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雪霞
摘 ? ?要: 詩歌在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審美情趣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作者從中職語文詩詞教學范圍與內(nèi)容、教學的方法、教學效果保證三方面表達了在詩詞教學方面的看法與做法。
關鍵詞: 詩詞教學 ? ?教學方法 ? ?教學效果
引言
詩歌在一切文學樣式中是最古老的,也是最具有文學特質(zhì)的。中國是詩的國度,中國的詩歌有悠久歷史和豐富的遺產(chǎn),幾千年來,詩歌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閃爍著迷人的光澤。中職生需要學詩歌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毋庸置疑的:當然需要。教育部最新頒布的《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大綱》說:語文課的任務是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和吸收人類進步文化,為培養(yǎng)高素質(zhì)勞動者服務”。語文課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接受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促進職業(yè)生涯的發(fā)展”。詩歌在提高學生文化素養(yǎng)、審美情趣方面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載體。
一、中職語文詩詞教學范圍與內(nèi)容
1.詩詞教學范圍
中職語文詩詞教學,教什么詩詞?
首先當然是教課本里的詩詞,其次是適當引申課本外的詩詞。
中職語文詩詞教學首先要立足于課本里的詩詞。課本里的詩詞是經(jīng)過精挑細選的,無論是詩詞的內(nèi)容還是表現(xiàn)形式都經(jīng)得起推敲與琢磨,值得學生反復誦讀與體悟。如曹操的《短歌行》,憂而不傷,氣勢如虹?!扒嗲嘧玉?,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讓我們感受到詩人求賢若渴的心情;“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讓我們感受到詩人廣納賢才的胸懷。再如柳永的《雨霖鈴》,纏綿悱惻,動人心弦?!皥?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讓我們感受到詞人與戀人依依惜別的難舍難分;“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讓我們感受到詞人酒醒時分的惆悵傷感。
其次,中職語文詩詞教學可適當引申到課本外的詩詞。如教曹操的《短歌行》,不妨引申劉邦的《大風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同樣表達對人才的渴望,整首詩只有短短三句,卻慷慨悲歌,讀來讓人熱血沸騰。教柳永的《雨霖鈴》,不妨引申秦觀的《鵲橋仙》:“兩情若在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同樣寫情侶間的離別,卻有不一樣的態(tài)度與情味,跳出朝夕耳鬃廝磨的舊窠臼,翻出忠貞愛情的新高度。
由課內(nèi)詩詞引申到課外詩詞,不但豐富了教學內(nèi)容,還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謝冕在《讀書人是幸福人》中說:“一個讀書人,是一個有機會擁有超乎個人生命體驗的幸福人?!敝新毶鷽]有多少人生閱歷,課堂詩詞教學可以通過課內(nèi)到課外的延伸,讓學生在多讀幾首詩詞的過程中,多體驗人類社會豐富的情感世界,從而獲得精神的感化與陶冶,使心靈變得純凈,情趣變得高尚,成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2.詩詞教學內(nèi)容
中職語文詩詞教學教什么內(nèi)容?以了解內(nèi)容、體悟情感為主,還是以鑒賞分析為主?
中職語文詩詞教學應當以了解內(nèi)容、體悟情感為主,以鑒賞分析為輔。從現(xiàn)存現(xiàn)象看,一些中職生文學方面的閱讀面不廣,詩詞方面的素養(yǎng)不高;從中職培養(yǎng)目標來看,中職學校培養(yǎng)的是有一定文化素養(yǎng)的技能型人才,不是文學評論家和詩詞鑒賞家。因此,中職語文詩詞教學應以了解詩詞內(nèi)容為主,以鑒賞分析為輔。
二、中職語文詩詞教學方法
中職生普遍文化基礎不扎實,中國古詩詞由于歷史悠久,表達方式與現(xiàn)代漢語有諸多不同之處,使中職生對中國古詩詞望而生畏,學起來有一種本能的抗拒情緒。如果教師在教學古詩詞時,方法單一,以講授為主,課堂教學就很容易變成教師一人唱獨角戲,可能教師在講臺上講得激情澎湃,學生在講臺下聽得昏昏欲睡。這樣的課堂教學顯然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完成預期的教學任務。為提高中職生學習詩詞的熱情與興趣,不妨采取一些方法。
1.任務驅(qū)動法
中職生動手能力強,教師在上詩詞課之前可以把班級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然后給他們布置任務,如有的小組查找詩人的生平資料,有的小組查找詩人的生活年代與時代背景,有的小組查找詩人寫過哪些作品,有的小組查找詩人詩歌的寫作特點與寫作風格。讓學生帶著任務查找資料,用任務驅(qū)動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在學生主動查找資料的過程中,隨著掌握的資料越來越豐富,學生對詩人的了解越來越深入,對詩歌學習的抗拒情緒慢慢消融。
2.故事導入法
一般人都愛聽故事,中職生也不例外。因此,教師在講解詩詞前,不妨先講一個跟詩人有關的故事,以此調(diào)節(jié)課堂學習氣氛。如講李白的《將進酒》,可從李白的外號“謫仙人”說起,“謫仙人”是“被貶下凡塵的神仙”之意。這個外號是唐代詩人賀知章起的,李白第一次到長安拜訪賀知章,將《蜀道難》呈給賀知章看,賀看后贊嘆不已,說:“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稱李白為“謫仙”。學生聽得津津有味,自然對李白的詩歌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3.巧設情境法
故事導入法可以激發(fā)學生一時的興趣,但不能保證整節(jié)課都感興趣?,F(xiàn)實情況是:學生聽故事時精神抖擻,一進入詩詞內(nèi)容學習就興味索然。因為古漢語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語言結構,所以學生看著詩詞,卻不理解詩詞的內(nèi)容與情感,無法引起情感共鳴。這時候,教師不妨利用信息化技術巧設情境,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如教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師可以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同時在大屏幕上展示赤壁壯麗的景色,展示周瑜指揮赤壁之戰(zhàn)的畫面。讓學生在低沉雄渾的歌聲中,在壯麗宏偉的畫面中,看英雄人物揮斥方遒,品東坡居士對周瑜的仰慕及對自己老大無成的感慨。
4.反復誦讀法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就是說,書讀很多遍,其中的意思自然就理解了、領悟了。讀,可以是默讀,也可以是誦讀。詩詞教學更是離不開反復誦讀。古詩詞具有語言美、音韻美、意境美,這“三美”如何讓學生感受?教師一味地講解分析是沒有效果的,美的感受不是分析出來的,是學生情感的自然生發(fā)。這種情感的自然流露可以通過反復誦讀達到。反復誦讀不是機械朗讀,必然是帶著感情的朗誦。如何讓學生帶著感情朗誦?一是教師的范讀,二是名家的朗讀。如教李白的《將進酒》,可以讓學生聽濮存昕充滿激情的朗誦。在濮先生充滿激情的朗誦中,學生的情緒很容易激昂起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跟著濮先生充滿激情地反復誦讀,學生自然能感受到李白狂放不羈的詩歌風格和懷才不遇的千古之愁。
三、如何保證中職語文詩詞教學效果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也就是說,通過反復誦讀、背誦,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吸收詩人的智慧,體會詩人的內(nèi)在感情,使自己的詩歌修養(yǎng)得到提高與發(fā)展。其中,誦讀是基礎,背誦是保障。學生達到熟讀成誦的程度,才算詩詞教學達到了目的。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寄希望于完全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達到熟讀成誦的程度是非常難的。
我的做法是每次上課之前先抽查詩詞背誦情況,不會背的同學有一個小小的“懲罰”,這個小小的“懲罰”是什么?師生之間可以一起商量、共同約定。這種做法可以讓學生每天都熟讀背誦??茖W研究發(fā)現(xiàn),遺忘是人的天性,對付遺忘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斷重復。人的記憶有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之分。一個人今天花半小時背了一首詩歌,明天可能又忘了。這就是短期記憶。如何讓短期記憶轉(zhuǎn)為長期記憶?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曾用記無意義音節(jié)的方法進行過研究。他發(fā)現(xiàn),熟記之后僅過一個小時,就忘記了56%,兩天后又忘記了16%,此后遺忘速度大幅度放慢,6天后雖然還有遺忘,但僅繼續(xù)遺忘3%。因此,每次語文課進行抽查背誦,有利于學生由短期記憶轉(zhuǎn)為長期記憶,從而保證詩詞教學效果。
除了抽查背誦外,我還會時不時小測。有些學生在課堂抽查時背得滾瓜爛熟,可是一考試,全是錯別字,相當于白背了。平時多小測,學生的問題及早暴露出來,教師就可以針對學生的問題及時采取對策,及時解決問題。如小測中出現(xiàn)錯別字,我總是要求學生至少訂正五遍以上。同一首詩歌,我會小測好幾次,直到學生的錯別字明顯減少。
抽背與小測是詩詞教學的兩大法寶。通過這兩大法寶,最大限度地強化詩詞教學效果。
結語
中職語文詩詞教學是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在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審美情趣方面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何最大限度地強化中職語文詩詞教學效果,是每位語文老師都要考慮的問題。教無定法,中職語文詩詞教學并沒有固定的教學方法,每位老師都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程度努力探索適合自己、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易娜.中職語文中的古典詩詞教學法論[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2(12).
[2]趙凌云.中職古典詩歌教學的研究[M].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