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娜
【摘要】適當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引入音樂元素,不僅有利于塑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而且有利于豐富小學生的情感,拓寬審美視角,使其成長為綜合素質高的人才。文章探析了在小學語文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中音樂元素的引入,并結合具體案例闡述了引入音樂元素的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音樂元素;引入
一、緒論
隨著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推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越來越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操,以不斷提高其綜合素質。而音樂元素的引入無疑是幫助小學語文教學實現(xiàn)“美育”教學目標的一種有效手段,不僅可以為小學生提供一種寬松、愉悅、和諧的學習氛圍,而且有助于滿足小學生鑒賞美的需求。雖然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音樂元素的引入得到了廣泛關注,而且在課堂實踐當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系統(tǒng)、成熟的范例,對音樂元素的引入還存在過于隨意性等問題。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音樂元素的引入方法
(一)課堂導入引入音樂元素實現(xiàn)“先聲奪人”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課堂導入作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其質量的高低由課堂導入質量高低而決定,直接關系到可不可以快速讓小學生從課下分散的注意力和浮躁的狀態(tài)下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1]。將音樂元素作為課堂導入,可誘發(fā)小學生在愉悅的情感與輕松的思想音樂片段中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緊跟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進入文本。
例如,在教授《艱苦的歲月》一課時,可選播《過雪山草地》,讓小學生在雄壯深沉的音樂聲中再配以教師沉緩嚴肅的聲調來介紹中國工農(nóng)紅軍艱苦的長征歷史。正是通過紅軍鏗鏘有力的音樂形象的渲染,再加上教師沉緩激昂的聲調,小學生課前浮躁的注意力瞬間被緊緊抓住,情感也很快投入到文本中。
(二)課堂結尾引入音樂元素實現(xiàn)“余音繞梁”
很多教師更多的是重視課堂導入而忽視了課堂結尾,導致課堂教學“虎頭蛇尾”,往往課堂結尾是直接生硬地宣布結束或者簡單布置一下作業(yè)。將音樂元素引入結尾,有利于充分利用好最后幾分鐘幫助學生放松身心,使其以更加愉悅的情緒消化整個課堂知識,幫助小學生強化理解,加深記憶,對整個課堂教學進行升華,使小學生在下課以后有意猶未盡的感受[2]。
例如,在教授《生命生命》一課時,教師在結課時問學生:“同學們,我們學了這篇課文,應該怎樣珍惜生命呢?”學生們紛紛回答:“積極鍛煉身體?!薄盁釔凵h離危險?!薄安灰谖kU的地方玩耍?!薄處煷藭r又提醒學生:“那同學們還記得我們之前學唱過的一首感謝生命的歌嗎?”學生們齊聲回答:“記得,是《感恩的心》?!庇谑墙處熖栒俅蠹引R唱感謝生命的歌曲《感恩的心》,并附上手語動作。正是課堂結尾引入音樂元素的齊唱,讓整個課堂教學更加溫馨,也讓同學們懂得了對生命的珍惜和感恩。在課后,有些學生還多次輕聲哼唱了這首歌,在音樂聲中加深了對生命的理解和熱愛,鞏固了課堂所學內容。
(三)配樂朗誦引入音樂元素實現(xiàn)“此呼彼應”
朗誦能夠有效地把文本書面語言轉換為輕重緩急、聲情并茂、抑揚頓挫的口頭語言,不僅重新塑造了文本的形象與意境,傳導了強烈的情感因素,而且提高了學生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實現(xiàn)了學生情感與文本情感之間的有效溝通[3]。將音樂元素引入到朗誦教學中,有助于將朗誦與音樂聯(lián)系起來,并根據(jù)音樂的節(jié)奏、旋律促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產(chǎn)生與文本情感的共鳴,在審美追求中提高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演繹,在美的旋律當中得到美的熏陶。
例如,在教授《鄉(xiāng)愁》一課時,教師考慮小學生年齡小和閱歷少,無法體會到“鄉(xiāng)愁”的滋味,朗誦的時候不能較好地把握文本情感,于是可以選擇馬思聰?shù)摹端监l(xiāng)曲》。《思鄉(xiāng)曲》如歌似訴的旋律流露出遠離家鄉(xiāng)的人們對故鄉(xiāng)所懷的思念之情。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先自由地進行反復朗讀,體味《鄉(xiāng)愁》的感情,這種以歌曲配樂的感情是語言無法傳遞的。音樂的感染力喚醒了小學生積極愉快朗誦文本的熱情,并通過語音與音樂的彼此呼應,加深了學生對《鄉(xiāng)愁》的記憶,促進了學生情感與文本情感之間的有效溝通。
(四)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音樂元素實現(xiàn)“潤物無聲”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有利于將生澀、抽象的知識轉化為生動形象、通俗易懂的事物,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符合小學生好動活躍的行為特征,將學生帶入課堂,帶入文本,享受學習帶來的快樂。而在創(chuàng)設情境中引入音樂元素,更有利于小學生通過最樂于接受的藝術形式快速觸及內心,融入到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需要注意的是,音樂元素的選擇一定要為情境的創(chuàng)設服務,宜選擇舒緩、柔美、急促、頓挫的音樂。
例如在教授寫景散文《桂林山水》一課時,為了使小學生感受到桂林漓江的美景,教師可以先播放漓江的幻燈片插圖,然后問學生:“大家有興趣去漓江游玩嗎?”并順勢創(chuàng)設情境:“那我們就一起坐上竹筏,輕輕蕩起雙槳,盡情地暢游桂林山水吧!你坐好了嗎?”于是隨機挑選幾名學生扮演劃槳者,并播放預先準備好的《讓我們蕩起雙槳》的音樂。伴隨美妙的樂聲,教師以導游的身份引導學生范讀課文。這時候,一幅幅秀麗的山水美景展現(xiàn)在小學生眼前,蕩在小學生耳際的美妙音樂讓小學生對桂林漓江的美景如癡如醉。
(五)寫作引入音樂元素實現(xiàn)“下筆有神”
寫作對許多小學生來說是一件非常頭疼的事,因為小學生缺乏生活閱歷,寫起作文來總是存在無話可說,或者很“隨意”,想到什么寫什么,或者“假大空”無法表達真情實感等問題。此時,將音樂元素引入寫作,有利于小學生在音樂中獲得頓悟與靈感,通過感受音樂的美,進而打開寫作的思路,開闊寫作的視野,激發(fā)小學生豐富的想象力,積累寫作素材。
例如,在教授寫作“春天里的一處景色”時,當時正值秋天,現(xiàn)實中春天的景色早已消失,根本無法外出進行細致觀察。為此,教師可以嘗試播放《春天來了》這首歌曲,并在一旁適當為小學生進行引導,使小學生一邊聽音樂一邊對歌曲的內容進行理解,然后發(fā)揮想象力進行寫作。再如,針對“龜兔賽跑”這一故事寫一篇想象作文時,教師可反復給小學生播放《龜兔賽跑》這一童話故事音樂,讓學生通過對音樂的理解對故事進行聯(lián)想擴寫。在小學生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教師在一旁提示小白兔的音樂形象是敏銳、調皮、活潑、快捷的,而烏龜?shù)囊魳沸蜗笫沁t鈍、老實、沉穩(wěn)、緩慢的,并依照音樂的表現(xiàn)引導小學生聽辨不同的音樂形象,讓小學生通過對音樂的豐富想象聯(lián)通作文和生活,一邊聽音樂一邊寫作文,做到對烏龜與兔子形象及心理的描寫,較好地完成了作文。
三、結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既是傳授技能與知識的課堂,又是培育“美”的課堂。將音樂元素引入到小學語文課堂中,有助于小學生發(fā)現(xiàn)美,接受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符合新課程改革提出的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入音樂元素時還需注意幾個問題:一是需掌握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規(guī)律,切忌違背小學語文學科的性質;二是需吃透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特點,切忌生搬硬套地引入;三是需注意音樂元素引入的地位,切忌沖淡語文教學目標的主體地位。
【參考文獻】
[1]王雅雅.中學語文課堂上的音樂元素應用的教學研究——以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為例[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5.
[2]李秀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音樂運用的探索[J].通俗歌曲,2015(02):117.
[3]韋立榮.談談語文課堂教學中音樂元素的參與[J].考試周刊,2014(9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