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美虹
摘 要: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多媒體等科技產品漸漸地出現(xiàn)在了人們的生活和教育中。多媒體增加了教學課程的容量,豐富了教學形式。讓思想品德課程和多媒體進行結合,還可以讓學生對嚴肅的教學內容產生學習的欲望,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生動地表現(xiàn)出品德知識,讓學生直觀地學到知識,從而產生感性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優(yōu)化小學品德教學質量。下文筆者將闡述信息技術與小學品德教學的整合思考。
關鍵詞:小學 思想品德 信息技術 結合
在新課程標準改革的背景下,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越來越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也隨之出現(xiàn)了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的教學手段,都旨在提高教學的課堂和效率?,F(xiàn)代的高科技,如信息技術等具有一定的交互性、可控性,可以生動表現(xiàn)出聲、影、光等信息,給學生十分直觀的認識。在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課程中,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習能力及其認知特點,恰當?shù)丶尤胄畔⒓夹g進行輔助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造生動、活潑、直觀、輕松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點燃學生求知的火花,讓學生充分融入課堂的氛圍,學會主動學習,提高思想品德課程的參與度。信息技術還可以擴容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一、拉開趣味課堂帷幕 準備形象課堂節(jié)目
多年來,很多學生、家長甚至教師都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思想品德的教學,稱思想品德為“副科”。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了思想品德課程的重要性,認為思想品德課可以樹立學生正確地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操和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所以教師需要重視對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扭轉思想品德課程不受重視的局面,高效地對學生進行品德的教學和高尚情操的培養(yǎng)。著名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博士曾經(jīng)說過:“成功的秘訣在于興趣。”這說明了興趣對于學生學習的重要性,可以拓寬學生自己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而且任何學生只要對學科內容產生了興趣,就會表現(xiàn)出強烈的學習欲望。思想品德課程是一個嚴肅的科目,涉及的社會知識很多,內容非常豐富,知識比較抽象和枯燥,而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點將靜止的知識生動化、活潑化,為學生拉開趣味課堂的帷幕。例如,在學習“我們和誠信在一起”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前收集社會中誠信的例子,借助信息技術利用故事、視頻、動畫等吸引學生興趣的方式表達出來,激發(fā)了學生的感受,也讓學生對“誠信”這個詞語獲得了感性而且深刻的認識,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有了誠實做人的意識。
思想品德課是知行合一的過程,是讓學生通過教學過程體驗和探究品德的塑造過程。社會中存在的品德教學資源非常豐富,其中包括:正直或者亟待社會討論的社會熱點事件;體現(xiàn)時代精神和特色的心靈雞湯;課內的真實事例……這些現(xiàn)實資源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認識世界,觀察世界,感受世界,探究世界。利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漸漸地培養(yǎng)自己熱愛生活的積極心理,陶冶出誠實守信、拾金不昧、熱愛生命等高尚情操。以上文的《我們和誠信在一起》為例,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介紹三鹿奶粉事件、金華火腿事件等讓學生意識到誠信是國家、集體、個人都需要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
二、奏響動感課堂序曲 實現(xiàn)擴容課堂目標
傳統(tǒng)的思想品德課堂一般都是教師講解教材中的基本理論,學生感到枯燥和無聊,降低了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程的喜愛,這樣的教學缺乏一定的感染力,沒有讓學生獲得感性的認識,這樣的課堂也缺乏一定的生命力,而信息技術的引入,為課堂增加了視覺、聽覺的感受,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被動學習知識變成主動探究知識,構建出和諧、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例如,在學習誠信等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很多學生在考試時作弊被發(fā)現(xiàn)的照片,讓學生從多種方面對學生作弊的原因、結果和缺點進行分析和討論,讓學生從討論中受到了深刻的誠信教育,很多學生也提出了在考試中要加大教師的檢查力度,同學之間的監(jiān)督力度,積極地遵守考試的規(guī)章制度,最好境界是在無人監(jiān)考時也要自律。例如,在學習“中國不屈不撓的精神”時,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展示紅軍長征的圖片和視頻及所途經(jīng)的路線,以及在紅軍長征中發(fā)生的各種堅強不放棄的故事,讓學生產生祖國自豪感,體會到紅軍所表現(xiàn)出的偉大精神,為學生的樹立了榜樣,不知不覺中有了培養(yǎng)自己不屈不撓的中國精神的意識,也促進了學生對祖國的熱愛,認識到了和平社會的不易,增強了學生積極生活的心理。
信息技術非常便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優(yōu)化思想品德課程的結構,擴大課堂的容量,它打破的空間、時間、地域的局限,可以一瞬間從遠古到現(xiàn)代,從自然到人類,從海底到宇宙,從異鄉(xiāng)到本土……讓學生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縱橫各種學科。例如,在學習“保護自然”一課時,教師可以播放“溫室效應理與論世界變化”“霧霾”“赤潮”等視頻,讓學生了解自己看不到的世界,認識環(huán)境惡化帶來的影響,認識現(xiàn)在發(fā)展所面臨的非常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接下來教師可以放映工廠排廢水、水泥廠的濃煙、漂浮在海上的無數(shù)白色垃圾……引導學生了解不遵循自然規(guī)律,不合理開發(fā)資源、不節(jié)約資源所帶來的惡劣影響,樹立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意識,充分認識到: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
三、激發(fā)學生參與精神 增強學生認知能力
當然,除了要有精妙絕倫的教學方式和內容,還需要學生的參與才能充分發(fā)揮教學手段的作用。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的與學生進行信息交流,加強和學生的互動討論,引導學生主動討論,對課堂的內容和效果進行反饋,讓教師可以及時地將教學的過程進行反思和修改,進而完善教學方式。而且新課程標準中提出:要以學生為課堂絕對的主體。信息技術的利用就真正地做到了讓學生做回課堂的主人,學生的學習程度可以通過教師播放課件時反應給教師,讓學生感受到了自己的重要性,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可以調動學生認真主動學習的參與精神,提高課堂的效率。例如,在學習“從世界看中國”一課時,很多教師只是簡單地講解教材上的內容,把中國的56個民族和34個省市簡單的給學生進行闡述,讓學生對其進行記憶。利用了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利用超鏈接的方式注入中國地圖,讓學生在點擊對應區(qū)域時,就會有相應的該區(qū)域的民族和風俗習慣、文化等,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還可以采用點名提問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考察,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難點就是如何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高尚的道德情操,讓學生樹立誠信待人、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等意識,這是每個小學思想品德教師所思考和畢生追求的。利用信息技術來對教學過程進行輔助,可以幫助教師將教材中值得學生學習的人物形象立體化,讓學生的道德品質和高尚情操得到一定的感染,充分體會到人性美和假惡丑,提高學生的是非判斷能力,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例如,在學習中國的各大節(jié)日時,教師可以播放各種節(jié)日的來源,利用精彩的故事和卡通形象讓學生了解中國久遠的文化,激發(fā)他們熱愛祖國的自豪感。
小學的想品德教學對學生的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來豐富小學思想品德課堂的教學內容,有效讓學生和教師進行互動,創(chuàng)設有趣、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情緒。利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也符合小學階段的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點,優(yōu)化小學思想品德教學課堂結構,提高品德課堂效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