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是一門以語言藝術為主的學科,語文學科既具有工具性,而且又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閱讀的教學比重也越來越大,閱讀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理解能力意義重大?;诖?,文章將圍繞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閱讀習慣,運用插圖再現(xiàn)文章情境,閱讀重點切入,增加師生課堂互動,注意學生們的寫作積累等五點進行探討,為學生的閱讀提供更有效的指導。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指導;教學
語文教學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在考試中比重較大。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及時轉變教育模式,使用新教學方法指導教學,從根本上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推進語文學科的全面發(fā)展。
一、 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參與或學習中更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在進行某項知識的學習中,或者在某些方面獲得知識獲得一些愉快的體驗時,精神得到滿足的同時也會對某項事物產生興趣。故此,在閱讀學習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是保證閱讀有效性的關鍵。良好的閱讀興趣更能提升學生對文章的鑒賞能力,而且還能陶冶學生的情操。例如,在學習《天上的街市》一文中,可指導學生對詩人所描繪出來的景象發(fā)揮想象,探討為什么詩人將天上的明星比作街燈,又把街燈比作明星呢?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當學生對其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時,才會享受閱讀,使閱讀教學更有效。所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是開展閱讀教學的第一步。
二、 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能力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作用重大。學生通過閱讀不僅能積累相關知識點,還能都為寫作積累素材,提高寫作能力。語文知識的學習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閱讀也不例外。語文教師在閱讀指導中首先應帶領學生學會閱讀,傳授閱讀技巧,讓他們都能在閱讀中掌握詞語和語句,做到學以致用,將積累到的知識用于寫作中去。還可指導學生對優(yōu)美文章片段進行摘抄,拓寬他們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同時,也應當要求學生培養(yǎng)朗讀和背誦的習慣,朗讀要準確、流暢、有感情。通過一定時間的訓練,一方面能極大地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另一方面還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記憶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能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而且對其綜合語文水平的提升同樣意義重大。
三、 運用插圖再現(xiàn)文章情境,提高學生的想象力
很多學生的閱讀能力低,有相當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其空間想象能力差,很難通過閱讀文章想象出其描繪的情境。教材中的插圖與文字比較更具有生動性、具體且形象,合理利用插圖能幫助學生再現(xiàn)文章情境,利于學生理解文章,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抽象思維。例如,以《紫藤蘿瀑布》一課為例,文章中“過了這么多年,藤蘿又開花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壯的盤虬臥龍般的枝干,不斷地流著……”句子,多數(shù)學生是很難想象出這是怎樣的一幅畫面,教師可以運用插畫幫助學生再現(xiàn)文章情境,使學生合理發(fā)揮想象文章描述的是怎樣的一幅畫面。此外,很多實物說明、自然科學等分類的文章中都會有一些句子不利于學生理解,再加上學生的構思及想象能力普遍不強,若教師單純讓學生去理解文字會使學生理解不夠透徹,長此以往,會失去閱讀興趣。因此,合理使用插圖輔助閱讀教學,效果更佳。
四、 閱讀重點切入,增加師生間的課堂互動
在教學階段,教師不但是學生的引路人,同時也是學生們的好朋友,只有能讓學生與教師進行良好的互動時,其自身才可以融入于整個課堂中,并在教師的不斷指導下提升自身閱讀能力。這時教師就需要在引入某篇閱讀文章之后,為學生留出足夠多的閱讀與理解的時間,并在學生完成整個文章的閱讀后,從閱讀重點難點處進行切入,讓學生們與自己共同討論該方面的知識,在整個過程中不但能拉近與學生之間距離,而且還可以帶領學生們進行分析,有效的提升與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如,在講授《變臉》一文時,為了能夠讓學生們可以深入理解該篇文章的內容,在對文章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更多閱讀技巧,這就需要教師從文章主人公切入,通過引導學生分析該人物在不同場合下的行為、語言、活動等,讓學生掌握人物的分析技巧,進一步的提升自身閱讀能力,幫助其在后期遇到相類似的文章時可以快速且高效地完成閱讀分析。
五、 注意學生們的寫作積累
閱讀素材的積累更利于寫作教學指導。學生閱讀文章的能力得到提升,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寫作水平也會有所提升。大量的閱讀能幫助學生開闊眼界,豐富見識。當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升后,教師應該積極引導他們及時練筆,積累寫作素材,多學習借鑒范文中的寫作手法,而且還要做一些有針對性的寫作訓練,讓閱讀為寫作服務。例如,在閱讀《山中避雨》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借鑒文章的寫作手法、技巧,引導學生深入體驗生活,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文章中如果作者不能全面深入生活,肯定也不可能寫出“有生以來沒有嘗過今日般的音樂”這樣的語句。假如魯迅先生沒有深刻的生活感情,也不可能將具備真實感情的《風箏》寫出來。因此,在增加學生閱讀量的同時,也要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將所積累的素材運用到生活之中,在閱讀的基礎上,從生活中去體驗尋找寫作素材。這樣更利于釋放學生的情感,更好地助力學生進行語文讀寫學習。
閱讀教學在促進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方面作用重大,故此,全面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才能保證學生學習整體水平的提升,才能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因作為語文教師應給予閱讀教學足夠重視,并且在實踐教學指導中積極探索新措施,為強化學生的閱讀理解,提高閱讀水平做好充分準備。
參考文獻:
[1]王嬌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6(10).
[2]李瑞.基于課程標準理念下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幾點思考[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4(21):24-24.
[3]李國強.語境理論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探索[D].長春師范學院,2012.
[4]姜學瑞.立足課堂突破初中生語文閱讀低效的枷鎖[J].新一代(下半月),2013(5).
[5]劉雪峰.淺談插圖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語數(shù)外學習(初中版·下旬刊),2014(10):49.
作者簡介:
劉俊麗,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倫貝爾市,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根河市得耳布爾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