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我國協商民主制度化發(fā)展的內涵探究

2017-03-22 22:29何志武
關鍵詞:政治協商制度化協商

何志武

我國協商民主制度化發(fā)展的內涵探究

何志武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協商民主制度化發(fā)展的命題,為我國民主政治的研究指明了方向。需要厘清中外協商民主不同的理論淵源和研究路徑,明確界定我國協商民主制度化發(fā)展的范圍和邊界。需要科學闡釋協商民主制度化的內涵,明了其結構功能。需要指明我國大力推進協商民主制度化發(fā)展的目的所在,充分體現我國政治制度的特色和優(yōu)勢。

協商民主;制度化發(fā)展;程序化;規(guī)范化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明確提出:“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fā)展。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yōu)勢,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1]黨和國家再次強調協商民主的重要性,指明了協商民主的發(fā)展路徑。對于廣大政治研究者來說,必須認真思考和探索3個問題:(1)什么是協商民主制度化發(fā)展?(2)為什么要大力推進協商民主制度化發(fā)展?(3)協商民主制度化發(fā)展的目的是什么?本文對這3個問題進行深入的理論探究。

一、協商民主制度化發(fā)展研究的界定

對研究問題的界定是開展研究的起點。如何正確界定協商民主制度化發(fā)展問題,有必要系統(tǒng)梳理中外對協商民主研究的理論源流,厘清我國協商民主的特定內涵和獨特的研究價值取向。

就協商民主理論研究的路徑來說,西方與我國有很大的區(qū)別。這種區(qū)別既有價值取向的不同,也有研究方式方法的差別。

西方的協商民主理論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是對當代西方選舉政治發(fā)展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深刻反思的結果。約瑟夫·畢塞特第一次提出了“協商民主”概念,他認為美國政治既尊重多數原則,又對民眾的多數形成制衡,體現為一種協商民主。佰納德·曼寧、喬舒亞·科恩則從公民參與、合法性與決策的角度進一步豐富了協商民主的概念及內涵。詹姆斯·博曼論述了協商民主的條件問題。喬·埃爾斯特認為,協商民主是一種政治決策機制,以討論和協商替代票決民主[2]。羅爾斯和哈貝馬斯都在其著作中提到了協商民主,進一步推動了對協商民主的研究。哈貝馬斯以商談理論為基礎,將偏好聚合的民主觀念轉換為偏好轉換的理論,認為達成實質民主的路徑就是協商民主,從而使協商民主真正成為了20世紀末西方重要的民主理論之一[3]。縱觀西方的協商民主研究,主要是對現代西方多元社會中對精英主義的選舉民主的反思和批評,基本不涉及我國的協商民主問題,但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推進協商民主發(fā)展具有啟發(fā)作用和借鑒意義。

自2007年以來,我國理論界和學術界就協商民主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先后舉辦了20余場專題學術討論會。俞可平、陳家剛等編譯出版了幾十本關于協商民主問題的著作。據中國期刊網統(tǒng)計,僅2007—2013年國內學術界發(fā)表關于協商民主制度化發(fā)展方面的論文就有1 295篇,其代表性的研究傾向和觀點主要有:一是以俞可平、陳家剛為代表,重在譯介西方的協商民主理論。俞可平提出協商民主首先是一種國家制度,而不是一種政治發(fā)展過程。陳家剛認為,作為制度形式和治理機制,政治協商和協商民主都傾向于強化對政治權力的制約。二是以李君如、齊衛(wèi)平為代表,重在發(fā)掘和完善中國特色的協商民主理論和制度。李君如認為(從制度層面看),人民政協應該成為協商民主的主渠道和主要形式,要認真研究協商民主的程序問題,使之制度化、規(guī)范化、法律化[4]。三是以陳剩勇、朱勤軍為代表,重在突出協商民主的“參與式治理”功能。朱勤軍認為,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強國家權力與社會自治權力的交互作用,實現協商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創(chuàng)新。

總之,我國的協商民主研究還處于探索階段,出現了“嫁接論”“本土特色論”和“治理工具論”三者激烈碰撞的局面。指導理論的多元爭鳴,不能有效推動和解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fā)展的緊迫問題,特別是缺乏深入研究協商民主制度化發(fā)展的理論概括和實現路徑的對策。因此,迫切需要相關研究人員去彌補現有研究的不足,以制度分析為視角,提出一種切合我國國情的協商民主制度化發(fā)展的理論和尋找一條有效的實現路徑。

這里所說的協商民主制度化發(fā)展研究,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聚焦我國政治協商這一根本政治制度,去探索其科學內涵和發(fā)展路徑問題,在堅持這一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去探索如何完善我國的政治協商制度,從而充分發(fā)揮這一制度的重要作用。

二、協商民主制度化發(fā)展的內涵

協商民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從政治文明的發(fā)展過程看,協商民主也經歷了一個從形成、發(fā)展到成熟的過程,突出表現在制度化、規(guī)范化和程序化在協商民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需要指出的是,我國的協商民主與西方的協商民主,無論是理論淵源,還是實踐方式,都有本質的區(qū)別。我國的協商民主最重要的表現形式是政治協商制度,它是中國人民根據革命歷史和現實國情在政治生活中的創(chuàng)造,是當代中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因而,其內涵就與西方的協商民主有很大的差別。

我國協商民主的制度化發(fā)展,是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框架下,通過制度理論整合,制度體系建構和優(yōu)化,突出協商民主的廣泛性和層次性,實現協商民主規(guī)范化和程序化的過程及結果,從實踐層面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獨特優(yōu)勢。需要指出的是,所研究的協商民主的制度化發(fā)展具有廣泛性和層次性特征。

我國協商民主的制度化,是指將協商民主的程序和原則固化下來,形成更加適應我國國情、政情的制度體系的具體過程和結果。一般而言,制度化既是組織和機構發(fā)展和成熟的過程,又是整個共同體的行為方式和習俗更加固定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的變遷過程。我國協商民主制度化,表現為通過一些具體的制度設計、原則確定和程序安排等,將我國人民積極參政議政的良好愿望和參與政治治理的權利實現過程,形成一整套規(guī)范化、程序化的運行機制。

我國協商民主制度化,首先要求法治化。協商民主制度法治化,最終會將協商制度成果上升到法律層面,并以憲法的形式固定下來,約束和指導我國人民有序地、規(guī)范地參與政治活動,發(fā)揮政治協商、參政議政和民主監(jiān)督的作用。協商民主一旦走上了法治化之路,就具有制度剛性特征,成為大家廣泛遵守的共同價值導向和行為準則。除非經法定程序和廣泛達成共識進行修改完善,它要求自身不會因為時間改變而改變,也不會因為國家領導人更替而改變。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發(fā)揮協商民主制度化、法治化的優(yōu)勢,才能把人民的民主權利切切實實地落實下去。

我國協商民主制度化,還要求運行機制的規(guī)范化。從制度設計和運行機制上看,規(guī)范化是組織和個人從無規(guī)則到有規(guī)則,從無序到有序,從行為無邊界到有明確邊界的過程和結果。我國協商民主走上規(guī)范化之路,就要求我國人民參與政治生活有既定的規(guī)則,有合法的參與渠道,有參與行為的程序約束。無論是協商內容的范圍邊界限定,還是協商形式及協商場所的選擇,亦或是對協商結果的采納與否,都有明確的界定和要求,不得在過程上隨意參與,也不得在協商結果上不認真處置,一切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我國協商民主制度化,對程序化的要求也是應有之義。在我國,人民群眾參與政治協商活動,在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有明確的規(guī)范要求。程序化就是要求對參與主體約束、議題范圍、議題調研、方案提交、會議如何發(fā)表意見、建議如何收集匯總、上報采納程序等過程都非常明確、具體、合法、合理、有序和完整。這些程序性的制度安排,既是現代政治制度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證我國協商民主發(fā)揮作用和提高效率的必要安排,更是我國協商民主制度化的一個顯著標志。

當然,我國協商民主制度化與法治化、規(guī)范化和程序化不能割裂開來看,不能忽視四者之間的內在聯系。應該說,制度化包含法治化、規(guī)范化和程序化;法治化是制度化的保障形式;規(guī)范化是制度化的外在表現形式;程序化是制度化的實現途徑。因此,正確認識我國協商民主的制度化,一定要認清四者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聯系和有機結合的辯證關系,這也是深刻認識我國政治協商制度的一種科學視角。

三、協商民主制度化發(fā)展的目的

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協商民主制度化發(fā)展的重大命題,具有豐富的時代內涵和明確的目標指向性。

第一,協商民主制度化發(fā)展的直接目的是堅持和完善政治協商制度。我國的政治協商制度是在我黨領導下創(chuàng)設的。該制度發(fā)軔于抗日戰(zhàn)爭結束之后,為結束內戰(zhàn)和國民黨的獨裁統(tǒng)治,國民黨、共產黨、其他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代表共38人,于1946年1月在重慶舉行了政治協商會議(舊政協)。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在北平(今北京)隆重召開了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會議通過了3個具有歷史性的文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標志著當代中國政治協商制度正式建立。其后大致經歷了扭曲并停滯、恢復和發(fā)展、發(fā)展與成熟等幾個階段[5]。從歷史教訓和現實經驗來看,制度化發(fā)展正是政治協商制度正常運行和發(fā)揮重要作用的可靠保障,強調其制度屬性就能保證政治協商制度不因人、因事、因時變化而改變。我國獨特的政治協商制度一定要很好地堅持,一定要充分發(fā)揮制度設計的優(yōu)勢,充分履行和發(fā)揮“政治協商、民主監(jiān)督和參政議政”的職責和功能。在當前的新形勢、新情況、新任務下,它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發(fā)展。正是基于這種需要,我們要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和廣大人民群眾一起去積極推動政治協商制度向制度化方向發(fā)展。

第二,協商民主制度化發(fā)展的間接目的是推進中國特色政治文明建設。在世界政治文明的寶庫中,我國有兩種獨具特色和優(yōu)勢的基本政治制度:一個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以選舉民主為基礎的政治文明形式;另一個是人民政協制度,是以協商民主為基礎的政治文明形式。這兩種民主政治制度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其中人民政協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補充,在我國具有重要的作用[6]。當下,習近平總書記指明了協商民主制度化的發(fā)展方向,其間接目的也可以理解為繼續(xù)堅持和完善我國的這兩種民主制度形式,讓協商民主配合選舉民主,充分體現了我國政治制度的優(yōu)越性和制度自信,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程中發(fā)揮更重要的作用,更好地推動我國的政治文明建設和發(fā)展。

第三,協商民主制度化發(fā)展的終極目的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偉大目標。當今中國,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實現“兩個一百年”偉大目標的號召,正在努力實現中國夢。但是,由于國際形勢復雜嚴峻,國內經濟出現了“新常態(tài)”,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多年改革的矛盾凸顯,特別需要我國充分發(fā)揮協商民主的優(yōu)勢,通過政治協商,達成改革共識,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強社會和諧穩(wěn)定。通過協商民主的參政議政,調動全國各族人民參與國家和社會治理的積極性,讓社會各界獻言獻策,共同建設美好家園,共同致力于“國家富強、民主振興、人民幸?!钡闹袊鴫?,最終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

[1]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3-11-16(01).

[2]高建,佟德志.協商民主[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127-136.

[3]吉武莫.協商民主與有序參與[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12-16.

[4]李君如.人民政協與協商民主[J].中國政協理論研究,2009(4).

[5]浦興祖.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391-399.

[6]朱勤軍.中國政治文明建設中的協商民主探析[J].政治學研究,2004(3).

(編輯:文汝)

D062.1

A

1673-1999(2017)11-0001-02

何志武(1974—),男,博士,重慶科技學院法政與經貿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當代中國政治與公共政策。

2017-09-30

2014年重慶市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我國協商民主的制度化建設研究”(14SK012);2014年重慶市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中國特色協商民主的制度化發(fā)展和運行機制研究”(2014YBZZ018)。

猜你喜歡
政治協商制度化協商
《中國共產黨政治協商工作條例》是做好新時代政治協商工作的基本遵循
不斷推進生態(tài)文明制度化建設
推動以案促改工作常態(tài)化、制度化
論協商實效與協商倫理、協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以政協參與立法深化協商民主
法治視野中的非制度化生存論析
協商民主與偏好轉變
人民政協是否具有作為政治協商載體與主體的雙重性——再談政治協商的主體問題
政治協商各方良性互動機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