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承華
摘要: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推動了社會各個領域的變革,高效學習已經(jīng)成為當今時代的特征,基于深度學習背景下的小學信息技術,學生高效學習策略探究已經(jīng)成為了當前信息技術教師重要的教學任務。然而,當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課堂現(xiàn)狀難以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信息技術的理論學習依然處于死記硬背的階段,技能訓練通過重復性的機械練習,導致學生的信息技術課堂學習效率不高,這就需要教師轉變信息技術教學方式,向深層次進發(fā),有效研發(fā)小學信息技術學生高效學習的策略。
關鍵詞:深度學習;小學信息技術;高效學習
深度學習主要是在淺層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化學習,并注重學生的深度探究,信息技術深度學習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在課前的時候,通過導學案、翻轉課堂的使用,促進學生提前掌握信息技術內(nèi)容,課中利用助學卡、流程圖、“雙向”微課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合理過程性評價,最后通過檢測性作業(yè)的使用與評價,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評價。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學生僅僅依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高效學習的,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習共同體的組建,給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工,然后基于項目式學習共同體共同學習,最后組建高效學習評價機制,促進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學法指導
課前(前期調(diào)研) 一是導學案的使用。在每一次新課前,教師可以合理地進行“導學案”預習設計,結合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水平設計導學案,對于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當學生在完成導學案上的基本預習任務之后,可以試著向課外延伸,對于中等學生則要求學生能夠初步了解信息技術章節(jié)知識,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查閱相關的資料,對于學困生而言,則要求學生能夠初步的理解章節(jié)的內(nèi)容,努力完成導學案上的任務。例如,廣州版《小小夢想家——多媒體作品的制作》,教師在設計導學案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在預習知識的時候,能夠運用之前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制作“我的校園生活”文稿專輯,結合不同水平的學生設計不同的預習要求,并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奠定基礎。
二是翻轉課堂的運用。由于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因此,教師可以將簡單的信息技術知識錄制成視頻,讓學生利用課下的時間進行學習,這樣可以有效節(jié)省課堂教學時間,同時也可以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學習情況自主進行學習與探究,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廣州版《有趣的圖形——畫筆指令》,教師可以將簡單的信息技術知識點,以視頻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如利用“落筆”指令繪制角色的運用軌跡,設置“落筆”的顏色和大小等基本知識,學生可以通過視頻的學習初步掌握,如果后期忘記了,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反復的學習觀看,進而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三是網(wǎng)絡前置習題的診斷。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網(wǎng)絡前置習題的診斷是一個課堂學習的開端,也是學生自己摸索與理解的過程,網(wǎng)絡前置習題的診斷,更好地把握課堂教學重難點,教師可以將網(wǎng)絡前置習題的診斷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前置習題內(nèi)容的診斷,另一個前置習題解決問題的診斷,主要是真正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進而促進學生的高效學習。
課中(過程性評價) 一是任務單式助學卡的使用。信息技術教學的任務是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與目標確定的,這為教師設計學習任務單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教師可以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將學習任務單通過網(wǎng)絡的形式發(fā)送到每一個學生的手上,讓學生自行下載,同時學習任務單一旦確定之后,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且需要結合學生的具體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調(diào)整。
二是流程圖、思維導圖的運用。思維導圖比較符合人的大腦的認知規(guī)律,它能夠借助圖形的方式陳述人的認知規(guī)律,同時還可以作為一把鑰匙,打開學生思維的大門,引導學生從多個方面與角度去思考問題,并獲得新的知識體系,思維導圖可以利用各種直觀的方式將信息技術知識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比如圖片、文字、色彩等,促使學生在深度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思維導圖的可視化特點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
三是“雙向”微課(基礎知識方向的微課、能力提升方向的微課)。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通過觀看微課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借助微課的簡短性特點,對信息技術知識進行引導,為學生接下來的信息技術學習奠定基礎,同時也為教師接下來的講解做好鋪墊。與此同時,教師也可能會遇到重點內(nèi)容的講解,如果單純地利用口頭講解的方式,學生反而會更加的迷惑,因此教師可以嘗試著運用微課的方式,輔助知識難點進行講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課后(綜合性評價)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檢測性作業(yè)使用與評價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對于激勵與引導學生高效學習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很多信息技術教師都采用了檢測性作業(yè)使用與評價,效果非常的明顯。教師通過檢測性作業(yè)使用與評價,可以全面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在評價的過程中,對于基礎知識掌握比較好的學生,給予充分的肯定,這樣才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習共同體的組建
學習小組的建立 為了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教師應當明確學生在學習小組中承擔什么樣的角色,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發(fā)揮出自己的特長與作用。首先教師應當選擇有統(tǒng)籌能力的學生擔任設計者,并且結合每個學生的不同的情況合理地組織合作學習,然后選擇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擔任導學者,引導整個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向,然后選擇合作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擔任合作者,在小組合作中起到協(xié)調(diào)的作用,確定評價者、競爭者與展示者,對小組合作的成果進行有效的展示與評價。
基于項目式教學模式學習共同體的組建 首先教師給學生展示幾個主題鮮明的多媒體作品,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讓學生介紹合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并引導學生明確多媒體作品設計的要求,在學習共同體中選擇項目組長,負責項目的執(zhí)行,并結合項目的具體要求,給學習共同體的其他成員分配任務,教師在旁邊給學生以輔助,最后集合所有成員的智慧,對多媒體作品進行美化與進一步完善。
高效學習的評價機制
學習共同體組建的評價 基于深度學習背景下小學信息技術學生高效學習策略的研究,應當注重構建評價機制。針對學習共同體組建的評價(學習共同體真正地實現(xiàn)了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與合作學習的結合),不應當僅僅停留在對學生的學習結果的評價上,更多地應放到對學生的學習共同體學習過程的評價,實現(xiàn)定性與定量評價,評價的方式應當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制定,其中評價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成果展示等,對于過程性評價,更多是運用多種方式進行評價,進而有效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高效學習的過程性評價與綜合性評價要素 高效學習的過程性評價是以學生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上所呈現(xiàn)出的狀況,也就是課堂上學生的認知、能力、情感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發(fā)展的過程,進一步評價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具體的表現(xiàn)形式有三種:參與交往的狀態(tài)、思維狀態(tài)和學習達成的狀態(tài)。綜合性評價是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不僅僅關注學生的信息技術成績,更多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是否掌握了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是否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等,有效地促進學生高效學習。
參考文獻
[1]張浩,吳秀娟,王靜.深度學習的目標與評價體系構建[J].中國電化教育,2014(07).
[2]杜娟,李兆君,郭麗文.促進深度學習的信息化教學設計的策略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3(10).
[3]張浩,吳秀娟.深度學習的內(nèi)涵及認知理論基礎探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2(10).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qū)小樓鎮(zhèn)沙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