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艷輝
摘要:導學案模式倡導以教師指導為主導,以學生的學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符合農(nóng)村學生學情。本文將結(jié)合筆者自身的做法,就導學案在農(nóng)村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導學案;英語閱讀;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11-0047
一、農(nóng)村英語課堂中實施導學案的背景
1. 學生學情。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農(nóng)村初中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有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中猶如隱形人一般,上完課之后完全不知道教師所講授的內(nèi)容是什么,從而對英語學習失去了興趣;還有一部分學生英語成績十分不穩(wěn)定,他們沒有很好的學習方法,對于單詞、語法以及課文只能靠死記硬背,對于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他們也常常感到無從下手。
2. 《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队⒄Z課程標準》指出,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因此,在新的教育教學形勢下,課改的重點就是要改變以教師單向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倡導以學生為本,突出學生的“學”,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能力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
二、導學案課堂教學模式對教師的要求
1. 集體備課,精心設計導學案。導學案課堂模式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把重點放在導學案的編寫上。這就要求教師要認真研讀課程標準,仔細研究教材文本,認真分析學生的學情,才能設計出符合學生能力水平的導學案。我校英語組在導學案的編寫做法如下:開學初教研組分配任務,由各年級組推選出一名骨干教師,給同年級組教師分配任務。每個教師在自己的課題集體備課后,根據(jù)相關要求,在相應的時間內(nèi)編寫導學案,而后發(fā)到各自年級組內(nèi)進行修改定案。
2. 教師在編寫導學案時要注意導學案的有層次性,要把握設計的量與度。一方面,基于學生學習程度的差異性,教師在導學案的編寫中所設置的目標和任務要有一定的層次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各自的學習發(fā)展區(qū)域內(nèi)都能夠得到有效練習。另一方面,教師在設計導學案的過程中要注意量與度。有的導學案以單純的練習題形式出現(xiàn),使得學生完成導學案的過程就是完成一張練習的過程,這完全違反了導學案存在的初衷。
三、導學案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實踐
根據(jù)本校的教學改革,筆者以閱讀課為例談談自身的一些做法。
1. 課前預習(包括學習目標,預習內(nèi)容)
(1)學習目標。學習目標的設定比較簡單,不宜太多,一般在2-3個左右。但是在設置目標的時候要注意:設置的目標要簡潔明了,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明白要干什么,可操作型要強。
(2)預習內(nèi)容。新標準英語教材中每個模塊都有一個閱讀單元,文本涉及的范圍很廣,有介紹人物,科學天文,動物保護,小說等等。因此,有些學生對于一些文本就會感到犯難,完全看不懂,這是他們經(jīng)常有的想法。因而,對于課文背景知識的了解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新標準英語八上M5 Unit2 It describes the changes in Chinese society 中提到的茶館這本書,就需要學生去搜集關于作者老舍以及他的作品,還有北京茶館的一些信息。因此,筆者在導學案中設置了三個問題:“What do you know about Lao She?”, “What are his most famous books and plays?”“What do you know about Beijing Teahouse?”??紤]到他們的英語水平有限,在回答這三個問題時,可以用中文。
2. 課中學習(包括閱讀理解和語言知識探討)
(1)閱讀理解的設計主要包含兩個部分:泛讀和精讀。泛讀對學生的要求只是大致的了解文章的意思,不用執(zhí)著每個字里行間。因而在這一塊內(nèi)容的設計上主要是了解文章大意或者段落大意,有時候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進行圖片和文字的匹配。例如新標準英語八下M4 Unit2 Healthy living中標題已經(jīng)很清晰地告訴我們文章主要講什么,那我們就不需要去問學生段落大意。筆者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采取了人物與任務1中的圖片匹配的方式。在完成對文章的大致了解之后,一般就是進入精讀,即深層次閱讀。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筆者一般設計Wh-開頭的問題來提問學生,讓學生對文本中的一些特定的信息由更深層次的理解。
(2)語言知識探討。雖然在預習環(huán)節(jié)已經(jīng)讓學生處理了一點短語和句子,并且教師在閱讀理解環(huán)節(jié)也會引導學生解決一些難點詞句,但是仍然有一些詞句會成為學生的攔路虎。因而,筆者常常會設置一些情境讓學生去感知一些重難點詞和短語。對于一些難點句子,筆者會呈現(xiàn)多個例句,讓學生去比較概括,而后設置一些題目讓學生去思考練習。
3. 當堂檢測
當堂檢測的內(nèi)容一般根據(jù)學習目標要求,改編自課文內(nèi)容,來檢測學生是否掌握重難點知識。例如新標準英語八上M4中閱讀課中,涉及到許多形容詞的原級、比較級和最高級的用法,因此筆者設計了以下題目:
(1)The more information, the__________.(good)
(2)Taking a plane is the fastest and the__________.(expensive)
(3)Taking a coach will not cost as__________(much)as going by train.
4. 課后延伸
課后延伸是對學生能力訓練一種好的方式,但是由于學生水平不一致,所以不管是課內(nèi)知識拓展還是課后作業(yè)延伸任務設置時,都需要對任務分層次,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四、反思
通過對導學案的利用,學生感受到了學習更加有目的性和方向性。他們在課堂中不再茫然不知所措,了解一堂課的學習目標是什么,整體課的步伐是怎樣的,極大地提高了教學的效率。此外,導學案的任務都是有層次性的,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要都能夠得到滿足,有利于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成績。然而,在導學案的編寫我們正在起步階段,尚不夠成熟,針對不同課型、同樣的課型不同的話題文本,我們要怎樣去處理更好,需要我們思考。
(作者單位:浙江省泰順縣第七中學 3255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