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健
【摘要】 閱讀作為學生最基本的一項技能,是學生學會學習的首要前提。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閱讀是學生與歷史深入接觸的最直接的途徑,它可以讓學生清楚地了解史實。學生歷史閱讀水平的高低與歷史成績的好壞直接掛鉤,也反映著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高低。本文著眼于此,通過分析培養(yǎng)學生高中歷史閱讀能力的意義,談一談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
【關鍵詞】 高中歷史 閱讀能力 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8)02-117-01
0
一、培養(yǎng)學生高中歷史閱讀能力的意義
閱讀,不管是在哪一個科目的學習中,都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通過閱讀,學生不僅可以很快掌握所學知識,而且還能發(fā)現(xiàn)新問題,拓寬知識面。高中歷史學科是一門文字表述較多的學科,且文字表述形式大多偏向于敘述。高中歷史教學的這種獨特性,決定了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閱讀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激發(fā)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
很多學生對歷史學習沒有興趣的最大原因就是認為歷史理論太過枯燥,過于文字化的表述很難讓學生集中注意力。但其實,歷史本身是一幅波瀾壯闊的宏偉畫卷,那些一件件驚天動地的歷史事件、一個個聲傳百世的歷史人物,無不具有動人心魄的力量。學生之所以感到無趣,是因為教材將這些人物、事件概括成了幾句簡單的話語,學生感受不到其中的魅力。而通過閱讀一些史料、歷史典故等,學生能夠看到一個更加寬廣的歷史舞臺,感受到歷史的神秘感,從而逐漸對歷史學科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2. 提高教師歷史學科教學效果
高中歷史教材中的知識點繁而雜,需要閱讀記憶的歷史理論不勝枚舉,與其他學科相比,教學任務極其繁重。如果學生歷史閱讀水平不夠,那么在歷史學習的過程中很可能跟不上教師教學的進度,從而影響到教師整體教學計劃。反之,若學生有足夠的閱讀能力,則可以順利地理解和記憶教材中的歷史知識,配合教師的教學進度,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
3. 適應高中歷史課程改革需求
近些年來,高中歷史課程在不斷地進行著改革,歷史教材中出現(xiàn)了更多的圖片、表格、史料、拓展閱讀等內容,歷史試卷中對材料閱讀的考察也呈現(xiàn)出由課內向課外、由淺及深的變化趨勢。這些變化無疑進一步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加大了對學生歷史閱讀能力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高中歷史的閱讀能力,就是適應了歷史課程改革的需求。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
高中生處于一個思想較成熟的階段,思考問題有著一定的深度,這個階段非常適合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能力。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要指導他們形成正確的閱讀方法和科學的閱讀習慣,同時也要加強他們的課外閱讀訓練,以此培養(yǎng)學生歷史閱讀能力。
(一)指導學生形成正確閱讀方法
閱讀方法的好壞決定了閱讀質量的高低,高中歷史教材中有些知識點晦澀難懂,閱讀起來有一定的障礙,學生要想準確地把握其中的內涵,就要有正確閱讀方法的指導。
1. 帶著問題去閱讀
歷史閱讀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所以,學生閱讀不是盲目地看課本,而是要明確目的。教師在讓學生閱讀課本時,要根據(jù)教學目標和內容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尋找問題的答案。例如,學生在閱讀《太平天國運動》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太平天國運動為什么會爆發(fā)?其有什么歷史作用?為什么最后又失敗了?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進行閱讀,很容易在文中找到答案,進而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必然性和局限性。
2. 利用標題去閱讀
很多學生在閱讀課本時,往往不看標題,直接閱讀內容。實則,歷史教材是按照章節(jié)編制的,每個章節(jié)都有多個標題和小標題,這些標題代表著整篇章節(jié)的知識結構,是課文內容的濃縮精華。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時,一定要讓學生先瀏覽章節(jié)目錄和標題,大致了解歷史知識結構,再進行閱讀。例如,閱讀《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這一章節(jié)時,學生通過每一小節(jié)的標題,了解到世界格局由“美蘇冷戰(zhàn)的兩極格局”到“中、歐、日崛起的多極化趨勢”再到“東歐劇變、蘇聯(lián)解體的多極化趨勢加強”。通過這樣的閱讀方法,學生再學習歷史就容易多了。
(二)指導學生養(yǎng)成科學閱讀習慣
學生在高中歷史的閱讀中,不但要有正確閱讀方法的指導,還要養(yǎng)成科學的閱讀習慣。當然,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時間的積累。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抓住每一個機會,通過各種手段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閱讀習慣。比如說,養(yǎng)成預習的良好習慣,在上課之前,讓學生通過自行閱讀進行預習,在預習閱讀中發(fā)現(xiàn)疑惑;養(yǎng)成做筆記的習慣,在閱讀過程中,將自己認為的重點字句勾畫出來,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標記,還可以在內容旁邊注上自己的理解等;還要養(yǎng)成重復閱讀的習慣,一遍閱讀沒解決問題就再讀一遍,每次閱讀都會有不同的收獲。在教師的長期堅持指導下,學生慢慢會養(yǎng)成科學的閱讀習慣,提升自己的歷史閱讀能力。
(三)指導學生進行適當課外閱讀
歷史的知識無比豐富,遠遠不是幾本教材可以涵蓋的。學生在閱讀教材歷史知識的同時,也可以適當?shù)亻喿x一些課外歷史知識,擴展自己的歷史知識面。這樣,也符合目前各種歷史考試中材料閱讀由課內向課外轉變的趨勢。比如說,像《全球通史》、《國史大綱》等課外歷史讀物,學生平時課下多多閱讀,既有利于培養(yǎng)歷史閱讀能力,也能增加自己的史學素養(yǎng)。
三、結束語
總的來說,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高中歷史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是教育改革下高中歷史教學的新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用正確的閱讀方法指導學生,養(yǎng)成學生科學的閱讀習慣,并引導學生進行適當?shù)恼n外閱讀,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歷史閱讀能力,在歷史閱讀中發(fā)現(xiàn)和感受到歷史的美妙之處。
[ 參 考 文 獻 ]
[1]戴龍根.淺談高中歷史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幸福家庭:教育論壇,2013(8):44-45.
[2]陳益聰.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方法[J].神州旬刊,2011(8X):262-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