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若冰,楊玉秀,李修嶺,丁輝,韓雙印,丁松澤,孫鎖峰
(鄭州大學人民醫(yī)院 消化內(nèi)科,河南 鄭州 450003)
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以下簡稱肝癌)是世界范圍內(nèi)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約占人類腫瘤6%,具有浸潤、轉(zhuǎn)移性強特點,其病死率僅次于胃癌和肺癌,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質(zhì)量[1-2]。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統(tǒng)計,2012年全世界一半以上新發(fā)生肝癌患者來自我國,肝癌早期臨床癥狀不明顯,確診時多數(shù)患者已達中晚期,切除率不超過30%,肝癌術(shù)后易復發(fā),化療易產(chǎn)生耐藥性,導致肝癌預(yù)后效果較差,5年總生存率不超過10%[3-4]。因此,研究肝癌發(fā)生機制并尋找有效治療手段迫在眉睫。肝癌發(fā)生發(fā)展過程極其復雜,涉及多種分子信號通路參與。氯喹(chloroquine)是一種治療瘧疾、類風濕性疾病的藥物,同時也是自噬(autophagy)抑制劑,可通過選擇性地抑制細胞酸性溶酶體的降解作用而抑制自噬,導致細胞死亡[5-6]。氯喹可以通過miR-26 b 靶向調(diào)控Mcl-1水平誘導肝癌細胞Hep G2凋亡[7],氯喹還可以使肝癌組織G0/G1期細胞周期停滯,誘導DNA損壞并促進細胞凋亡[8]。細胞生理反應(yīng)不僅含有增殖、凋亡、侵襲、遷移過程,還包括細胞自噬。自噬屬于II型程序性死亡,參與細胞生物學進程。雖然氯喹對肝癌細胞有抑制增殖、促凋亡的作用,但是有關(guān)氯喹對肝癌組織自噬的研究報道較少,本研究通過肝癌細胞Huh7體外實驗以及建立肝癌Huh7裸鼠腫瘤模型,探討氯喹對肝癌的抑制作用以及對自噬的影響,為臨床肝癌治療方案制定,提供參考依據(jù)。
SPF級實驗用裸鼠(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有限公司),人肝癌細胞株H u h 7 購自中國科學院(上海),自噬體膜蛋白微管相關(guān)蛋白1輕鏈3-I I/自噬體膜蛋白微管相關(guān)蛋白1 輕鏈3-I(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II/LC3-I)、p62一抗(Thermo Fisher),LC3(Sigma)、p62(MBL)。
1.2.1 動物培養(yǎng) SPF 級實驗用裸鼠75 只(購自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有限公司),雌雄各半,6~8 周齡,體質(zhì)量18~22 g,平均體質(zhì)量(20.8± 1.5)g。所有裸鼠均飼養(yǎng)于SPF 級屏障系統(tǒng)內(nèi)。飼養(yǎng)條件:溫度22~26 ℃,相對濕度40%~60%,所用飼料、飲用水和墊料等均經(jīng)嚴格消毒滅菌并定期進行更換。
1.2.2 細胞培養(yǎng) 人肝癌細胞株Huh7 購自中國科學院(上海),培養(yǎng)于含10% 胎牛血清的DMEM培養(yǎng)基中(含1% 青鏈霉素),37 ℃,5% CO2恒溫孵育箱中培養(yǎng)并傳代。待細胞增長至107時終止,PBS 潤洗,胰酶消化,經(jīng)臺盼藍染色并顯微鏡下計數(shù)活細胞>90%,收集至1.5 mL EP 管中。
1.2.3 MTT 法檢測細胞活力 為了檢測不同濃度氯喹對細胞活力的影響,將生長至對數(shù)期的Huh7肝癌細胞以密度為5×104/mL 接種于96 孔板, 0.2 mL/孔,預(yù)培養(yǎng)24 h,分為3 組,每組各3 孔,使其氯喹最終濃度分別為0、25、50 μmol/L,分別于培養(yǎng)6、12、24 h 時加入20 μL/ 孔MTT (5 mg/mL),棄去培養(yǎng)基,加入150 μL/孔DMSO,震蕩混勻,用酶標儀檢測各孔細胞在570 nm 波長處的吸光度(absorbance,A)值,計算細胞存活率并繪制濃度- 存活曲線。
1.2.4 Huh7 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與分組 將生長指數(shù)其的Huh7 細胞調(diào)整至2.0×108/mL,分別取0.1 mL 細胞懸液接種于75 只裸鼠右前肢腋部皮下,6 d 后裸鼠皮下即可長出瘤塊。將75 只荷瘤裸鼠隨機分為對照組、氯喹低劑量及高劑量組,每組各25 只。氯喹處理組裸鼠分別于建模后第7 天經(jīng)腹腔注射氯喹(Selleck 公司)25、50 mg/(kg·d),對照組則注射等體積的生理鹽水,連續(xù)處理30 d并密切觀察裸鼠的存活狀態(tài)。30 d 后所有裸鼠腹腔注射0.8% 戊巴比妥(60 mg/kg),待裸鼠失去意識后處死,收集腫瘤標本并備用。測量各組腫瘤體積,采用游標卡尺測量腫瘤長徑(a)、短徑(b),腫瘤體積=(ab2)/2。
1.2.5 免疫組化 石蠟組織標本包埋后連續(xù)切片,固定于玻片上,50 ℃烘箱中烘1 h 后,二甲苯、100% 乙醇、95% 乙醇、80% 乙醇及75% 乙醇依次進行水化,蒸餾水洗滌3 次,然后置于檸檬酸鈉溶液中加熱2 次,每次8 min,PBS 洗滌3 次,3%H2O2溶液中浸10 min,PBS 洗滌3 次后,滴加LC3 和P62 抗體稀釋液,4 ℃孵育過夜。PBST洗滌3 次后用羊抗兔二抗室溫孵育1 h,PBST 洗滌3 次,DAB 顯色(中杉金橋),蘇木精復染,0.1%HCl 分化,藍化,梯度酒精脫水干燥,二甲苯透明,中性樹膠封固。免疫組化結(jié)果的評估由專業(yè)病理學人員采用進行判定,每張組織切片隨機選取8 個視野,綜合陽性細胞數(shù)及著色程度兩項內(nèi)容進行打分。其中著色程度:與背景一致為 0 分,淺黃色1 分,棕黃色2 分,深褐色3 分;陽性細胞數(shù)所占百分比:陰性為0 分,<25%為1 分,25%~50%為2 分,51%~75 為3 分,>75%為4 分。兩項乘積為最終得分。
1.2.6 Western blot 檢測 分別取各組裸鼠腫瘤組織100 g,加入300 μL 組織裂解液充分裂解 40 min 后,14000 r/min 離心10 min,取上清液加入5×SDS 上樣緩沖液并于沸水浴中煮15 min,電泳及轉(zhuǎn)膜結(jié)束后,5% 脫脂牛奶室溫封閉1 h,分別用1:1000 稀釋的LC3 及P62 抗體4 ℃孵育過夜,次日PBST 洗膜3 次,然后用1:5000 稀釋的羊抗兔二抗室溫孵育2 h 后PBST 洗膜3 次,ECL 顯影。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均采用平均數(shù)±標準差(±s)的形式表示,多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t法;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來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不同時間點各組細胞增殖分析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檢驗水準ɑ=0.05。
不同濃度氯喹(25、50 μmol/L)處理Huh7肝癌細胞,采用MTT法檢測氯喹處理6、12、24 h時增殖抑制率。M TT法檢測顯示,3 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組間=1912.094,P=0.000),且兩兩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時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F時間=29.297,P=0.000),時間與分組有交互作用(F交互=376.407,P=0.000),顯示時間因素的作用隨分組的不同而不同。3 組間兩兩比較:在0 h,3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F=0.137,P=0.873),在6、12、24 h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238.906、1120.115、1906.623,P<0.001);且在同一時間點(6、12、24 h), 3組間兩兩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時間兩兩比較:24 h與0、6、12 h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12 h與6 h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21),6 h與0 h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28)。統(tǒng)計分析結(jié)果顯示,與對照組 (0 μmol/L)比較,氯喹處理組細胞存活率均明顯降低(均P<0.05),呈現(xiàn)出濃度、時間依賴性(圖1)(表1)。
圖1 各組Huh7 細胞的生長曲線Figure1 The growth curves of each groups of Huh7 cells
表1 各組Huh7 細胞增殖抑制率比較(±s,%)Table1 Comparison of the inhibitory rate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of Huh7 cells (±s,%)
表1 各組Huh7 細胞增殖抑制率比較(±s,%)Table1 Comparison of the inhibitory rate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of Huh7 cells (±s,%)
注:1)與對照組比較,P<0.05;2)與低劑量氯喹組比較,P<0.05Note:1) P<0.05 vs.control group; 2) P<0.05 vs.low-dose chloroquine group
氯喹濃度(μmol/L) 0 h 6 h 12 h 24 h 0102.13±8.12120.36±8.61154.21±8.31201.60±9.3225100.84±8.896.32±7.531) 90.23±6.121) 82.36±7.651)50100.21±8.581.10±7.521),2) 65.21±6.211),2) 51.02±6.211),2)F 0.137238.9061120.1151906.623 P 0.8730.0000.0000.000
通過皮下注射Huh7肝癌細胞建立肝癌裸鼠模型,并用不同劑量氯喹進行干預(yù)30 d,觀察各組腫瘤生長情況。結(jié)果顯示,3組腫瘤體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1120.296,P=0.000)。與對照組比較,低劑量氯喹組和高劑量氯喹組裸鼠肝癌生長速度明顯減緩(P=0.034,P=0.004)。與低劑量氯喹組比較,高劑量氯喹組裸鼠肝癌生長速度明顯下降(P=0.015)。每個時間點上3組腫瘤體積比較:在0 、3、6 d時間點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9、12、15、18、21、24、27、30 d時間點是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圖2)(表2)。
各組裸鼠LC3、p62免疫組化檢測及其定量分析結(jié)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低劑量氯喹組、高劑量氯喹組LC3、p62水平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與低劑量氯喹組相比,高劑量氯喹組LC3、p62水平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圖3)(表2)。
圖2 各組裸鼠移植瘤的生長曲線Figure2 The growth curves if the xenograft in each group of nude mice
圖3 免疫組化檢測各組裸鼠移植瘤組織中LC3、p62 的表達(×200)Figure3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for LC3 and p62 expressions in the xenografts in in each group of nude mice (×200)
表2 各組裸鼠肝癌組織中LC3、p62 表達評分比較(±s)Table2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 LC3 and p62 expression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s)
表2 各組裸鼠肝癌組織中LC3、p62 表達評分比較(±s)Table2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 LC3 and p62 expression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s)
注:1)與對照組比較,P<0.05;2)與低劑量氯喹組比較,P<0.05Note:1) P<0.05 vs.control group; 2) P<0.05 vs.low-dose chloroquine group
組別 LC3 p62對照組 85.32±8.14124.36±12.32低劑量氯喹組 178.25±15.631) 198.37±17.521)高劑量氯喹組 289.28±18.691),2) 312.14±21.881),2)F 142.21785.895 P 0.0000.000
Western blot檢測結(jié)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低劑量氯喹組、高劑量氯喹組LC3-II/LC3-I、p62水平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低劑量氯喹組比較,高劑量氯喹組LC3-II/LC3-I、p62水平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圖4)(表3)。
圖4 Western blot 檢測LC3-II/LC3-I、p62 的表達Figure4 The expressions of LC3-II/LC3-I and p62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
表3 各組裸鼠移植瘤組織中LC3-II/LC3-I、p62 表達量比較 (±s)Table3 Comparison of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LC3-II/LC3-I and p62 in the xenograft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of nude mice (±s)
表3 各組裸鼠移植瘤組織中LC3-II/LC3-I、p62 表達量比較 (±s)Table3 Comparison of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LC3-II/LC3-I and p62 in the xenograft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of nude mice (±s)
注:1)與對照組比較,P<0.05;2)與低劑量氯喹組比較,P<0.05Note:1) P<0.05 vs.control group; 2) P<0.05 vs.low-dose chloroquine group
組別 LC3-II/LC33-I p62對照組 0.35±0.120.49±0.11低劑量氯喹組 0.89±0.191) 1.20±0.231)高劑量氯喹組 1.37±0.241),2) 2.10±0.291),2)F 21.68039.298 P 0.0020.000
氯喹是含有4-氨基喹啉環(huán)結(jié)構(gòu)人工合成化合物,因其具有較高的趨溶酶體特性而在溶酶體內(nèi)高度聚集,抑制某些酶的活性,導致細胞信號傳導發(fā)生改變。氯喹不但在瘧疾、免疫性類風濕疾病方面具有較好治療效果,而且在腫瘤治療過程中也涉及異常自噬。Hu等[8]認為氯喹可以通過以阻滯肝癌細胞周期以及DNA損壞以促進細胞凋亡,從而影響肝癌組織生長。朱文斌等[9]研究證實氯喹可以通過抑制細胞周期蛋白(cyclin E1)、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CDK2)水平,增加細胞周期抑制蛋白P21、P27含量,阻滯細胞周期于G0/G1期,從而抑制肺癌細胞A549生長。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氯喹可以降低肝癌細胞Huh7存活率,同時裸鼠移植瘤實驗結(jié)果也顯示氯喹可以降低移植瘤體積,抑制移植瘤生長,此結(jié)果與前人研究相似,氯喹可能是通過影響肝癌組織細周期、凋亡來抑制腫瘤組織生長。Lin等[10]發(fā)現(xiàn)氯喹可以通過靶向基底自噬與增強細胞凋亡來抑制膀胱癌細胞生長。Liu等[11]顯示氯喹可以阻斷自噬、誘導線粒體介導的細胞凋亡來抑制肺癌細胞A549生長。Gao等[12]發(fā)現(xiàn)氯喹可以抑制TACE誘導的細胞自噬,失去對凋亡的抗性,促使細胞凋亡,從而有助于抑制腫瘤生長。由此表明氯喹抑制肝癌組織細胞生長是通過阻滯細胞周期于G0/G1期,影響細胞增殖,從而組織生長;同時還存在另一種猜測:氯喹可能會通過影響肝癌細胞自噬來調(diào)節(jié)肝癌組織生長。
自噬是真核細胞內(nèi)由內(nèi)質(zhì)網(wǎng)脫落的膜結(jié)構(gòu)包裹胞內(nèi)需降解的細胞器、蛋白質(zhì)等形成自吞噬體,后與溶酶體融合形成自噬溶酶體,并降解其內(nèi)容物,以維持細胞自身生長代謝和細胞成分更新,參與細胞分化,生長調(diào)控,組織修復,抗原呈遞以及外界應(yīng)激等多種生理過程[13-14]。細胞處于饑餓狀態(tài)時,可通過自噬使胞內(nèi)營養(yǎng)成分循環(huán)利用,以維持細胞活力[15]。癌癥晚期時,腫瘤細胞增殖加快,自噬有助于腫瘤細胞在藥物毒性、胞內(nèi)營養(yǎng)供給壓力下細胞活力的維持[16]。因此,抑制或阻斷自噬會提高腫瘤治療效果。
自噬溶酶體功能形式需要活性水解酶參與,氯喹是溶酶體靶向藥物,氯喹可通過抑制多種蛋白酶活性,從而抑制蛋白水解、糖脂代謝等多種代謝途徑,導致自噬體內(nèi)物質(zhì)無法通過溶酶體降解,自噬性囊泡大量累積,溶酶體膜通透性改變一起腫脹、破裂,最終導致細胞死亡[17-18]。已有研究[19-21]表明,氯喹可促進食管癌、胰腺癌、結(jié)直腸癌、非小細胞肺癌、乳腺癌等腫瘤細胞死亡。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氯喹處理后裸鼠肝癌組織中自噬相關(guān)蛋白LC3-II和P62蛋白的含量顯著升高。自噬體形成涉及多種蛋白參與,LC3是判斷細胞自噬活性標志物之一。LC3包括LC3-?和LC3-II兩種形式,LC3-?位于胞漿中,LC3-?通過羧基與脂質(zhì)共價連接轉(zhuǎn)化為LC3-II,聚集于自噬體膜[22-23]。自噬體與溶酶體結(jié)合時,LC3-?解離循環(huán)至胞質(zhì)中,LC3-II依舊位于自噬溶酶體內(nèi)膜上,LC3-II含量與自噬膜囊泡數(shù)量呈正比[24-25]。P62可經(jīng)自噬過程被選擇性降解,是細胞自體吞噬特異性底物[26]。自噬被抑制,P62上游表達增強或下游降解被阻斷均可導致P62大量積聚,因此,P62水平可作為自噬流的檢測指標[27-28]。本研究與前人研究結(jié)果相似,由此表明,氯喹可能抑制了自噬溶酶體形成和自噬小體在溶酶體的降解,導致自噬體累積。腫瘤細胞處于激活狀態(tài),其通過自噬降解有害物質(zhì)和代謝產(chǎn)物,保證自身存活。氯喹抑制自噬后,腫瘤細胞可能由于自噬能力降低導致有害物質(zhì)大量積累,導致無法適應(yīng)腫瘤微環(huán)境,最終使其生長受到抑制。此外,已有研究[29-31]證明氯喹聯(lián)合其他化療藥物使用能顯著增強腫瘤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表明氯喹可以抑制肝癌組織細胞自噬,從而抑制腫瘤細胞生長。
綜上所述,氯喹可以通過調(diào)節(jié)肝癌中LC3、P62水平,抑制肝癌組織細胞自噬,從而抑制組織細胞增長。但本研究所得結(jié)論只是基于體外細胞實驗與體內(nèi)裸鼠動物實驗多得,臨床中是否具有相同趨勢以及氯喹臨床應(yīng)用劑量還需要進一步探索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