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楊
【摘 要】在小學英語語篇閱讀教學課上,很多教師大搞閱讀判斷,閱讀選擇,閱讀回答,閱讀填空等作業(yè)九連環(huán)式的走場秀,讓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一度被打壓殆盡。筆者認為,閱讀教學應該立足“有效”,讓學生始終處于生產(chǎn)性學習之中,才能回歸閱讀教學本來的樣子。
【關鍵詞】頭腦風暴;插圖感悟;問題引領
泰勒·木·沙哈爾教授在《幸福的辦法》專著中告訴我們:“一個有效增強幸福感的方法,就是增加想要做的事和減少不得不做的事,并同時關注自己內心的感受,通過豐富而多樣的練習,讓我們去感知幸福的真諦?!逼鋵?,幸福并不遙遠,也不難達到。然而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出現(xiàn)了教師疲于創(chuàng)新,學生被動練習的反?,F(xiàn)象,很多教師像是走進了閱讀理解的題海,上語篇閱讀教學課,大搞閱讀判斷,閱讀選擇,閱讀回答,閱讀填空等作業(yè)九連環(huán)式的走場秀,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一度被打壓殆盡。筆者認為,閱讀教學應該有它的原樣,只有立足“有效”,讓學生避免機械枯燥的練習,將學生置放于自主思考與積極發(fā)展的角色,讓學生始終處于具有創(chuàng)造意味的生產(chǎn)性學習之中,那么我們就可以讓師生都能感知幸福學習的真諦。
一、結合頭腦風暴,整合單元詞匯包
每個單元都有一個與單元主題密切相關的語義場。教師可以將詞匯學習與課前的熱身活動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建立單元詞匯包。在導入單元主題時,可以通過頭腦風暴的形式,要求學生以單元主題作為話題(情景),說出有關的詞匯;也可以采取分組競賽的形式,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江蘇譯林英語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主題是at the snack bar.教師在備課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軟件概念圖,出示snack bar背景圖,問Whats at the snack bar? Can you decorate it?讓學生產(chǎn)生情景置換,通過group work和比賽哪組說得多的形式,很快就得出food and drinks兩大類食物圖,F(xiàn)ood鏈上有hamburger,sandwich,cake,noodles,rice,pie等,Drinks鏈上有coffee,milk,juice,tea等。這種以概念圖為腳手架建立的語篇語義場,一方面可以激活學生大腦中已有的語言圖式(背景詞匯),另一方面通過對已知信息的加工可以豐富學生的詞匯知識庫。同時,這樣的導入活動為詞匯學習創(chuàng)設了真實的語境,有效重組了單元詞匯。并且這種通過語義場的關聯(lián)記憶既能擴充學生的詞匯量,又能提高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和記憶能力,從而大大促進學生詞匯運用能力的提高。
二、巧用插圖感悟,搭建語境腳手架
小學生對于插圖有著天生的喜愛之心和好奇感,這是因為插圖往往能給學生最直觀、最形象的感受,小學生想象力豐富,往往能夠借助插圖浮想聯(lián)翩,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一天性,讓學生善用插圖猜測答案、感悟故事大意,填充插圖留白等。
例如江蘇譯林英語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Lets make a fruit salad》,為了讓學生理解主題,教師沒有采用常規(guī)的復習水果類單詞游戲和句型操練,而是出示文本插圖,問學生:“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at are they doing? ”當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說完水果單詞等物品后,從圖上孩子們的神情上猜測他們是在利用這些水果制作某個食品。此時教師趁勢引導:“They are making a fruit salad. Today lets make a fruit salad.”巧妙出示主題,并隨機發(fā)問:“How to make a fruit salad? Lets go to Story time.”為學習I have …Do you have…鋪設了橋梁,并有效組合了學習語境。
在進入Story time學習前,教師可通過利用文本插圖的有效方式,給學生搭建“腳手架”,幫助學生掃除閱讀過程中的各項障礙,從而把學生的注意力真正轉移到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上去。
三、關鍵問題引領,為閱讀穿針引線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設計能對學生理解與學習課文起關鍵作用的問題備受關注。我們稱這些問題為“主問題”。教師針對閱讀材料設計的主問題可以起到提綱契領的作用。主問題是指閱讀教學中從教學內容整體的角度或學生的整體參與性上引發(fā)思考、討論、理解、探究的“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重要問題(晏暉,2009)。是深層次課堂活動的引爆點、牽引機和粘合劑,在教學中顯現(xiàn)著“以一當十”的力量(余映潮,2004)。
例如江蘇譯林英語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Hobbies》Story time教學,教師可以設計What do they like doing?這樣的主問題來引領學生深度剖析。并在教學過程中分解為What does he/she like doing?He/She likes …從而在整體大閱讀環(huán)境下理解一般現(xiàn)在時第三人稱單數(shù)時的助動詞及動詞三單的變化,并在交流理解答案的輸出過程中化解語法難點,不斷強化認知,逐步降低運用錯誤的頻率。
總之,主問題是文本閱讀訓練的突破口,教師設計時一定要克服閱讀教學中肢解課文的傾向,不能一講到底、零敲碎打,而應該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關鍵問題忌深、偏、全、淺、濫,宜少、精、實、活、新,要求集中而明確,起到梳理課文的作用;同時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樂。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其教學過程注定必須回歸到閱讀的本源上來,引領學生在屬于自我意識層面中洞察自我、尋找自我,通過這樣的形式,徹底扭轉學生的被動接受狀態(tài),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成為幸福學習的受益者,同時也提升教師的教育幸福感。
【參考文獻】
[1]吳巧云.淺談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6年18期
[2]何健婷.英語閱讀教學的創(chuàng)新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6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