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語熱”引發(fā)母語危機與本土文化缺失,致使本土文化主權意識被削弱。我國的外語教育要肩負起維護國家本土文化的使命,外語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語言技能培養(yǎng)者、本土文化傳播者、主流文化與意識形態(tài)安全捍衛(wèi)者的作用,實現語言教育、文化教育的協同發(fā)展?;谏鲜鰡栴}和需求,本文提出了兩點解決策略。
【關鍵詞】外語教育;本土文化缺失;文化教育
不管是國家的外語教育政策還是外語教師的教學實踐,不管是外語教學大綱的制定還是外語教材的編寫,文化教育始終被賦予了重要的研究和教學意義。依據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國家政策和文化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本文提出外語教師要堅持多元文化理念,努力實現中西文化的平等對話與交流,要從微觀的語言技能教學向宏觀的“立體化”的既重視語言基本技能、又強調本土文化導入和傳播、還要維護我國主流文化安全的多維度轉變。
一、文化教學中的問題
1.文化教學欠缺系統性。近幾年,文化教育受到了越來越多外語教師的重視,得到了相應發(fā)展。但是不能否認,我國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還存在很大的弊端,影響學生的語言習得,阻礙了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其中的一個弊端就是文化教學的隨意性。我們經常聽到有關英美國家的地理位置、風俗習慣、節(jié)日等顯性文化的介紹,卻很少聽到有關價值觀、思維方式、生活方式、解決問題的方式等隱性文化的介紹。這種片面的、缺乏認識論層面指導的講授造成許多中國學生還是以“漢語思維+英語表達”的形式進行學習和交流。學生自己也會感覺到即使表達得體,卻言之無物,缺乏思想深度,很難維持跨文化交際的進行。要想進行深入的交流,交際雙方必須對對方的意識形態(tài)和思維方式等做一定的了解。思維方式與文化密切相關,思維方式既是文化心理諸特征的體現,又對文化心理諸要素產生制約作用。要想了解西方文化,我們還是要以思維方式和意識形態(tài)為基礎,從理性和認識論的層面指導我們的文化教學和文化習得。另外,在外語課本中,涉及文化的內容是很有限的,因為課時的原因,外語教師只能對這些有限的文化做基本的、膚淺的介紹,很少對這些內容做深入剖析。這樣隨意性的教學也會造成學生知識層面的斷層,不利于他們跨文化交際的進行。所以,教學的隨意性、片面性影響了學生的文化習得,也是我們文化教學中首先要注意和解決的問題。
2.母語文化教學的欠缺。外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的第二個問題就是教師講授的文化內容以英美文化為主,很少涉及中國傳統文化和新興文化。張樹華、黃德寬等認為,“教育領域的‘外語熱嚴重影響到我國的文化安全和母語教育,無益于培養(yǎng)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王菲(2010)年分別對兩套大學英語教材中的文化選擇和配置做了比較分析,結果發(fā)現在《大學英語》
(全新版)中,英美國家文化的配置比例為68.7%,中國文化的配置比例為1.56%。在《大學體驗英語》中,英美國家文化的配置比例為53.1%,中國文化的配置比例為4.1%。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我們發(fā)現課本中的文化學習素材大部分是關于英美國家的節(jié)日、風土人情、生活方式等,中國文化在課本中介入的量很少。這樣單向的教學造成學生不完全具備中英雙向交流的實際能力。為了讓中國學生用英語將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更好地表達出來,外語教師除了傳授英美國家的文化外,還應平行講解相關的中國文化。張亞(2013)從跨文化交際的平等性需要及母語文化教學能促進大學英語教學兩方面闡述了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加強中國文化教學的必要性。文章指出,“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文化,既是跨文化交際中文化平等性的要求,更為學生學習英語提供了心理可及和輸出英語的機會,具有較高的實踐意義?!比绻處熢谡n堂上組織學生用英語討論熟悉的中國文化,他們的情感焦慮不但會有所減少,語言輸出的機會也會有所增加。語言輸出的機會一旦增多,學生會相應地注意自己的語言問題,逐漸修正不符合目的語規(guī)則的表達,提高語言輸出的準確性。所以從二語習得的角度看,用英語教授中國文化能促進學生習得英語語言和培養(yǎng)英語交際能力。
二、解決措施
1.對比分析法。對比分析法是二語習得的一個重要概念,主要用于目的語習得研究。通過對不同語言語言特征的描述和比較,減少母語對目的語的負遷移作用,幫助學習者更有效地習得二語。同樣,我們可以將此方法納入對文化的學習中。束定芳、莊智象概括文化導入的主要方法時,也曾提到過比較法。教師在介紹西方文化時,可以引入相關的中國文化加以對比分析,明晰兩種文化各自的特點和兩種文化之間的異同,在平等的意識下幫助學生加深對兩種文化的理解。對比分析法既能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的、客觀的目的語語言和中西方文化能力,又能幫助教師優(yōu)化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因此有很強的實踐意義。
2.情景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被外語教學界采用。這種方法強調語言與使用語言的情境有密切的關聯,注重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和在情境中習得語言。Nunan(1988)認為,在教室這樣的非自然環(huán)境里習得的語言技能可以在真實的自然環(huán)境里產生正遷移。也就是說,盡管課堂環(huán)境有它的局限性,但在有限的條件下模擬自然環(huán)境里各種交往活動的語言操練從而提高語言能力的做法是可行的和有效的。授課時,外語教師可以寄文化教學于一定的情境中,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看西方人或中國人是如何“以言行事”的。例如,我們可以讓學生模擬在外國人家里做客和在中國人家里做客的情景,讓學生感受在這兩種不同的文化中,自己的語言使用、行為舉止的不同。情景教學法除了給學生提供一些語言輸出的機會外,主要是幫助學生感受目的語使用的環(huán)境,讓學生熟悉這些環(huán)境,保證以后跨文化交際的成功。
三、結語
作為外語教育的一部分,文化教育應該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文化教學活動的開展應該是在不喪失自己的文化身份和文化平等觀念的前提下,對等進行目的語文化和本族文化教學。在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采取對比分析法和情景教學法,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學的資源優(yōu)勢,將中國文化和英美文化置于同一框架下,幫助學生理解性地吸收英美文化和傳播中國文化。
參考文獻:
[1]楊維東.外語教育中存在的文化與意識形態(tài)問題及應對[J].外語教學,2015(5):73-76.
[2]王菲.我國大學英語教材中的文化選擇與配置—以兩套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為例[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0(2):101-104.
[3]張亞.大學英語教學中加強中國文化教學的必要性[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13(2):188-191.
[4]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5]范莉.語言理論與語言習得論集[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