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麗米熱·依明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朗讀對學習語文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朗讀是一種眼耳腦同時并用的思維和語音綜合活動。它將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能再現(xiàn)文章的內(nèi)容和思想感情,起到教育人、感染人的作用。作為一名小學教師,讓孩子們從入學開始,就始終牢牢抓住語文教學注重朗讀的這一主線不放松,對學生進行多樣化的朗讀訓練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關鍵詞:朗讀; 多樣化; 資源利用; 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12-0044-01
《語文課程標準》對于第一學段閱讀的要求是: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4、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5、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因而,朗讀是整個小學階段小語課堂教學的重點。朗讀的質(zhì)量直接制約著我們語文教學的效果。高質(zhì)量的朗讀可以讓學生走進文本,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進而領悟文本內(nèi)涵,真正達到學習語文的目的。而在我們農(nóng)村小學,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為了學生能夠少走彎路,順著自己的思路學習,注重講和問。這樣,由于問題過于瑣碎,就導致了毫無意義的滿堂問、滿堂灌。使得學生在課堂上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時間去讀書,對教材中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教材蘊涵的豐富知識和情感,就無法親自去品味、感受,從而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在大型的公開課上,教師完美的設計和表現(xiàn)往往會被學生不和諧的朗讀大打折扣而留下遺憾。小語課堂的朗讀現(xiàn)狀已經(jīng)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我無法改變教學資源狀況,卻可以從自身做起。根據(jù)我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來提高一年級學生的朗讀水平:
1.朗讀方式多樣化,朗讀目標具體化
有效地利用各種朗讀方式,效果自然會事半功倍。在朗讀訓練中,根據(jù)課文的風格和特點,選擇適合兒童情趣、情感基調(diào)與課文相適應的畫面、音樂,能直接刺激學生大腦的興奮度,能更好地調(diào)節(jié)感情,促使學生讀好課文,升華文章的主題。除此以外,比賽讀,激發(fā)孩子讀書的興趣。教師示范讀,熏陶感染;自由選讀,加深理解;生生互讀,交流體會;展示表演讀,品味積累;比賽讀,激發(fā)興趣?!逗扇~圓圓》是一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語句優(yōu)美、輕快活潑的,很適合朗讀。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十分重視朗讀的訓練。從層次上,讓學生由讀通到讀懂,再到有感情地讀;從形式上,為了讓學生喜歡讀,讀出趣味,先安排了個別朗讀、同桌互讀、小組讀、表演式朗讀、全班齊讀、師生交替讀等,我作了指導和示范。允許學生個性化的朗讀。
2.充分利用媒體資源,提升朗讀質(zhì)量
現(xiàn)代技術教育媒體的出現(xiàn)為我們改進朗讀教學手段提供了新的機會,可以產(chǎn)生在傳統(tǒng)教學中無法達到的朗讀表達及傳遞的效果。孩子具有很強的模仿性,每天聽錄音、跟著視頻一起讀,可以讓孩子獲得最直接的情感體驗。為了構(gòu)建高效課堂,我們每所學校都配備了多媒體等教學設施。對于一些難以朗讀的長課文或長句子,我們均可以利用播放音頻和視頻的方式,讓學生跟著多次朗讀,多次跟讀之后,相信孩子們的朗讀一定會有很大的改變。特別是普通話水平不很標準的老師,音頻和視頻資源的利用無疑是提供了很大幫助。
3.發(fā)揮教師自身優(yōu)勢,引領學生朗讀
范讀,出于教師口,入于學生耳,了然于學生的心,能增強學生語言文字的敏感性,誘發(fā)他們的情感沖動。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教師講的話帶有審美色彩,這是一把精致的鑰匙,它不僅開發(fā)情緒記憶,而且深入到大腦最隱蔽的角落。學生會從中得到美的享受,從而更有激情地投入到模仿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在學生 朗讀入不了語境的時候,我們可以隨時將孩子們帶入文本最深處,觸動孩子的情感。如教學《春雨的色彩》,這是一篇很有趣的課文,教學中,老師也可以作為小動物們的一員參與其中,跟孩子們一起討論春雨的色彩。這時候,老師可以利用自己優(yōu)秀的朗讀底蘊將孩子們置身于這群小動物們的中間。在學生讀小燕子的話讀不到位時,我在進行范讀后出示小燕子的圖片,說:"小燕子整天飛來飛去。它看到草地綠了,多高興啊!它就肯定地說春雨是綠色的,你能把自己想象成燕子來讀讀這段嗎?"這樣,在范讀和引導下,讓學生用肯定的語氣把自己當成小燕子來讀,學生就能感同身受,把小燕子的話讀懂、讀好。
4.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使學生讀得入境
將錄音、錄像、投影等多媒體引進課堂,用生動形象,直觀的課件吸引學生快速入境,讓學生從中領悟課文的內(nèi)容,情感.如:教學《小小的船》,利用課件展示一個晴朗而美麗的夜空,有星星一閃一閃的,有彎彎月兒高掛,一個小女孩坐在月亮上,望著美麗的星空,這多美??!學生們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此時教師引導,如果是你,你這時看到了什么?最想做什么?(此時學生就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遨游在美麗的星空)體會到文中的美景,再讀課文時,學生就能讀出情感了.最后結(jié)束課文時,把一首《小小的船》歌曲教給學生,他們一邊唱歌,一邊表演,在唱做之中,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吟誦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親切的體會在不知不覺之間,內(nèi)化為自己的東西,這是一種可貴的境界。學習語文,必須達到這種境界才會終身受用不盡。也就是說,在語文教學中合理而恰當?shù)剡\用朗讀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深化語文的課堂功效。
參考文獻:
[1] 王翠蘭.淺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優(yōu)化策略[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24).
[2] 張志偉,陳天偉.小學語文綜合學習指導要點例談[J].上海教育科研,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