歌語言凝練含蓄,意象朦朧優(yōu)美,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然而,初中語文現(xiàn)代詩歌教學的課堂差強人意。在中考壓力下,教師受功利化應試教育的影響,只選擇個別篇目重點講解,且教學模式固化,局限于詩歌背景介紹、句子分析、主題思想歸納,導致學生對現(xiàn)代詩歌學習興趣不高,課堂參與度不足。
現(xiàn)代詩歌作為初中語文課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實際教學實踐中,教師如何教才能凸顯現(xiàn)代詩歌文體的特殊性,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巧借現(xiàn)代詩歌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呢?下面,筆者以《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課堂教學為例,談談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如何落地現(xiàn)代詩歌課堂教學的。
一、巧施朗讀策略,加強語言建構與運用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朗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語文課堂最美的享受莫過于對作品沉浸其中的朗讀了。學生調動豐富的想象,啟用全身的感官,設身處地地看詩人所看,聽詩人所聽,思詩人所思,將一段段沉寂的文字讀成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面、一首首動人的樂曲,文本之意便自然與讀者之情相互碰撞,點燃課堂最亮的火花!
在《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的課堂教學中,筆者抓住優(yōu)美語句,引導學生想象畫面,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理解語言,感悟語言。例如,筆者出示詩歌第4小節(jié):“雪化后那片鵝黃,你像;新鮮初放芽的綠,你是;柔嫩喜悅,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白蓮?!崩^而,筆者提出疑問:林徽因可不可以就直接這樣寫呢:“雪化后那片小草,你像;新鮮初放的芽,你是;柔嫩喜悅,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蓮花?!边@樣寫,似乎更簡單直白呢!筆者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關注詩中色彩,“鵝黃”象征著新的生命,“綠色”充滿著生機和生命力,“白色”顯示出一種純潔的情感。這幾種亮色更能突出作者內心愛的熱烈,學生領悟到了詩人心中對新生命到來的喜悅。緊接著,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用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描繪這幅雪后新綠圖。此時,學生描繪的畫面更注重色彩的畫面感。有學生這樣描繪:嚴冬過后,春回大地,我知道新的生命降臨了。而你就像那剛從土地冒出的嫩芽,是那樣的活潑,那樣的可愛,你躺在那白蓮上,我用最純潔的目光,望向水中你未來的倒影。
帶著這樣的理解,帶著對畫面的想象,筆者讓學生懷著那份新生命到來的喜悅,一起有感情地朗讀第4小節(jié)。此外,本節(jié)課筆者還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如學生大聲自由地朗讀,初步感知詩歌內容;教師示范朗讀,讓學生感受情感之美、韻律之美;個別學生朗讀,展示個性朗讀;學生之間互相點評朗讀,促進自我改進;男女生分組讀,男女生二重唱讀,使課堂上的朗讀聲回環(huán)反復,余味無窮。
通過各個朗讀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語感,平時內向的孩子更加樂觀自信,增強了同學之間的溝通能力,也提升了語言表達能力。朗讀的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讀得很投入,情感很飽滿,學生慢慢進入文字的世界,領會文字背后的情感,觸動了孩子心靈的真善美。
二、抓取詩香語言,滋養(yǎng)審美鑒賞情趣
詩歌是完完全全的感情產物,無感情不成詩。與小說、散文等其他文體不同的是,現(xiàn)代詩歌語言簡潔、凝練,用含蓄優(yōu)美的語言來抒發(fā)詩人心中的情,因此,在現(xiàn)代詩歌教學過程中,我們更應該從語言入手,幫助學生體悟情感。
筆者教學第二小節(jié)時拋出問題:好的詩讀來總讓人唇齒留香,大家看看這一節(jié),你覺得哪個字散發(fā)的詩香最濃烈呢?學生爭先恐后地舉手發(fā)言,有人說“閃”,也有人說“點灑”,不管學生說哪個字,我都予以肯定,順著學生的思路賞析這些詩香文字。當學生提到“軟”字時,我便相機引導:“軟”,你們感覺到風的輕柔了嗎,大家再看看,除了風的軟,還有誰的軟?學生們沉入思考,筆者繼續(xù)引導:是誰眼中的景物“軟”?所以還有誰的軟?學生恍然大悟,還有詩人的軟,更確切的是詩人的心軟。筆者又順勢提出疑問:生活中有沒有那么一個瞬間,讓你感覺到愛帶給你的這種溫暖柔軟的感覺?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相繼舉手發(fā)言:晚上回家寫作業(yè)到凌晨,媽媽端來一杯熱騰騰的牛奶,讓我感受到母愛的柔軟……
這些詩香文字,滋潤了學生的心靈,陶冶了審美情操,學生也學會了鑒賞現(xiàn)代詩歌的方法,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三、建構深度解讀,提升思維品質
詩歌閱讀不是靜止的,而是結合了讀者自己的獨特體驗后的重新建構。根據(jù)文本中所隱含的知識和信息,引導學生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批判性地領悟新知識和新信息,是深度閱讀教學的具體體現(xiàn)。
在這節(jié)課結束之前,我向學生提出疑問:“讀到這里,你們覺得詩中的‘你,可能會是誰呢?”學生經過深思,有學生說詩中的“你”是愛慕的對象,有人說是父母,也有人說是孩子,還有人說是多年未見的朋友……筆者對學生的種種猜測都給予肯定,親情、友情、愛情都有可能,不管是寫給誰的,有一點是不變的,“你”就是愛的化身,是愛著世間的萬物,是對自然、對生命、對摯愛、對真愛的贊頌!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打破了這首詩是寫給林徽因昔日戀人徐志摩或是紀念自己兒子梁從誡誕生的慣性思維,學生經過自己真正獨立的思考后得出的見解,是對文本的深度參與與建構,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四、小詩自由創(chuàng)作,傳承詩歌文化
生活不只是當下,還有詩和遠方?,F(xiàn)代詩歌以簡短的語言便將無窮的意境展現(xiàn)給讀者,也許正是現(xiàn)代詩歌這種奇妙的特征,很多學生在學完這首詩后都想提筆撰寫自己的小詩。筆者抓住學生這一心理,激發(fā)學生表達的自信和興趣、拓寬學生思維,適時引導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讓我們在生活中尋找那個能寄托我們情感的對象,用我們自己的語言盡情地描繪、歌頌我們心中的那份愛?!惫P者要求學生模仿《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以《我的人間四月天》為題,借助某幾個意象,創(chuàng)作一首表達對某人對生命或對生活喜愛的小詩。
聽說要寫詩,學生們一個個躍躍欲試,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有學生提筆寫道:我的人間四月天/春風吹過了滿園,幽香在風的輕撫下爭先恐后地探出。我那四月天的江南/碧青藤蔓爬過素墻的寂靜/綠芽在水霧中閃/濕意浸潤在屋間……筆尖之情通過文字緩緩流淌出來。
每一種語言都連接著一種文化,承載著一種時光記憶,學生們通過自己的語言文字表達心中的情感,激發(fā)了心中涌動的詩情和激情,將心中詩情用中華漢字記載、抒寫下去,既領悟了中華文化的精髓,促進了自身精神的成長,也將現(xiàn)代詩歌文化傳承了下去。
語文核心素養(yǎng)理念落地現(xiàn)代詩歌課堂教學,需要一線語文教師不斷地探索和實踐,不斷啟發(fā)和引導,讓學科核心素養(yǎng),如一支長篙引領著現(xiàn)代詩歌教學向課堂更深處漫溯,在星輝斑斕的詩歌殿堂里放歌!
(蘇州市吳江區(qū)盛澤第一中學,江蘇蘇州21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