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琴
【摘?要】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議題之一。在平時的教育中,教師應該重視與實踐合作進行思考和總結,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本文簡要探討四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分別靈活實施,改變激發(fā)學生課堂興趣的教學觀念,把握表現學生主體地位的課堂問題,創(chuàng)設促進學生深入理解的課堂狀況,加強學生感情體驗。在平時的教育中,教師應該重視與實踐合作進行思考和總結,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策略;教學體會
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歷來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議題之一。本文主要是筆者的教育實踐和思考對此提出一些戰(zhàn)略意見,希望給一線教師以啟發(fā)。
一、靈活實施引進,激發(fā)學生上課興趣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引進新課程是課堂教學的最初基本環(huán)節(ji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成功的課程引進不僅能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并抓住學生的課堂集中力,還能促進學生從課堂狀態(tài)向課堂狀態(tài)的迅速轉變,激發(fā)學生的課堂興趣,使學生具有較高的主觀動力參與新課程。因為小學生的自制力相對較弱,所以導入課程的成功與否往往會對課程整體的效果產生很大的影響。在語文學科,因為其主體內容由一篇不同的文本構成,所以課程的引進要根據文本的具體特征靈活實施。這也是教育藝術性的體現,也就是所謂的“沒有定法,得法高”。
例如,部編版《落花生》一文中,很多學生對“花生”這個名字感興趣,所以為什么叫“花生”,在引進過程中可以抓住它的“分析問題引進法”。大家之所以這篇文章的名字叫“花生”,肯定是因為花生花落后,子房鉆進土里形成了花生莢。抽象意義上,“花生”這個名字暗示花生這種植物的羨慕、虛榮、毫無裝飾的珍寶歸于品格,這也是本文值得注意的一點,作者取這個名字的理由也在于此?,F在讓我們來看看作者如何描繪花生的特征,強調其珍貴品格。這一教學過程不僅自然引進了新課程,還為文本中心思想的分析和總結奠定了基礎。這樣的引進效果可以說是理想的。
二、轉變教育觀念,表現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程強調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但長期受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部分教師的教育觀念沒有改變,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表現出來的還是以灌輸式教育為中心,教師始終是課堂的主角,這種“一言堂”式的教育不僅無聊,而且遏制了學生的主體性。在應試教育體制為主導的教育環(huán)境下,傳統(tǒng)講座式教學具有知識傳遞效率高、教師容易掌握課程、有利于升學率等優(yōu)點,但從新課程目標的角度來看,不利于學生的全面和諧發(fā)展。特別是對于重視語言學這一感情體驗和審美感的人文性學科來說,能否在課堂上揭示學生主體的地位,促進其學習體驗和感性的產生,是促進學生語言素養(yǎng)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具體實施方式認為,閱讀教學可以給學生配置學習任務,采取讓學生有問題地閱讀的方式。有些教師覺得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自主意識較弱,必須充分表現其主體地位。其實小學生的好奇心很強,只要教師能夠適當地引導他們,他們就會愿意自己去思考。
例如,部編版二年級《大禹治水》一課,老師領導,讓學生自己在讀課文前先想想大禹在治水過程中,他的什么行為受到了人們的尊敬?這些問題實際上很簡單,請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研究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講課中的故事。從這個簡單的例子可以看出,這實際上表現出學生主體的地位。從傳統(tǒng)的“教學”轉變?yōu)樾抡n程理念下的“指導”和“啟發(fā)”,這不是容易做到的,重要的是教師的觀念能否根本逆轉。
三、把握課堂提問,促進學生深入理解
提問是課堂師生互動的基本形式,也是促進課堂整體效果的重要手段。如何使課堂提問有效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的問題首先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其次要有較強的啟發(fā)性,能夠促進學生深入思考。有些教師覺得小學生的思維認知能力還很弱,提問深刻的問題未必有益,在課堂上的提問也不少,雖然課堂氣氛看起來很活躍,但實際提出的問題卻經常被抵消、無效、流于形式。當然,深層次的問題往往很難,但讓學生思考深層次的問題也是鍛煉學生學科思維,提高其思維質量的有效途徑。我們實際上可以用一些合理的方法降低問題難度,把難題分解成一些具有合理梯度性的比較簡單的問題,引導學生思維,促進思維順暢。
例如《大禹治水》一課,講完課文后,可以設計一套問題:口頭說“大禹為(?)三次都沒有過家”大禹為什么要管理洪水?治理結果如何大禹三次都沒有進家。你認為為什么大禹的名字為什么被繼承了?“這個問題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把握課文大意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思考深入把握課文中心思想。并且,采用這種傳達問題的方式,使學生的思維逐漸接觸到文本中心,顯示出整體的啟發(fā)性。學生通過這種思考和回答,更深刻地感受禹的獻身精神和偉大行為,促進敬服之情和學習心理的產生。
四、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加強學生情感體驗
情境教學法是語言類學科的重要教學方法。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環(huán)境和氣氛。語言不僅是基礎的工具學科,也是重視情感體驗和審美感的人文學科,創(chuàng)設情境的主要作用是增強學生的課堂情感體驗,促進課堂投入。關于小學語文,從具體的形式和創(chuàng)設手段來看,主要有多媒體直觀的影像場景、現場演示場景、語言渲染的影像場景等類別。其中,多媒體的直觀場面是教師們最熟悉的、最常創(chuàng)立的場面形式,在學習一些真實場面的文本時,通過多媒體創(chuàng)造直觀場面、照片和視頻,使學生的感性感受到“臨場感”。現場演示的劇本適用于故事性強的敘事句,讓學生扮演文本中的人物角色(或者將事物擬人化),現場表演文本中的劇本,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促使其更好地把握文本。
對于語言渲染的圖像狀況,可以指導學生通過語言渲染來啟動思維,促進理性圖像,在學習《迢迢牽牛星》一詩時,根據詩中的狀況展開圖像:“詩的最后兩句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能夠表達牛郎和織女被銀河阻擋的相思的悲傷心情,藝術感染力很高。大家知道,每年農歷7月初7是牛郎織女見面的日子,由喜鵲搭成‘鵲橋?,F在,同學們想象一下,如果你是架橋的喜鵲,牛郎和織女相遇時會說什么話?如果讓你對相遇的兩個人說祝賀的話,你會說什么呢?”這是比較典型的想象情況,有助于學生更加切實地理解詩歌的感情。
綜上所述,本文簡要探討四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分別靈活引進,改變激發(fā)學生課堂興趣的教學觀念,把握表現學生主體地位的課堂提問,創(chuàng)設促進學生深入理解的課堂狀況,加強學生感情體驗。在平時的教育中,教師應該重視與實踐合作進行思考和總結,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周麗紅.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智力,2013(32):126-126.
[2]趙培香.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研究與啟示[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34(1).
(作者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吳忠市同心縣下馬關鎮(zhèn)中心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