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殿忱
琴曲歌辭《蔡氏五弄》后世擬作之???/p>
郭殿忱[1]
中國古琴,由“伏羲五弦”至 “蔡邕焦尾”而九弦。其所作《蔡氏五弄》,相關(guān)記述有訛誤;后世擬作之詩亦有異文。惜前賢、時俊對此多“述而不作”地羅列異同而鮮加按斷。我今依史地沿革,名物更易,文字發(fā)展,聲韻變化,分別予以匡訛正誤,對異文間是非優(yōu)劣亦給出一己之見,用以求教于讀者方家。
琴曲歌辭/蔡氏五弄/校釋/考異
《后漢書》載:蔡邕字伯喈,陳留圉人也(今開封杞縣)……少博學(xué),師事太傅胡廣。好辭章、數(shù)術(shù)、天文,妙操音律……吳人有燒焦桐以爨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猶焦,故時人名曰‘焦尾琴’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及(董)卓被誅……邕遂死獄中……時年六十一?!盵2](南朝宋)范曄撰《后漢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583-589頁。
而《樂府詩集》(以下省稱《樂府》)轉(zhuǎn)引《琴書》云:“邕性沉厚,雅好琴道。嘉平(249)初,入青溪訪鬼谷先生。”[3](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中華書局1979年,第855、856、856、822、856、821、822、885頁??迹喝龂糊R王曹芳,正始十年夏四月乙丑,改元嘉平。此踞蔡邕辭世已逾五十七載。疑“嘉平”或為“熹平”之誤。又,鬼谷先生即鬼谷子,乃戰(zhàn)國時代縱橫家之祖。蔡邕后生,無由拜訪。知奪“故居”二字(后文即有“舊所居也”四字)。
《琴書》又稱“鬼谷子所居山有五曲:一曲制一弄,山之東曲,常有仙人遊,故作《遊春》;南曲有澗,冬夏常淥,故作《淥水》;中曲即鬼谷先生舊所居也,深邃岑寂,故作《幽居》;北曲高巖,猿鳥所集,感物愁坐,故作《坐愁》;西曲灌水吟秋,故作《秋思》。三年曲成,出示馬融,甚異之?!盵4]
復(fù)引《琴議》曰:“隋煬帝以嵇氏(康)四弄、蔡氏五弄,通謂之九弄。”[5](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中華書局1979年,第855、856、856、822、856、821、822、885頁??迹骸芭迸c古琴曲“暢、操、引”合為四大類?!肚僬摗酚性疲骸昂蜆范?,命之曰暢,言達(dá)則兼濟天下而美暢其道也。憂愁而作,命之曰操,言窮則獨善其身而不失其操也。引者,進(jìn)德修為,申達(dá)之名也。弄者,性情和暢,寬泰之冤也?!盵6](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中華書局1979年,第855、856、856、822、856、821、822、885頁。
考:《蔡氏五弄》曲、辭俱已散佚。今存其所撰《琴賦》,似可窺見一斑:
爾乃言求茂木,周流四垂……考之詩人,琴瑟是宜。爰制雅器,協(xié)之鐘律。通理治性,恬淡清溢。爾乃間關(guān)九弦,出入律呂。屈伸低昂,十指如雨。清聲發(fā)兮五音舉,韻宮商兮動徵羽。曲引興兮繁弦撫,然后哀聲既發(fā),秘弄乃開……[1](清)嚴(yán)可均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665-666,127頁。
幸賴宋代郭茂倩所編《樂府·琴曲歌辭》中,將后世擬作之篇收錄。然與其他典籍比勘,發(fā)現(xiàn)于作者、詩題、詩句均有若干異文。今運用本校、他校、理校等方法,對異文之間的是非優(yōu)劣加以按斷,用來求教于大方之家。
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fēng)。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
上苑何窮樹,花開次第新。香車與絲騎,風(fēng)靜亦生塵。[2](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中華書局1979年,第855、856、856、822、856、821、822、885頁。
校:《蔡氏五弄》在《樂府》中屬“琴曲歌辭”。《遊春》下加“曲”或“辭”(見下二首),似均合古義。又,“遊”依1955年國家公布的《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以下省稱《一異表》),已為“游”的異體字,一般情況下不再使用。
又,編者,原注(下同)①“王(維)[涯]:此詩《全唐詩》王維卷中未收,見《全唐詩》卷三四六王涯詩中,題作《春遊曲》,《唐詩紀(jì)事》(以下省稱《紀(jì)事》)卷四二作張仲素詩,但《全唐詩》張仲素詩中未收,今姑據(jù)《全唐詩》改?!盵3](清)彭定求等修纂《全唐詩》,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857、1232、1232、735頁??迹骸短迫诉x唐詩新編(增訂本)》收陳尚君校點本《元和三舍人集》(以下省稱《舍人》)即王涯(字廣津)、令狐楚(字殼士,依國務(wù)院2013年發(fā)布的《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之法律性規(guī)定,“殼”已寫作“殼”qiào)張仲素(字繪之)三人集。其中載:“《春遊圖》廣津二首”[4]傅璇琮等編《唐人選唐詩新編(增訂本)》,中華書局2014年,第637、637、647、638、638頁。疑《全唐詩》即本于此。然而依《樂府》分類,《春遊曲》屬“雜曲歌辭”,不在《蔡氏五弄》的《遊春》之列。而宋代洪邁所編《萬首唐人絕句》(以下省稱《萬首》)收此二首詩,則題為《遊春曲》。[5](明)趙宧(yí)光等編定《萬首唐人絕句》,書目文獻(xiàn)出版社1983年,第111、568頁。
校:遊春與春遊這組簡單的“倒文”,作為“類目”中的詩題,前者類目解題曰:“琴者,先王所以修身、理性、禁邪、防淫者也,是故君子無故不去其身。”[6](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中華書局1979年,第855、856、856、822、856、821、822、885頁。復(fù)博引《唐書·樂志》《世本》《廣雅》《琴清英》《琴操》《古今樂錄》《風(fēng)俗通》《三禮圖》《新論》《古今注》《纂要》及上文所引《琴論》等諸多著作,詳加論列。[7]同[6]而后者類目解題曰:“雜曲者,歷代有之,或心志之所存,或情思之所感,或宴遊歡樂之所發(fā),或憂愁憤怨之所興,或抒離別悲傷之懷,或言征戰(zhàn)行役之苦,或緣于佛、老,或出自夷、虜。兼收備載,故總謂之雜曲?!盵8]同[6]按,比較上述所論,王涯詩二首應(yīng)題名《遊春曲》。又,在古代漢語中“遊、游”二字有時通用,如“宴遊”可寫作“宴游”,“遊子”亦可寫作“游子”;但“水中游”、江河之“上、下游”,絕不可用“遊”代之。另,第二首中的“絲騎”,《舍人》作“絲綺”。[9]同 [4]。按:騎字有平仄二聲,讀qí時為動詞,讀jì時為名詞。詩句意為:香車、寶馬裝飾得再華麗也會積有灰塵。而“綺”為有素地花紋的絲織品,與“絲”組合,嫌重復(fù)。
曲江絲柳變煙條,②寒谷冰隨暖氣銷。
才見春光生綺陌,已聞清樂動云韶。
校:詩題,上文已言“曲、辭”皆合“琴曲歌辭”之古義,然而“曲”與“辭”相比較,則“辭”更名副其實。
又,原注①,同上二首《遊春曲》之注。②絲柳:同上作“綠柳”。校:《舍人》《紀(jì)事》亦均作“綠柳”。[1]傅璇琮等編《唐人選唐詩新編(增訂本)》,中華書局2014年,第637、637、647、638、638頁。按:綠柳如煙乃春天景色,但與“煙條”關(guān)聯(lián),“絲柳”強于“綠柳”。又,“寒谷”《舍人》作“塞谷”。按:“寒谷之水才結(jié)冰,“塞”字欠佳。疑“寒、塞”二字為“魯魚亥豕”之訛。
(紅)[經(jīng)]過柳陌與桃蹊,③尋逐風(fēng)光著處迷。④
鳥度時時沖絮起,花繁袞袞壓枝低。
校:原注③“(紅)[經(jīng)]過:據(jù)同上(即《全唐詩》)改?!卑矗骸渡崛恕纷鳌敖?jīng)過”,大早于《全唐詩》。原注④“風(fēng)光:同上作‘春光’。”按:《舍人》早已作“春光”。與詩題《遊春辭》相諧,“春”字勝“風(fēng)”字。又,“桃蹊,”《萬首》作“桃溪”。按:桃花流水用春之一景,且可與“柳陌”水陸兼程,似強于“桃蹊”。再從押韻角度看,“蹊、迷、低”押齊韻,“溪”亦在“齊韻”,故知從內(nèi)容到形式,“溪”均勝“蹊”。另“著”,《萬首》作“著”。按:著字讀zhuó 時,古漢語音、義皆同“著”。由于“著”又有zhù音、與其他義項,故現(xiàn)代漢語將二字分別開應(yīng)用了。
晚遊臨碧殿,②日上望春亭。芳樹羅仙仗,晴山展翠屏。
一夜好風(fēng)吹,新花一萬枝。風(fēng)前調(diào)玉管,花下簇金羈。③
閶闔春風(fēng)起,蓬萊雪水消。相將折楊柳、爭取最長條。
校:原注①“同前:《全唐詩》三三四作《春遊曲》。”按:說已見上文。②“晚遊:同上作‘曉遊’,是?!卑矗骸渡崛恕吩缱鳌皶赃[”。原注③“羈,同上注‘一作雞’。”按:《舍人》早作“雞”。另“日上望春亭”,《紀(jì)事》作“晚日上春亭”。[2](宋)計有功輯撰《唐詩紀(jì)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642、640頁。又“仙仗”,《舍人》作“仙苑”。“晴山”,《舍人》作“青山”。[3]傅璇琮等編《唐人選唐詩新編(增訂本)》,中華書局2014年,第637、637、647、638、638頁。按:“晚日”句與情理欠通,與意境相忤。一個“望”字領(lǐng)起,騁目郊野:芳樹似仙仗排列,青山如黛似屏,自是晴天朗日,青綠山水畫一幅。不必再強調(diào)“晴”字,“青山”即好。又“枝”,《萬首》作“株”。按:花,應(yīng)以“枝”論,樹才論“株”。復(fù)從音韻角度看,“枝、雞”,上古均在“支部”,“枝、羈”中古均在“支韻”。而“株”字,上古在“侯部”,中古在“虞韻”,與“雞、羈”均不押韻。另,“雪水”,《舍人》作“冰雪”。[4]同[3]。按:東風(fēng)駘蕩,冰雪消融。在文義、文氣兩方面,均較“雪水(消融)”為好。
塘上蒲欲齊,汀州杜將歇。春心既易蕩,春流豈難越?
桂楫及晚風(fēng),菱江映初月。芳香若可贈,為君步羅襪。
校:詩題,依“琴曲歌辭”類目,“淥水”下加曲、辭(見下李賀詩),均含古義。又“汀州”,《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以下省稱《南北》作“汀洲”。按:洲乃水中之島?!爸荨蹦似浔咀?。后因“州”大多時為行政單位,又進(jìn)而作了地名,于是加水字旁造“洲”字。類似“然、燃”類古今字。又“桂楫”,《南北》作“桂棹”。按:“棹”讀zhào時當(dāng)船槳講,又可指代船?!伴币酁榇瑯部芍复?。故兩可。而舉凡兩可之字、詞,均應(yīng)采用早出之書或版本。又 “菱江”,《謝宣城集》作“菱影”。按:江水映月乃常識,說“菱影 ”映月大有標(biāo)新立異、嘩眾取寵之嫌!
香曖金堤滿,湛淡春塘溢。已送行臺花,復(fù)倒高樓日。
校:作者吳均,《南北》注:“一作吳筠?!卑矗簠蔷鶠橹膶W(xué)家,后人摹擬其作品被稱為“吳均體”。“筠”字不當(dāng),且易與唐代詩人吳筠相混淆,徒滋紛擾。又“香曖”,《南北》作“香暖”。按:香暖,既作用嗅覺又作用于觸覺,是一種美的享受。而“曖”則釋為昏暗不明、隱蔽、遮蓋,與詩的意境不和諧。另同時代的柳惲詩亦有“日暖江南春”之句。
塵容不忍飾,臨池客未歸。②誰能別淥水?③全取浣羅衣。④
校:原注①“同前:《玉臺(新詠)卷一0作《綠水曲》。”按:古漢語中“淥、綠”二字形容水時可以相通?,F(xiàn)代漢語讀音分別為lù、lǜ。既然《蔡氏五弄》原文為“淥水”,則應(yīng)從之。②“客未歸:同上及《藝文(類聚)》卷四二作‘思客歸’。”按:句意為:不加修飾的容顏映在池水中,讓她想到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歸來后的情景。有“思”字,佳 。③“能別:同上作‘知取’。”按:《南北》作“能取”。以“取”代“別”的前提條件與④相關(guān)?!叭。和献鳌疅o趣’?!比绮挥谩盁o趣”,則“取”字的重復(fù)使文義混亂了?!赌媳薄芬嘧鳌盁o趣”。故“能別”,似不如“能取”為佳。另,《南北》次文與此顛倒,此為第二首。又,作者江洪,宋本《藝文類聚》與《詩紀(jì)》均作“江淹”,實誤。
潺潺復(fù)皎潔,輕鮮自可悅。橫使有情禽,照影遂孤絕。
校:自可,《藝文類聚》作“尚可”。按:“自可悅”是自然可悅或自覺歡愉的感覺?!吧锌蓯偂闭f得就“勉強”多了,欠佳。
淥水明秋月,②南湖採白蘋。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
校:①“同前:蕭本《李太白詩》卷六作《綠水曲》。”按:“淥、綠”,說已見上文。②“月:王琦注本《李太白集》作‘日’?!卑矗耗苁鼓虾髁灵W光的,應(yīng)當(dāng)是太陽而非月亮。另外看得清“荷花嬌欲語”情態(tài)的,場景亦應(yīng)在白天而非月夜。
今宵好風(fēng)月,阿侯在何處?為有傾城色(一作人),②翻成足愁苦。
東湖採蓮葉,南湖拔蒲根(一作折薄茸)。③未持寄小姑,且持感愁魂(一作感秋風(fēng)。)④
校:詩題①“淥水:《李長吉歌詩匯解》卷四作‘淥水’。”按:說已見上文。又“辭”強于“曲”,說亦見上文。②“傾城:同上作‘傾人’?!卑矗骸皟A城傾國”典出《漢書·外戚傳》:“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盵1](漢)班固撰《漢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1127頁。知“傾人”欠佳。③
“拔:姚仙期本《李長吉集》作‘採’。”按:“拔”的應(yīng)是“根”,“採”的應(yīng)是“茸”,不可互換。再從音韻看,“根、魂”同押“元韻”,“茸與風(fēng)”為“冬、東”二韻通押,亦不可交叉。④“愁魂:曾本、二姚本《李長吉集》作‘秋魂’?!卑矗簶犯姴槐茏值闹貜?fù),如“東湖、南湖”,“未持、且持”。所以“愁苦、愁魂”亦可。“秋”字欠佳。
苔衣生,花露滴,①月入西林蕩東壁。
扣商占角兩三聲,洞戶溪窗一冥寂。②
獨去滄洲無四鄰,身嬰世網(wǎng)此何身?
關(guān)情命曲寄惆悵,久別江南山里人。③
校:①“花:《全唐詩》卷二六五注:‘一本疊花字’?!卑矗杭词拙錇椤疤σ律?,花花露滴?!边@樣整齊似七律的排列,似不如原句的短長相間更像樂府詩中的歌辭。②“溪:同上注:‘一作深’,是?!卑矗号c“洞戶”對舉,“深窗”的確較“溪窗”為佳。又“溪”字,《全唐詩》作“谿”。按:依《一異表》,“溪、谿”今為正異體字。③“江南:《全唐詩》作‘山南’?!卑矗骸杜f唐書》《紀(jì)事》均言顧況為蘇州人。[1](五代)劉熙等撰《舊唐書》,中華書局1964年,第3625頁。其離鄉(xiāng)“獨去滄州”,久別之地正是江南?!吧健弊智芳选?/p>
未見擬作。遍翻案頭工具書而未得。
春陽如昨日,碧樹鳴黃鸝。蕪然蕙草暮,颯爾涼風(fēng)吹。
天秋木葉下,月冷莎鷄悲。坐愁羣芳歇,白露凋華滋。
校:“涼、鷄、羣”三字,依《一異表》分別為“涼、鷄、群”之異體字。其中“鷄”又簡化為“雞”?!叭骸弊钟杏馗娜朔Q:君子豈能同羊并列?殊不知“群”乃“從羊,君聲”的形聲字,而非“從君從羊”的會意字。
閼氏黃葉落,①妾望白登臺。②
月出(一作海上)碧云斷,③
蟬聲(一作單于)秋色來。④
胡兵沙塞合,漢使玉關(guān)回。
征客無歸日,空悲蕙草摧。
校:①“閼氏:蕭本《李太白詩》卷六作‘燕支’。”按:閼氏,漢時匈奴王之妻妾稱號,“燕支”作為山名,在匈奴境內(nèi),以產(chǎn)可作紅顏料的燕支草(可研粉潤面,故又稱“胭脂”)名之。故知“燕支”是,而“閼氏”非。②“白登臺:同上作‘自登臺’。”按:白登臺在白登山上(在今山西大同市東)。漢時,匈奴曾圍困劉邦于此。李白有詩云“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知“自”字大謬不然!疑“白、自”形近,為“手民之誤”。 ③“月出:同上作‘海上’,是?!卑矗捍撕D酥稿?,即大漠。④“蟬聲:同上作‘單于’,是。”按:此處“單于”指代單于大都護府(亦在今山西大同北及內(nèi)蒙古境地)此地早寒以秋色先到言之。
胡風(fēng)吹雁翼,遠(yuǎn)別無人鄉(xiāng)。君近雁來處,幾回斷君腸。
昔奉千日書,撫心怨星霜。無書又千日,世路重茫茫。
燕國有佳麗,蛾眉富春光。自然君歸晚,花落君空堂。
君其若不然,歲晚雙鴛鴦。
校:①“(二)【三】首:據(jù)《全唐詩》卷四八六改,一二首原合為一,今據(jù)分。”按:如此劃分,頗整齊。但《全唐詩》同卷還收一首同題詩(楚客秋更悲),長達(dá)近百言。而一二首合之僅過其三分之一。聞一多所輯《唐詩大系》就只錄第三首[2]聞一多撰《聞一多全集》,三聯(lián)書店1982年,第362頁。,回避了一二兩首之分合。又,“雁”,《全唐詩》二見,均作異體字“鴈”。“回”作“迴”。按:在往返的意義上,“回、迴”一義。又“有佳麗”,“有”下注:“一作古?!盵3](清)彭定求等修纂《全唐詩》,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857、1232、1232、735頁。按:燕趙自古出美女,然詩中表現(xiàn)的是唐人的思想感情,“古”字欠佳。另,“君其若不然”下注:“君若謂不死?!卑矗簭娜姲竦娘L(fēng)格看,輕言“死”字似不當(dāng)。
顧兔蝕殘月,幽光不如星。女兒晚事夫,顏色同秋螢。
秋日邊馬思,武夫不遑寧。燕歌易水怨,劍舞蛟龍腥。
風(fēng)折連枝樹,水翻無蒂萍。立身多戶門,②何必燕山銘!
生事不如鳥,雙雙比翼翎。
校:②“戶門:同上作‘門戶’?!卑矗骸皯糸T”與“門戶”一義,然此處為出句,末字應(yīng)為仄聲,“門戶”二字是,而“戶門”二字非。又“劍”乃“劍”之簡化字。《全唐詩》作“劒”,[4]同[3]。乃“劍”之異體字。
季秋天地閑(一作閉),③萬物生意足。
我憂長於生,安得及草木。
試從古人愿,致酒歌秉燭。
燕趙皆世人,詎能長似玉?
俯憐老期近,仰視日車速。
蕭颯御風(fēng)君,魂夢愿相逐。
百年夜銷半,端為重纓束。
校:③“閑:作‘閉’,是?!卑矗杭厩镆贿^即到冬季,古人認(rèn)為萬物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故“閉”字是。
靜與懶相偶,年將衰共催。前途歡不集,②往事恨空來。
晝景委紅葉,月華鋪綠苔。沈思更何有?③結(jié)坐玉琴哀。④
校:①“同前:《全唐詩》卷二九二作《秋思呈尹植裴說》?!卑矗骸度圃姟奉}下注:“一本題下有鄭洞二字?!盵1](清)彭定求等修纂《全唐詩》,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857、1232、1232、735頁。②“不:同上注‘一作未’?!卑矗号c“空來”對舉,“不集”似強于“未集”。③“更:同上作‘竟’?!卑矗骸案⒕埂弊鳛樾揎棥昂斡小钡某潭雀痹~,似兩可。④“結(jié)坐:同上作‘坐結(jié)’?!卑矗骸白比】铡⑼絼谥x,“結(jié)坐”句強調(diào)所思乃是“徒哀傷。有人疑為“結(jié)跏趺(fu)坐”的縮語,不妥。又“與”,《全唐詩》作“向”。按:此句講心靜與怠惰之關(guān)系,“與”為連詞,較“向”的副詞、介詞(在此處理解)詞性要表意準(zhǔn)確。另“懶”上書作“嬾”。按:在《一異表》中,后者為異體字,是文字學(xué)中歧視女性的表現(xiàn)。又,“歡”為“歡”的簡化字,而《全唐詩》作“懽”,乃是“歡”的異體字。又“鋪”,《全唐詩》作“銷”。按:句意為月光灑在青苔上。“銷”字欠佳。又“沈思”即“沉思”。按:古漢語中“沈、沉”相通,但姓氏“沈”字讀shěn,不能寫作“沉”。而今“瀋”又簡化作“沈”,返回繁體字,更不能寫成“瀋思”。
身病時亦危,逢秋多慟哭。風(fēng)波一搖蕩,天地幾翻覆?
孤螢出荒池,落葉穿破屋。勢力長草草,何人訪幽獨?
寓目之書,未見異文。
網(wǎng)軒涼吹動輕衣,夜聽更長玉漏稀。
月渡天河光轉(zhuǎn)濕,鵲驚秋樹葉頻飛。
校:①“王(維)【涯】:據(jù)《紀(jì)事》卷四二、《全唐詩》卷三四六改?!卑矗赫f已見上文。又“網(wǎng)軒”,《紀(jì)事》注作“綠軒”。[2](宋)計有功輯撰《唐詩紀(jì)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642、640頁。按:小軒裝飾網(wǎng)狀,或名之以“綠”,似兩可。又“涼”,《舍人》《萬首》俱作“涼”。按:依《一異表》,“涼、涼”今為正異體字。又“渡”,《萬首》作“度”。按:雖是“天河”,亦應(yīng)作“渡”。
宮連太液見蒼波,①暑氣微清秋意多。②
一夜輕風(fēng)萍末起,露珠翻盡滿池荷。
校:①“蒼:《全唐詩》作‘滄’?!卑矗骸渡崛恕芬嘧鳌皽娌ā薄5吧n波”為深綠色的池水所起波紋,較易生歧義的“滄波”更佳。②“清:同上作‘消’。”按:《舍人》亦作“消”,《萬首》作“銷”。[3](明)趙宧(yí)光等編定《萬首唐人絕句》,書目文獻(xiàn)出版社1983年,第111、568頁。暑氣消退,秋意增多?!跋陛^“清”佳。又,在耗盡的意義上,“消、銷”有時可以通用。又“輕風(fēng)”,《舍人》作“清風(fēng)”。按:此句典出宋玉《風(fēng)賦》“夫風(fēng)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盵4](清)嚴(yán)可均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665-666,127頁。依文義“大王之風(fēng)”初起,“輕、清”二字皆可。
1206.2
A
1001-5736(2017)04-0033-6
[1]
郭殿忱(1940~),北華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授。
(責(zé)任編輯 朱默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