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效探究,必須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通過多層次不斷追問,引發(fā)認知矛盾,充分發(fā)揮習題的功效,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練出深度,提高教學成效。
關鍵詞:有效探究;導入引思;新授促思;鞏固深思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2-03
作者簡介:陳秀娟(1973—),女,福建莆田人,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
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依托數學教材,環(huán)環(huán)扣問,引發(fā)認知沖突,充分發(fā)揮習題的功效,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的習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從三個方面加以闡述。
一、有效探究之“導入引思”
一切探究都是從問題開始的。上課伊始,教師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設置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認知內驅力,將學生帶進一個深層次的學習境界之中。
1.設置情境,引發(fā)好奇
例如,教學《年、月、日》時,教師創(chuàng)設這樣的問題情境:“王奶奶明年(2016年2月29日)將度過第17個生日,王奶奶明年多少歲?”看似簡單的提問,有的學生卻從自己一年過一次生日的定式思維出發(fā),脫口而出“17歲”,但說出答案后馬上覺得不對勁!教師借機提問:“是啊,王奶奶只有17歲確實不可能!那么她到底是多少歲?為什么只過17個生日呢?”這一問,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帶著疑問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可見,教學中可根據教材特點,設置情境,做到奇中生趣,這樣就能激發(fā)學生濃厚的探究欲望,使得接下來的教學效果極佳。
2.環(huán)環(huán)扣問,激活思維
比如,教學《角的度量》時,以教師的一句問話拉開序幕:“欣語同學不小心把量角器摔成兩半,它還能量角嗎?”學生發(fā)現摔成的兩塊量角器中,稍大塊的上面有刻度,有中心點,可以用來測量角[1]。又問:“怎么用摔壞的大半塊量角器測量鈍角?”學生靜默思考后匯報:①把鈍角分成一個直角和一個銳角,測量銳角度數,再加上直角的度數,求出該鈍角的度數[2];②把鈍角分成兩個銳角,一一測量這兩個銳角的度數,再求這鈍角的度數。
此時還有一位學生高高舉手:“把鈍角一邊延長畫成平角,量出補上角的度數,再用180度相減即可。 ”
課上,教師通過層層設問,設計出“一波三折”的意外環(huán)節(jié),采用求助學生的方式,引發(fā)學生思考充滿創(chuàng)意的量角策略,為枯燥的數學課堂注入了生機與活力。
又如,教學《兩位數乘11的速算法》,教師談話引入:“請同學們出一道兩位數乘11的乘法算式,然后你們動筆算一算,看看陳老師口算得對不對。”學生出題16×11、25×11和34×11,教師馬上口算出16×11=176、25×11=275和34×11=374,待學生動筆計算后,顯然都驚訝于教師口算得數對又快!
針對三道筆算16×11=176、25×
11=275和34×11=374,教師趁熱打鐵,引導學生觀察:這三道豎式計算中,積與第一個因數之間在數字上有什么聯系?在思考中幫助學生構建新知。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引導學生在觀察中比較,在比較中思考,有助于抓住核心本質建模重構,加深對新知的認識。
二、有效探究之“新授促思”
新授課中,若能將抽象的數學與具體的操作完美結合,可以讓學生沉浸在有效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之中,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
1.動手實踐,發(fā)展思維
出示操作題:一張四邊形的卡片有多少個角?如果剪去一個角,會變成幾個角?學生人手至少拿6張卡片,先思考可以有幾種剪法,剪后給圖形上的角標上記號。在交流匯報上,他們的答案不再是1個角、3個角、4個角,剪法出乎意料。
作品交流之后,大部分學生感到驚訝:想不到竟然有這么多答案!
“剪去一個角,會變成幾個角?”教學中把單調的數學知識和直觀操作有機融合,為學生的多樣剪法推波助瀾!使得學生的數學思維處于活躍狀態(tài),智力潛能被有效地開發(fā)出來。體驗式的教學,真正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便于知識的理解與把握。
2.直觀表述,拓寬思路
例如,教學《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時,多媒體顯示:植樹節(jié)那天,小鹿一家種了27棵白樺樹,9棵櫻桃樹。當學生提出:“小鹿家一共種了多少棵樹?”時,教師讓學生拿起畫著小樹的卡片先想一想、擺一擺,再算一算、說一說。以小卡片為依托,直觀探究且興趣盎然,學生們紛紛說出:“①我是從27張卡片開始數,再數9張,一共36張;②我是把27張卡片分成20和7,先算7+9=16,再算20+16=36;③我是把9分成3和6,先算27+3=30,再算30+6=36;④我是把27看成30,先算30+9=39,再算39-3=36;⑤我是把9看作10,先算27+10=37,再算37-1=36?!比绱顺尸F出算法多樣化。的確,兒童的智慧在他們的指尖上。教師放手讓學生想一想、擺一擺、算一算,這種有效探究得出的算法比灌輸式地告訴更重要!
所以,有效的探究,需要學生的全身心參與和體驗,動手實踐、直觀表述,促使學生手腦并用,有助于學生拓寬思路,發(fā)展思維。
三、有效探究之“鞏固深思”
練習是鞏固知識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層次性的習題設計,不僅可以滿足不同學習程度學生的學習需求,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多角度思考的習慣,所以一題多解、開放練習的設計顯得尤為重要。
1.一題多解,發(fā)散思維
一題多解,讓學生全方位思考數學問題,豐富其思維空間,提高教學成效。
出示這樣一道習題:陳師傅計劃做240個蝴蝶標本,前4天做了全部的20%。照這樣計算,做完這些蝴蝶標本還需要多少天?學生思考后交流,呈現多種解法。
(1)先畫線段圖,再列出算式:240×(1-20%)÷(240×20%÷4)。
(2)還可以這樣列式:4×[240÷(240×20%)]-5。用“240×20%”求出4天做的蝴蝶標本,再求240里有幾個4天,乘4求出做這批標本一共需要的天數,最后減去4,就求出做標本還需的天數。
(3)[240×(1-20%)] ÷(240×20%÷4),“240×(1-20%)”求出的是還需要做的標本數,“240×20%÷4”求的是每天做的標本數,兩個數相除,求出做標本還需的天數。
(4)(1-20%)÷(20%÷4),用剩下的率除以每天做標本的率得到的就是還需要做的標本數。
這時一位男生列式:4÷20%-4,只要兩步就可以求出需要做的蝴蝶標本數!因為4天與20%對應,用除法很快就能求出做蝴蝶標本所用的時間,然后減去已做的4天,剩下的就是還需要做的標本數。
2.開放練習,多向思維
鞏固新知的同時,設計開放性練習,能打破學生固有的思維模式,培養(yǎng)其多向思維。
例如,教學“植樹問題”后,解決這個問題:“六一”兒童節(jié),學生們在全長84米的校園文化長廊一邊插彩旗,每隔3米插1支彩旗,一共需要多少支彩旗?因為沒有表明插旗情況,學生思考的角度不同,插旗的支數也不同。學生的答案有三種。如下:校園文化長廊一邊插彩旗,兩端都插的列式為:84÷3+1=29(支);也可以考慮只插一端的:84÷3=28(支);還可以考慮兩端都不插的列式為:84÷3-1=27(支)。這道習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獲取思維素材,帶來幾種不同的解題策略,給學生留下廣闊的思維空間。
總之,教學中教師若能運用“導入引思,新授促思,鞏固深思”這“三思”要領,定能讓學生有效探究并學有所獲,使其在提高學習成績的同時掌握重要的學習方法,而這也正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之所在,力求學生舉一反三,更上層樓。
參考文獻:
[1]王 慧.“意外”的生成,意外的收獲[J]. 師道, 2007(6):27-28.
[2]竇開云,呂興會.讓學生無心插柳柳成蔭——淺談如何實現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生成[J].科教文匯(中旬刊), 2015(5):125-1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