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建娟
所謂核心素養(yǎng),就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社會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需求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在這一宏觀視角下,高中生物教學應當做哪些改變?本文試從三個方面來回答。
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高中生物的教學目標應如何確定呢?又該如何判斷其是否達成了呢?筆者的觀點是:預設教學目標的時候,要放在核心素養(yǎng)理論下觀照,而判斷其是否達成時,要看學生是否形成了相應的品格與關鍵能力。
以“特異性免疫”這部分知識的教學為例,如果從三維目標角度來界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能夠概述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的過程,能夠說明特異性免疫的特點;通過小組合作等方式,制定特異性免疫過程的概念圖并能夠利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夠認識到特異性免疫與生活的聯系,并了解特異性免疫是生物體適應性的表現,而免疫調節(jié)是人體與病原體共同進化的結果等。
核心素養(yǎng)特別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特別強調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是“學生應具備的”,因此,教學目標預設可以描述為: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認識特異性免疫的過程并說明其特點;學生能夠在認同免疫調節(jié)是人體與各種病原體共同進化的結果的基礎上,認同特異性免疫是生物體適應性的體現,并認識到其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要多關注學生而不只是教師的教學流程是否完成,更要從學生學習結果的角度判斷這些目標是否達成?!懊庖呦到y如何抵抗甲流病毒”是一個實際問題,此問題的分析與解決,指向核心素養(yǎng)中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也是判斷學生能否將生物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的重要標準。
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在重新組織教學內容時,更多的要圍繞問題解決的思路來進行,這樣更有助于學生在形成“關鍵能力”的過程中生成“必備品格”。
筆者設計本課從“甲流”開始:甲流來襲,人們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學生自然知道是接種甲流疫苗。接著提出問題:為什么甲流疫苗可以防治甲流呢?當學生以為是“抗體”在起作用的時候,教師要告訴學生:長期保護人體的并不是抗體。而當學生的認知開始失衡的時候,教師再拋出探究性問題:是什么在長期保護著人體?
其后的探究過程,可以從研究甲流病毒(圖片)開始,從病毒侵入人體內,到其利用自身表面的蛋白質與宿主細胞表面特定的蛋白質相結合,進而完成對宿主細胞的侵入,然后在宿主細胞內大量繁殖;同時研究此過程中人體的抵抗過程,如甲流病毒在呼吸道中遇到的呼吸道黏膜,再后來遇到巨噬細胞、抗體(在體液中起作用,即對應著體液免疫)、T細胞(細胞免疫)等。學生在理解這一過程的時候,經常會自發(fā)地進行小組討論。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還會自發(fā)地打比方,例如:把巨噬細胞比喻為快速反應部隊,速度雖然快但數量不夠等,又比如說病毒所隱藏的宿主細胞相當于一個碉堡等,通過這樣的比喻,學生就能夠對甲流病毒與人體的免疫過程有更深刻的了解,進而對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也有比較深入的理解。
教學方式對教學效果的影響不言而喻,對于高中生物教學而言,要想讓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落到實處,在教學方式的選擇方面有兩點必須要注意:
一是包括情境創(chuàng)設在內的許多教學細節(jié)的設計,要注意真實性。通常為了教學某部分知識,教師會創(chuàng)設一些虛擬的情境,這些虛擬的情境在生活中并不常見,學生多不感興趣;而真實情境又比較復雜,不容易直接引用,因此,十分考驗教師的選擇意識與設計能力。但無論如何,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以生為本”是選擇教學方式的唯一重要依據。
二是注意基于學生的疑惑選擇啟發(fā)方式。這是針對課堂上的細節(jié)而言的,生物是自然科學學科,學生感到疑惑的地方,教師不要單純地讓學生去記憶,而應當順著學生的思維去梳理,并借助于比喻、比較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學生的生物知識建構、能力形成與品格塑造。
總之,高中生物教學需要一切從學生出發(fā),一切從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的培養(yǎng)出發(fā),這樣才能達成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