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紹連
【摘要】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情境教學已成為課堂教學中一道亮麗的風景。余文森教授說過了這么一句話:情境好比美味可口的湯,知識好比鹽,知識必須要融入情境中,學生才能容易理解、消化、吸收知識!可見,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多么重要??!許多數學課堂因為創(chuàng)設了生動有趣的情境,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原本枯燥的數學課也變得生動、富有吸引力。然而,有些情境過于追求“游戲化”、“兒童化”、“故事化”,從而顯得“花哨”,課堂看似活躍,卻沒有立足現實,失去數學的本質,偏離教學目標。于是表面熱鬧的課堂卻“語文課不像語文課”、“數學課不像數學課”。那么,如何創(chuàng)設一些有效的情境讓數學課堂充滿“數學味”呢?
【關鍵詞】 課堂教學 情境創(chuàng)設 數學味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8)02-046-01
0
一、創(chuàng)設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體驗“數學味”
良好的學習情境就像一個“磁場”,它吸引著學生進入一個充滿問題、充滿樂趣的數學世界,從而讓學生在情景中獲得體驗,喚起情感,激活思維。
思維始于疑問和好奇,而疑問和好奇,是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點,教師要善于打撈學生的積極思維。在教材內容與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制造“認知矛盾”,產生問題,使學生進入“心欲言而不能”的“問題”境界,這樣學生的探究意識就會孕育而生。
二、創(chuàng)設生動的生活情境,讓學生領悟出“數學味”
在遠古時期,人們因為生產的需要,產生了數學。數學是生活的必然產物,數學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在教學過程中,我常用“身邊的生活”來展示數學的魅力。創(chuàng)設接近生活的情境,這樣能使學生感知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是可摸、可及、可感的,讓他們萌發(fā)學習數學的求知欲,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得到了調動,用數學去簡單地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我認為生活味兒要,數學味兒也要。要使數學課充滿數學味兒,就要注重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就當前而言,“生活味”的情境去完全取代數學課所應有的“數學味”的情境比比皆是。
讓課堂充滿數學味,決不意味著否定數學的生活化,恰恰相反,肯定了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價值,因為數學化的過程,數學方法的應用與提煉,都是以有效的問題情景或生活背景為基礎,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失去了生活味的數學味將是僵化的說教,而忽視數學味的生活味則成了無根的泡沫,只是流于形式。
三、創(chuàng)設豐富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品嘗出“數學味”
“學生不是空著腦袋進教室的”,課堂上,尤其課的開始,為學生創(chuàng)設最佳教學情境,對于激發(fā)其興趣,啟發(fā)其思維顯得非常重要。為此我利用聽音樂、猜謎語、創(chuàng)設神奇的“童話情境”、等方式,創(chuàng)設愉悅的學習情境,比如,在課堂上可以展示圖片,從而引入小故事,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小學生好奇心強,在聯(lián)系他們有限生活經驗的同時,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教學題材,配上老師耐心生動的語言,更能讓這節(jié)課有聲有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學會用數學思維思考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是我們數學教師的重要任務,也是我們數學教師努力的方向。因此,我們在教學設計時候,就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讓這些成為我們數學課堂的有效資源和鋪墊。不是為了創(chuàng)設情境而“創(chuàng)設情境”,創(chuàng)設情境和課堂活動只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有效手段,真正的數學方面的知識與能力,數學思想都是在這些活動中完成的。
四、創(chuàng)設精彩的操作情境,讓學生研究出“數學味”
“學生手指尖上充滿著創(chuàng)造”,根據小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特點,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一些以學生活動為主,對一些實際問題通過自己動手測量、演示或操作,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獲得學習成效,既能鞏固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精神。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充滿著觀察、分析、操作、模擬、推斷、遷移等探索性和挑戰(zhàn)性的舉動。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操作情境,讓學生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全過程,在操作活動中探索數學知識的奧秘,從而獲得基礎的數學知識和基本的數學技能。
五、創(chuàng)設刺激的競爭情境,讓學生探索出“數學味”
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的求知與求學的欲望激發(fā)起來。既然人們處在一個大的競爭環(huán)境中,不妨也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設置一個競爭的情境,教師在課堂上引入競爭機制,教學中做到“低起點,突重點,散難點,重過程,慢半拍,多鼓勵”,為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促進所有學生比、學、趕、超,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我們既要充分利用這些實踐活動活化課堂,點燃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他們的思維積極性,又要有效避免生活化的例子和實踐活動喧賓奪主干擾課堂。教學設計要注重知識的系統(tǒng)性,連貫性和完整性。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認為,用數學的方法觀察現實世界,分析研究各種具體現象,并加以整理和組織,以發(fā)現其規(guī)律,這個過程就是“數學化”。
現代教育理論指出,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主線,以學生探索性的學為主體,以教師創(chuàng)造性的教為主導。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一個探索性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各個側面、不同方向去思考問題,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值得思考的是:數學化思想的培養(yǎng)應是我們數學課的終極目標。有時候我們對數學與生活聯(lián)系的理解過于追求形式,為了情境而情境,上一堂課挖空心思,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
總之,我們給學生的不是一堆金子,而是一個點金的手指。創(chuàng)設一個符合學生實際的、順應教材特點的、無關干擾少的教學情境,造就數學文化的氛圍,這樣學生才能順利走進“數學味”課堂。
[ 參 考 文 獻 ]
[1]陶行知——《成功教育篇》.
[2]小學數學教育資源網.
[3]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