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明
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有效的課堂教學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探究的欲望。因此在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對教學方法進行探索,提高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將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小學科學課程有效教學策略進行研究。
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課程標準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每一位小學科學教師全力追求的教學目標。然而在傳統的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等各方面因素限制了教師的教學發(fā)揮,導致小學科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極低,甚至使學生產生了不愿意學習科學的想法。隨著教學理念的不斷發(fā)展,一些教師也開始對教學方法進行了改良,但是他們大多數并沒有認識到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因此取得的效果并不明顯。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求我們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實踐能力,引導學生養(yǎng)成科學思維。本文將結合教學現狀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從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出發(fā),對小學科學課程有效教學策略進行初步的研究。
一、選擇經典科學現象,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
小學科學的課本內容里有很多經典的科學現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合理選取一些經典的科學現象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有了經典現象的展示,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學生能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如在“聽話的電磁鐵”這一單元時,我就精心設計了課堂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觀察電磁鐵,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科學知識:我首先介紹了電磁鐵發(fā)現的背景:“1820年的一天,丹麥的科學家奧斯特做了一個簡單的電路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電路和桌子上放的指南針之間產生了聯系,他由此發(fā)現了電和磁之間的奧秘。”之后,我向學生提問:“那么他發(fā)現了什么樣的規(guī)律呢?有同學知道嗎?”有的學生在課前進行了預習,回答道:“他發(fā)現了電能產生磁。”“對,我們今天就來觀察一下奧斯特發(fā)現的秘密吧?!蔽艺f著拿出了事先準備好的實驗工具:導線、電池盒、鐵屑、指南針。我首先連接了一個簡單的電路,并將指南針與導線平行地放置在桌子上,接著向學生說道:“大家觀察一下,通電后指南針的方向有什么變化?”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指南針在電路通電時指南針的方向發(fā)生了變化,我接著說道:“大家都知道指南針是一塊磁鐵,那么電路通電時是產生了磁性還是變成了鐵呢?”學生經過短暫的思考后回答道:“如果是變成鐵的話,電路不會和鐵產生吸引力,可以把鐵屑放在電路旁邊,看鐵屑在電路通電時是否受到吸引?!苯又野磳W生提供的方法進行了實驗,學生觀察到鐵屑也受到了吸引,并由此得到電路通電時會產生磁性的結論。這樣,我通過向學生演示經典的科學現象,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在無形之中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課本內容聯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
小學科學是一門與生活緊密相關的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把課本內容與生活內容結合的方式來授課,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比如在教學“簡單的機械”這一單元時,我就設計了一堂與生活緊密結合的教學課。
師:提到機械,同學們想到了什么?
生1:機械是我們生活中用來幫助人們完成各種工作的工具。
師:這位同學概括得很到位,那么同學們能舉一些生活中用到的機械的例子嗎?
生2:用來擰螺絲的螺絲刀,起啤酒瓶蓋的起子。
生3:自行車和汽車。
師:各位同學舉的例子都十分正確,這些幫助人們降低工作難度或省力的工具就叫作機械。機械分為簡單機械和復雜機械,剛才大家的例子里,哪種是簡單機械?
生1:螺絲刀和起瓶器都是簡單的機械。
師:大家還能想到生活中的簡單機械嗎?
生3:廚房里用來切菜的刀和用來夾菜的筷子。
師:對,這些工具都屬于簡單的機械,相對于簡單的機械,生活中還有由簡單機械組成的復雜機械,復雜機械又被稱為機器。同學們討論一下,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用的機器?
生2:我們上下樓用的電梯和我們來學校時坐的校車都是機器。
生3:我路過一片工地時,看到了一個水泥攪拌機,它應該也是機器。
通過這樣的與實際生活緊密連接起來的課堂教學,學生不僅掌握了機械的概念,還產生了對生活中遇到的東西是否屬于機械的思考。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的同時,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三、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習慣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死記硬背課本知識,忽視了對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教師在教學中只按教材內容講解理論知識,容易把教學過程變得枯燥乏味,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只是簡單地講解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親手操作一些科學實驗。學生通過親身參與到實驗過程中動手操作,就能在實驗中總結出科學規(guī)律,進而牢固掌握住相關的知識。例如,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有一個關于用顯微鏡觀察微生物的實驗,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動手操作,親自觀察各種微生物的形態(tài)。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向學生分發(fā)微生物圖片(酵母菌等微生物),并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注意觀察酵母菌的形態(tài),并用鉛筆大致畫出它的形態(tài)。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顯微鏡不同的倍數來觀察同一個微生物,讓學生總結不同倍數下觀察到的微生物的異同。這樣,學生在親自動手的實驗過程之中,就能發(fā)現顯微鏡的各種工作特點,學生對顯微鏡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實踐能力也得到增強。
四、布置合作學習任務,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
當今世界,交流與合作已經成了主題,幾乎每一項活動都離不開交流合作。因此,在科學課的教學之中,教師也應該布置一些合作學習的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同時,學生在合作中更牢固地掌握了課本知識,甚至還能發(fā)現一些課本上沒有提到的規(guī)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大大提高。在教學“電磁鐵的磁力”一課時,我就布置了一個合作學習的任務:讓學生合作探討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我首先把學生分為四人小組,組織學生在小組里面學習討論,交流自己的一些看法,并用實驗證明自己小組的想法。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有的學生提出磁力大小和纏繞的線圈的多少有關,有的學生提出磁力大小和電流的大小有關。于是在我的引導之下,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了控制變量的實驗:“纏繞的線圈數量固定時,看電流變化時電磁鐵吸的回形針的個數是否有變化。電流大小固定時,看看纏繞的線圈變化電磁鐵吸的回形針的個數是否有變化?!睂W生通過實驗發(fā)現:電磁鐵上纏繞的線圈數量固定時,電流越大,電磁鐵的磁力越大;電磁鐵提供的電流大小固定時,纏繞的線圈數量越多,電磁鐵的磁力越大。通過實驗中的合作,學生的想法得到了驗證,弄清了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纏繞的線圈數量的多少和電流的大小都有關系。這樣,通過布置合作性的學習任務,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能力得到了增強,而且在合作學習的氛圍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很好地調動起來,課堂的教學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總之,我們一線科學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科學這門學科的特點,引導學生關注科學課堂內外的生活細節(jié)、實驗現象。同時我們教師還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從真正意義上做到幫助學生培養(yǎng)科學思維,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作者單位:永州市新田縣蓮花學校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