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成業(yè)
學校里開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一位四歲的女孩摘下那朵玫瑰花,從容地向外走。蘇霍姆林斯基看到后,很想知道小女孩為什么摘花,于是,彎下腰,親切地問:“孩子,你摘這朵花是送給誰的?你能告訴我嗎?”小女孩害羞地說:“媽媽病得很重,我告訴她校園里有這樣一朵大玫瑰花,可她有點不相信。我現(xiàn)在摘下來送給她看,看過后,我就把花送回來?!?/p>
聽了小女孩天真的回答,蘇霍姆林斯基的心顫動了。于是,他牽著小女孩,摘了兩朵玫瑰花,說道:“這一朵是獎勵給你的——你是一個懂得愛的孩子;這一朵是送給你媽媽的——感謝她養(yǎng)育了你這樣的好孩子?!?/p>
看了這個篇幅簡短而意境雋永的小故事,我不禁為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藝術而折服,也為小女孩的真切愛心而嘆服。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小女孩都像故事中的小女孩這么可愛、有愛,并不是所有的老師都像蘇霍姆林斯基這么細心親切。往往,一些教師會板著一張臉,嚴厲地說:“孩子,你怎么可以摘這樣美麗的花?花是給大家看的,你知道嗎?”顯然,如此伶牙俐齒的“教育”,往往碎了孩子的心、冤了孩子的情。而蘇霍姆林斯基懂得彎下腰去走進孩子的世界,從而洞悉小女孩那感動大家的真情。
很多時候,老師往往根據(jù)孩子的外在表現(xiàn)和自己的內(nèi)在意識,就自以為是地、循規(guī)蹈矩般教育學生。殊不知,當一位教師未能彎腰看學生時,有時難免看偏了、說錯了、做反了。倘若如此,又有多少孩子會因此而害怕教師、反感教育。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體。孩子奇言妙語的背后,是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需要老師認真去解讀;孩子古怪精靈的背后,是獨特新奇的思維王國,需要老師用心去呼應;孩子一舉一動的背后,是童心童趣的行為領域,需要老師慧心地解讀。當老師只高高在上俯視時,就不能真正讀懂學生,教育偏差有時在所難免。因此,老師要像蘇霍姆林斯基一樣,要真正地彎下腰,學會平視學生。
“生本”教育的提出,需要老師擯棄高高在上的思想,切實把學生看成一個平等、獨特的生命體。要學會彎下腰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要學會慢慢地等待孩子的健康成長。用一個充滿愛心、洋溢睿智、富含童心的教育方式,面對孩子成長過程中每一個美麗的錯誤、每一次無意的失敗。
真正的教育,需要老師懂得孩子的需求、想法、愿望,懂得孩子的錯誤、失敗、困難,站在孩子的立場想問題、看問題。這樣,哪怕是“好心辦壞事”,抑或是“壞心辦好事”,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朵美麗的玫瑰花,都是需要教師彎下腰去處置,做麥田守望者,如此一來,何愁孩子不能健康成長呢?
作者單位 浙江省永嘉縣甌北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