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國
摘要:《全日制中學英語教學大綱》中指出,“中學英語教學的目的,發(fā)展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培養(yǎng)在口頭上和書面上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側重培養(yǎng)閱讀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和運用英語切實打好基礎?!薄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和《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都將閱讀能力的要求放在“語言技能”中的“讀”部分。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不同年級的學生在閱讀方面應達到不同的目標要求。具體到初中各年級分別是:七年級(三級)——能讀懂小故事及其他問題的簡單書面材料,課外閱讀量累計達到4萬詞以上;八年級(四級)——能讀懂常見文體的小短文和相應水平的英文報刊文章,課外閱讀量累計達到10萬詞以上;九年級(五級)——能讀懂相應水平的讀物和報紙、雜志,克服生詞障礙,理解大意,能根據(jù)閱讀目的運用適當?shù)拈喿x策略,課外閱讀量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具體到中招考試,閱讀占50%。因此,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必須立足于課堂。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閱讀現(xiàn)狀;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6-0067
初中英語閱讀是學生獲得知識,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途徑之一,閱讀理解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人聽、說、寫等方面能力的高低。然而,在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中,以下現(xiàn)象普遍存在:如對文本的理解不到位,內容把握有偏頗、曲解甚至是錯誤理解,教師只關注詞匯和語法,過分強調所謂的考點,而忽略了對學生閱讀技巧的指導和能力的培養(yǎng)。筆者認為,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加強文本解讀技能教學,有效地激活課堂。在現(xiàn)實教學中,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在歷年中考試卷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閱讀所占有分值的比例之大。因此,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應不斷地滲透英語閱讀理解的策略,指導學生不斷地了解掌握和運用策略。
一、中學生英語閱讀的現(xiàn)狀及問題
1. 英語閱讀理解越來越受到重視。在《中學英語教學大綱》中,已經明確指出,側重對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在鞏固基礎的同時將英語變成自己的交流工具。中考閱讀理解的命題也秉承著“穩(wěn)中求變,變中求新”的思路。
2. 閱讀材料不夠豐富。英語課本是學生獲得知識、掌握技能的主要手段,通過書本上閱讀材料的學習,學生可以加深對語言現(xiàn)象的了解和英語語言文化的掌握。但是在實際中,課本上的閱讀材料并不豐富,內容過于單一。
3. 課外閱讀量貧乏。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只有大量地接觸它,不斷地積累,才可以實現(xiàn)從數(shù)量到質量的轉變。但是實際中,很多學生并不能利用課外時間閱讀更多關于英語方面的知識,迫于升學的壓力,很多學生忙于“題?!睉?zhàn)術,忽視了課外閱讀對自身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他們很難在觀念上得到轉變。
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
1. 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其樹立正確的閱讀觀念。迫于升學的壓力,許多學生沒有更多的精力閱讀更多的課外讀物,而英語作為一門語言,發(fā)揮更多的功能是幫助人們獲取知識。教師在講解閱讀理解的文章時,應更加注重讓學生對材料中所出現(xiàn)的語文文化的獲取,而并非只是單純地做出后面的題目,讓他們帶著興趣去了解材料中出現(xiàn)的知識。譬如外國文化、語言常識等,讓學生能體驗到閱讀的樂趣,這樣就可以更好地提高閱讀能力,學好英語。
2. 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閱讀預測能力。教師應在低年級階段就開始培養(yǎng)學生預測的能力和習慣,之后便不必每節(jié)課都花時間在預測活動上。當學生養(yǎng)成習慣或形成一定能力后,教師就可以將此布置為家庭作業(yè)讓學生完成。從文章的標題、圖片入手,預測文章內容。標題反映文章主題,可以幫助學生預測文章內容,激發(fā)閱讀興趣。圖片形象生動、信息量大、表意直觀,是創(chuàng)設情境的好方法,也是輔助語篇教學的重要資源。在讀前階段,教師利用圖片創(chuàng)設語境,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圍繞閱讀主題,引發(fā)學生對閱讀內容的預測,掃除閱讀中的一些障礙,使深層次的語篇理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和興趣。
閱讀教學應以整體篇章為基本單位,首先分析篇章結構,其次分析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銜接及邏輯語義的連貫,通過多種形式的閱讀活動(如略讀、理解大意、尋讀、理解細節(jié)、猜測詞義、推斷等),幫助學生從整體上和細節(jié)上把握全篇,培養(yǎng)學生掌握主題、通覽全篇、欣賞語言的能力。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應教會學生針對不同語篇類型分析內在的語篇模式,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有效的理解,以提高閱讀的深度和準確度。
3. 讀中循環(huán)深入。還是以Section C為例,在規(guī)定時間內讓學生快速閱讀第一遍,檢測讀前預測并找出topic sentences,即概括語篇大意的主題句。學生閱讀第二遍,教師要引導學生揣摩理解詞匯,通過對“字里行間”(between lines)和“言外之意”(behind lines)的理解對目標詞匯進行循環(huán),同時設計多樣化的活動進行詞匯的再循環(huán)等。這一遍的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在語境中猜測詞義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每班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閱讀技巧指導,通過各種形式的閱讀活動,使閱讀的層次、梯度設計最大限度地適合學生,理解語篇結構、邏輯關系,并進行推斷,最終目的幫助學生實現(xiàn)課程標準要求的各種閱讀技能目標,以及掌握基本的閱讀技能,為他們成為高效的閱讀者打下良好的基礎。
4. 豐富閱讀材料,擴大閱讀量。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讓學生從這個信息化時代快速獲取所要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學生獲取所需信息的速度的快慢大多取決于其閱讀量的大小。所以,充分利用各種空余時間擴大閱讀量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學生在學習“旅行”這一單元后,教師就可以向學生介紹各地的旅游文化,介紹相關的英文材料,這樣不僅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提高他們對英語閱讀的興趣。
5. 加強有效轉化培養(yǎng)閱讀習慣,逐漸提高語言素養(yǎng)。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的有效性,一方面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另一方面是提高學生的閱讀技能,將學生已學的知識轉化為閱讀技能,促進知識與技能的有效轉化。閱讀教學最終成效體現(xiàn)于學生能否圍繞文本主題交流討論和有效寫作。教師應在課內外通過設計閱讀和寫作學案、交流學后感悟等方法,貫通閱讀與寫作,在兩者的相互作用、相輔相成中實現(xiàn)知識的輸入和輸出。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自己解讀文本。為了實現(xiàn)該目標,教師就要設計各種任務幫助學生掃清閱讀中的障礙,理解文本,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發(fā)展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讓學生學會閱讀,從而真正讓英語閱讀課堂鮮活起來。
6. 立足課本根基加強有效延伸,課內課外有機結合。初中英語教材中有很多優(yōu)美的文章,每一章也都有英語閱讀文章,這些都給學生提供了很多閱讀的機會,教師在講解的時候也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些和課文相關的課外讀物,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和了解這些文章,通過這樣的方法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習英語也是這樣,英語文章讀得多了不僅有利于學生的英語學習,同時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目前,閱讀教學主要是通過課堂來完成,課外閱讀能拓寬學生的創(chuàng)新視野。常言道:“厚積薄發(fā),熟能生巧。”沒有大量的閱讀輸入,就不可能有良好的運用性輸出,更談不上創(chuàng)新運用了,大量的閱讀也可以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鞏固語言知識,豐富認知圖式。閱讀是一種技能,雖然可以通過培訓學習一些技巧,但要真正獲得技能,最終是要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來完成。擴大課外閱讀的方式有很多,如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收音、電視、報刊、雜志等來達到,甚至還可以讓學生互相閱讀自己的作品。因此,教師可以根據(jù)書本上的文章為參考依據(jù),適當推薦其他課外讀物,做到課上課下、課內課外的有機結合。
三、總結
英語是一門語言,是與人交流的工具。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是長期的過程,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興趣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動力,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是關鍵,在此基礎上可以適當?shù)嘏囵B(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從而有助于學生在課外進行有效的閱讀。而大量閱讀是提高英語各方面能力有效的方法,因此除了課本上的知識以外,還應廣泛涉獵其他各方面英文書籍,長此以往,堅持不懈,一定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