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濟富
(柘榮縣第一中學,福建 柘榮 355300)
《孔雀東南飛》是漢樂府敘事詩發(fā)展的高峰,其塑造的劉蘭芝形象對后代文學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愛情悲劇也深深打動了后代人。因此,在教《孔雀東南飛》時,教師都會讓學生分析劉蘭芝愛情悲劇的原因,而學生的回答不外乎“家庭說”(焦母拆散)、“禮教說”(參考書)、“無子說”(倫理學)、“仕途說”“戀子說”等,還有學生認為是“性格說”,真是“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其實,分析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愛情悲劇需要從文本出發(fā),那種習慣于在文本表面“滑行”,缺少“教學文本意識”,將專家學者的作品分析照單全收的做法,不利于對文本的理解。所謂“欲求至乎其域,則務通乎其微”,因此,要深挖文本所蘊含的真意,而不必到文本外面去“搬救兵”。[1]
于是,筆者運用陳日亮“參照語境,以文解文”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對劉蘭芝的愛情悲劇再次進行討論,特別是討論“性格說”。傳統(tǒng)的評價都把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愛情悲劇矛頭指向“封建(家長)制度和封建禮教”,他們認為造成劉蘭芝、焦仲卿愛情悲劇的根源是以焦母和劉蘭芝兄長為代表的封建家庭,是他們扼殺了劉蘭芝和焦仲卿的幸福生活。固然,這是造成劉蘭芝愛情悲劇的根源,但細讀文本我們也發(fā)現(xiàn)盡管焦母“吾意久懷忿”,但并沒有趕走劉蘭芝,而是劉蘭芝要求自遣回家,因為她認為“大人故嫌遲”“君家婦難為”,所以忍無可忍。即便是劉兄在劉蘭芝被遣回家后也沒說什么,僅在劉蘭芝反復拒絕縣令和太守家求婚后才“悵然心中煩”,并說“其往欲何云”,盡管語氣上有柔中帶剛的味道,但更多的是對妹妹婚姻的關切,希望妹妹嫁個更好的人家,文本中的“阿兄”“阿妹”,都表明他們之間關系的親昵,而不能簡單理解為劉兄想逼劉蘭芝走;至于“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弟兄”都是劉蘭芝說的,文本中并沒有具體的表現(xiàn),或許這恰恰反映了劉蘭芝在待字閨中的時候就有自己的主見,個性強,與兄長有沖突,所以才會有此感受。劉再復說:“一個文學批評家最不足取的,是僅僅用道德家的眼光去審視文學形象?!盵2]為此,我們覺得僅僅把劉蘭芝和焦仲卿愛情悲劇的矛頭指向“封建(家長)制度和封建禮教”是不夠全面的,它跟劉蘭芝自己的性格也有一定的關系。
萊辛說:“一切與性格無關的東西,作家都可以置之不顧。對于作家來說,只有性格是神圣的,加強性格,鮮明地表現(xiàn)性格,是作家在表現(xiàn)人物特征的過程中最當著力用筆之處?!盵3]不管是傳統(tǒng)批評家還是現(xiàn)代讀者,在他們的眼里劉蘭芝是一個美貌、懂禮、勤勞、善良、孝順、忠誠的女子,她的形象是如此的完美,可是,他們卻忽視了劉蘭芝性格的另一面,有主見、愛自作主張、過于好強,而這另一面的性格正是造成劉蘭芝愛情悲劇的重要原因。
結(jié)果學生們在閱讀文本時發(fā)現(xiàn)了一個高頻詞“自專”,于是對劉蘭芝愛情悲劇原因的剖析也逐漸明晰。劉蘭芝對焦母說“進止敢自?!?,對兄長說“那得自任?!保鼓笇⑻m芝說“舉動自專由”。這三個“自?!鼻∏【褪莿⑻m芝與焦母和劉兄矛盾沖突的根源,也是劉蘭芝愛情悲劇的關鍵所在。焦母對劉蘭芝的不滿在文本中僅是“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無禮節(jié)的理由是“自專由”,也就是愛自作主張,追求個性、自由,并未涉及到婦德,也未點到“無子”,更未涉及到影響她孩子的仕途;反觀劉蘭芝也明知焦母對自己的不滿在“自專由”,但她回答焦母時仍說“進止敢自專”,面上好像說不敢,實際上是明知故答,或者干脆說她不愿妥協(xié);而當劉兄不滿她不嫁太守兒子時,她又說“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分明就是柔中帶剛。而從焦母對焦仲卿說“汝豈得自由”,也就能明白焦母代表的封建家長專制性。
從劉蘭芝的自述,我們也隱約能看到她的“自?!??!笆芸椝?,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表明她認為自己完美、全面、知書達禮,應該過上幸福的生活,然而事與愿違,“心中??啾薄跋嘁姵H障 ?,夫妻聚少離多,自己想要的愛情、家庭生活并沒有出現(xiàn),她要丈夫常陪伴身邊,卿卿我我,琴棋書畫,更是無從談起。于是“大人故嫌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qū)使”“及時相遣歸”,就把自己的滿腹怨氣以及忍無可忍的思想表達得淋漓盡致,這正體現(xiàn)了她的要強個性,或許就是焦母眼里的“自專由”,從自己角度出發(fā)的多,從他人角度考慮的少。而夫妻生離死別時的“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更把她“自專”個性的表現(xiàn)推向高潮。同時,從劉蘭芝被休回家后,縣令來提親時,劉母說“女子先有誓,老姥豈敢言”,一個“豈敢”間接說明劉蘭芝在待字閨中時就已經(jīng)十分強勢、“自?!绷?,她母親就聽她的話,以致現(xiàn)在被休回家,也不敢逼她。可見,劉蘭芝的愛情悲劇既是社會悲劇,也是性格悲劇,只不過矛盾的對象是焦母,而不是焦仲卿。
至此,我們明白造成劉蘭芝和焦仲卿愛情悲劇的幕后推手其實是劉蘭芝和焦母的好強性格,也就是她們相互口中的“自?!?。請看,劉蘭芝即便是自遣回家(自遣也是自專的表現(xiàn)),還要在焦母面前留下完美的形象,我就是我!“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边@簡直就是對焦母的無聲抗議。同樣的,當焦仲卿說“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時,焦母并不是選擇妥協(xié),順從兒子的意愿,請回劉蘭芝,而是再次說“東家有賢女……阿母為汝求”,要強的性格讓她在明白兒子即將走上不歸路時,仍一意孤行,不理解兒子的選擇,最終促成了兒子的悲劇,這何嘗不是另一種“自?!??可以說,劉蘭芝和焦母誰都不愿妥協(xié),即便事情已經(jīng)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她們都還要維護自己的形象、尊嚴,于是在“自?!钡墓鼟断拢齻兊年P系就不存在任何轉(zhuǎn)圜的余地,悲劇自然就無法避免。
或許有人認為,劉蘭芝在阿兄“逼婚”后,她不是說“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選擇妥協(xié)了嗎?那是因為她此時是被休回家,不可能再長留娘家,何況當時再嫁也不是羞恥的事,故才有此一說。其實從文本中阿母的“何不作衣裳”就知道劉蘭芝是不想再嫁的,因為“自?!痹缫讯ǜ裨谒男闹?,她已打定主意,這也就有了后文的“黃泉下相見”?;蛟S這是她外柔內(nèi)剛的表現(xiàn),畢竟面對的是自己的兄長,也許她內(nèi)心已做好最壞的打算。
誠然,劉蘭芝對愛情、自由及幸福生活的追求確實無可厚非,如此“完美”的她也的確配得上一份完美的愛情和幸福生活,或許說她也有“自?!钡馁Y本。以今天來看,“自專”并非貶義,恰恰是人的自主和尊嚴的體現(xiàn),但這種人性并不為當時的社會所容忍,特別是女性。它正當、合理的要求在焦母的眼里就成了不正當?shù)脑V求。正如朱光潛所說:“悲劇之產(chǎn)生主要正在于個人與社會力量抗爭中的無能為力?!盵4]因此,劉蘭芝的性格悲劇正映襯了社會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