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歷史教學:于情懷處育人

2018-04-10 02:58陳國兵
江蘇教育研究 2018年4期
關鍵詞:歷史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

陳國兵

摘要:服務未來是歷史課程的教育使命,塑造靈魂是歷史教學的中心任務,寄托情懷是歷史學習的審美特征?!凹覈閼选笔侵腥A民族的文化基因,培育有家國情懷的中國人是中學歷史教學的時代訴求。基于情懷立意教學,帶著情懷打開課堂是中學歷史教學的價值取向。

關鍵詞:歷史教育;培育情懷;教學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8)02A-0031-06

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課程,歷史學科直接關系到培養(yǎng)出什么樣的人的問題。因此,歷史教學必須準確地把握時代脈搏,堅持正確的教育方向,必須有機地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和要求,全面?zhèn)鞒兄腥A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奠定基礎。歷史課堂必須突出學科的育人本質,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的發(fā)展,從關注知識轉向關注人內心的完善。

一、歷史教育:培育有情懷的人

著名歷史學家蘭克說過,“歷史一直被書寫,但他們的目的不大相同:從純粹的娛樂到倫理和政治教益不一而足?!盵1]在我國,中學歷史課程承載著明確而重要的國家使命,“立德樹人”是其清晰的價值指向。

1.服務未來:歷史課程的教育使命

在歷史學科的視野中,“人”有一個鮮明的屬性——文明的接力者。因此,歷史教育的首要任務是為人類文明續(xù)延火種。人們學習歷史可以更好地理解當下、覺解未來。懷特海曾說:“一門過去知識的唯一用處,在于使我們有備而來,應付現在?!盵2]美國《華盛頓郵報》在給德國著名歷史學家馬克斯·克魯澤的作品《人類文明史》的書評中形象地說:“歷史是一座主題公園?!覀円徽疽徽竟溥M去,在游園過程里進入特殊時空,暫時與日常脫節(jié),卻又隨時知道,日常、現實就在園外待著,等我們出園歸返?!盵3]

基于此,關注歷史,尊重歷史,學會歷史地思考,培養(yǎng)歷史的智慧和情懷就成了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基礎性事業(yè)。習近平同志指出,“不了解中國歷史和文化,尤其是不了解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和文化,就很難全面把握當代中國的社會狀況,很難全面把握當代中國人民的抱負和夢想,很難全面把握中國人民選擇的發(fā)展道路”[4],要“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現實工作、更好走向未來”[5]。這些論述為我國的中學歷史課程建設指明了方向。

2.塑造靈魂:歷史教學的中心任務

技能性從來都不是歷史教育的核心特征,人文性才是它的特質!

人類文明的延續(xù)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作為文明薪火的傳承者,人在教育中不僅僅獲得足夠強大的自然能力,還應該有足夠強大的精神能力。歷史課程承擔的是人類精神形塑的任務,滿足“人”對于價值觀與情感的需求。它既促進人的成長,也支撐人的完整和成熟。

德國歷史學家德羅伊森認為:“從歷史中獲取意義,獲取人生在某個時刻具有的確定性和行動的立足點,這是試圖了解歷史的人所追求的?!盵6]因此,“考察歷史不僅要了解彼時彼地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狀況,還要研究人們心理世界,包括動機、情感等”[7]。信息的了解是歷史學習的開始,思維的拓展是歷史理解的通道,而處于歷史學習深處的是我們有待塑造的靈魂。

然而,審視當下的中學教育,大多數人并沒有意識到歷史課程對“人”的精神塑造的主體作用,歷史教學日漸走向庸俗,并淪為了應試教育中一種簡單的信息輸送工具。在這種教育中,歷史學習與精神成長之間的天然紐帶被割裂了,生動的歷史退化為了一堆枯燥的概念。新修訂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正力圖解決這一問題,希望學生通過歷史學習,能夠從歷史的角度認識中國國情,具有家國情懷,形成對祖國的認同感;能夠認識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歷史發(fā)展趨勢,形成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認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認識中華文明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了解世界歷史發(fā)展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形成開闊的國際視野;從而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塑造健全的人格。

3.寄托情懷:歷史學習的審美特征

情懷是一種居于人內心深處的情感追求,是人對價值取向的穩(wěn)定堅持,是自我實現的精神動力。人的情懷的產生和發(fā)展與歷史學習密切相關,高尚的情懷是人的精神世界日漸豐滿和成熟的標志。情懷寄托是歷史學習的審美特征。在這種審美體驗中,“人”實現著精神的洄游和價值的尋找。

精神洄游是歷史在人的心靈深處留下的印跡。無論在什么時候,人在靈魂深處都有一處“故鄉(xiāng)”,正如海德格爾所說,“一切本質的和偉大的東西,都源于這一事實:人有一個家并扎根于一個傳統(tǒng)”[8]。這種精神洄游的力量潛伏在每個人的記憶深處,“包含著祖先遺傳下來的生命和作為的全部模式”[9]。馬斯洛的著名命題“一棵橡樹籽迫切要求成長為一棵橡樹”為這種精神的洄游做了最形象的比喻。

人表達情懷寄托的方式是價值尋找。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關于自己的未來模型。然而,對于這個未來模型的不滿足激勵著人們不斷尋找自己的人生定位。他們翻檢著歷史,搜索著觸動他們靈魂的“英雄”和“大義”,并不斷體驗著自我存在的尊嚴。這種尊嚴不因富貴而高傲,也不因貧賤而卑微。帶著這種尊嚴,人們塑造著自我,關懷著社會。在與日本著名作家、教育家池田大作的世紀對話中,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哲學家湯因比說:“人類因為其本性中具有精神性的一面,所以他們知道自己被賦予了其他動物所不具備的尊嚴性,并感覺到必須維護它?!盵10]這充分地表達了情懷中那份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

4.家國情懷:歷史育人的中國意蘊

實施情懷教育是歷史教育的本能和使命。培養(yǎng)對祖國的情感是歷史教育的中心話題。盧梭說過:“正是教育把一個國家的形式賦予人的心靈,并進而形成他的觀點和趣味,使得他們不但由于必要,而且由于性向和情感成為愛國者。”[11]

當然,“人們?yōu)榱死斫猬F在、期盼未來而研究過去的方式存在著根本的文化差異”[12]。在中國人的內心深處,深藏著一個叫作“家”的地方。從這個叫作“家”的地方出發(fā),“心懷天下”“憂國憂民”等傳統(tǒng)精神匯集成了中國人精神世界中豐盈而厚重的“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是一個人對自己國家和人民所表現出來的深情大愛,是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所展現出來的理想追求。它是對自己國家一種高度認同感和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體現,是一種深層次的文化心理密碼。[13]家國情懷是生命自覺和家教傳承。無論是《禮記》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文理想,還是《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大任擔當,抑或是陸游“家祭無忘告乃翁”的忠誠執(zhí)著,家國情懷從來都不只是攝人心魄的文學書寫,更近乎你我內心之中的精神歸屬。我們應把“家國情懷”作為每個中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時應承擔的社會責任與人文追求。

二、歷史教學:于情懷處立意

中學歷史教學是歷史教育的主陣地,也是落實國家意志的主要平臺。要培育出有“家國情懷”的中國人,必須轉變歷史教學的立意方向。

1.教學立意的三個方向

《辭?!分袑Α傲⒁狻钡慕忉層腥阂皇恰坝靡?,持念”;二是“打定主意,決心”;三是“命意,主張”。[14]教學立意取其第三個含義,指“教師基于學術研究成果對教學內容提出的核心觀點或主張?!盵15]中學歷史教學的立意,確定的是歷史教學的取向或意旨,判斷的是歷史的內涵和價值,抉擇的是歷史教育的理念和視野。它所形成的思維高度統(tǒng)攝著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組織,影響著教學過程的策略和評價。好的教學立意能增強歷史教學的思想性、邏輯性、結構性、探究性。未經精心立意的歷史教學容易出現史實隨意堆砌、結構過程松散、主題浮游不清等現象。這樣的教學不但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歷史課的基本育人目標也無法達成。所以,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有一種普遍流行的觀點:評價一節(jié)歷史課首先看的就是教學立意。

一般來說,教學有三個基本的立意方向:知識立意、能力立意和素養(yǎng)立意。“知識立意”把幫助學生掌握學科知識作為主要的努力方向。在歷史教學中就是以歷史知識掌握為目標,以歷史知識傳授為過程,以歷史概念和信息的掌握情況為評價內容。“能力立意”把促進學生學科能力提升作為主要的努力方向。在歷史教學中注重突出歷史學科能力提升的核心地位,把能力培訓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式。這種立意是當前在我國基礎教育學科教學中占據主流地位的立意方式。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高考試卷的命題一直堅持能力立意,對一線的歷史教學起到了強大的導引作用。隨著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成為社會的強烈呼聲,“素養(yǎng)立意”開始成為歷史教學新的立意指向。

2.教學立意的情懷高度

教學立意的思維是立體的。往一個方向的立意會因為教學追求的差異產生不同的高度。無論是知識立意、能力立意還是素養(yǎng)立意,都是如此。

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時空觀念、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時空觀念和唯物史觀是認識歷史的基礎,史料實證、歷史解釋是表達歷史的方法,家國情懷是歷史學習的精神歸屬?!镀胀ǜ咧袣v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特別強調,歷史課程要“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和價值判斷”,并指出“家國情懷是諸素養(yǎng)中價值追求的目標”。這一說法明確了“家國情懷”在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的價值導向地位,為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確立了思想道德基準。因此,歷史教育能不能真正實現“立德樹人”,首先要看歷史教學有沒有從培育“家國情懷”的高度來進行教學立意。

歷史教學從情懷的高度立意是與人們日益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相關的。隨著我國社會生產力的日益提升,社會生活已經由溫飽型向小康型過渡,人們開始追求更高質量的美好生活,開始關切自己的價值實現,思考如何與社會共處,與環(huán)境和諧。在教育層面,人們的追求開始從有文化、有技術轉向身心兩健和全面發(fā)展。因此,歷史教育必須跟上這種文化需求,為未來的一代進行正確的價值導航。

歷史教學從情懷的高度立意也是一種強烈的政治訴求,它與偉大的“中國夢”的實現密不可分。2017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指出,教育要“著力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16]?,F在的中小學生都是未來“中國夢”的建設者,是中華民族未來事業(yè)的脊梁。在信息高度發(fā)達的明天,他們將不缺歷史常識,也不缺歷史學科的能力,他們最需要的是代表民族基因的“家國情懷”。

3.情懷立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在情懷的高度立意歷史教學,不能把歷史簡單地看成過往,不能只有簡單的事件陳述。一定要想方設法讓學習者走進歷史,實現與歷史人物的“相遇”,產生思想和情感碰撞。

鴉片戰(zhàn)爭是近代中國的轉折點。從知識學習的角度立意,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背景、原因、過程和歷史影響是教學的重心。從能力角度立意,閱讀有關鴉片戰(zhàn)爭的史料、提煉觀點、概括信息、論證分析是教學的重點。但,這些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歷史教學,學生在學習中無法與歷史人物進行情感碰撞,無法在歷史人物的“痛”與“掙扎”抑或是“快樂”與“振奮”中覺醒,獲得人性的啟迪。

林則徐是這段歷史的關鍵性人物。若從情懷的高度立意教學,可以從林則徐的視角出發(fā),去了解那個時代的中國人如何去看待時局,如何處理與西方的關系,如何啟動戰(zhàn)爭的應對機制,如何看待個人榮辱與國家安危的關系。去組織學生討論:在那個時代,林則徐是先進的中國人的代表,但是,在他的眼里世界究竟是個什么樣子?這種“視野”對他和清王朝的戰(zhàn)略判斷有何影響?他對待西方人的觀念和態(tài)度與我們現在的看法有何不同?這樣的觀念會不會影響鴉片戰(zhàn)爭的格局?他的銷煙壯舉為什么最終換來的是發(fā)配伊犁?在伊犁的歲月中他為什么念念不忘國家的危局?在這種立意的教學中,歷史人物僵化的“臉譜”活化了,情感世界被打開了,學生與歷史人物之間有了“相遇”的可能。

我在一次授課中用到了1840年《中國叢報》報道的一個細節(jié):林則徐有一封致英國女王的信,由他的首席譯員譯成了英文,一些英國人看到了這封信,其中的一個人后來說:他“差點兒站立不穩(wěn)了,……這封信的某些段落完全讓人摸不著頭腦”[17]。我清楚地記得學生們驚愕的表情,有的同學說:“這樣的翻譯水平還怎么與外國人打交道???他們能夠得到準確的外界信息嗎?”在這樣的場景中,學生開始產生了對林則徐的理解和同情,開始意識到長期的閉關鎖國對中國社會發(fā)展的消極影響,開始理解這場戰(zhàn)爭中清王朝不可避免的失敗?!叭绾胃淖冎袊弊匀欢坏爻闪藢W生思考的核心,并逐漸生發(fā)出期待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的樸素情感。

三、歷史課堂:在情懷中去打開

“每一節(jié)歷史課都必須用情懷去打開!”這是我的教學信條。我希望自己能為學生帶來有情懷的歷史,也希望我的學生能在歷史中得到人文滋潤,養(yǎng)育出高尚的“家國情懷”。帶著這種激勵,我不斷地優(yōu)化著自己的歷史教學。

1.描繪可以感知的生活

懷特海曾說:“宜于教育的內容只有一種,那就是萬象紛呈的生活?!盵18]所以,美國歷史學家魯濱遜建議:“我們的知識必須重塑,變成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盵19]那么,如何才能把歷史重塑成我們的“日常生活”呢?

《辛亥革命》一課史料豐富、情節(jié)起伏、場景宏大、頭緒繁雜,不太好把握。我在教學設計中,從社會的輿論場這個角度創(chuàng)設了一種新的情境:“一封信與一場正在發(fā)生的革命”。邀請學生和我一起閱讀一位社會名人給英國《泰晤士報》的信,讓學生在信的內容展開中了解革命的起因、過程和結果,體會社會動蕩中人的取舍和彷徨。[20]

這封信來自當時中國的一位令人敬仰的大學者(報紙上沒有公開作者的姓名,據研究推斷此人應該是嚴復),信中表達了他對中國時局的關注和對革命走向的判斷。盡管信中的很多預判與后來的歷史并不相符,但作者的觀點和神秘身份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圍繞這封信的一連串的討論便出現了:“他”是誰?“他”為什么寫這封信?“他”看到了什么?“他”希望看到什么?革命有沒有按照“他”的想法延續(xù)?為什么?當時,像“他”一樣的人多嗎?像“他”一樣的人對中國的歷史產生了什么影響?……這些問題為學生在兩個時空中進行穿越和思考提供了開闊的空間。

隨著討論的深入,學生的自我感悟出現了:“我”會選擇什么身份置于那個社會之中?支持還是反對革命,冷靜還是不知所措?為什么?“我”會不會選擇公開表達自己的主張?為什么?……通過這些問題,學生有了一種置身于歷史之中的感覺,開始學會關注時代、分析時局和關愛民生。

2.尋找可以觸摸的情感

歷史是這樣的一種情形,它曾經生動、豐富,飽含激情,但歲月的流逝帶走了它的細節(jié),粗疏的記錄沖淡了它的情感。盡管歷史學家們希望“寫吸引讀者的歷史,讓他們和我一樣對寫作的主題欲罷不能”[21],但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遇到的歷史都是一堆干巴巴的概念和大段大段的枯燥敘述。

學習抗日戰(zhàn)爭史,張學良是個繞不過去的歷史人物。由于沒有組織抵抗而丟失了東三省,他背上了“不抵抗將軍”的罵名;由于發(fā)動了西安事變,“逼蔣抗日”,他又被譽為“偉大的愛國者”。那么,他為什么會選擇“不抵抗”?為什么又要“逼蔣抗日”?從1931年到1936年,他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在學習中,學生希望能夠觸摸到人物內心的“情感”。

根據張學良生前的口述,“九·一八”事變“是我們東北軍自己選擇不抵抗的。我當時判斷日本人不會占領全中國,我沒認清他們的侵略意圖,所以盡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給他們擴大戰(zhàn)事的借口”。對于“西安事變”,“我問心無愧,我沒有私心?!瓲奚易约簽槭裁??我第一個問題就是:不要打了?!际侵袊耍蚴裁茨??……我與蔣先生沖突沒旁的,就是這兩句話,他要安內攘外,我要攘外安內”。[22]這是一個當事人對歷史的回憶,也是他對自己選擇的誠懇表達。讀著這樣的史料似乎就站在張學良先生的身邊,學生能清晰地體會到他在矛盾沖突和抉擇中的情懷轉變:從“保全東北”的“小我”走向了“拯救民族”的“大我”。

3.打開可以呼吸的對話

德羅伊森曾說:“歷史知識是人類對自己的認識,是自我確立。歷史知識并不是‘光與真理,但卻是對‘光與真理的追求、贊美和宣導?!盵23]在課堂上如何才能幫助學生實現“自我確立”,讓他們更好地接近“光與真理”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打開可以呼吸的對話。

以“新中國的科技成就”一課為例,教材的內容較為單一,教學就必須在學生與“科技成就”之間搭建起“相遇”的通道。錢學森沖破美國的層層封鎖回到祖國的事跡非常感人,圍繞這一事件可以形成一系列對話:美國為什么要阻撓他?他為什么要回國?他糾結過嗎?他的家人怎么看?他的同學和美國朋友怎么看?……這一連串的問題可以打開歷史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出不為人知的偉大胸襟。而且,這一話題還可以向現實延伸:你身邊有出國留學的親戚朋友嗎?他們面臨過這樣的選擇嗎?他們怎么看待錢學森的選擇?你認同他們的觀點嗎?……在這些問題的交流中,學生參與討論的情緒會被調動起來?!叭绾慰创鎳恼賳??”就成為每一個學生深入思考的人生話題。

歷史課堂中對話的話題不難尋找。但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信息落差,學生生活與歷史事件的時空距離會給交流帶來障礙。在這種落差和障礙得不到有效消除的情況下,教學中的對話往往是勉強的,氛圍常常是令人窒息的。這就是越往高年級,愿意與老師在課堂上直接交流的同學越少的原因。所以,要建立起有效的溝通,必須讓對話變得可以“呼吸”。這就要求我們從情緒到心理都成為可以親近和交談的人。

4.留下叩動心靈的回響

歷史學習的魅力在于能為人的未來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來源于人面對歷史的心靈回響。沒有心靈回響,歷史教育就不算真正發(fā)生!但是,回響是每個人內心隱秘的世界,“這樣一種能力對于個人而言并不是可遺傳的或可積累的,每個人都不得不在自己的生活中重新發(fā)展它。思想家們對過去的理解與認識、對歷史這個觀念的思考,以及對與歷史相關的一些問題的探尋,這些都只為我們耕耘未來生活這塊荒原提供各式各樣的工具,卻不提供秋收的果實?!盵24]因此,歷史教學要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就必須為學生的心靈回響提供“引擎”。

聯系上文的例子,虎門銷煙的林則徐也好,給《泰晤士報》寫信的嚴復也罷,歷史的局限性有沒有掩蓋他們?yōu)閲鵀槊竦那楦械咨堪l(fā)動“西安事變”的張學良將軍也好,克服重重阻撓回到祖國的錢學森也罷,“改變中國”的動力如何締造了他們異于常人的人生?這些問題就是引發(fā)心靈回響的“引擎”,必須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在這樣的問題中,他們才能夠在自我、國家和民族,在歷史、現實和將來中建立起情感的橋梁,弄清楚自己的責任和追求。

歷史是冷的,因為它已經逝去;歷史又是熱的,因為它正孕育未來。歷史教育就是在冰冷的事件中讓人看到人性的光芒,歷史教學就是與學生一起在這種光芒中體會生活,塑造人文。我希望我的課堂是有溫度的,可以讓學生感覺歷史中人性的溫暖;我希望我的課堂是有深度的,可以讓學生看見站在歷史深處的靈魂;我希望我的課堂是有情懷的,在那里學生可以堅定地走向光明的遠方。

參考文獻:

[1][美]費利克斯·吉爾伯特.歷史學:政治還是文化——對蘭克和布克哈特的反思[M].劉耀春,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21.

[2]楊自伍.教育:讓人成為人[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133.

[3][德]馬克斯·克魯澤.人類文明史[M].北京:新世紀出版社,2016:扉頁.

[4]習近平致第二十二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的賀信[N].人民日報,2015-08-24.

[5]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6:287.

[6][德]德羅伊森.歷史知識理論[M].胡昌智,譯.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序二.

[7]葉政.中蘇關系演變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fā)展——兼論中蘇論戰(zhàn)的歷史影響與經驗啟示[M].合肥: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15:68.

[8]郜元寶.人,詩意地棲居:超譯海德格爾[M].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7:44.

[9][美]弗雷·羅恩.從弗洛伊德到榮格[M].陳恢欽,譯.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9:118.

[10][英]湯因比、[日]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紀——湯因比與池田大作對話錄[M].荀春生,等,譯.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5:3-4.

[11][法]讓·雅克·盧梭.愛彌兒[M].彭正梅,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216.

[12][24][德]哈拉爾德·韋爾策.社會記憶:歷史、回憶、傳承[M].季斌,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序一.序二.

[13]徐文秀.多一些“家國情懷”[N].人民日報,2012-01-20.

[14]夏征農,陳至立.辭海(第六版縮印本)[K].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1128.

[15]侯桂紅.試論歷史教學立意的概念、確定方法和評價標準[J].歷史教學(上半月),2015(7).

[16]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7-09/24/content_5227267.htm.

[17][英]藍詩玲.鴉片戰(zhàn)爭[M].劉悅斌,譯.北京:新星出版社,2015:98.

[18][英]懷特海.教育的目的[M].莊蓮平,王立中,譯.上海:文匯出版社,2012:11.

[19]張廣智.歷史學家的人文情懷——近現代西方史家散文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94.

[20][英]《泰晤士報》.帝國回憶:《泰晤士報》晚清改革觀察記[M].方激,編譯.重慶:重慶出版社,2013:386.

[21][美]巴巴拉·W·塔奇曼.歷史的技藝:塔奇曼論歷史[M].張孝鐸,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8.

[22]吳酩.張學良口述歷史首次曝光:西安事變是逼出來的[EB/OL].http://news.sohu.com/79/35/news147043579.shtml.

[23][德]德羅伊森.歷史知識理論[M].胡昌智,譯.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89.

History Teaching and Cultivating Persons with Feelings

CHEN Guo-bing

(Yangzhou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Research, Yangzhou 225007, China)

Abstract: Serving the future is the educational mission of the history course, shaping the soul is the core task of history teaching, and trusting the feelings is the aesthetic feature of history learning. “Home-nation” feelings are the cultural gene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era requirement of middle school history instruction is to cultivate the Chinese with home-nation feeling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middle school history instruction is based on feelings to design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starts classroom teaching with feelings.

Key words: history education; cultivation of feelings; teaching innovation

猜你喜歡
歷史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
五四新潮下的歷史教育
關于中學歷史教育教學任務的幾點思考
分析基于網絡的高職英語教學創(chuàng)新
高中歷史教學中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中職美術創(chuàng)新教學實施的方法探究
學有所悟,學有所樂
讀寫結合探尋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新路徑
中職 《電機與拖動》 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
中韓歷史教育目標比較
用歷史教育營造班級和諧小社會
安图县| 江源县| 南澳县| 浮梁县| 武宁县| 新晃| 依安县| 石阡县| 建宁县| 勐海县| 扶余县| 铜鼓县| 大悟县| 娄底市| 新河县| 澄江县| 增城市| 尼玛县| 张家界市| 衡山县| 建湖县| 柳河县| 从江县| 和龙市| 图木舒克市| 吉安市| 类乌齐县| 防城港市| 安泽县| 济宁市| 绵竹市| 托里县| 凌海市| 平度市| 巴塘县| 正宁县| 平定县| 高邑县| 中卫市| 鹤山市| 周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