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華
[摘 要] 濱??h永寧路實驗學校組建于2010年8月。建校之初,我們提出了“四園”建設目標,即通過三年時間的努力,把學校建成“平安校園、禮儀校園、詩意校園、藝術校園”。在“四園”建設的過程中,我們也逐漸認識到:義務教育的本質功能還是奠基,而非專才教育。學校的發(fā)展,應該以文化統(tǒng)領學校管理,挖掘學校文化資源,打造深厚的文化底蘊,創(chuàng)建品牌學校。為此,在2013年春季學期,我們對學校的發(fā)展進行再次定位,在“四園”建設的基礎上提出了建設“和樂尚雅”校園文化,并且把原有的每一個特色校園的建設,提煉形成課題來研究,從校園環(huán)境文化、制度文化、活動文化、精神文化建設等方面進一步向縱深推進。
[關鍵詞] 環(huán)境文化;制度文化;活動文化;精神文化
一、校園環(huán)境和美典雅
我校把學校辦學理念外化在環(huán)境上,將“和樂尚雅”理念“植入”學?!巴寥馈薄W校著意把體現(xiàn)文化內涵的“和樂尚雅”四個字立在辦公樓的最高處、最醒目處,希望給全體師生以熏陶。
校園處處都體現(xiàn)著“和樂尚雅”文化的隱性主題,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和樂尚雅”價值觀的陶冶。校園增設了樓宇名、墻體標語,裝飾了“一訓三風”墻,把警示的箴言畫幅、勵志的詩文警句、創(chuàng)作的童詩童謠,都放在合適的位置,讓校園的樓道、墻壁、花池、場地成為“和樂尚雅”的文化陣地。走過錯落有致、疏密相間的教學樓區(qū),步入綠化景區(qū),棲息小亭可供學生休息讀書,一方池水輝映藍天白云,讓學生在回味經典中感悟人生。我們還不斷整合資源,打造適合每個學生,富有個性的“國旗廣場”、“戶外電子大屏”、“詩林”主題景區(qū)、“廉韻”展牌等“和樂尚雅”盆景,把校園的不同功能區(qū)有機地銜接起來,讓校園處處有“景”,學生步步賞“景”,努力讓學生置身在優(yōu)質、多彩的“和樂尚雅”教育環(huán)境之中。
二、師資團隊和睦儒雅
我校青年教師較多,工作熱情高,但閱歷尚淺。學校在創(chuàng)設“和樂尚雅”文化中,通過“五個一”工程讓教師在校本研修中儒雅治學,和諧發(fā)展,日進日新,全力營造“和者為仁,雅者治學”的精神環(huán)境。
1.人人寫一手規(guī)范字
學校要求老師在“午間墨香”指導學生練字的同時與學生一起練字;借助全縣教師“三字”過關的契機,每周安排兩個時間段,組織教師到學?!拔难艜ㄉ纭本毩暼?,并讓有經驗的教師作專項指導,保證所有教師都能寫好“三字”,并獲得縣頒發(fā)的“三字”過關證書。
2.人人講一口普通話
校園語言是“和樂尚雅”的一個重要標志。校園“和雅”體現(xiàn)在日常細節(jié)中。我們要求全校師生在校園里都要講普通話,領導開會講話、教師在辦公室交流、師生在校園交談都用普通話。引導教師不斷反省自己現(xiàn)在的普通話水平,進一步提高的措施,爭取隨時隨地都說流利的普通話。
3.人人開一次和雅講壇
學校定期組織開展“每月一主題,每周一主講”系列微講壇活動,幫助教師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研討的主題都是根據(jù)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而定。如評課后梳理出的研究話題;教學常規(guī)檢查過后總結出來的共性問題;質量調研過后分析出的棘手問題;課題實驗中遇到的研究問題……主題確立后,先由部門負責人明確專人尋找解決問題的理論依據(jù),并在學校教研平臺推薦相關理論學習內容,再利用校園網平臺通知學科組教師及時學習交流,做好筆記,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化解教學中的問題,并把解決問題的過程用隨筆、案例或故事的形式寫下來,作為每周的主講內容,在每周的周前會上演講。一人主講、眾人受益、共同提高。這也讓青年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學會了問題探究、案例分析、專題研究,提升了科研能力,幫助青年教師養(yǎng)成了熱衷科研、儒雅治學的好習慣。青年教師在校本研修中得到更好更快地成長,實現(xiàn)教師專業(yè)成長與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深度融合。
4.人人上一節(jié)特色課
學校從定制校級名師課堂入手,開展全員“改課”實踐,全力打造“和雅”課堂。教科室為部分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私人定制,用音像設備記錄教師的教學行為,先后收集、制作了四十多節(jié)錄像課,開展“和雅”課堂的微格教研實踐,讓“和雅”課堂不再復雜,讓學生發(fā)展更好,教師教得更輕松。通過“改課”實踐,教師的課堂教學日趨和順、和美。
5.人人參與一項課題研究
我們整合人力資源,組織“基于習詩育人的詩意校園的建設研究”“活用《江蘇地方戲曲讀本》建設蘇派音樂課程的研究”等兩項省級課題研究群體。在充分考察、調研的基礎上,確定把“詩文讀創(chuàng)”的學校特色項目與教師專業(yè)成長整合,與學科整合,與校園環(huán)境整合,與德育整合,與藝術教育整合,讓各學科的青年教師都能融進課題研究中。由于這一主課題研究的引領,青年教師都能深入、細致地開展課題研究,教研成果豐碩。實踐中課題研究不僅引領教師規(guī)范地開展課題研究,還突破了教師發(fā)展的“高原期”。
三、學生群體和潤行雅
在“和樂尚雅”文化創(chuàng)設中,我校著力活動文化的創(chuàng)新,把“和樂尚雅”文化建設與養(yǎng)成教育結合起來,讓學生展現(xiàn)文雅風姿,體驗成長的快樂。
1.“四個一”豐富晨操內涵
我們利用每天上午大課間時間,開展了晨操“四個一”活動:小結一天事,靜思一分鐘,共做一遍操,同唱一首歌。小結一天事:由值周領導或值周老師小結昨天的工作,小結內容重師生行為規(guī)范,重表揚激勵,及時反饋突出問題,要求師生及時整改;靜思一分鐘:重在引導學生靜下心來,對照小結,總結自我,發(fā)現(xiàn)不足,及時改正,明確努力方向。共做一遍操、同唱一首歌:這兩個環(huán)節(jié)旨在強身健體,活躍身心。晨操“四個一”活動不僅有效推進了日常管理工作,還豐富了課間操的內涵。
2.“一日十評”促進習慣養(yǎng)成
學校制定了涵蓋學生日常行為、學習、交往等方面禮儀習慣十項標準。倡導“做好一日十評,爭當最亮之星”。每天分師生兩條線進行督查評比,周末匯總形成每周一期的《德育簡報》,按年級評比最亮班級。并設立“看臉譜、知行為、講文明、懂禮儀”公布欄,以學生喜愛的大拇指、笑臉等作為班級文明禮儀教育成果的反饋方式,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積極性。我校還設立“群星璀璨、榜樣引領”公布欄,定期評選最亮之星,學校頒發(fā)獎狀并張榜公布,展現(xiàn)學生言行舉止端莊文雅的禮儀風貌,為全校學生樹立榜樣,促進全體學生養(yǎng)成文明禮儀好習慣。endprint
3.情景模擬提升安全意識
我校建設了集交通安全教育、各種道路場景、交通標識、漫畫宣傳等為一體的交通安全教育模擬道路,讓學生在模擬場景中走、看、體驗,輕松學習交通法規(guī),識別交通標志。并招聘品學優(yōu)良的學生作為安全講解員,定期組織活動,讓交通安全教育在學生視覺、聽覺等方面都能同時發(fā)生作用。同時,還把交警指揮手勢編成優(yōu)美的韻律操,在低年級推廣教學,真正把馬路搬到學校里來教育。大大提升了師生的交通安全意識,為學校創(chuàng)建“和樂尚雅”的校園交通、活動環(huán)境。
4.和諧課程發(fā)展學生特長
促進學生發(fā)展的主陣地是課程。我校全面落實“尊重差異、發(fā)展個性、激發(fā)潛能、和諧發(fā)展”的理念,從學生個案出發(fā),不斷量身定制校本課程體系。把學生的主題教育、體藝活動、雙語閱讀、數(shù)學樂園、午間墨香等都納入校本課程,細化教育教學活動,讓以前的“小課堂”“邊緣課程”真正由“邊緣”走向“前沿”,實現(xiàn)了學科課程和校本課程的和諧統(tǒng)一,也為我校的內涵發(fā)展提供了源頭活水。
5.主題活動促進和諧發(fā)展
在創(chuàng)建“和樂尚雅”文化實踐活動中,學校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積極開展主題育人活動?!罢b讀經典”傳承“和樂尚雅”文化精髓;“雷鋒精神伴我成長”點亮學生前進道路明燈;風箏節(jié)讓孩子享受童年、放飛夢想;“第二課堂”讓學生親近自然、保護環(huán)境;“淘書樂好書推薦會”聚集了大批閱讀精品,實現(xiàn)了圖書大漂流;師生“同讀一本書”“同創(chuàng)一首詩”“同過一個節(jié)”,讓學生享受到了一場場精神大餐;“我與經典有約”讓百名誦讀能手登上領獎臺;“和雅杯”習作競賽為“詠娃文學社”注入了活力;低年級學生的交通安全手勢操、中年級學生的禮儀操、高年級的童詩現(xiàn)場創(chuàng)作等主題活動對學生身心和諧發(fā)展都起到積極的影響。
四、文化特色和樂高雅
內涵發(fā)展是特色發(fā)展的終極目標。在“和樂尚雅”文化建設中,我校以“詩文讀創(chuàng)傳承經典”的特色為突破口,奠定了文化建設的品位,把學校的內涵發(fā)展引向深入。
1.營造經典文化氛圍
我校在教學樓四個樓層走廊上端的橫梁處分別設置“千年三字經,精華教做人”“走近《弟子規(guī)》,感悟真善美”“以美德為燈,與《論語》同行”以及“誦千古警句,做謙謙君子”四個文化長廊,打造了詩林景點,設立了童詩櫥窗,同時還裝飾詩詞墻、詩詞角把代表中國古代燦爛文化的唐詩、宋詞、名言警句及歷史文化名人像鑲嵌上墻。使校園每個角落都充滿詩情畫意,棲居在這樣的詩意校園,心靈自然得到浸潤。
2.開發(fā)“詩文讀創(chuàng)”課程
在“和樂尚雅”文化創(chuàng)建中,學校孕育了“詩文讀創(chuàng)”校本課程,開發(fā)了以“詩文讀創(chuàng),傳承經典”為主體的系列校本教材——《小學語文經典閱讀范本》,一套6冊,公開發(fā)行。學生每天在20分鐘的“精彩晨讀”課上誦讀詩文,老師利用每周一節(jié)的地方課指導童詩童謠創(chuàng)作,定期開展課堂研討。學校陸續(xù)編寫了《童韻飛揚——童詩創(chuàng)作指導》《童韻飄香——童詩童謠集》校本教材,為我校的童詩童謠教學構建了基本框架。
3.探索校本教學模式
全校定期開展校級和學段兩個層次的“童詩童謠”創(chuàng)作指導課同課異構研討活動,通過對同一課題的不同教學設計的對比分析,探索“童詩童謠”創(chuàng)作教學模式。我校周愛華、朱海紅、李菊紅、于利平等老師童詩創(chuàng)作指導課各具特色,讓初次嘗試寫兒童詩的同學感到寫詩并不困難,并能把童詩教學與習作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為教師的童詩教學和習作教學提供了課堂借鑒。為讓多數(shù)學生從中受益,我們?yōu)閹孜唤處煻ㄖ屏诵妊不厣险n活動,并把他們的課堂教學制作成錄像課推廣。兩年來,學校累計開設了二十多次同課異構活動,編制了二十多節(jié)成功的課堂實錄。
4.開展文化主題實踐
為把特色文化建設引向深入,我校積極動員教師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舉辦了“誦漢唐古風,譜童心樂章”“詩文小秀才”“詩歌對對碰”“與詩歌同行”“班級詩歌小組協(xié)會”創(chuàng)編“童心如歌”班級實踐活動。還將“詩文讀創(chuàng)”融入教育活動中,把文明禮儀創(chuàng)編成了朗朗上口的三字歌形式,讓學生易學,易記,易做?!霸娢淖x創(chuàng)”使學校涌現(xiàn)了一大批擅長吟詩、寫詩的教師和學生,起到了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學校成立了近百人的童詩文學社團,舉辦詩歌文化節(jié)、課堂教學展示等活動,涌現(xiàn)出一大批擅長吟詩、寫詩的教師、家長和學生。學校有百余名學生出刊了個人詩集,學校500余學生多次接受過市、縣領導當即命題,即興創(chuàng)作童詩,當場朗誦的現(xiàn)場檢測,此項成績得到了與會領導的高度贊揚。
如今,我校全體師生將繼續(xù)秉承“和樂尙雅”的理念,讓“和樂尚雅”文化建設推進學校更具內涵、更富詩意的發(fā)展,彰顯師生生命更趨敞亮、更趨幸福的教學追求。
(作者單位:江蘇濱海縣永寧路實驗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