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娟
【摘要】英語教學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為了使英語教學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fā)展,教育部正式啟動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這次課改構(gòu)建了一個開放的、充滿生機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而我們學校在組織英語老師認真學習之后,在此基礎上結(jié)合我校的具體實際情況提煉出了英語學科信仰,學科價值觀,學科育人目標。在反復閱讀和體味之后結(jié)合新課標的一些內(nèi)容本人想從文化的角度進行解讀。
【關鍵詞】英語教學 學科信仰 學科價值觀 學科育人目標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9-0111-01
一、學科信仰:英語是世界的,讓學生做未來世界的領導者。
在英語新課程標準課程性質(zhì)中指出: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思維和交流工具,也是人們參與社會活動的重要條件。語言不僅僅是一套符號系統(tǒng),人們的言語表現(xiàn)形式更要受語言賴以存在的社會/社團(community)的習俗,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約和影響。世界經(jīng)濟政治形勢的發(fā)展總會催生新的文化現(xiàn)象。而英語伴隨著潮起潮落,也開始了自身擴張的步伐。兩次科技革命讓各國的經(jīng)濟膨脹起來,而兩次世界大戰(zhàn)讓一些國家瞬間肢解。從中成長起來的兩大霸權(quán)國家——英美推銷經(jīng)濟文化的同時,也播下了語言的種子。隨著當今社會生活和經(jīng)濟活動日益全球化,掌握英語已成為世界各國公民必備的基本素養(yǎng)之一,因此我們說英語是世界的。但同時也是中國的。
中國擁有世界上人數(shù)最多的英語學習者,達3億人之多;英語與漢語共榮共生,Chinglish也必將成為英語的一門方言;但是中國的Chinglish能不能擔負起領導世界的重任呢?長期以來,在英語教學中語言和文化的這種關系一直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在教學實踐中,似乎認為只要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掌握了語音,詞匯和語法規(guī)則就能理解英語和用英語進行交際。而實際上由于不了解語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在英語學習和用英語進行交際中屢屢出現(xiàn)歧義誤解頻繁,語用失誤迭出的現(xiàn)象。舉一個例子吧:在美國有這樣一個盡人皆知的句子:“When youre down, 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 但是許多English learners卻對其含義不甚了了。原因是不了解這句話的文化背景。這原是一句拳擊術語,在拳擊比賽中拳擊手若被對方擊倒,裁判數(shù)到10還不能起來則被判輸。但在很多情況下不等裁判數(shù)到10,倒地的拳擊手便能爬起來再戰(zhàn)。因此,這句話的表層意思是:當你被人擊倒,并不意味著輸了這場比賽。其寓意為:當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喪失了成功的機會。由此我們可以得到啟示:在英語教學中要注重語言和文化的關系,應提高對中西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適應性,應樹立文化意識并注重文化知識的傳授。
我們作為英語人,應該清晰的明確自身所承擔的教育使命,同時也讓學生明確自己所承擔的歷史賦予他們的時代使命,而這兩種使命的契合點便是英語的教育。我們作為學校文化的直接踐行者,通過自己的理念與課堂,來打造他們的領導力與合作力,讓他們最終成為未來世界的領導者。
二、學科價值觀:體驗英語魅力,擁有開放包容的情懷。
課程理念之一“優(yōu)化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通過觀察,體驗,探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發(fā)揮自己的學習潛能”。 “體驗”就是遵循語言學習規(guī)律,讓學生在聽說讀寫的活動中,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成長。英語的魅力,在于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一點一點的體驗成功的快樂。在掌握了世界通識語言——英語后,你會漫步文學殿堂,閱讀英美原版名著,與偉大的人進行心靈對話。通過閱讀,你會了解莎士比亞與狄更斯的所思所想;通過閱讀,你也能窺見曼德拉的光輝人生與微軟谷歌的成長歷程。英語這門語言,讓你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采擷的不僅僅是沿途的風景還有遠方的期許與心愿。因此我們在日常教學中非常注重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英語教學,比如了解西方文化中的一些重要節(jié)日紀念日(圣誕節(jié)、復活節(jié)、感恩節(jié))等等,這樣既可以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又可以在活動中潛移默化的進行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在感恩節(jié)那天我們就為學生引發(fā)了有關感恩節(jié)的一些材料讓學生去閱讀去體驗,并且讓學生在做課前演講時加入相關的內(nèi)容。在圣誕節(jié)來臨之際,教學中,設計了邀請朋友來參加圣誕節(jié)聚會的環(huán)節(jié),圣誕節(jié)就無疑成為了解英語文化,培養(yǎng)文化意識的絕佳途徑。
一個開放、寬容的民族,是不會拒絕多樣文化形態(tài)、多元文化共生的美好理想,只有這樣,這個民族才會站在世界之巔! 我們要用英語了解世界,用英語去推動中國的文化。讓我們走進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世界接近中國,我們要用英語來欣賞與體驗世界各民族、各國家文化的差異性、多樣性與共生性。培養(yǎng)學生借助文化的觸角,擴大視野的廣角,最終讓學生胸懷天下,用開放的心態(tài)接納各方文化,用包容的胸襟擁抱各種文化,最終納故吐新,形成自己的文化價值判斷。
三、學科育人目標:引領學生認識世界,培養(yǎng)具有國際眼光的優(yōu)秀世界公民。
全球在經(jīng)濟、科學、文化、和政治方面的相互依賴關系正日益加深,人類生存的全球攜手已成必然。因此,增進世界各國、各地區(qū)、各民族之間理解、認同、尊重、交往、合作的國際理解教育顯得尤其重要。用英語這門國際語言來了解國際的各個視角,認識世界的各個角落。同時,在地球村的推動下,我們的學生會與全球化密不可分,迅速的成長為國際公民。
但是由于文化的差異,我們中國文化對公共空間的關注不夠,導致在公共場所表現(xiàn)不好,素質(zhì)較低的現(xiàn)象,并且在海外出現(xiàn)了一些有損中國形象的行為。這一切都是文化惹的禍。我們?nèi)嗣翊蟛糠诌€是國民,要想成為公民,還要落腳在公民教育上;從中國公民成長為世界公民,就得了解西方的風俗習慣與文化約定;從一般的世界公民成長為優(yōu)秀的世界公民,就得用英語來提高自身的創(chuàng)新力、科技力、開放力與包容力。唯有如此,在地球村的居民中,中國人才會有話語權(quán)與發(fā)言權(quán),才有可能稱之為優(yōu)秀。
文化教學需要多種表現(xiàn)形式來展現(xiàn)文化的差異和特點, 利用豐富多樣的媒體進行直觀的引導和宣傳,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網(wǎng)絡、報刊、電影、書籍都可以充分利用,發(fā)掘其中的閃光點。名著精彩篇章誦讀等也可以成為一種文化傳播的媒介,學校不同的級段可以根據(jù)不同的要求組織和鼓勵學生在課外的學習中加強各類閱讀,在豐富自己生活的同時開闊個人的視野,增加對我們這個世界的了解,廣泛接觸課本上沒有的更多的文化知識,所以利用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媒體資源進行有意和無意的熏陶與引導,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有著積極而有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