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燕萍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賓陽縣古辣鎮(zhèn)龍額村委學校,廣西 南寧 530415)
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關鍵內容,閱讀教學可以顯著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利用開放式的閱讀教學,不僅可以鍛煉學生對語言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探究性閱讀教學與開放式閱讀教學共同組成了探究性開放式閱讀教學。在探究性開放式閱讀教學的日常教學中,要求老師突破教材的范圍,加強教學資料的準備,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共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探究性閱讀教學是指在教學中,通過老師對學生的引導,加深學生對教材中的內容的探究,從而使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發(fā)現(xiàn)問題的探索精神得到鍛煉,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教學中學生處于主體位置,老師要在教學中通過引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位置作用和主觀能動性。在教學中需要通過提高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學習的興趣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在實際的教學中,一直存在著學生對于閱讀缺乏興趣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教學中,老師一直是講解的那一方,學生一直是被動接受的那一方,學生總是跟隨著老師的教學去記一些筆記,理解一些課程,不是很情愿地去閱讀書籍。長期被動、消極地學習,使得學生對于閱讀提不起興趣,閱讀理解能力始終得不到提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夠推動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因此要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忽視學生的興趣最終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下降,最終影響學生的成長。
閱讀教學在小學高年級語文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可以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在教學中老師要對閱讀方法進行科學的規(guī)劃,正確引導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通過閱讀教學加深師生之間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觀念。在實際的教學中,高年級學生馬上就要升到初中學習,面臨著很大的學習壓力,在教學中老師也往往偏重于知識的宣講、方法的講解。雖然通過老師的傳授,學生掌握到了一些閱讀的技巧、積累知識的方法,但是缺少對于閱讀方法的深入理解,只掌握到了一些形式,對于文章的內涵往往理解不夠。這使得學生只是機械地學習,為了升學而學習,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閱讀方法的缺失使得學生的閱讀能力得不到提高,語文學習的整體能力偏低。
對于小學的高年級學生來說,在思維上已經(jīng)具有了一定的獨立能力,對待事情也有了一定的判斷能力,對事物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容易去認同別人的觀點,對于事物發(fā)生的起因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往往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充分發(fā)揮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性,引導他們對于事物發(fā)展的探討,促進學生思維水平的進步。在平常的教學中,有些老師對于教學中的問題,過于強調答案的標準化,使得學生的獨特看法不被發(fā)掘、重視,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性。這使得小學語文課堂沒有了生機,學生失去了活力,在這樣壓抑的氛圍中,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得不到發(fā)揮,最終閱讀教學的目的達不到預期。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由于老師按照自身的意愿,沒有以學生的學習意愿為主,忽略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位置,因此沒有辦法提高學生學習的閱讀興趣。老師應在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必要的尊重和認同,從而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使得課堂學習變成一件很輕松的事,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完成課堂的學習任務。在教學前的準備階段,老師應提前做好準備,對于學生關注的問題及熱點進行深入了解,了解學生在閱讀教學時的需求,從而在以后的閱讀教學中,能夠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通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讓學生變成課堂學習的主體,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在教學中對于課本中的一些方法應引導學生做深入探究,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的發(fā)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能提高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就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教學中,老師要充分挖掘學生的興趣,組織學生對問題進行積極的探討,將探究性開放式的閱讀方法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語文學習是比較單調的,要記的要背的很多,為了改變這個現(xiàn)狀,老師在教學中,可以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采用多種形式包括幻燈片、講故事、視頻等進行教學。比如在講解某一課程時,除了講解課本的內容,還可以播放一些實例的幻燈片讓學生觀看,加強學生對于課本內容的理解,然后再去講解的話,學生理解起來就更容易。還可以通過播放與課本內容相結合的視頻,使學生從課本的文字中跳出來,能直觀地去理解一些書中描述的內容,從而加深記憶。在教學中,作為老師要始終給學生灌輸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的思想,通過引導學生,讓每個人都參與到其中,積極主動地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集體探討,讓他們在解決問題之后獲得成功感,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興趣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老師在日常教學中,循序漸進地去培養(yǎng)學生對于探究式開放式閱讀的興趣,還要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開展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共同提高語文閱讀能力。
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還應提高課堂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通過讓學生參與到閱讀中來,改變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使學生融入到課堂中,積極主動地參與討論,更好地實現(xiàn)課堂閱讀教學的目標。在課堂中,可以讓學生組成小組,相互討論,互相幫助,發(fā)揚合作的精神,通過小組的討論與幫助,共同解決教學內容中的問題,并形成小組的答案,老師要組織每一個小組開展談論結果的分享環(huán)節(jié),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后要對每個小組的答案進行匯總并做點評。通過這種探究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廣泛參與,共同提高。
情景教學是指利用外界的環(huán)境,實現(xiàn)和學生心境共鳴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老師可以根據(jù)課堂內容,合理調整教學的環(huán)境或構建對應的情景,讓學生在新的環(huán)境中學習,加強對于課堂內容的理解,通過自身體驗,感受到課堂內容所表達的含義,提高學習的成效。
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老師應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運用情景教學,使學生在探究性開放式的閱讀教學中,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從而達到全面素質教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