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英
(黑龍江省綏化市明水縣第一中學(xué),黑龍江 綏化 151700)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是溫庭筠的名作,描寫了一位美麗多情的女子晨起梳妝的嬌慵情態(tài)。此詞廣泛流傳,也被選入人教版高中語文教科書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的第二單元中。全詞如下。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其中“小山重疊金明滅”句,歷來有多種解釋。人教版普通高中語文教科書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關(guān)于“小山”的注釋是:小山,唐代女子好畫“小山眉”,過了一夜眉黛深淺不勻,如山峰重疊之狀。金,指“額黃”,唐代女子又好在額部涂上黃色,謂之“額黃”,過夜之后其色有明有暗。
這條注釋流傳較廣。潘慎也認(rèn)為“‘小山’是眉,和‘春山’‘遠(yuǎn)山’‘屏山’一個意思,只是表現(xiàn)在眉上感情的細(xì)微的差異?!稹瘧?yīng)該是‘額黃’……由于‘山枕隱濃妝’,經(jīng)過在枕頭上的揉擦,眉黛變得重疊了,眉稍處的黛色擦掉了,所以‘遠(yuǎn)山’變成了‘小山’。額黃也有所脫落,有一塊(明)沒一塊(滅)的”。
但筆者對此有不同見解。如果“小山”是眉,“金”指“額黃”,那么這首詞的第一句“小山重疊金明滅”描寫的是主人公的“眉毛”和“額部”。第二句“鬢云與度香腮雪”描寫女子的“鬢邊”與“香腮”。第三句“懶起畫蛾眉”又寫到“眉毛”。第四句“弄妝梳洗遲”以白描勾勒的手法描寫女子的梳洗裝扮。我們會發(fā)現(xiàn)第一句的“小山重疊金明滅”與第三句的“懶起畫蛾眉”都在寫“眉毛”。這種寫法重復(fù)、啰嗦、無味,這就導(dǎo)致了這首《菩薩蠻》無法與溫庭筠的其他詞相媲美。
是不是我們對“小山重疊金明滅”的解讀有誤呢?這很有可能。
筆者在一本古代文學(xué)教材中看到對“小山”的另一種注解。小山:指屏山。許昂宵《詞綜偶評》:“小山,蓋指屏山而言?!苯鹈鳒纾盒稳蓐柟庹赵谡郫B的屏風(fēng)上,或明或暗,光彩閃爍。
葉嘉瑩先生也持此種看法,她說:“‘小山’依慣例本當(dāng)指現(xiàn)實(shí)中山水之‘山’,然而若從此詞全篇寫閨情之內(nèi)容……則此句之‘小山’又實(shí)在決不可能指現(xiàn)實(shí)中山水之‘山’……是則‘小山’之指床頭之屏山,殆無可疑。”葉嘉瑩先生在《唐宋詞系列講座》第三講之溫庭筠中也再一次強(qiáng)調(diào)“小山重疊金明滅”中的“小山”指“屏山”,而且否定了“小山”為“山眉”或是“山枕”(山枕,一種兩邊高的枕頭)的說法。
胡國瑞先生也有類似觀點(diǎn),他認(rèn)為“‘小山’是床榻圍屏上的畫景,‘金’是涂在屏風(fēng)上的顏色,唐代早有金碧山水畫。‘明滅’為日光透過窗紗照射屏山陰陽顯晦之狀?;蛞詾楫嬌辖鸨躺缴兴撀洌驶蛎骰驕?,以見久別后閨中蕭索之像”。
如果“小山”指“屏山”,“金明滅”形容“陽光照在折疊的屏風(fēng)上光明暗交織光彩閃爍”的樣子,那么“小山重疊金明滅”這句就是描寫“屏風(fēng)”。由第一句的“屏風(fēng)”直接到第二句的“鬢發(fā)”與“香腮”太過突兀;而“畫上金碧山色有所脫落,故或明或滅”與整首詞柔美的風(fēng)格并不協(xié)調(diào),至于“以見久別后閨中蕭索之像”更是牽強(qiáng)。所以筆者不認(rèn)同這個說法。
筆者在沈從文先生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中讀到唐代“人多長眉秀目,高髻插小梳三五不等”?!疤拼鷭D女喜于發(fā)髻上插幾把小小梳子,當(dāng)成裝飾,講究用金、銀、犀、玉或是牙等材料,露出半月形梳背,有多到十來把的,所以唐人詩有‘斜插犀梳云半吐’語……在溫庭筠詞中有‘小山重疊金明滅’,即對于當(dāng)時婦女發(fā)間金背小梳而詠。唐五代畫跡中常有反映?!薄爱?dāng)時于發(fā)髻間使用小梳有用至八件以上的,王建《宮詞》即說過‘玉蟬金掌三層插,翠髻高藂綠鬢虛。舞處春風(fēng)吹落地,歸來別賜一頭梳’……溫庭筠詞‘小山重疊金明滅’所形容的,也正是當(dāng)時婦女頭上金銀牙玉小梳背在頭發(fā)間重疊閃爍情形。”也就是說,沈從文先生認(rèn)為“小山重疊金明滅”描寫的是女子發(fā)上的裝飾。原本我比較贊同這一看法。因?yàn)檫@給“金明滅”做了很合理的解釋。但是“小山”是什么呢?“小山”可能是主人公的發(fā)髻,可是并沒有一種發(fā)髻叫作“某某山”。發(fā)髻的名稱有“云髻、半翻髻、螺髻、雙鬟望仙髻、高髻、低髻、小髻、同心髻、側(cè)髻、椎髻、花髻、寶髻、烏蠻髻、回鶻髻、拋家髻、百合髻、愁來髻、倭墮髻、鳳髻、反綰髻、交心髻、水髻、飛髻、偏髻、撥叢髻、叢梳百葉髻、樂游髻、囚髻、歸順髻、長樂髻、鬧掃妝髻”。發(fā)髻名稱眾多,但不見“山”字。是否可以認(rèn)為“金篦小梳堆疊如山”呢?但多數(shù)情況下女子睡覺會卸掉發(fā)髻上的飾品,否則睡覺時會不舒服。如果“小山重疊金明滅”是描寫發(fā)間小梳的,描寫梳子的同時其實(shí)也在寫頭發(fā),這又與下一句中“鬢云欲度香腮雪”中的“鬢云”重復(fù)。所以,最終筆者否定了這種說法。
在查閱資料時,筆者注意到古代女子注重額部的裝飾與點(diǎn)綴,即“額黃”。古代女子涂額,“用筆蘸料涂在額上,或全涂或半涂……全額涂黃,又稱‘平涂’,盛行于唐及五代,‘滿額峨黃金縷衣’‘額黃無限夕陽山’,就是對額裝的寫照。涂額之風(fēng),秦代已興……因黃顏色厚積額間,狀如小山,又稱‘額山’……‘黃印額山清為塵,翠鱗紅樨俱含頻’……詠的就是這種裝飾”。從這一段文字中,筆者發(fā)現(xiàn)“額黃”與“山”有聯(lián)系。所以筆者推測“小山重疊金明滅”描寫的就是女子的“額黃”裝飾?!靶∩健笔穷~間顏料堆積的樣子,“金明滅”是顏料的視覺效果?!镀兴_蠻·小山重疊金明滅》的第一句就是寫主人公的“額部”;第二句“鬢云欲度香腮雪”描寫主人公的“鬢發(fā)”與“香腮”。由“額頭”到“鬢發(fā)”再到“香腮”既有條理,又合情合理。第三句與第四句“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描寫女主人公慵懶起床“畫蛾眉”,梳妝打扮。
綜上所述,筆者認(rèn)為“小山重疊金明滅”這一句只是描寫女主人公額間“額黃”,而不是描寫“眼眉”或是“屏山”,也不是“發(fā)間小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