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徐志鳳
內(nèi)容摘要:隨著全球化步伐不斷邁進,國家間的交流早就不在局限于國家與國家、行業(yè)與行業(yè)之間的交流。校園網(wǎng)站也成了對外宣傳的一個重要窗口,是證明大學軟、硬實力的重要平臺。如今,許多大學官網(wǎng)除了中文,還可以設置成其他語言,如:英語、日語等。目的是方便國內(nèi)外學子可以通過校園新聞及時了解學校的最新動向,以及相關政策。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國學生來我校讀書,同時促進中外文化與學術上的交流與合作,提升學校辦學水平,促進學校各方面的不斷進步,逐步提升學校知名度。作為學校與外界交流的重要橋梁,學校官網(wǎng)的新聞板塊及時更新學校發(fā)生的重要新聞,同時注重新聞內(nèi)容的準確性,嚴格把控新聞的質量,尤其是新聞譯文的質量。譯文質量直接影響學校的外宣效果,好的新聞編譯甚至可以提升學校的對外形象與聲譽。因此,本篇論文以校園網(wǎng)站的中英新聞為例,探討一下功能對等理論對新聞編譯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功能對等 校園新聞 編譯 策略
1.功能對等理論的概述
功能對等理論是一個在翻譯領域極富盛名的理論,由美國著名語言學家、西方語言學派翻譯理論的主要代表尤金·奈達(Eugene Nida)提出,它的前身是動態(tài)對等。奈達曾在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translation一書中明確表示動態(tài)對等就是:“譯文讀者對譯文所做出的反應與原文讀者所做出的反應基本一致。(Nida,2001:76)[1]”但后來他認識到動態(tài)對等的局限,即形式對等與意義對等并沒有高下之分,于是在另一本書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 language[2](1986)中將動態(tài)對等修改成了功能對等,指在翻譯的過程中既保證意義對等,又保證形式的對等。由此形成了一種更加科學、系統(tǒng)的理論體系。但由于不同語言與文化方面存在巨大的差異性,因此在翻譯的過程中并無絕對的完全對等可言。譯者所能做的就是使譯文最大限度地接近原文,讓譯文表述自然,不帶翻譯腔,努力讓譯語讀者讀后的反應同原語讀者相同。
2.新聞編譯
新聞是社會大眾了解社會時事的載體,而編譯又是新聞翻譯的一個常見方式。新華社高級編輯劉其中在《英漢新聞翻譯》中, 對新聞編譯[3]的定義是:“新聞編譯是通過翻譯和編輯的手段,將用原語寫成的新聞轉化、加工成為譯語語言新聞的翻譯方法。因為不同語言與文化之間的差異,造成了新聞翻譯的困難。因此編譯的方式更能實現(xiàn)讀者反應的對等與意義的對等,是一種非常靈活的翻譯方式。不同語言背景的人們?nèi)绻胍恿私馄渌麌遥饕囊环N方式就是通過閱讀將原語新聞進行編譯后,變成目標語的新聞。與原來的新聞相比,編譯后的新聞保留了原新聞的中心思想與主要信息,以及原新聞的特色,編譯后的新聞更適合使用目標語的讀者閱讀,更加符合譯語文化背景與采用更加適當?shù)谋磉_,符合所在傳播媒介的相應特點。所以新聞的編譯與傳統(tǒng)翻譯的不同就在于,不僅要譯還要編,而且二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交織的。新聞編譯同時具有新聞文本與翻譯文本兩方面的特性,重視翻譯的目的與目標讀者讀后的反應以及完成跨文化交際的過程。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強調(diào)兩種語言功能的對等,不強求刻板的對應,要求最大限度的形式與內(nèi)容的對等,這一點與新聞編譯的要求完全吻合。本篇文章以所在大學官網(wǎng)上漢譯英的新聞編譯為例, 在對功能對等理論和英語新聞編譯的特點做出論述的基礎上,在功能對等理論視角下對新聞編譯的策略進行淺顯的分析。
3.功能對等理論指導下的新聞編譯
一般情況下,新聞編譯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驟,即先從原語新聞出發(fā),找準核心信息,同時去除冗余的表述,然后以適當?shù)淖g語形式進行編輯,突出譯語新聞的特性。因此在對原文進行分析與提煉時,第一要注重準確度,其次要注重簡潔精煉。突出新聞的幾大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jīng)過、結果。注重兩種語言間文化的轉化,還要找準自己的立場,明確自己所寫的新聞屬于何種類型。如果政治色彩比較濃厚的外宣新聞類,更要保持鮮明的政治立場。同時,注意新聞所具有的客觀性的特點,明確自己作為編輯者所站的角度。編譯仍然是翻譯,編輯者要清楚的了解編與譯孰輕孰重。編譯的順序可以按照編輯的習慣有所改變。重要的是保證譯文的質量,語言的流暢性,以及是否符合譯語的表達方式。接下來就以我在編譯校內(nèi)新聞的翻譯實踐中出現(xiàn)的具體問題為例,分析功能對等理論在新聞編譯的過程中具有怎樣的指導作用。雖然筆者在分析校園網(wǎng)站新聞英譯材料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些譯文仍然存在不足之處,例如,用詞錯誤,標點錯誤等。但是作為一所外國語院校,學校對外宣以及對外交流的重視程度非常之高,在翻譯校園新聞方面,投入了比較大的人力與物力。因此在譯文水準上,還是略高于其他院校,因此完全可以將它作為學習分析的材料。
3.1用詞準確
新聞是承載信息的平臺,而且具有傳播的特性。因此在新聞編譯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將信息進行完全對等的翻譯,這就要求譯者將原文充分理解,背景知識也要事先進行調(diào)查,確保譯文忠實于原文。努力再現(xiàn)中文的表達特色,竭力縮小因文化差異造成的解碼錯誤,以求譯文讀者的反應與原文讀者一致。
校園新聞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其他國家的學校名稱,還有一些職位名稱以及中國特色表達等,在翻譯時都需要認真對待。本校經(jīng)常與日本的院校有一些合作,把比如:聯(lián)合辦學,互相派遣留學生等。在一則新聞中,就出現(xiàn)了一所日本大學理事長來本校參觀。對于“理事長”這個職位的翻譯,如果想當然地把它和中國大學的校長劃等號,譯成“president”,就完全錯誤了。因為,查了資料后了解到日本的理事長同中國的校長完全不同。中國的學校屬于國有制事業(yè)單位,而日本包括大學在內(nèi)的很多教育機構都是由企業(yè)或者財閥出資,是盈利性商業(yè)機構,所以大學就像企業(yè)一樣有“理事長”“理事”等等。而日本大學也有校長這個職位,但主要負責學校的一些管理,甚至是掛名的。從職權范圍上看,在日本理事長的權利要遠遠大于校長。而中國基本沒有這種說法。因此對于“理事長”的翻譯還是應該處理成“Chairman of the Board of Trustees”,以此實現(xiàn)意義上的對等,讓譯語讀者不會產(chǎn)生疑惑。
3.2句法調(diào)整
英語是一種形合的語言,強調(diào)成分的完整性,需要一些連接詞凸顯話語的邏輯。而漢語是意合語言,靠含義驅動,用漢字本身的含義,突出語句、段落甚至篇章的邏輯關系。中文多用短句,不受英文中的主謂結構制約,呈竹節(jié)狀語言。英文則不同,呈樹狀結構,需要突出主語。因此在處理中文中常見的無主語句時,一般會采用兩種方法,其一是根據(jù)原文含義,將主語進行補充;其二是轉換句子結構,將原文的主動句,在翻譯時改成被動句,這就要求將賓語提前。中文多主動句,而英文中通常主動、被動交叉出現(xiàn)。另外,中文會使用很多動詞進行并列,以此讓語言更富有動感。而英文重視表達的完整性,需要各個成分各司其位,所以會對一些動詞進行轉化,變成名詞或者介詞短語等。這樣的差異在新聞編譯時也要體現(xiàn)出來。在新聞編譯過程中,有時會將中文的短句,依據(jù)其邏輯關系,轉化成結構復雜的長句。長短句交錯也是常見的英文表現(xiàn)形式。還可以在一個句子中表達更多的含義,讓結構也更加明晰。
例(1)原文:程思宇憑借豐富的知識儲備、出色的語言能力和超強的綜合素質,在只招收在讀碩士、博士的實習崗位招聘中被破格錄取,成功申請成為聯(lián)合國駐華代表處代表辦公室(Directors office)實習生。
譯文:By virtue of her rich knowledge reserve, excellent language skills and outstanding overall performance, Cheng Siyu qualified exceptionally as an intern in the Directors office of UN Beijing which opens only to students with masters or doctoral degrees.
這句話在翻譯時,對中文松散的邏輯關系進行了梳理,將一些內(nèi)容轉化成從句、短語或形容詞的形式。在翻譯“在只招收在讀碩士、博士的實習崗位招聘中被破格錄取,成功申請成為聯(lián)合國駐華代表處代表辦公室(Directors office)實習生?!睍r,根據(jù)句意將前一句處理成定語從句,令英語的表達更具層次感?!皯{借……”處理成介詞短語“By virtue of……”,令整個表達更加自然流暢。
3.3邏輯調(diào)整
因為中西方思維上的差異,中英兩種語言在邏輯結構上也有完全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中文新聞一般先綜述再分析,英文媒體則傾向于先突出細節(jié)再歸納總結,因此在謀劃全篇時,可以按照國內(nèi)受眾閱讀習慣先因后果娓娓道來, 也可以先突出重點吸引關注,然后再條理清晰的進行解釋。新聞的寫作方式也會因為媒體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色。例如,高校的門戶網(wǎng)站,是大學對外的名片,而且大學這個教育的平臺與其他的平臺也有本質上的區(qū)別。具有引進人才,引入生源,拓展與國外各領域合作以及對外顯示該校軟實力、硬實力的重要作用。因此校園新聞需要具備相應的特色,一彰顯學校實力為重點。譯者在編譯新聞前需要充分了解新聞所在平臺的特點,然后遵循之前網(wǎng)站上發(fā)表新聞的框架,構思新聞的編譯內(nèi)容。重點是讓編譯后的新聞脈絡清晰,符合說英語國家的人的閱讀習慣,充分的再現(xiàn)原文所傳達的信息。
3.4內(nèi)容刪減
在新聞編譯的過程中,并不要求譯者按照原文一字不落的進行翻譯。所謂編譯就是編輯與譯者身份的合二為一,譯者可以對原文本內(nèi)容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篩選與刪除。不僅可以改動詞匯、句子、甚至可以刪除段落。但這不意味著違背了功能對等理論。功能對等理論并不局限于語言形式上的對等,該理論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意義、風格以及讀者反應,以意義和風格對等為基礎, 強調(diào)譯文讀者對譯文的反應與原文讀者對原文的反應一致”(盧曉雯, 2011:1)[4]。因此除了那些基本的新聞要素和邏輯脈絡之外, 譯者可以根據(jù)譯文所要達到的效果進行增加或刪減。但是要基于一定的原則,所有的刪減和改動都是有一定原因的。其一是客觀原因,比如版面的限制,平臺的限制,傳播方向的限制等;其次是主觀原因,作為譯者也是新聞的編輯,譯者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將原文充分理解后,去除一些一些不必要的評論、描述,在原文反復出現(xiàn)的信息等;其三是考慮到讀者的時間成本,在滿足傳播目的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壓縮新聞,讓讀者在有限的事件中,獲取更多的消息。其四是關于立場的問題。對于有關國家主權、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問題上,作為譯者始終要堅定自己的立場,對于侵犯國家利益的內(nèi)容進行刪除處理。文化傳播沒有國界,但是譯者有自己的祖國。在編譯過程中,唯一要保證的是在進行刪減之后,仍能保證內(nèi)容上的忠實,和譯語新聞的簡潔與完整。
3.5標題編寫
新聞標題是新聞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它是新聞與讀者之間的橋梁,讀者可以通過標題了解新聞的主要內(nèi)容,好的新聞標題猶如畫龍點睛,能給新聞增光添彩,獲得讀者的共鳴。因此在編輯標題時,首先注重語言的簡潔程度,注重標題的長度。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在攥寫標題的時候,可以盡量省去不太重要的信息,或選擇一些靈活又簡短的小詞。還要注意標題的時態(tài),雖然新聞報道的事件要么是已經(jīng)發(fā)生完了,要么是正在發(fā)生。但是在編譯標題時還是要使用一般現(xiàn)在時或者現(xiàn)在進行時。不使用過去時的原因是為了突出新聞的時效性和及時性。
例(1)原文:我校學子程思宇成功申請成為聯(lián)合國駐華代表處代表辦公室實習。
譯文:Cheng Siyu Lands an Intern Job at the Directors Office of UN Beijing Office.
在這個例子中,如果在翻譯時將中文標題中出現(xiàn)的所有信息點都翻譯出來,可能會讓英文標題過長。在標題所含的信息點并不太重要的情況下,冗長的標題會讓讀者喪失閱讀興趣,同時也會質疑編輯的文字處理水平。因此在,譯者重點突出了“某人獲得工作”的結果。因為在接下來的報道中,會介紹了她是來自本校高翻專業(yè)的學生,而且既然將她的新聞投放在本校網(wǎng)站上,也從側面反映了她與學校具有一定的關系。所以,在這里就將“我校學子”這個定語進行了省略。其次在用詞上選用了“l(fā)and”這個詞,非常短但是含有“成功獲得某職位的”的意思。這樣的選詞即靈活簡短,在含義上又非常的貼合,符合標題選詞的要求。標題選用了一般現(xiàn)在時,符合英語新聞標題的表達習慣。
4.結語
筆者通過分析對比學校網(wǎng)站上的新聞及其譯文,結合自己的翻譯經(jīng)歷,探究了新聞編譯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將實踐與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相結合,淺談新聞編譯的一些方法與翻譯策略。根據(jù)功能對等理論,編譯活動并不是一個死板的語言結構上的“一一對應”關系,而是一個在文化功能和交際功能上對等轉換的過程。翻譯的難點就在于文化的轉化,而新聞編譯的難點也是如何處理這些文化差異,準確地再現(xiàn)原語的真實內(nèi)涵、使目標語讀者和受眾容易接受這則新聞。翻譯的目的是提供方便,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還因為翻譯的問題,給譯語讀者帶來了理解上的障礙,造成一些混亂,那么這就是不成功的翻譯。奈達的的功能對等理論對新聞編譯具有指導意義,重視受眾的心理預期,忠實再現(xiàn)原文內(nèi)涵。當然因為新聞編譯本就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而筆者能力有限,所以對這個層面的研究也只是皮毛。我們還需要多從其他層面下手,對這個領域的翻譯進行全方面的分析,以此提升自己的翻譯水平。
參考文獻
[1]Eugene,Nida.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transla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2]Eugene,Nida.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 language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86.
[3]劉其中.英漢新聞翻譯[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4]盧曉雯.功能對等理論指導下的詩歌翻譯[D].天津:天津大學,2011.
(作者單位:大連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