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 鵬 潘 靜
卵巢腫瘤是婦科的常見病,約70%的卵巢腫瘤患者在首次就診時已屬晚期,使得生存率在30%以下[1-2]?,F(xiàn)代研究表明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是1個復雜過程[3]。卵巢交界性腫瘤是1種低度惡性潛能的腫瘤,占卵巢上皮-間質(zhì)性腫瘤的5%左右,預后顯著優(yōu)于上皮性卵巢癌[4-5]。影像學檢查已成為診斷卵巢腫瘤的重要手段,超聲是最常用的簡單、重復性篩查手段,但易受到肥胖、技術、腸氣等影響,CT檢查對于患者有一定的輻射性損傷[6-7]。磁共振成像(MRI)技術具有軟組織分辨力高、多序列成像等優(yōu)點,常規(guī)序列(T2WI、TIWI)可以進行形態(tài)學評估,利用這些序列可以非常準確的識別卵巢腫瘤病灶中的脂肪成分,也可以很容易區(qū)分囊性與實性成分[8-9];彌散加權磁共振成像(DWI)可能中的表觀彌散系數(shù)(ADC值)可用來幫助區(qū)分畸胎瘤與其他良性和惡性囊性卵巢腫瘤[10-11],但是在卵巢交界性腫瘤和上皮性卵巢癌的鑒別診斷中還無相關報道。本文具體探討了MRI對鑒別卵巢交界性腫瘤和上皮性卵巢癌的診斷價值,以促進卵巢腫瘤的早期檢出?,F(xiàn)報告如下。
采用回顧性研究方法,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選擇在我院診治的卵巢交界性腫瘤40例(交界組)和上皮性卵巢癌90例(卵巢癌組)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組織病例確診為卵巢交界性腫瘤或上皮性卵巢癌;臨床與病理資料完整;年齡20~60歲;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所有患者檢查前未接受放、化療;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了此次研究;在檢查前排除MRI檢查禁忌癥;單側(cè)發(fā)病。排除標準:有磁共振檢查禁忌癥的患者;臨床與病理資料缺項者;圖像質(zhì)量不佳者;妊娠與哺乳期婦女。
交界組中卵泡膜纖維瘤24例,卵泡膜細胞瘤10例,囊性腺纖維瘤6例;年齡24~56歲,平均年齡(45.22±2.19)歲;平均體重指數(shù)(22.85±1.49)kg/m2;平均病程(2.49±0.22)年。
卵巢癌組中漿液性腺癌56例,黏液性腺癌40例,支持細胞瘤4例;年齡23~59歲,平均年齡(45.99±1.38)歲;平均體重指數(shù)(22.32±2.91)kg/m2;平均病程(4.29±0.52)年;病理分期:Ⅰ期40例,Ⅱ期44例,Ⅲ期6例;分化程度:低分化22例,中分化28例,高分化40例;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無轉(zhuǎn)移75例,有轉(zhuǎn)移15例。
使用GE3.0T signa HDXT MRI設備,配套有32通道相控陣體線圈?;颊呷⊙雠P位,患者平靜呼吸,采用腹部束帶減少呼吸運動產(chǎn)生的偽影,掃描范圍為恥骨聯(lián)合至骶骨岬水平。常規(guī)MRI序列,橫軸位T1WI: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回波時間(TE)=10 ms,矩陣(Matrix)=256×256,重復時間(TR)=513 ms,視野(FOV)=350 mm×350 mm,信號平均次數(shù)(NSA)=2,層厚=6mm,層間距=1 mm。橫軸位T2WI:采用TE=100 ms,NSA=4,翻轉(zhuǎn)角=90°,矩陣=256×256,F(xiàn)OV=350 mm×350,層厚=5 mm,層間距=1 mm。橫軸位DWI采用自旋回波-平面成像序列(SE-EPI):TE=47 ms,層厚=5 mm,F(xiàn)OV=350 mm×350 mm,矩陣=128×128,層間距=1 mm,NSA=4。擴散敏感系數(shù)b值取800 s/mm2。
所有患者的MRI資料由兩名經(jīng)驗豐富的影像診斷醫(yī)師進行分析,以兩名醫(yī)生意見一致為準,當意見不一致時,參照另一位主任醫(yī)師的意見,經(jīng)協(xié)調(diào)后得出最終意見。常規(guī)MRI觀察腫瘤的部位、形態(tài)、大小、囊壁、分隔厚度情況,并分析影像學特點。將DWI圖像導入GE后續(xù)工作站中,選取每個實性病灶最大層面放置ROI,盡量避開囊變、壞死、出血的區(qū)域,在b=800 s/mm2的DWI圖像上放置ROI,測得DWI信號強度值,然后將ROI放置到ADC圖上,測得ADC值。
應用SPSS 22.00 for windows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數(shù)據(jù)與計數(shù)數(shù)據(jù)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率等表示,對比為t檢驗與χ2檢驗,根據(jù)ROC曲線分析確定鑒別診斷卵巢腫瘤的敏感度與特異度,并確定診斷最佳閾值,檢驗水準取α=0.05。
MRI顯示交界組病灶主要表現(xiàn)為多房、分隔及囊壁厚薄不均、信號不均勻,可見壁結(jié)節(jié)。卵巢癌組T1WI呈低等信號,T2WI呈不均勻高信號。
卵巢癌病灶在b=800 s/mm2的DWI信號強度高于交界組,ADC值低于交界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DWI信號強度值與ADC值對比
在130例患者中,MRI判斷為卵巢癌93例,卵巢交界性腫瘤37例,MRI鑒別診斷的敏感性與特異性為95.7%(89/93)和97.3%(36/37),見表2。
表2 MRI鑒別卵巢交界性腫瘤和上皮性卵巢癌的敏感性與特異性/例
DWI信號強度值取125.4時,鑒別診斷卵巢交界性腫瘤和上皮性卵巢癌曲線下最大面積為0.854;取ADC值=2.35×10-3mm2/s時,曲線下面積為0.973。
卵巢癌是婦科最常見腫瘤之一,具有比較高的死亡率。卵巢交界性腫瘤是上皮性卵巢腫瘤的特殊病理類型,該病的組織學特點為缺乏破壞性的間質(zhì)浸潤,輕至中度不典型上皮增生,核分裂較少[12]。不過因其早期癥狀隱匿,缺乏有效的敏感而特異的早期診斷方法,多數(shù)的患者已進展為上皮性卵巢癌,預后比較差。
卵巢腫瘤最重要的是在術前準確評估腫瘤的性質(zhì),根據(jù)卵巢腫瘤的性質(zhì)決定最適宜的治療方法,以促進改善患者預后[13]。超聲具有時間效率、價格便宜等有點,但是在檢查中需要依賴于操作人員的檢查技術,很難顯示病灶的全部和區(qū)別少量軟組織成分[14]。CT成像不是卵巢腫瘤早期診斷的主要成像工具,并且由于使用碘對比劑引起的不良反應的風險和較高電離輻射,對婦女有一定的損傷。MRI屬于多層面、多方位的成像體系,有利于卵巢腫瘤性質(zhì)判定和手術方案的選擇,其可較好的分析軟組織,尤其可準確判斷和描述卵巢腫瘤結(jié)構與臨床分期[15]。本研究MRI顯示交界組病灶主要表現(xiàn)為多房、分隔及囊壁厚薄不均、信號不均勻,可見壁結(jié)節(jié)。卵巢癌組T1WI呈低等信號,T2WI呈不均勻高信號。相關研究也表明MRI可很好的顯示卵巢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的病理特征,有利于手術方案的選擇,黏液性囊液T1WI顯示為多房囊性病灶,黏液性囊腺癌含有的蛋白較多,T1信號顯著偏亮,可見等信號影[16-17]。
當前卵巢交界性腫瘤和上皮性卵巢癌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經(jīng)歷了多步驟、多階段、多因素、多基因變異參與復雜的生物學演變過程,發(fā)病機制非常復雜。常規(guī)盆腔MRI對于成熟囊性畸胎瘤、子宮內(nèi)膜異位囊腫的診斷準確率達90%以上,而卵巢腫瘤的診斷準確率一直維持在80%左右[18]。DWI是近年來發(fā)展起來并且臨床應用最廣泛的功能MRI成像方法之一,無能從分子水平間接反映組織的病理變化,也可反映活體組織內(nèi)水分子擴散情況。b值是DWI最相關的參數(shù),DWI圖像隨著b值的增加,DWI信號成分中水分子擴散運動的權重越大,DWI圖像的信噪比降低,DWI顯示病變的敏感性提高[19]。不過各組織臟器對b值的選擇不同,一般需要在能滿足診斷要求的圖像質(zhì)量下,盡量選擇高b值。本研究顯示卵巢癌病灶在b=800 s/mm2的DWI信號強度高于交界組,ADC值低于交界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從機制上分析,與卵巢交界性腫瘤相比,上皮性卵巢癌組織細胞密度增加,細胞核增大,核質(zhì)比增加,導致細胞間水分子擴散運動降低,造成DWI信號強度與ADC值發(fā)生變化[20]。
卵巢交界性腫瘤占卵巢腫瘤的10%,是介于良性和惡性之間的卵巢腫瘤。MRI常規(guī)序列對良、惡性腫瘤診斷正確率約是80%,但是仍有一定比例的卵巢腫瘤的性質(zhì)不能確定,假陽性和假陰性仍時有發(fā)生[21]。MRI鑒別診斷的敏感性與特異性為95.7%和97.3%,DWI信號強度值取125.4時,鑒別診斷卵巢交界性腫瘤和上皮性卵巢癌曲線下最大面積為0.854;取ADC值=2.35×10-3mm2/s時,曲線下面積為0.973。從機制上分析,與卵巢交界性腫瘤相比,上皮性卵巢癌核顯著增大,核-漿比增加,癌組織細胞密度增加,而導致細胞內(nèi)外水分子受限程度更加明顯,造成DWI信號顯著增高、ADC值顯著降低[22]。
總之,MRI鑒別卵巢交界性腫瘤和上皮性卵巢癌有很好的價值,特別是結(jié)合DWI的信號強度值、ADC值對于臨床鑒別診斷有更好的指導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