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先秦陶制飲食器具之審美意蘊

2017-05-30 02:33:57張欣
關鍵詞:先民陶器器具

張欣

摘 要:先秦陶制飲食器具兼具實用和審美的功能,成為中國早期“日常生活美學”的范例。先秦先民對于飲食器具的美化通常采用寫實、寫意、夸張和幾何構圖等表現(xiàn)手法,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樣的紋飾,表現(xiàn)出早期人類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觀念已趨向成熟。本文從先秦飲食器具的源頭陶制飲食器具著手,在詳盡解析陶制飲食器具的紋飾之美、造型之美的基礎上,闡釋其獨有的審美意蘊。

關鍵詞:

先秦;飲食器具;陶器;審美意蘊

中圖分類號:B83-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5099(2017)05-0050-04

國際DOI編碼:10.15958/j.cnki.gdxbshb.2017.05.08

器質審美文化創(chuàng)造是中華文明早期審美活動的最初、唯一形態(tài)。先秦陶制飲食器皿不僅是這一時期物質文明的重要創(chuàng)造,同時也代表了人類早期的審美意識形成,其最具體的內容便是先民在各類陶制飲食器皿上所表現(xiàn)出的對形狀、色彩的講究,這種講究的趣味和實用能力,反映在器質文化對象上是普遍、強烈的形式裝飾行為。離開了對先秦陶制飲食器皿的考察,離開了對先秦陶制飲食器皿形式裝飾與美化之跡的研究,早期審美意識研究便根本無從談起。先秦陶制飲食器具中的審美意識極大影響了其后中國美學的發(fā)展。

一、飲食器具審美之源——陶制器具

中華審美之起點——彩陶以食器居多?!跋惹貙徝朗返淖钤珉A段處于中華史前文明時代,彩陶正是這種單純器質文化的審美代表。”[1]57陶器是遍布史前社會與人們意識中的一種文化創(chuàng)造物。先秦先民對于陶器的美化無時不用其審美心智,對于食物的存放,講究的是器形之美。從實用到實用加審美,所謂“美食美器”,表現(xiàn)出一個廣闊的審美心靈空間。

“半坡文化遺址出土50萬件陶器、片,僅陶罐就有23種類型,45種樣式。”[2]20人類早期用以飲食的器具是陶制的器皿,陶器最初作為日常實用物品,今人將其視為藝術。“陶器是一門最簡單而又最復雜的藝術。說它最簡單,是因為它最基本;說它最復雜,是因為它最抽象。這種藝術早在人類有文字、文學和宗教之前,就已經(jīng)存在了。隨著火的發(fā)現(xiàn),人類學會了制作堅硬耐久的陶罐;其后,輪盤的發(fā)明,使陶工得以將節(jié)奏與旋律注入他的形式觀念之中。從此,便產生了這門出身卑賤但最為抽象的陶器藝術?!盵3]18

審美意識的起源既然和人類的飲食活動密切相關,那么它必然是隨著陶器的發(fā)明而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因為陶制器具的發(fā)明,一方面為人類的飲食生活提供了可以追求味覺享受的最基本的飲食器具,使得人類可以開始穩(wěn)定而經(jīng)常的熟食生活;另一方面,形態(tài)各異、用途眾多的飲食器具的產生,為人類細膩、多樣的烹調技巧和微妙敏感的味蕾感覺提供了可能。出土的文物顯示,從史前社會的各種陶器到殷周時代的青銅器,其中絕大多數(shù)皆為飲食器具,如老子所言:“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盵4]102由此可見,飲食器具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所占據(jù)的重要地位,以器質文化形態(tài)傳達出精神觀念信息?!皬钠髻|到觀念,從感性到理性。這既是人類早期文化創(chuàng)造的總體規(guī)律,也是人類早期審美意識發(fā)展之大致行程。”[1]57

飲食器具作為日常生活的必備品,制作和承載美食是其核心功能,這一“功能”可以在更高、更抽象層次上將它理解為“善”,先秦時代的陶制飲食器具正是美善結合、美善相融的體現(xiàn)?!懊朗趁榔鳌背四芪矍颍ㄟh感)之外,更獨特的魅力源于其能充分調動人們的“近感”——以味覺、嗅覺和觸覺為代表,這也是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魅力所在。

就目前的考古資料來看,陶制飲食器具在人類早期文化遺址的出土中占據(jù)多數(shù),而其中又以炊器和盛貯器居多,“盛貯器造型美觀,器表多有花紋,反映出初民們對食的重視。新石器時代的中期,盛貯器中以水器最為精美,最具代表性的是仰韶文化中的尖底瓶。新石器后期盛貯器以酒器最為精美?!盵5]59“隨著歲月的推移,如同在新石器時代陶器圖案紋樣的由寫實到抽象,是一個由內容到形式的積淀過程,也正是美作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過程,以及隨著歲月的流逝,時代的變遷,這種原來是有意味的形式,卻因其重復的仿制而日益淪為失去這種意味的形式,變成規(guī)范化的一般形式美?!盵6]322在主體方面表現(xiàn)為人具有了感受與享受自然形態(tài)的能力,換言之,就是自然成為美,而人萌發(fā)了審美心理結構。

先秦陶制器具的出現(xiàn),意味著人們熟食習慣的形成,因而也就同時意味著飲食文化的開始,意味著人和動物由自然生理上的差別,真正進入到了文化上的差異。

二、飲食陶制器具的紋飾之美

英國文藝批評家羅杰·費萊關注富于動感的線條,曾講:“中國藝術首先引人注目的是在其中占主要地位的線的節(jié)奏。輪廓總是其形式的最重要的特征所在。然后我們注意到這種線的節(jié)奏又總是具有流動和連續(xù)的特征……,一幅畫總是被表達成為一種有節(jié)奏的姿態(tài)的可見的紀錄。這真可說是一種用手畫出的舞蹈的曲線?!盵7]533在諸多的陶制飲食器具上,我們依然可以捕捉到原始藝術稚拙而古樸的美感,美感與實用又能夠巧妙地結合,由此我們可以還原史前人類的生活狀態(tài),先民們在極為艱苦的生活條件下,竭力美化著生活,以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先秦先民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已經(jīng)具有了各種與日常生活經(jīng)驗以及其他文化經(jīng)驗含混一體的審美經(jīng)驗。

陶制食器上的紋樣以動植物居多,有源自紡織品或水波的蠅紋、網(wǎng)紋、幾何花紋,動物紋以魚紋、鳥紋最重要,還有鹿、蛙、羊紋等;植物紋樣多數(shù)是花瓣和荷葉?!霸谥参镅b飾那里,作為藝術素材去使用的則是在植物形體中最純粹最直觀地展現(xiàn)出來有機體的合規(guī)律性。而有機體的合規(guī)律性,即使在對它的抽象表現(xiàn)中,也是與我們相近的東西,而且是相當緊密地與我們自身的生命感相關聯(lián)。這種有機的合規(guī)律性就極其強烈地喚起了我們自身生命感的活動,而且,它通過這種方式就能默默地漸漸誘發(fā)出人類潛在的移情本能。”[8]61彩陶上寫實的紋樣不占主要地位,而以幾何形為主,動物與人物皆有變形的特點。這些幾何形紋飾以及抽象符號如果不是由寫實形象演化而成,至少也是根源于現(xiàn)實對象的?!鞍寻肫缕诘綇R底溝期再到馬家窯期的蛙紋和鳥紋聯(lián)系起來看,很清楚地存在著因襲相承、依次演化的脈絡。開始是寫實的、生動的、形象多樣化的,后來都逐步走向圖案化、格律化、規(guī)范化,而蛙、鳥兩種主題并出這一點則是始終如一的?!盵9]65

陶制食器開始趨于整齊、平潤、對稱、均衡,與此同時人對美的需求,人對點、線、圓、角、面等形式的感受能力,以及對形式的審美能力相應地都發(fā)展起來了。彩陶紋樣表征出人和自然脫離了混沌狀態(tài)而處于彼此應和的關系之中,而且人創(chuàng)造著“和美”的形象。

從審美主體方面說,除了自然存在的規(guī)律之外,先秦先民既無先驗的關于某種形式美的概念,也沒有現(xiàn)成的模式可資遵循。此時出土的幾何紋樣中,更多的、占主導地位的,則是變化多端的幾何紋樣,如三角紋、方格紋、螺紋、鋸齒紋、寬帶紋、連珠紋、圓圈紋等,這說明此時的先秦先民已經(jīng)擺脫了根據(jù)自然存在規(guī)律性的暗示,即擺脫了模仿的階段,進入到更高一個層次的創(chuàng)造。這無疑也說明先秦先民們在千萬次對于自然的觀察和認識中,所開始形成的對于自然現(xiàn)象的抽象和概括。他們運用點、線的大小、長短、疏密、曲折、交叉、重疊,巧妙地變化出眾多的圖案來,構圖完整對稱,富有整體感,線條優(yōu)美流暢,富有動態(tài)感和韻味。

先秦先民們的主體審美意識與陶制飲食器具的制作二者間是一個互相影響的過程。陶制飲食器具一旦燒制而成,器具之上的紋飾得以物化,“對于審美主體而言,無疑又成為審美客體,它所提供的各類形式結構、線面的特質、色彩的節(jié)奏、形象的韻味等等比自然形式更易對主體審美行為和創(chuàng)造活動產生影響。在這個過程中,主體心理和視覺逐漸形成了以均衡、運動感、對比、適度、和諧、曲折、圓潤、空靈、敦厚等為標志的審美尺度,并以這種尺度進行更富有審美意味的構形活動?!盵10]82某種器物紋飾一旦發(fā)展到形式自足,對先民們的形式刺激以及由此激發(fā)的興奮愉悅程度不斷下降,他們又會在以舊有紋飾造型為母體的基礎之上,創(chuàng)作新的樣式,以滿足不斷提高的審美意識和飲食生活的實際運用。這一時期的陶器也奠定了中國傳統(tǒng)器皿審美標準的基本法則。從這些“紋樣”的“人文”意義來看,它與后來的中國書畫藝術重“筆墨”線條有著深刻的淵源。這也許預示了華夏民族很早就有的一種尚簡的追求,幾何的紋飾開拓出抽象——寫意的路徑,象形性紋樣則奠定了具象——寫實的另一個方向。

三、飲食陶制器具的造型之美

先秦陶制器具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由最初結構單一、缺乏美感到造型樣式越來越豐富,制作越來越精美。先民在直接應用自然物或對自然物的改造過程中,人類的造型設計意識經(jīng)過了一定的鍛煉。如恩格斯所言:“形的概念也完全是從外部世界得來的,而不是頭腦中由純粹的思維產生出來的。必須先存在具有一定形狀的物體,把這些形狀加以比較,然后才能構成形的概念?!盵11]37

陶制器具的造型可以說千變萬化、豐富多彩,其中形式的構成要素,幾乎孕育了后來創(chuàng)意造型的所有母題的元素與法則。飲食陶器造型的確立源于飲食活動的實際操作和美化生活、愉悅精神,同樣也離不開原始巫術的影響。“史前居民期望原始農業(yè)和牧養(yǎng)的牲畜獲得豐產,漁獵是也有收獲。為此就要求助原始巫術,于是他們那朦朧的美感,又和他們對大自然的朦朧認識——萬物有靈的觀念交織在一起,給原始彩陶藝術插上了原始巫術的翅膀?!盵12]14

目前發(fā)現(xiàn)的陶器造型,不僅有一般常見的甕、罐、豆、杯、瓶、壺、碗、盤、缽等,還有造型獨特、用途專一的鼎、鬲、尊、爵等。器皿不同部位,有不同的造型,如口沿部分,就有大口、小口、敞口、斂口、斜口、折沿之分,頸部有長頸、短頸、曲頸之分,腹部有淺腹、深腹、鼓腹、折腹之分,底部有平底、圜底、實足、三足、高腳之分,外在裝飾有各種形狀的蓋、把、流耳等。所有這些形制的創(chuàng)造,不僅包含了后世幾乎一切器物的造型,使得后來飲食器具的創(chuàng)造,除了材料的變革外,很難再有形制上的突破,同時也為我們探討當時人們審美意識的起源,提供了現(xiàn)成的形象范例。

陶制飲食器具的造型之美,在黑陶上表現(xiàn)得最為充分。比如,龍山文化的黑陶飲食器具,不用繁復的紋飾和絢麗的色彩加以裝飾,單憑精巧的工藝,多變的造型,新穎的外形設計而博得世人的珍視?!斑@類黑陶器壁極薄,陶制分外細膩,陶色漆黑發(fā)亮。黑陶的裝飾十分簡樸,一般不留紋飾,只是在輪制過程中,在器體表面留下一些細密的旋輪痕,也具有一種自然的韻律美。”[12]18模仿動物的樣貌與造型也是陶制飲食器具造型的一大特色,以鳥、羊、豬、狗、龜?shù)葎游镌煨蜑樵停诖嘶A上加以變形、夸張,制作出陶鼎、陶鬶等飲食器具,這些陶器精工而優(yōu)美。

在飲食器具的裝飾上,先民同樣創(chuàng)造了一個極大的審美空間。遠古先民于素陶裝飾,除多打磨光滑外,還有許多裝飾手法,如于外表刻畫、壓劃、戳印、雕鏤、刺剔、貼塑、捏塑、拍印等,并采用寫實、寫意、夸張和幾何構圖等表現(xiàn)手法,創(chuàng)造出豐富的美的紋飾。

人類對陶制飲食器具造型的感知和認識應該來源于對自然物的利用,“原始人沒有太多的需要,或枝、或葉、或石塊,基本上是天然的物體。人類曾有過用樹葉做食具的歷史,為了略微方便一些,只是對自然物進行了微量加工,這就是工藝最早的起源?!盵13]55新石器時代陶器的出現(xiàn)對器皿造型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陶制器具出現(xiàn)以后大大加快了造型樣式的發(fā)展速度,從器皿造型的確切考古學依據(jù)出現(xiàn),到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碗、盤、罐等各類器皿基本齊備,完成了器皿造型樣式從萌生到逐步興起的過程,為中國器皿造型樣式設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確立了中國古代造型設計的基本發(fā)展方向。

四、陶制飲食器具的審美意蘊

陶器的制作與使用,證明了先秦時期人們審美能力與工藝水平的快速發(fā)展。泥土,這一新物質的引入給新石器時代晚期帶來了巨大的美術革命?!皬摹畮r石到‘石器,只是形狀改變;從‘泥土到‘陶器,形狀塑造的過程中引進了新的媒體——水與火。人類在塑造陶器的過程中,必須要有更復雜的對物質特性的記憶,諸如:水和泥土摻和的比例,火的大小或時間長短的控制等等?!盵14]31人們對陶土的加工,就練了對水與火把握的本領,也構建起諸多對器物審美的法則,這些寶貴的器物加工經(jīng)驗與審美法則也為青銅器的鑄造與審美奠定了基礎。陶器時代器物制造主要運用于飲食活動的傳統(tǒng),在青銅時代依然得到傳承,可以說,陶器的制作與實用一開始就源于人們的日常生活,服務于飲食活動,陶制飲食器具為陶器之大宗。陶制飲食器具伴隨著人類審美意識的覺醒,促使人們審美觀念的進一步成熟和對審美規(guī)則的探索與構建。

彩陶從最初具體的功用目的,日益由模擬、寫實,走向抽象、規(guī)整、優(yōu)美的幾何圖案,無疑同時也表現(xiàn)著人們審美藝術和表現(xiàn)能力的進化和提高。這有力地說明了先秦先民已經(jīng)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審美觀念,而且已經(jīng)達到了相當?shù)乃?,對我國以后美學思想史的進一步發(fā)展產生了重大影響。這影響不只是審美觀念方面的,同時也是美的形式方面的。這一點在后世的繪畫和造型藝術中,看得很清楚。陶器紋飾所具有的生動、自由、古樸、和諧、流暢、帶有稚氣的形式,體現(xiàn)著那個時代具有普遍意義的審美意識。

審美意識作為人類意識形態(tài)的一部分,雖然主要側重于精神層面,然而就其具象形態(tài)而言,在很大程度上都要通過一定的物質載體表現(xiàn)出來。在史前時代,由于缺乏必要的文字和聲音等記錄手段,所以此時的物質文明的創(chuàng)造,就成為了史前先民們情感流露、意識表達和精神活動的唯一見證與記錄,因此,對審美意識的考察,也就離不開對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文明成果的考察。陶器是史前社會最系統(tǒng)、最全面地記錄和反映人類意識的物質載體。

先秦飲食器具里蘊含的審美意識,既是普遍的思想觀念,也是那個時代的審美精神。它源于中國舊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原始生存活動、原始巫術與原始歌舞,其審美觀念由逐漸成熟演化到比較獨立的審美意識,并且孕育而成獨具特色的中國飲食審美追求。先秦飲食器具審美意識貫通著原始宗教信仰及政治倫理觀等相聯(lián)系的審美意識。

對于中國先秦的飲食文化,最容易感知的是飲食器皿的重要,從彩陶文化到青銅文化都是以飲食器皿為標記的。鼎,甚至成了國家的象征。先秦飲食器具從造型、形制、紋飾都可看出先秦藝術觀念的萌芽。如有序化、均衡對稱等形式美的因素,反過來影響人們的審美心理,成為審美感知能力的主要來源。

先秦時期審美意識的萌芽和發(fā)展,以及其后對“美”的界定和關于“美”的觀念的形成,源于人們味覺的審美感受性,亦即人們對“美”的把握和體悟,是通過味覺來實現(xiàn)的。而味覺的感受,又是通過作為飲食器具的各種陶器、漆器、青銅器的出現(xiàn)為其前提條件的。所以,飲食器具的產生為處于先秦時期人們的審美意識的萌芽和美感的發(fā)生,提供了充分必要的條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飲食器具的所有紋飾經(jīng)過寫意、抽象,已經(jīng)將具象成分不斷地省略、壓縮,成為具有高度抽象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并孕育了中國繪畫的因素。紋飾粗細不一,隨意揮灑,稚拙厚樸而又不乏靈動,可以見出后來中國繪畫大寫意的風范。飲食器具的造型與紋飾的演變,為我們提示了當時先民們對形式美的把握與表達,具象地表達了當時人們審美意識發(fā)生、發(fā)展和流變的軌跡與規(guī)律,并為后來的各種藝術提供了形式美的范例,從而促成了中國后來各種藝術形式和內容的發(fā)生和演變。

從整體上看,飲食器具的造型千變萬化、豐富多彩,其中形式的構成要素,幾乎孕育了后來創(chuàng)意造型的所有母題的元素與法則,為我們探討先民審美意識的起源提供了形象上的范例。尤其是飲食器具的紋飾,皆以各種曲線為其最重要的特征,這對后來中國藝術以線條為特征產生了較大影響。

如上所述,陶器的出現(xiàn)為人們的飲食生活提供了完備的器具,意味著飲食文化的開始,正如《禮記》所言:“夫禮之初,始諸飲食。”[15]298“禮”的開始,也就是文化的起源和開始。陶器的出現(xiàn)和陶器時代的到來,不僅標志著人類文化的開始,同時還標志了華夏文明總體特征的形成,因而也就孕育了華夏審美意識的萌芽。“中華審美創(chuàng)造非仰韶彩陶莫屬。彩陶是中華審美史上第一筆濃墨重彩,第一段燦爛樂章,是中華史前文明審美創(chuàng)造的杰出成果,足以體現(xiàn)中華早期審美意識所達到的水平。”[1]43飲食器皿的發(fā)明源于人類飲食生活的需要,而它的造型與演變,除了實用的動因外,也在很大程度上是出自審美的需要。飲食器具的造型和演變,充分反映了原始社會的人們在飲食生活方面,對飲食器具越來越強烈的美學價值的追求。

參考文獻:

[1]薛富興.山水精神[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

[2]廖群.中國審美文化史:先秦卷[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0.

[3]赫伯特·里德.藝術的真諦[M].王柯平,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4]陳鼓應.老子注釋及評介[M].北京:中華書局,2006.

[5]陳望衡.美在境界[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

[6]李澤厚.美學三書[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7]蔣孔陽.二十世紀西方美學名著選: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7.

[8]W.沃林格.抽象與移情[M].王才勇,譯.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

[9]嚴文明.甘肅彩陶的源流[J].北京:文物.1978(10):62-76.

[10]張曉凌.中國原始藝術精神[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5.

[11]恩格斯.反杜林論[M].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楊泓,李力.美源:中國古代藝術之旅[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8.

[13]柳宗悅.工藝文化[M].徐藝乙,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14]蔣勛.美的沉思:中國藝術思想芻論[M].上海:文匯出版社,2005.

[15]錢玄.禮記(上下)[M].長沙:岳麓書社,2001.

(責任編輯:方英敏)

猜你喜歡
先民陶器器具
制陶
賽加城址先民的生產經(jīng)營方式
奇妙的博物館
將先民們的寶貴財富留給后代子孫——記浙東千年古鎮(zhèn)崇仁鎮(zhèn)消防安全工作
勞動保護(2019年7期)2019-08-27 00:41:16
淅川縣雙河鎮(zhèn)遺址M19及出土陶器組合
新砦期 豬首形陶器蓋
新砦期 陶器蓋
古代器具灌農田
科學啟蒙(2017年4期)2017-04-10 22:27:02
計量器具產品商情
計量器具產品商情
雷山县| 拜泉县| 萍乡市| 青岛市| 元朗区| 柳州市| 上虞市| 定日县| 中阳县| 中江县| 泸西县| 沙湾县| 金山区| 南康市| 本溪市| 手游| 海城市| 涡阳县| 锡林郭勒盟| 平山县| 班玛县| 香格里拉县| 白玉县| 普安县| 邻水| 霞浦县| 龙泉市| 呼图壁县| 河源市| 清水河县| 威宁| 临西县| 崇信县| 偃师市| 类乌齐县| 江阴市| 铜梁县| 元朗区| 彩票| 玉屏| 贡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