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波,楊 婧
(天津師范大學,天津 300387;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天津 300350)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工業(yè)化體系的逐漸完備,我國正在經歷著從制造業(yè)大國向制造業(yè)強國邁進的關鍵時刻,需要大量的高素質的、有文化的專業(yè)技術人才隊伍,更需要敬崗愛業(yè)的大國工匠。而我國的職業(yè)教育就承擔著培養(yǎng)大量高精尖技術人才的重要使命?!芭囵B(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我國教育發(fā)展的根本問題。職業(yè)教育發(fā)展是我國技術人才的主要來源,是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產業(yè)升級調整的重要人才來源,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最寶貴的人才資源。加強高職院校國家認同教育,增強他們對偉大社會主義祖國的國家認同,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家認同教育的引領作用,培養(yǎng)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新人,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認同是一個傳統(tǒng)的心理學的概念,它是源自于法語“identite”,意思是相同的,后來進入英語,成為“identity”,表示身份、特性和同一性。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學者埃里克森(Erikson)將這一個概念引入心理學。進一步指出“認同”實際上是關于“我是誰”這一問題或明確或隱晦的回答。因此把“認同”放在自我與他人的關系中來考察, 指出“認同”是在與他者的比較中形成的一種自我認知和自我界定, 是自身獨特的、與他人不同的特征。隨后,認同這一概念進入社會學和政治學領域。
正如亨廷頓所言:“只有當人們認為自己同屬于同一國家時,國家才會存在”。我國學者認為:國家認同是指一個國家的公民對自己祖國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道德價值觀、理想信念、國家主權等的認同, 即國民認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的根本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國家認同的核心任務是愛國教育,而在當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tǒng)一。大學生認同教育的核心是愛國主義,在當代愛國主義的實質是愛國主義同擁護黨的領導、社會主義的統(tǒng)一。
在當代的中國,我國處于改革開放的深水區(qū),正在經歷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升級換代,加之國際環(huán)境復雜多變,國內社會問題層出不窮,對大學生國家認同產生了強烈的沖擊和影響。 高職院校學生由于學習成績不佳、職業(yè)教育受到社會偏見的影響,更容易受到沖擊,從而產生“讀書無用論”、“金錢至上”等一些觀念,崇拜金錢、崇尚實用主義。從而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產生影響。
高職院校學生由于種種社會影響和輿論壓力,容易信奉實用主義,以賺錢為主要目的。90后學生成長環(huán)境優(yōu)渥,生活富足,又容易受到父輩和祖父輩溺愛,受到“娛樂至上”等社會思潮影響,普遍崇拜明星、懷抱一夜暴富的夢想。我國目前對于在校生,政治實踐活動較少,而且因為各種形式主義影響,大學生參與度更低。這就導致了,當代高職院校學生注意力集中于娛樂、掙錢、職業(yè)學習,而對社會政治現(xiàn)實和時事政治關注較少,缺乏政治使命感與政治激情;對政治參與的行為冷漠,表現(xiàn)出不作為,甚至回避等。
自清朝以來,西方經濟社會發(fā)展就超越我國,尤其是在工業(yè)化生產能力方面。進入新中國以來,我國一直在追趕西方的步伐。高職院校學生往往接觸工業(yè)生產較多,對西方的成熟的工業(yè)化體系往往產生崇拜,國內企業(yè)在發(fā)展過程中,良莠不齊,部分廠商為了謀求利益最大化而偷工減料,對我國工業(yè)信譽造成極大負面影響。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地球村的形成,極大的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各種信息紛涌而來。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多處于青少年時期,世界觀、認識觀和價值觀正處于形成期,加上青少年時期容易產生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鑒于目前我國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物質生產和生活水平及工業(yè)發(fā)展水平還存在較大差距,容易導致職業(yè)院校學生對西方文化盲目尊崇、西方生活方式盲目向往,對祖國妄自菲薄。西方國家利用先發(fā)優(yōu)勢,強行推行其文化價值觀,提倡所謂的“普世價值”,推行所謂的“人權”,倡導“娛樂至死”,沖擊各國的民族文化,消解國家和民族觀念,這些都削弱了我國的民族自信心。
我國自建國之初就開始進行國家認同教育實踐和理論探索,基于學校教育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國家認同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凝聚了團結一致的中華民族,但隨著改革開放,大量外國思潮沖擊、經濟社會發(fā)生快速變革,學校教育涉及愛國主義教育或者國家認同教育時就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zhàn)。
1.傳授內容單一。目前我國國家認同教育偏重于知識的傳授。認為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自動獲得相應的知識、技能、情感。這是一種典型的形式主義的做法。單純的知識獲取,而無相應的實踐或者證明環(huán)節(jié),只會讓學生產生“任務”的感覺,甚至會起到相反的結果,學生會認為這是負擔,進而產生抗拒和不認同。
2.內容體系建設不完善。目前國內愛國教育或者國家認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沒有形成相應的體系,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劃和布局。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發(fā)展而因材施教,從高中到大學思想政治課內容重復性較高。目前,在國內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學生和本科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基本一致,而高職院校學生由于課程較少,更是容易流于形式。國內目前所使用的馬工程統(tǒng)編教材,也是以本科生應用為主,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的認同教育或者愛國教育,系統(tǒng)性建設明顯不足。
3.缺乏統(tǒng)一的指導思想。首先,在高職院校學生教育過程中,重視專業(yè)能力建設,忽視愛國認同教育。而且對于高校的愛國主義教育教學內容基本是課程灌輸為主,更多依托在日常思政理論課教學中,而日常教育更多是靠各基層學院自發(fā)行動或者依照上級單位通知進行,缺乏統(tǒng)一的規(guī)劃和布局、連續(xù)性、系統(tǒng)性較差。其次是在日常教學科研工作中更傾向于使用西方標準的教材和教學理念,在學術話語體系中,存在著西方至上的情形,有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尚未建立,話語權較低。
1.評價模式偏差。目前國家認同教育主要以知識傳授為主,這就意味著在一定程度上預設了以知識存儲多寡為標準的評價模式??荚囀沁@一評價模式最好的實現(xiàn)形式。這就容易形成一種認知,國家認同教育的主要形式變成了考試,分高、考試頻次高就是認同教育好,反之則是效果差。這種評價模式導致了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的改變,師生都會習慣性的按照評價標準來完成教學過程,而需要內化、需要理解、需要情感的國家認同、愛國教育則變成了簡單的數(shù)字,失去了預設的、原本有的效果。
2.課程體系偏差。目前問我國國家認同教育偏重于課程體系建設。國家認同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課程建設來實現(xiàn)的。提到加強認同教育時,高校通常選擇開新課程或者加大課時量。但是僅僅這些,并不能真正的提高教育質量,而僅僅是從形式上有顯著的數(shù)量提升。從小學生到中學生到高職院校學生,課程的數(shù)量是逐漸減少的,如何在課程總量減少的前提下,完善我國高職院校學生國家認同教育則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其次,我國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課程主要是依托政治理論課來進行的,但是政治理論課內容在高等教育階段基本一致,不同階段,只是進行簡單重復,并不能完成認同教育的目的。所以如何要重視并切實發(fā)揮政治理論課的功能,依托課政治課理論課向大學生灌輸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灌輸馬主義民族政策與理論等這些都是我們面臨的問題。
3.灌輸理念偏差。灌輸理論是馬克思主義重要的教育理論,目前在大學生教育中還是頗受歡迎的理論,但是從效果看,高校學生對于灌輸?shù)膬热莺托问讲徽J同居多。新時代的高職院校學生,成長在互聯(lián)網時代,信息來源眾多,但是缺乏相應的辨別力和鑒別力。但是在高校中,大多數(shù)老師還是用著傳統(tǒng)的灌輸方法,在灌輸內容和灌輸手段上依然采取這傳統(tǒng)意義的說教形式,依然灌輸著傳統(tǒng)意義的刻板內容,不能結合信息技術的演變,用最新的傳播手段取代,用當下實用的語言形式,無法符合當下高職院校學生的需要,容易引起學生的心理抵制,學生們自然無法欣然接受。
1.對愛國主義教育重視不足。首先是校領導班子強化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發(fā)揮哲學社會科學育人功能、加強對課堂教學和對各類思想文化陣地的建設管理重視不足,對于高校愛國教育,缺乏統(tǒng)一謀劃和規(guī)劃,缺乏系統(tǒng)性和延續(xù)性,一定程度存在“散、亂、少”的情形,更多是完成上級任務或者一陣風式的“運動式”。其次是高校教師重視不足,很多教師對愛國教育和國家認同教育理解不深,站位不高,認為這更多是屬于思政課教師或者學生工作教師的工作范疇,與專業(yè)教師和行政教師相關度不高;而思政課教師或者學生工作教師也存在著應付性教學或者工作的思想,認為意義不大,顯示度不高。再者,學生思想不重視。高校高職院校學生群體,受國民教育時間最長,經歷過各個學齡段的愛國教育,認為是“老生常談”,或者認為這與就業(yè)和學業(yè)無關,學習積極性不足。
2.教師隊伍有待提高。目前我國高校愛國教育主要通過思政課教師或者學生輔導員來進行,但是這些教師目前有著明顯的問題。首先是教師數(shù)量不足,目前,我國部分省屬高職高校思政課教師和學生輔導員都沒有按照要求補滿配齊,基本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編現(xiàn)象。其次是業(yè)務能力不強。思政課教師通常處于邊緣化狀態(tài),長期得不到重視,甚至出現(xiàn)“掛羊頭賣狗肉”的現(xiàn)象,思政課教師專業(yè)往往五花八門,研究方向也是與專業(yè)大相徑庭。對于思政課或者愛國教育,缺乏親和力和針對性,以照本宣科填鴨式教學為主,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和主動意識,不能滿足學生成長期發(fā)展的需求和期待。再者教師隊伍工作積極性不足。由于常年工作不受重視,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足,思政課教師教學工作積極性不足,對于業(yè)務缺乏鉆研精神和進取精神。
3.育人氛圍有待提高。首先在我國高校,思政課教師或者學生輔導員是愛國教育主要力量,并且以個人行動為主,單兵作戰(zhàn)為主要方式,校、院、系三級聯(lián)動育人體系建設尚未完成,引導學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氛圍不夠濃烈。進行其次是機制體制不完善。缺乏正向的激勵獎勵機制和反向的懲處機制,容易挫傷教師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最后是缺乏相應的培訓體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培訓建設有待加強,缺乏完善的培訓體系。要按照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要求選拔培訓教師,要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讓有愛國情懷的人講愛國。
在當代中國,國家認同問題的核心是價值觀認同的問題,在當代中國民族國家認同主要核心任務是愛國教育, 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tǒng)一。大學生認同教育的核心是愛國主義,我們愛國這個國家當然要愛黨愛社會主義這三者是內在一致的.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征和最大制度優(yōu)勢,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xiàn)國家富強的根本保障和必由之路,要引導和培育我們的高職院校學生以堅定的信念、真摯的情感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以貫之進行下去。政府、高校和學生要充分發(fā)揮自我作用。
全局把握,統(tǒng)籌謀劃,積極推進國家認同教育和愛國主義情感培養(yǎng)。一是要主動作為,積極宣傳愛國主義教育,率先垂范,做好引領示范作用。二是要營造濃厚愛國主義氛圍,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和方法,在社會上營造愛國主義氛圍,對近代中國史、黨史、新中國史中的先烈和英雄人物要做好宣傳,積極鼓勵人民群眾,尤其是在校學生向英雄人物學習,對于抹黑、造謠中傷英雄人物的要堅決予以懲處。三是要做好立法保障,將愛國主義納入各級法律規(guī)定,做好愛國主義的堅強法律后盾,充分發(fā)揮對愛國主義行為的指引、規(guī)范作用。四是堅決同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做斗爭。積極宣傳愛國主義的同時,要加大對國家安全意識的宣講,鼓勵人民保衛(wèi)國家安全,同破壞國家安全的行為做斗爭。
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高職院校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技術人才的黃埔軍校,是未來國家產業(yè)革命、工業(yè)化4.0人才主要來源,是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核心要素。其次要將愛國主義教育同育人工作統(tǒng)籌考慮,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充分利用各種教學實踐活動和各種組織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創(chuàng)新愛國主義教育的形式,豐富和優(yōu)化課程資源,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國情教育和形勢政策教育,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教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將愛國教育教育與專業(yè)教育有機統(tǒng)一,培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實踐者。再者要充分是要注意講述的內容要貼合實際、貼合身邊,貼合企業(yè)。層層演進的說理不如形象生動的例子更有效果。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要注意從身邊入手,講好身邊人,身邊事兒,內容要有時代感,要有同代感,要以行業(yè)、同齡人、同代人為例子。再有就是正面宣傳和反面教育相結合。愛國主義教育同國家安全教育相結合,利用反面典型案例進行正面教育,用行業(yè)、企業(yè)、身邊的例子進行生動的教學,愛國主義同保衛(wèi)國家安全相結合。
新時代的高職院校學生首先要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培養(yǎng)新時代中國愛國主義思想,將愛國愛黨和愛社會主義統(tǒng)一起來。再者是要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并將自己的理想同國家的興旺發(fā)達相結合,將自身的發(fā)展同國家的命運緊密結合,立志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三是積極學習,學習專業(yè)技能和職業(yè)倫理,將職業(yè)技能學習和愛國主義情懷相結合,在學習中踐行愛黨愛國愛校愛業(yè)。四是努力踐行愛國主義要求,從身邊做起,熱愛祖國,積極宣傳愛國主義思想,反對、抵制裂國家和危害國家的行為,用自己的行為同“帶路黨”等進行斗爭,從身邊進行宣傳教育,用自己的言行做好愛國主義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