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有一種新興語言現(xiàn)象---“誰不是一邊X,一邊Y”的句式結構廣泛流行于網絡及紙媒。2018年4月28日,在百度上以“誰不是一邊X,一邊Y”為關鍵詞進行檢索,相關結果約128萬條。很明顯,該語言構式火了。那么,“誰不是一邊X,一邊Y”是怎么產生的?具有什么樣的句法特征?又為什么廣泛流傳呢?這值得我們分析和思考。
宋代,“一邊X,一邊Y”開始配對使用,表示“兩邊對立空間存在物或存在狀態(tài)”。如:
(1)“家人見繞頸有鮮血,驚共看之,頸有被刺處,還似刺羊,一邊刀孔小,一邊刀孔大?!?北宋《太平廣記》)
也可以表述 “對立空間發(fā)生的對立行為”的用法。如:
(2)“一邊令進軍,一邊令退軍,如何作事?”(北宋《朱子語類》)
大約從明代開始,“一邊X,一邊Y”意義漸漸虛化,產生了新的功能,不僅可以作為方位詞使用,而且可以作為副詞,連接動詞或動詞短語。如:
(3)他一邊寫著保狀,一邊問著僧人說道:“你實實的叫做個甚么名字?”(明《三寶太監(jiān)西洋記》)
當前流行的實體構式“誰不是一邊X,一邊Y”主要源于2017年5月自媒體作家咪蒙的一篇網絡熱文---《誰不是一邊熱愛生活,一邊又不想活了呢》,該文章如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面鏡子,映射出蕓蕓眾生的生活百態(tài),文筆犀利甚至有些刻薄,卻直戳大眾痛點,迅速引爆新媒體閱讀神話,被譽為絕世好文。隨著該文章的走紅,類似標題的文章頻繁出現(xiàn),迅速刷屏。網友將這種題目反復引用,并將框架提取為“誰不是一邊X,一邊Y”,以這個框架為原型,各種變體接踵而來。
從句法結構來看,首先,作為流行構式,“一邊X,一邊Y”的前面常常加上疑問代詞和否定副詞“誰不是”“哪個不是”“誰的N,不都是”連用構成現(xiàn)代漢語的一種常見的反問格式,以疑問的形式表達肯定的意思。這樣的表達使后面的“一邊X,一邊Y”意思更肯定,語氣更強烈,更加能夠引起讀者共鳴,比一般陳述句語氣更能引起人們的深思。如:
(4)哪個媽媽不是一邊崩潰,一邊修煉成精呢?(搜狐教育2017年8月22日)
(5)初入社會,誰不是一邊拮據(jù)一邊堅守。(《人民日報》(夜讀)2018年2月7日)
其次,“一邊X,一邊Y”中的X和Y可以是動詞的多種形式,且X和Y多是反義關系。
①X和Y為單個動詞。如:
(6)地產這行,誰不是一邊崩盤一邊自愈呢?(搜狐焦點2018年02月26日)
(7)考研女生突然臨盆,哭著被拖離……誰不是一邊掙扎一邊生活呢?(搜狐社會 2017年12月27日)
②X和Y可以是動詞性狀中短語。如:
(8)樸樹唱《送別》現(xiàn)場失控大哭!誰不是一邊不想活了,一邊努力活著……(《半島都市報》2017年12月16日)
(9)誰還不是一邊被質疑,一邊努力成長。(新浪博客 2017年12月1日)
③X和Y可以是動賓短語。如:
(10)哪個男的不是一邊抱著茍且,一邊想著遠方。(簡書 2017年12月27日)
(11)韓都衣舍:誰不是一邊改變歷史,一邊重塑自己。(中國服裝網 2018年1月15日)
④X和Y可以是聯(lián)動短語。如:
(12)誰不是一邊披荊斬棘,一邊笑著流淚。(知乎專欄 2017年9月11日)
(13)誰不是一邊生兒育女,一邊玩命賺錢。(搜狐娛樂 2017年9月8日)
⑤X和Y為特殊用法。如:
(14)不可思議的媽媽:誰不是一邊被煩到崩潰,一邊被感動到流淚?(X和Y同為“被字句”)(搜狐母嬰 2017年10月24日)
當然,X和Y除了以上結構對等形式外,還有很多結構不對等的形式。如:
(15)誰不是一邊向往詩和遠方,一邊生活一片狼藉?(X為動賓短語和Y為主謂短語)(搜狐娛樂2017年12月13日)
(16)李斌、賈躍亭:誰不是一邊懷揣夢想,一邊趔趄前行?(X為動賓短語和Y為狀中短語)(網易新聞 2017年12月21日)
從語義學角度來看,在這類句子中,X和Y為反義關系,該構式把兩個對比強烈的行為進行疊加,它們互相排斥卻又同處一體。表面看來,語義層面上似乎產生了錯位,實際上在更高層次上進行了融合,這使句子本身的表層信息量擴大,言外之義成為注意焦點,這是一種典型的語義增殖表現(xiàn)。(胡佑章)
從語用學角度來看,語言內部的舊有元素可以為新興流行結構提供形式模板,新興流行結構是在舊有元素的基礎上模仿復制出來的。作為一種模仿已知的語言結構而復制出的具有新內容的模因變體,“誰不是一邊X,一邊Y”最初是依賴于規(guī)定性場景才能推導的實體性構式,隨后人們不斷地更換事件場景,致使其逐步脫離對具體事件場景的依賴,最后經過框架提取形成一種復制性強、能產性高且易于傳播的流行構式。(邵敬敏)在X和Y同一槽位中替換不同的成分可以表達不同的情感訴求,在語義基礎上的超常搭配可以產生新奇的語用效果,從而獲得語義增殖效應。
從修辭學角度來看,“誰不是一邊X,一邊Y”構式首先用反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來加重語氣,然后借助矛盾修辭法,用兩種不相調和,甚至截然相反的詞語來形容一件事物,營造一種出人意外的、引人入勝的修辭效果,從而加強語言的感染力。
任何構式的流行都離不開社會、認知與語言的三方互動,“誰不是一邊X,一邊Y”構式的流行既是語言自身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也離不開語言外部因素的影響與推動。
從語言自身來看,首先是“誰不是一邊X,一邊Y”構式的搭配,可以產生新奇效果,給受眾強烈的視覺沖擊,很好地滿足了人們求新求異的心理需求。其次,語言的類推機制是句法演變的最重要的機制之一,借助于原有的并列復句“一邊X,一邊Y”的形式,對其形式不斷進行拓展創(chuàng)新,再借助于文化模因力量,使其使用范圍不斷擴大,使用頻率逐漸增加,構式結構進一步凝固化、定型化,這既遵循了語言經濟性的原則,也遵循了語言漸變性的規(guī)律。
其次,從語言外部因素來看,一方面,從社會文化發(fā)展的視角來看,流行構式“誰不是一邊X,一邊Y”以其獨特的修辭手法描繪了人們生存的社會現(xiàn)狀,既宣泄了現(xiàn)實生活中艱辛受壓抑的負面社會情緒,又激活了人們潛在的正面精神期盼,堅定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和不懈追求,引起了社會群體深層心理需求的共鳴。另一方面,從傳播學視角來看,信息傳遞的高效性不僅在于語言形式的能產性和感染力,還在于傳播載體的影響力。微信、微博等自媒體的便捷使用、日益普及和廣泛開放為該構式的傳播提供了強大的平臺支撐。
總之,“誰不是一邊X,一邊Y”構式由于語言內外部因素的共同影響得以在網絡上風靡一時,它以獨特的語言陌生化的手段真切地描述出大眾的生存狀態(tài)和生活態(tài)度,也滿足了人們求新、求異、求簡的心理需求。該流行構式基于原有句法結構拓展出與原有結構不同的表達效果,這種構式或將在以后的社會語言交流中得以固化并廣泛運用。(本文為咸陽師范學院校級科研基金項目(17XSYK023的系列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