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鈕倩南
同伴交流是影響大班幼兒認知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不同的幼兒有著各自不同的生活經驗與認知基礎,他們通過與同伴的交流和模仿學習進行自我認知,對自己的能力做出判斷,與同伴的交流可以為幼兒提供自我評價的參照,也為幼兒自我意識的發(fā)展提供有效的基礎。
根據調查結果發(fā)現,84.5%的幼兒有自己的好朋友,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經歷。但是15.5%的幼兒會在游戲活動中出現罵人、攻擊人的現象。出于自我保護的本能,很多幼兒會選擇回避這些有攻擊性行為的同伴,少數有暴力行為的幼兒不僅對同伴造成不良影響而且不利于自身的社會性發(fā)展。
學校因素。戶外活動時間不足。按照規(guī)定,大班幼兒每天的戶外活動要達到兩個小時,但現實中幼兒的活動時間往往不達標,這樣既不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
幼兒園活動空間、材料有限。每次在進行活動時,容易出現幼兒爭搶玩具的情況,影響了幼兒之間的交流溝通與處理矛盾的能力。
教師的教育方式。民主的教育方式容易被幼兒接受,有利于幼兒學習交流策略,促進同伴交流的發(fā)展。專斷不合理的教育方式會使幼兒產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幼兒的交流。
家庭因素。父母錯誤的教養(yǎng)方式。一方面,家長過分寵溺,容易導致幼兒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與同伴的交流。另一方面,有些家長對幼兒粗暴嚴厲,容易使幼兒產生孤僻感和自卑感,甚至會模仿攻擊性行為,使同伴不愿與其交流。
幼兒的個性。大班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突出,對事物思考僅限于表面,因此他們會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幼兒交流玩耍。幼兒的性別在進行角色游戲時會影響他們的選擇對象,比如,在“娃娃家”游戲中,幼兒會選擇女孩子當“媽媽”,男孩子當“爸爸”。
1.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首先,教師要發(fā)揮自身的榜樣作用,其次要利用身邊的人和事,設身處地地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交流能力。在幼兒的活動中,教師是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應該鼓勵、支持幼兒在活動和游戲中與同伴交流合作。
2.提供豐富的活動材料
游戲是幼兒活動的主要形式,幼兒之間的游戲大都以活動材料為基礎。在活動材料不足的情況下,常常發(fā)生幼兒爭搶的現象,因此教師要給幼兒準備豐富充足的材料,讓幼兒有所選擇。
3.充分利用戶外活動時間
教師要充分重視幼兒的戶外活動,如晨間鍛煉時,鼓勵每個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在進行合作游戲時,引導能力強的幼兒主動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增加同伴交流的機會。
1.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
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幼兒的交往技能和行為基本上來自父母,因此父母要發(fā)揮自身的榜樣作用,對待自己的同伴要熱情、友好,正確處理同伴之間的矛盾等。
2.改變家長錯誤的教養(yǎng)態(tài)度與方式
大班幼兒在與同伴交流的過程中表現出的自我為中心、攻擊性行為等大多是由于父母錯誤的教養(yǎng)態(tài)度和方式引起的,家長要改變這種錯誤的教育態(tài)度與方式,積極關注幼兒同伴交流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
3.關注幼兒的個性發(fā)展
每個幼兒都有他們自己獨特的個性特征。有的幼兒活潑外向喜歡與同伴交流,有的幼兒比較內向不愿交流,面對這些內向的幼兒,我們要時刻關注他們的個性發(fā)展情況,鼓勵他們積極主動地與同伴交流、分享和傾聽。
首先教師與家長要做好溝通工作,讓家長了解同伴交流對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指導家長運用正確的教養(yǎng)方式培養(yǎng)幼兒與同伴交流。家長也要與教師交流溝通幼兒在家的表現,教師要針對不同性格的幼兒采取不同的措施來提高其同伴交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