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琳琳 李旋
摘 要:職校英語教學改革比一般院校的教學改革有更大的特殊性和更高的難度,因而需要更加重視宏觀層面的問題——哲學問題。在一切教學過程中,學生都是主體,但是職校英語教學改革的主體應該是教師而不是學生,因為職校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還沒有達到能夠自覺地意識到“為什么改”和“如何改”的程度。職校英語教學改革當然要由政府領導,但是主導卻是社會,社會需求是職校英語教學改革的出發(fā)點和歸宿。職校英語教學改革之本是教材而不是大綱,因為教材比大綱有更多優(yōu)點。職校英語教學考核形式的改革,應當適當增加面試或口試,它們是增強學生職業(yè)英語應用能力,減少學用脫節(jié)和學生舞弊行為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職校;英語教學改革;哲學問題;考核形式
作者簡介:孔琳琳(1971-),女,江西鄱陽人,上饒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西方語言哲學、應用語言學;李旋(1988-),女,江西上饒人,上饒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
基金項目: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頻次效應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個體差異性研究”(編號:17YB206),主持人:李旋。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7)35-0089-04
有諸多專家學者對英語教學改革的各個層面發(fā)表了極其精辟的見解,它們對于推動各級各類院校進行改革有重要意義,是多年來英語教育界進行改革的經(jīng)驗總結和寶貴財富。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對英語教學改革涉及的宏觀理論問題關注不夠,關于英語教學改革的哲學問題則更少有人問津。而哲學作為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問,并不是世外之學,它深深扎根于社會并為社會服務,英語教學改革所涉及的很多宏觀問題都是具有哲學意義的,它們需要正確的哲學思想的指導。例如,有的專家學者提出的對英語教學改革進行“本體論研究”[1]就是一種哲學嘗試。
對于職校而言,英語教學改革的宏觀層面的問題可能更為嚴重[2]。因為職校的英語教學不太可能涉及考研英語的問題而更需強調(diào)實用性;社會對職校學生的英語需求也使英語教學改革的主導問題更為突出;職校的英語教材有很強的現(xiàn)實針對性因而是教學之本;職校的英語教學需要更多地教會學生面試和口試的能力,即使現(xiàn)在還未要求的口試也應該未雨綢繆,從而為其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打下更為扎實的基礎。為此,筆者愿意對我國職校英語教學改革的一些哲學問題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希望得到國內(nèi)職校英語教育界的關注。
這些哲學問題主要有:職校英語教學改革的主體是誰?職校英語教學改革應該以什么作為主導?職校英語教學改革究竟應該以什么為本?職校英語教學考核形式與內(nèi)容的關系有什么特點?應該如何改革?
一、關于職校英語教學改革的主體:學生還是教師?
經(jīng)過長時間的討論,關于教學主體的爭論已經(jīng)塵埃落定:在一切教學過程中,學生都是主體,教師在教學中不能代替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既然是一切教學活動的主體,在一切英語教學中,也必須承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那么在英語教學改革、特別是職校的英語教學改革中是否學生也是主體呢?我們認為不能這么說,職校英語教學改革的主體應該是教師。
英語教學和英語教學改革是有區(qū)別的,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雖然英語教學和英語教學改革都是人的活動,但是二者活動的性質不同?!坝⒄Z教學”包括“教”與“學”兩部分,而教師的“教”必須以學生的“學”為基礎,以“學”為目的。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教”必須以調(diào)動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為前提,才有可能取得較好的效果。“英語教學改革”的中心詞則是“改革”,在“英語教學改革”這樣一種活動中,不再是純粹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關系,而是要對“教”與“學”這樣一個“統(tǒng)一體”進行“改革”。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可能是自覺的,因為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還沒有達到能夠自覺地意識到“為什么改”和“如何改”的程度;教師則應該是自覺的,因為教師必須對“為什么改”、“如何改”等問題有一個大致的考慮。如果連教師都沒有意識到“應該”如何“改”,朝哪個方向“改”,那么學生就根本不可能知道在學習中如何“改”,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就無從調(diào)動起來。這是從理論上說明英語教學改革必須以教師為主體的理由。
從實踐上說,英語教學改革之所以不能以學生為主體,還在于“改革”本身比“學習”的難度大,如果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主體,勢必使教學改革政出多門,呈現(xiàn)學生和教師都無所適從的亂象。學生的基礎(包括外語基礎和學好外語的中文基礎)是千差萬別的,學生的愛好、興趣和價值觀也是五花八門。如果英語教學改革也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主體,那就難免出現(xiàn)與教學改革初衷背道而馳的消極后果。一般地說,學生會對凡是自己認為不滿的教學改革方案進行抵制,極端的甚至會導致取消英語教學,因為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學習英語缺乏興趣。職校學生在這方面比一般院校還更嚴重。這顯然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不利于職校學生在未來的擇業(yè)競爭中增強競爭力。
認識到英語教學改革的主體是教師,對于各級教育管理部門更好地組織、實施英語教學改革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首先,突出教師的主體地位,充分調(diào)動教師參與教學改革的積極性,才能使教學改革既生動活潑,又卓有成效;其次,依靠教師進行改革,才能集思廣益,越改越符合教學要求,因為教師長期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熟悉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只有教師才最清楚為什么要改和如何改;再次,明確教師是改革的主體,才能使教師放下包袱,大膽創(chuàng)新,防止因為害怕被學生批評而縮手縮腳,跟著感覺走,依著慣性隨大流;最后,認識到教師是教學改革的主體,可以擺脫很多無謂的干擾,使教師能集中精力搞好教學工作。
二、職校英語教學改革的主導:政府還是社會?
我國改革開放30余年所走過的道路表明:任何一項規(guī)模宏大的改革,都必須有政府的領導,經(jīng)濟體制改革是這樣,政治體制改革也是這樣,教育改革同樣不能例外。在我國,英語教育改革并非單純是教育界的事情,它牽涉面廣,人員眾多,程序復雜,影響巨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關乎國家主權和文化政策,因此,英語教學改革稍有不慎,有可能引發(fā)嚴重的問題。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強調(diào)政府的領導地位、領導作用,由政府出面做好改革的組織、實施工作,是完全必要的。我國的英語教學改革所走的正是這樣一條道路。
聯(lián)系到經(jīng)濟體制改革,我們認為,要實現(xiàn)英語教學改革的真正意義的成功,應該正確認識政府與市場的不同作用。政府的領導和組織是英語教學改革的必要條件,但是只有社會需求才是改革的真正動力,我國的英語教學改革只有以社會需求為出發(fā)點和歸宿,立足于中國人才市場的現(xiàn)實,圍繞社會需求進行改革,才能克服各種弊端,取得實效。對于職校英語教學改革尤其如此。長期以來,中國的英語教育存在著“全民必修”、“過度教育”、“費時較多、收效較低”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有不少是政府“過度干預”的結果。英語的“全民必修”制度,并沒有徹底改變中國高端英語人才緊缺的現(xiàn)狀,相反卻用英語這把“手術刀”強行剪裁許多國家的英才,造成了某些不利的后果[3]。因此,把社會需求作為英語教學改革的主導,應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職校英語教學改革以社會需求為出發(fā)點,大有用武之地,包括多方面的內(nèi)容。首先要按照社會需求確定教學科目和專業(yè),大力增加社會急需的商務、旅游、科技英語科目和專業(yè),堅決減少或取消社會需求量少、不太符合當前國家政策的科目和專業(yè);其次要根據(jù)社會需求選擇教學內(nèi)容,組織人員編寫教材,使教材能充分反映社會現(xiàn)實,增加自愛、友愛、慈善、環(huán)保、自強、自立、理財、和諧、救災和自救等方面內(nèi)容,刪除那些鼓吹階級斗爭、宣揚戰(zhàn)爭、宣揚恐怖和暴力、宣揚人間對立和歧視的內(nèi)容,讓學生在學習這些教材時初步了解社會、熟悉社會,增強適應將來走上社會的能力;三是在招生、就業(yè)等方面按照社會需求作出適當調(diào)整,對于社會需求量大、英語人才又相對短缺的專業(yè)應該適當擴大招生數(shù)量,反之則減少數(shù)量,避免將來更多的學生學非所用和用非所學;最后要大膽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增加那些對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交際能力有重大作用的“自主合作學習”、“輸出教學”、“游戲教學”等方法,對于傳統(tǒng)的背誦、默寫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改進,讓其發(fā)揮更好的作用。
三、職校英語教學改革之本:大綱還是教材?
有兩種說法,一種意見認為,英語教學改革應該以“教學大綱”為本,因為教學大綱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抽調(diào)國內(nèi)著名專家學者制定的教學規(guī)范,只有以大綱為本,才能使改革有章可循,有例可依,否則各行其是,改革是無法進行的。另一種意見認為,英語教學改革應該以教材為本,原因是教學大綱只是教材編寫和教師教學的“綱要”,抽象性和原則性是其主要特點,它只規(guī)定了英語教學的基本要求、教學目的和主要內(nèi)容,因而英語教學改革是不可能以大綱為本的,只能以教材為本。
筆者認為,英語教學改革和其他課程的改革一樣,應該以教材為本,原因不但在于如前所述大綱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而且在于教材自身的許多優(yōu)點。首先,教材是根據(jù)教學大綱編寫的,因此教材是教學大綱內(nèi)容的全面展開。一本好的教材,體現(xiàn)了教學大綱的規(guī)范要求和基本精神。其次,教材在統(tǒng)一的教學大綱規(guī)范下,具有教學活動所需要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好的教材就是為教學人員準備一些最基本的教學材料,在這方面,職校的英語教材已經(jīng)有比較成功的范例。第三,教材并非教學大綱的翻版,它應該對大綱有所超越。教材編寫者可以在大綱的要求下,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體現(xiàn)教材編寫人員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學大綱只是規(guī)范了一些非常有限的內(nèi)容,如果只就這些內(nèi)容進行教學,則教師無法教,學生也無法學;而教材則不同,好的教材是選、編、寫、評四者的有機統(tǒng)一。最后,教材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專業(yè)、基礎等方面的不同區(qū)別對待,編寫不同專業(yè)不同層次類型的教材。例如對于國際投資、國際商務、國際金融等這些不同的專業(yè)就可以編寫不同的教材,對于研究型大學、教學型大學、職業(yè)技術教育院校的英語教學也可以作出區(qū)分[4]。以上這些優(yōu)點都是教學大綱不能比擬的。為此,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應該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專家學者編寫各種英語課程的教材,并且把其母語國家的優(yōu)秀教材加以有選擇地介紹引進。這方面在過去幾十年已經(jīng)卓有成效,今后需要進一步加強。
問題在于:既然教材是相對穩(wěn)定的教學改革之“本”,在編寫教材時又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把社會生活中出現(xiàn)的新東西充實到教材中去。如何把握二者的“度”呢?結論是:既然是改革,那么“變”就是常態(tài),是絕對的;“不變”是特例,因而是相對的。就絕對的意義上說,教學大綱也不是完全不變的,當社會生活實踐發(fā)生極大變化的時候,教學大綱也必須作出相應調(diào)整;從相對意義上說,在教學大綱相對穩(wěn)定的基礎上編寫的教材的變化應該仍然能夠保持“變”中之“不變”。因此,變動中的教材就仍然能夠擔當教學改革之本的角色。只要這個“度”把握得好,職校英語的教材是完全可以勝任教學之本的角色的。
四、職校英語教學考核形式的改革:口試與筆試?
英語教學改革30多年,從考核形式上說,最大的改革就是客觀性試題比例大幅度提高,而主觀性試題比例顯著減少(近幾年來這一狀況有所改變,但并未從根本上改觀)。一張試卷,學生所需要做的大部分工作就是簡單地判斷對和錯。這樣做的好處是評卷相對客觀快捷,學生相對輕松;缺點是隨機性增大,不但不能很好地檢測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單詞和句子的拼寫、書寫、準確記憶能力,音調(diào)、音準等發(fā)音能力),而且使學生能夠舞弊的機會大大增多。筆者曾經(jīng)注意到有的學生,平時成績很差,從來沒有及格過,但是在等級考試或比較重要的期末考試時可以考出良好甚至優(yōu)秀的成績。這顯然是不正常的。
考核是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必要手段,新時期往往把考試成績與獎學金和其他榮譽掛鉤,更是使考試成為學生高度重視的評價標尺??荚嚨墓c否,直接決定著考生的多種利益。不適當?shù)目己诵问郊炔荒苓_到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作用,還容易使學生滋生不良的道德習慣,實在是在必須盡快改革之列。也有一些學者早就指出過其弊端[5]。
形式和內(nèi)容是一對哲學范疇。在形式與內(nèi)容的關系中,是內(nèi)容決定形式,形式是為內(nèi)容服務的,有什么內(nèi)容,就需要有與之相應的形式,英語教學教的是“外語”即第二種語言,而語言的根本意義在于使用。語言使用當然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但是在社會生活中,占統(tǒng)治地位的是口頭語言,能否正確地使用口語,是衡量一個人學習語言是否成功的最重要標準。所以,如果要檢測學生學習英語的成績,最重要的不應該是筆試而應該是口試。如果一定要分出一個主次,劃定一個比例,那么英語學習考核中的口試分量應該不少于50%,因為語言的作用主要是說和聽而不是寫的。中文英語都是如此。
可能有人會懷疑:我們從兒童到青年再到成人學語文,基本都是只有筆試而沒有口試,不照樣可以考核出比較好的成績嗎?為什么學習英語就一定要強調(diào)口試呢?這里我們就要注意學習母語和學習英語的區(qū)別了。在學習母語的過程中,我們自始至終都是在既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生活,不但是學習,就是平時的一切活動都離不開使用口語,因此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是書面語,口語并不需要單獨考核。學習英語就不同了,英語是與母語很不相同甚至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種語言,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并沒有與生俱來的語言環(huán)境,因此口語完全是通過自覺努力“學”到的,它和母語的習得機制不可同日而語。因此,只有在英語教學的考核中加大口試分量,才能真正檢測出學生學習的準確效果。除此之外,增加口試還可以提高學生重視口語的意識,增強學生英語應用能力,減少舞弊的可能,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習慣,實在是一舉數(shù)得的好事,值得盡快推行。對于職校的英語教學來說,增加口試的權重還有助于減少學用脫節(jié)問題的產(chǎn)生,抑制學生的舞弊行為,提高學生職業(yè)英語應用能力,增強未來的擇業(yè)競爭力。有人認為現(xiàn)在教學大綱或教材都沒有要求外語口試,職校英語教學改革增強口試是多此一舉、自討苦吃,這實在是一種誤解。所謂“教學改革”,就是要把不好的教學內(nèi)容和形式改掉,現(xiàn)在證明過分重視客觀性試題的筆試已經(jīng)不適應教學的需要,為什么不能進行改革呢?學術論文也就是要研究如何改變不合理的現(xiàn)狀而不是論證現(xiàn)實的合理性,我們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連續(xù)數(shù)年采用了增大口試比例的做法,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某些專家也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改革[6][7],這就證明了好的教學形式確實可以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束定芳.呼喚具有中國特色的外語教學理論[J].外語界,2005(6):2-7.
[2]劉茂萬.高等職業(yè)教育外語教學改革之探討[J].聊城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5):114-115.
[3]黃姣玲:外語教育改革必須從制度改革做起[J]探索與爭鳴,2008(12):86-87.
[4]桂國平.我國高校的專業(yè)外語教育與國家競爭力[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7(3):335-341.
[5]蔡基剛.大學英語教學:回顧、反思和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6]張敏子.職業(yè)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思路探討[J].當代職業(yè)教育,2016(2):88-90.
[7]陳文鋒.職業(yè)英語教學與交際法語言教學[J].海外英語,2017(11):86-88.
責任編輯 秦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