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華
(肥東縣第四中學 安徽合肥 230001)
筆者自走上初中語文教學的工作崗位以來,從一名毫無工作經(jīng)驗的初中語文教師,成長為一名頗受學生、家長、學校認可和好評的語文骨干教師,至今已二十年了?;厥走@忙碌的二十年,我始終和天使般的學生在一起,有的是歡樂和充實,更有我對現(xiàn)代教育觀、教師觀、語文教學觀的思考。
迷惑期——從教的第一階段:“目中無人”
剛從學校畢業(yè)那年,我被分配到邊遠的農村中學擔任語文教師。學校領導為我提出了“站穩(wěn)講臺,站好講臺,初出成果”的奮斗目標。我教的第一屆學生都是一些淳樸的農村孩子,有些學生來上早讀課時,褲腳上還沾著新鮮的泥點。他們對著一堆枯燥的知識,可以無數(shù)次地背,反復地記,課堂上極少提問題。為了完成奮斗目標,我廢寢忘食,晚眠早起,把大量時間用在鉆研教材和教學參考書上。為了盡快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我做了許多努力和嘗試,努力把教材上的知識點灌輸給學生,再讓學生機械地背誦我的標準答案。一個學年下來,學生雖也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成績,我也站穩(wěn)了講臺,但總覺得哪里不對勁:自己教得費勁,學生學得費力!課堂上,我滔滔不絕,“目中無人”,一個勁地填鴨式地向學生灌輸知識,以第三者的身份,當了教材、教參的傳聲筒,缺少自己的理解和真情,覺得語文課上得味如嚼蠟。
因為自己沒有教學經(jīng)驗,課堂藝術更是無從可談,至此我才明白教師上課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簡單。因此我努力反思,深感自己教學理論的不足,開始系統(tǒng)地研讀文藝學、美學、語言學、教育學、心理學等理論書籍。
模仿期——從教第二階段:“鸚鵡學舌”
我初到縣城中學依然延續(xù)自己原來的教學方法。但是,縣城中學雖然也有部分農村學生,但更多的是在縣城里受過完整幼兒園和正規(guī)小學教育的學生,知識面比農村學生寬得多。他們聰敏好問,課堂不再只是我的一言堂,有的學生往往一個問題問完,接著新的問題又來了。我常常有課堂內容講不完的拖堂現(xiàn)象,很是煩惱。
而這時正值語文新課程理論的準備期,各種先進的教育理念不絕于耳,什么體驗、對話、自主性學習、綜合性學習,等等。學校也組織老教師帶領年輕教師備課,并開展“走出去,請進來”的教研活動(即教師走出去聽名校名師的課和請專家名師來學校做報告和上示范課)。由此,我便有了更多的學習機會:到合肥市名校聽示范觀摩課,到上海進才中學參觀學習……回校就上模仿課。可學生無法配合我的“表演”,我的預設目標無法按原定計劃進行。
后來,我又聽了魏書生老師的報告和示范課,了解了他的教育思想核心是“育人”以及由此生成的素質觀、人才觀、教育觀、教學觀、教師觀和學生觀。我回校后便模仿他的六步教學法:即定向、自學、討論、答疑、自測、自結,收到了一定效果。
總之,這段時間,我聽了專家的講座,便回來機械模仿一番,最終都是收效甚微,讓人覺得是東施效顰,邯鄲學步。問題出在我只是形式上的模仿,并未理解名師們教學方法的精髓。只想到自己如何在課堂上精彩表演,卻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和主體地位,更不知道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少數(shù)學生在我變來變去的教學方法中感到無所適從。
成熟期——從教第三階段:“目中有人”
我對教育和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藝術的正確認知,是聽了于漪老師的報告和看了她的專著《歲月如歌》,才茅塞頓開,豁然醒悟的。于漪老師的教育思想立足于育人、樹魂立根和培養(yǎng)文化判斷力等方面。她的語文教育思想主要有三個部分:一是在語文教育實踐中必須“教文育人”,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需提升教師自身的素養(yǎng);二是“育人要育心,澆花要澆根”,要培育學生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熱愛祖國的“魂”,立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根”,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三是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重視學習先進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判斷力。
從此,我在她的這些理論指導下,不再迷茫。
我懂得了培養(yǎng)學生能力和習慣,為學生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奠基,才是語文教學的職責。語文教學是通過范文的教學和必要的語文訓練,引導學生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達到三種境界: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進而發(fā)展個性;形成健全人格。這三種境界構成了一個呈梯形上升的語文教學目標體系,一切語文教學思想、方法的研究,都是為了尋求達到這三種境界的具體過程。因此,語文教學只有扎根于生活這一片沃土,才能發(fā)芽、開花、結果。
我懂得了認認真真?zhèn)浜谜n的重要性和不斷學習、反思的必要性。備課時不僅要備課本,更要“備學生”,備課不僅要鉆研教學大綱、吃透教材,更要注意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站上講臺,更加注重課堂氣氛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相關內容與語文的和諧。于是,我除了自己不斷嘗試摸索外,還利用課余時間,去聽那些具有豐富教學經(jīng)驗的名家和老教師上的課,學習他們講課的方法,學習他們如何與學生交流,如何啟發(fā)學生。通過學習和實踐,加上正確理論的引導,我的課堂教學藝術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在學校組織的教學測評中,我的課堂教學藝術日臻完善,受到了上級主管專家老師和同人的一致好評。為了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藝術水平,我堅持經(jīng)常邀請老教師聽我的課,也經(jīng)常和學生一起討論用什么樣的方法進行課堂教學他們才喜歡,并誠懇地請他們指出我的不足之處,及時反思自己的不足,努力用學生的眼光去觀察,用學生的耳朵去傾聽,用學生的大腦去思考,用學生的興趣去探尋……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9年,我在本縣課堂教學比賽中,獲得課堂教學二等獎和縣區(qū)課堂教學三等獎;2010年獲得縣級課堂教學評比一等獎并獲得“教學能手”稱號;我的參賽文章《祖國中興,女子自強》獲得市級特等獎。2011年獲得縣級優(yōu)質課評比一等獎。天道酬勤,我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融洽,學生很喜歡上我的語文課。我課外輔導學生寫的文章,也經(jīng)常獲得國家級、市級、縣級獎項。2015年,孩子們自編自導自演的課本劇也獲得了縣級一等獎。我撰寫的論文《淺談說明文教學中的矛盾和解決方法》獲得市級二等獎。同時,我深知打鐵還需自身硬,為了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我還專門自學了心理學,獲得了心理咨詢師的資格證,從而便于更好地知道學生在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如今,我的教育藝術水平明顯提高,教學能力也得到學校領導的肯定。2017年,上級領導安排我為縣城片語文教師上了一節(jié)示范課,得到了專家領導和聽課老師的好評。平時,為了更好地解讀課文,我認真地備好每一課,我制作的課件,多次獲得縣級獎項,目前學校已把我的教案和課件作為新教師的培訓材料。
至此,我的語文教學進入成熟期,雖然離專家型的語文教師還路途遙遠,但我將不懈努力,“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以后的教育教學中,我會一如既往堅持“勤奮、善思、實干”和“備課要深,上課要清,作業(yè)要精,輔導要勤”的原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語文教學工作做得更好,力爭盡早成為一名專家型的優(yōu)秀人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