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英
摘 要:順應“互聯(lián)網+”的教育趨勢,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課教育深度融合勢在必行。思想政治課教學可從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學習體驗的深化及思想政治教學評測等方面,促進思想政治課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培育具備核心素養(yǎng)的學生,實現(xiàn)教育現(xiàn)代化。
關鍵詞:信息技術;思想政治課;學習方式;多維評價;能力提升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6-0069(2018)06-0083-04
2012年3月,教育部出臺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中提出“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教育全面深度融合”的教育信息化發(fā)展方針。2017年7月,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在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致辭中講到要重視研究如何將新技術與教育教學結合起來。[1]順應“互聯(lián)網+”的教育趨勢,筆者通過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的融合,讓學科教學共享信息技術紅利,實現(xiàn)思想政治課教學的蝶變。
一、信息技術助推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
“信息技術不單是用來作為輔助課堂教學的工具,更重要的是用信息技術來營造、建構相應的學習環(huán)境,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結構模式。”[2]目前,信息技術已成為教學系統(tǒng)的重要元素,多媒體教室、交互式電子白板、移動學習終端等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營造良好的學習場域,轉變課堂教學生態(tài),充實課堂教學內容,助力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
(一)超文本載體的應用,打造接地氣的哲學課
思想政治課程哲學部分相對抽象,將抽象的哲學理論采用圖片、動畫、視頻、音頻等超文本載體進行講解,將抽象理論轉化為直觀樣態(tài)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哲學理論。如在《人的認識從何而來》新授課上,為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筆者用多媒體播放畫面逼真的“青島膠州灣跨海大橋”VR短片,并設置探究問題組:(1)對青島膠州灣海域情況的認識是怎樣產生的?(2)短片中,透水模板布技術是怎樣發(fā)明的?(3)建設者如何認識到該技術發(fā)明的正確性?(4)人們認識到此項技術發(fā)明正確,這是認識的最終目的和歸宿嗎?如何理解?在多媒體和虛擬仿真技術支持下,聲形并茂、觸手可及的生活場景,富有思維張力的探究問題組,讓學生在理解“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同時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以知識理解為載體建構思維發(fā)展的意義,將思維推向高階;生活化的場景更是讓學生真切體會生活處處有哲學,哲學的學習正是“探索生活和實踐活動本身”[3]。
(二)“互聯(lián)網+”智慧校園,創(chuàng)設生動有料的思想政治課
依據(jù)思想政治教學目標,確定本學科學習的大數(shù)據(jù)框架,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建立起學習大數(shù)據(jù)?;谌鄬W習情況大數(shù)據(jù),教師及時調整教學安排,真正實現(xiàn)通過大數(shù)據(jù)和“互聯(lián)網+”實現(xiàn)教學的精準調控和管理。依托青島第九中學智慧校園,政治組在2017級學生中積極探索思想政治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教師與學生都擁有平板電腦這樣的移動設備,雙方通過掃描二維碼進入“雨課堂”,線上學生圍繞議題中的問題進行討論,討論發(fā)言實時同頻投放到白板上,線下教師針對學生討論中遇到的問題,結合教學內容解疑釋惑。
這種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有效吸引和感染了學生,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認知興趣,推動了學生自主、互助、探究學習的高效課堂模式的建構。在新高考“選課走班”實施過程中,政治組教師在教材的基礎上,利用互聯(lián)網挖掘一些未進教材的新內容,并將其巧妙地融入思想政治課教學,充實思想政治課堂,學生的參與熱情明顯提高。例如,通過“問卷星”調查,將學生感興趣且與教學內容契合的內容設為時政專題,為每位學生帶來最大獲得感,提高教學效果?!榜R克思為什么這么火”“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中的文化自信”“移動支付下的消費新時代”“人工智能——人類生活的新伴侶”等時政專題的開設就是采用“問卷星”調查的結果。
二、信息技術助推學習體驗的深化
學習是信息傳遞與重構的過程。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是對學生學習權利和學習行為的深化,能夠有效拓寬學習空間,促進學生學習選擇性、研究性、個性化的實現(xiàn)。思想政治課程學習不僅是學科知識的建構過程,更是學科能力的提升過程和情感的升華過程。當信息技術融入思想政治課程學習情境后,學生不但完成了既定學習任務,還能結合自身特征通過與數(shù)據(jù)即時互動實現(xiàn)學習的深層次體驗。
(一)數(shù)字化資源環(huán)境下的自主學習范式
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資源形式,可兼容語言和漫畫、音樂與故事,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感官,且微課一般比較簡短,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學習隨時隨地發(fā)生。在教學《投資理財?shù)倪x擇》時,筆者用平板電腦制作了“商業(yè)銀行”“儲蓄存款”“利率的變動”“股票”“債券”“商業(yè)保險”“投資與融資”專題微課并將其推送至學生平臺。學生結合學習任務單完成自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在班級討論區(qū)分享對投資的理解,在交流中比較不同投資方式的收益與風險;通過微課播放,記錄學習軌跡與認知區(qū)域,實現(xiàn)學習的自我調控,完成核心知識的重點學習和難點知識的反復學習,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獲得美好的學習體驗。
隨著網絡的發(fā)展,信息的泛在、開放與共享使思想政治課程學習不再局限于老師與教材,互聯(lián)網的互聯(lián)互通讓學生身處無限開放的學習場域,直接獲取最新的資料,這恰好契合了思想政治學科與時俱進的特征。2018年中國互聯(lián)網大會學生雖未到場參加,但通過網絡直播也深刻地感受了現(xiàn)代技術的更迭、科技進步的力量,引發(fā)對未來智慧生活中如何實現(xiàn)高度智能化與高度隱私安全的兼得的思考,激發(fā)學生對科技探索的欲望和對科技人文價值趨向的追問,讓學習更具延展性。
(二)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思想政治課項目式學習
項目式學習是學生圍繞復雜真實情境,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解決問題的開放性探究活動。將信息技術融入項目式學習,能夠發(fā)揮兩者融合優(yōu)勢,讓學生在議題調研中生成并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在體驗中感悟理論背后的生活價值,塑造學生信息技術時代發(fā)展所必需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
在學習《影響消費的因素》時,筆者組織學生開展“互聯(lián)網+”支持下的“我的消費誰做主”項目學習,該項目通過“議題生成—調查研究—數(shù)據(jù)分析—成果分享—總結評價”五個階段實施,具體實施見表1。
“互聯(lián)網+”語境下的問題解決和數(shù)字化的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新了學生獲取和管理信息、呈現(xiàn)與表達信息的方式,在活動中完成對學科知識的理解與建構,有效提升了學生的研究性、思辨性、合作性等關鍵能力,提高了學生知識建構能力與信息素養(yǎng)。
三、信息技術助推教學評測的精準
在“大數(shù)據(jù)”背景下,使用信息技術不僅可以有效地幫助教師改進教學,幫助學生深化學習體驗,實現(xiàn)學習的個性和自主,還可以采用教育數(shù)據(jù)挖掘(EDM)和學習分析(LA)等技術測評方式,幫助教師和學生做出全面、正確、精準的評價。
(一)基于“MOODLE平臺”的智慧課堂評價模式
精準的評價必須依靠特定的教學情境,采用基于“MOODLE平臺”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通過MOODLE平臺對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的多源數(shù)據(jù)持續(xù)性收集、即時性分析和可視化呈現(xiàn),將評價貫徹于課前、課中、課后整個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全過程,及時給予有針對性的反饋和激勵,保證評價的積極效果,推進思想政治課堂教學過程性評價的精準。
以《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智慧課堂為例,課前,筆者通過MOODLE平臺的“課程管理”板塊發(fā)布學習任務和預習自測題,MOODLE平臺自動記錄學生預習軌跡,為學生題目作答給出評分并上傳至筆者客戶端?;跀?shù)據(jù)反饋,筆者將“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設定為本節(jié)課講解的重難點。課堂上,筆者利用MOODLE平臺的論壇模塊,設置探究題“請你以服飾、飲食等為例,說說民族文化的多樣性”。MOODLE平臺與電子白板結合,借助同屏展示功能將學生作答情況同步到電子白板,筆者即時對其思維路徑進行點評,學生之間也進行相互交流評價;利用投票功能,筆者發(fā)起“你認為我國還有哪些獨特的文化形式可以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投票,通過投票認同本民族文化,認識到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根基;借助MOODLE平臺中“論壇”欄目,學生對“世界文化多樣性”暢所欲言,引導學生擁有“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的情懷,樹立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課后,通過“一起作業(yè)”系統(tǒng)基于作業(yè)場景開展對學生學習效果的精準測評。基于MOODLE平臺的智慧課堂從多方面、多角度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對學生學習進行過程性評價和即時性評價,讓多元、可信的評價貫穿于整個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全過程。
(二)基于電子檔案袋的思想政治綜合評價模式
信息技術語境下的學習評價關注學生紙筆測試的終結性結果,更重視學習過程中綜合素質的發(fā)展。電子檔案袋作為一種面向過程的評價工具,堅持以學習者為中心,注重評價的多元與公平。將電子檔案袋納入思想政治教學評價,以數(shù)據(jù)方式記錄學生學習全過程且永久保存,系統(tǒng)梳理學生在思想政治課程學習過程中的日常作品、主題活動、實踐反思及學習感悟,讓學生看到自己成長或改變的過程,看到自己的進步及努力的成果,使學生個性差異得到充分展示。
如筆者在學生成長電子檔案袋中設置了不同文件夾,“過程表現(xiàn)”文件夾記錄學生思想政治課日常學習軌跡,“主題活動”文件夾記錄學生思想政治活動課程的原創(chuàng)實踐作品。學習的過程即評價的過程,評價的過程即成長的過程。電子檔案袋的引入,實現(xiàn)了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思想政治課的評價主體可以是教師、學生自己、學習同伴或者家長,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展開評價,產生不同的激勵效果。在評價的過程中,既關注學生學業(yè)水平和綜合素質,也重視努力程度、行為改進及情感體驗,推進思想政治課程評價的精準化和發(fā)展性,讓評價過程成為學生主動參與、自我反思、自我發(fā)展的過程。
隨著移動學習終端、網絡學習平臺和智慧教學空間的普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會越來越密切,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也會產生越來越多的新范式,思想政治課教學信息化任重道遠,思想政治課教師要借技術之力讓思想政治課教學更加智慧與科學,借力“互聯(lián)網+”促使思想政治課教學蝶變。
參考文獻
[1]孫軍,黃蔚.2017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舉行[N].中國教育報,2017-7-11(3).
[2]何克抗.我國教育信息化理論研究新進展[J].中國電化教育,2011,(1):1-19.
[3]韓震.思想政治課程發(fā)展趨勢展望[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8,(3):4-7.
Shar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vidends and Promoting the Metamorphosis of Politics Teaching
XING Ying
(Qingdao No.9 High School, Qingdao, Shandong, China 266000)
Abstract: It is imperative to conform to the "Internet +" education trend and realiz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an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rom the aspects of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deepening of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eval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which can foster students core literacy and realize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sson;learning style;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ability improv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