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軍峰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高效使用課堂40分鐘,是一門學問。對此,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周目標,小任務,課堂之事課堂畢
制訂好周計劃,規(guī)劃一周教學內容。我注重設計好周計劃,包括每天課上教學內容、自習課輔導、課后作業(yè)。簡單寫一寫,列一列,心中有數(shù),合理地高效地使用這一周的8節(jié)課。
隨堂練習寧少毋濫,課堂之事課堂畢。課堂練習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以便教師進行糾錯和指導,所以教師一定要精心設計課堂檢測內容。我會估算著孩子們做題時間和改錯時間,來確定檢測試題的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完成。舉個例子,就像看拼音寫詞語的檢測,每一位孩子都能在課堂上完成并在我的幫助下改錯,改錯之后會再次聽寫,鞏固知識。
控時間,小助手,高效利用課堂時間
孩子們的學習能力有高低之分。有的孩子會很麻利地完成課堂學習任務,剩下的大量課堂時間無所事事;有的孩子則拖拖拉拉,貪玩,耗時太長。有的孩子練習正確率很高;有的孩子錯誤率高,錯題連篇。這些是很現(xiàn)實的問題,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呢?
一是嚴格控制時間,讓學生有時間觀念,在課堂上有一種緊迫感。我在課堂上,無論做什么練習,都會調好電子白板上的“時鐘”倒計時,規(guī)定孩子們完成學習任務的時間,孩子們有了時鐘的督促作業(yè)完成速度快多了。再表揚又快又好完成作業(yè)的孩子,這樣就從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孩子們磨蹭的習慣。
二是前置作業(yè),讓每個人有事可做。很快完成作業(yè)的同學無事可做,就會做各種小動作影響課堂紀律;還有我一個人在課堂上批改課堂練習,孩子們也會無事可做。這些時間被浪費了,怎么辦呢?我開始思考讓能力在不同層次的孩子在課堂上都有事可做。于是,我上課之前第一件事情就是布置作業(yè),把作業(yè)寫在黑板上,這樣提前完成學習任務的孩子就可以寫作業(yè)。另外,我在網(wǎng)上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篇文章:杜倫大學做過這樣一個研究,讓孩子當“小老師”教其他的孩子,每周一次,每次20分鐘,結果,兩個人的閱讀、寫字和算術能力都有進步。看來,“小老師”是個不錯的選擇。所以,我將“小老師”和小組學習融合在一起。分小組是很費腦細胞的,老師一定要考慮好每個孩子的學習水平,小組內一定要有一個學習好的孩子帶著幾個學習次的孩子,一定要有一個管理能力高的孩子帶著幾個課堂紀律欠佳的孩子。每節(jié)課我都會先教會各個小組的小組長,也就是小老師,讓這些孩子當我的小助手,然后,這些孩子去當小組內的小老師。他們會到組員中,幫助他們學習,批改他們的作業(yè)。孩子們的潛力無限,他們批改得通常比我還要認真,講解得比我還有耐心。讓我更加驚喜的是,也許是同齡人的原因,孩子面對小老師的講解,似乎更能理解。一方面,這些小老師,在批改的時候自信滿滿,又鞏固自己的所學;另一方面,孩子對接孩子,效果有時候出乎意料,講的認真、明了,聽的理解、認真;同時,這也大大減少了孩子們的等待時間,真是一舉多得。
如何有效地利用課堂上四十分鐘,在課堂上又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應該是教學實踐中值得研究的問題。
(作者單位:青島市城陽區(qū)流亭春雨小學)
責任編輯:周廣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