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莉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是新課改中所要求的教學任務之一,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滲透對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社會主義情感以及正確人生態(tài)度的教育,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具備良好的情感調控能力,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積極的情感思想。本文主要簡單的分析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并主要分析了幾點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希望能夠為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情感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實施必要性;實施策略
引言
小學生正處于能力、思想、習慣形成的初始階段,小學階段所接受的情感教育對其以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有著很大影響意義,教師應重視情感教育實施的必要性,在教學中利用語文學科與情感教育之間結合教學的優(yōu)勢,對學生滲透情感教育,為小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有利的條件。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對于小學生而言,在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能夠增強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情感教育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良好的互動和交流,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和思想熏陶,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更加的積極、主動。其次,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能夠引導小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培養(yǎng)小學生的情感素養(yǎng)。實施情感教育的原則是教師應依據教學的要求,將情感教育融合到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學強調情感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從而形成積極的思想情感。
二、在語文課程中有效實施情感教育策略分析
(一)利用語文教材中豐富優(yōu)質的情感因素,對學生滲透情感教育
在語文課本當中包含諸多優(yōu)秀的文本,其中多數文本不僅包含語文知識,同時也蘊含著積極的情感內涵,不同語文文本中包含著對大自然、國家、生命、友情、親情、文明禮儀等諸多方面的真摯感情。為此,在素質教育理念下的語文課程教學,在讓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也應注重情感教育的滲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及審美情操等。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充分利用優(yōu)美的古詩詞或是文本對學生展開情感教育,將其作為向學生滲透情感教育的媒介,促進小學生正確思想價值觀念的養(yǎng)成和發(fā)展。在語文課本中所包含的情感教育因素的文章通常包含下述幾大類:第一類為愛國主義教育類如《國徽》、《祖國啊,我屬于你》、《‘神舟五號游太空》等;第二類為親情、友情類如《掃大街的父親》、《父母心》、《一棵大樹》等;第三類為自然生態(tài)環(huán)保類如《生態(tài)金字塔》、《地球信箱》等;第四類為歷史類如《狼牙山五壯士》、《馬陵之戰(zhàn)》、《甲午海戰(zhàn)》等;第五類為名人類如《孔子讓路》、《愛國詩人屈原》等;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就可依據不同文本內容所蘊含的情感因素,對學生滲透情感教育。比如,在講解《護士媽媽》這篇課文時,教師就應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情感,認識到母愛的偉大,讓學生懂得感恩懂得如何去‘愛。
(二)構建生動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情感
由于小學生本身情感較為膚淺,其情感很容易受到教師的帶動和影響,也會被文本當中的故事情節(jié)所感動。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就可根據文本內容打造生動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情感,以景促情進一步提升語文情感教育有效性。由于小學語文課本本身就是針對小學生身心特點制定的,各種文本中富含著豐富的情感。比如,在學習《一杯牛奶》這篇課文時,讓學生體會和學習女孩身上善良以及主人公凱利知恩圖報的優(yōu)良品質;在學習《走進大自然》時,調動起學生走進自然、親近自然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抓住文章動情點,引導學生與文本情感內涵產生共鳴,繼而促使學生深刻體會文本情感。又比如,在講解《云海日出》時,教師就可依據文本內容打造真實生動的情境,同時也可向學生展示黃山奇松、怪石、溫泉和云海視頻片段,再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學生沉浸在壯美的情境中不由的發(fā)出贊嘆,調動起學生對大自然及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從而切實發(fā)揮語文課堂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學生積極情感養(yǎng)成和發(fā)展讓語文課堂教學更具全面有效性。
(三)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注重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
多年教育教學實踐經驗證明,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更加有助于學生積極健康心理和情感的養(yǎng)成。為此,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應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并公正平等的對待每位學生,讓學生體會到受人尊重和理解,自然學生也會動的尊重他人獲得積極情感。教師也應給予學生關心和愛護,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溫暖,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成為學生生活和學習中的朋友,真正體會學生的喜怒哀樂,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實現有效交流和互動,從而構建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為更好的滲透情感教育奠定良好基礎。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就可設計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師生共同參與,角色扮演和互換等實現師生與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消除陌生感,促進師生感情的升溫。比如,在講解《負荊請罪》這篇課文時,就課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的游戲,教師也扮演其中的一個角色,與學生共同完成,從而實現有效互動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讓學生體會語文課堂樂趣的同時,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本情感內涵,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獲得情感教育。
結束語:
當教學與情感教育進行結合時,在學習過程中會獲得更多情感、精神上的需求,會促使學生進行主動的學習,發(fā)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將學習的積極性進行有效的激發(f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靈活的應用教學的方法,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學習的過程中與教師產生更多的共鳴,促進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楊豐杰.關于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課外語文, 2015(14):210-210.
[2]杜岳.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認識[J].中國西部,2017(2).
[3]甘靜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的內容與方法[J].讀天下(綜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