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賀
(東莞理工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廣東 東莞 523808)
?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與評價
王賀
(東莞理工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廣東 東莞 523808)
本研究突破現(xiàn)有研究框架的束縛,首先確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三個測量維度:國家層面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四個價值目標;社會層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四種價值取向;公民層面的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四類價值準則。然后需要采用結構方程分析代替一般回歸分析,建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認同評價的結構方程模型,估計量表的變量結構和變量關系,允許自變量和因變量在一定范圍內(nèi)的測量誤差,以此來彌補傳統(tǒng)回歸分析在價值觀認同測量方面的不足?;?21名大學生實證調(diào)查個案的研究,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目標、取向和準則三個維度上,結構方程模型中的路徑分析數(shù)據(jù)顯示: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測量維度包含的各自四類價值觀念的認同水平不盡相同。從整體上看,12類價值觀念互相影響的強度也呈現(xiàn)出較大的差異。進一步分析認為,國家層面上的價值目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最高層次,借助社會層面上價值取向包含的四種價值理念的中介作用,國家倡導的價值目標對大學生自身的價值準則發(fā)揮正面的積極影響。針對這樣的價值認同結構和發(fā)展路徑,培養(yǎng)和提升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需要以愛國主義為中心,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建設;以利益協(xié)調(diào)為重點,進一步加強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在全社會的主導作用,這樣才能有效地提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水平。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價值觀;德育評價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diào)指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一個重要特色,對大學的性質、辦學方向與發(fā)展目標都會起到重要的影響。加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是中國高等教育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chǎn)主義崇高理想,體現(xiàn)國家教育意志、教育理念和教育方針的根本性要求。為了能夠客觀地量化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群體中的認同狀況,本研究參考已有研究成果,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含的12種價值觀念,賦予相同權重系數(shù),設計專門測量量表進行調(diào)查。本研究著重在三個方面進行探索:一是與大部分研究者主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個整體概念來認知不同,本研究在價值目標、價值取向和價值準則三個維度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進行信度和效度檢驗,以便精確把握不同認同狀態(tài);二是與現(xiàn)有大部分研究基于定性分析不同,本研究是基于實地調(diào)研和訪談收集的數(shù)據(jù),通過量化方法建模而得出計算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結果,具有很強的客觀性。三是本文嘗試“消弭”中外價值觀認同量表存在巨大差異,使用統(tǒng)計學方法對核心價值觀念進行歸并處理,使得中外價值觀認同量表具備可比性,這也是對現(xiàn)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思路的一個突破。
作為一套有關價值、信仰意義的觀念體系,價值觀是“以人為中心”的、與值得有關的東西(Braithwaite&Scott,1990)[1]。Rokeach把這種什么是“值得的”的概念理解為“一種持久的信念,這種信念使得一種具體的行為方式或存在的終極狀態(tài),對個人或社會而言,比與之相反的行為方式或存在的終極狀態(tài)更可取。”[2]人們價值觀認同概念原本屬于西方學術話語體系,由于教育體制、社會文化以及歷史沿襲等原因,中外在價值觀認同方面存在著一定差別。無論采用何種測量方法,價值觀認同本身都會受到測量技術、數(shù)據(jù)可得性的客觀限制以及理論思路產(chǎn)生的“主觀性”偏差等方面影響。鑒于以上原因,本研究盡量參考多個權威價值觀認同測量量表,來界定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量表的測量維度和問題選項,如表1所示。
表1 國內(nèi)外研究者設計的價值觀認同量表
上述研究成果表明:首先,由于研究的角度、選取的數(shù)據(jù)和變量的統(tǒng)計不同,目前國外對核心價值觀的測量沒有公認的測量維度;其次,現(xiàn)有研究的面板數(shù)據(jù)和時間序列數(shù)據(jù)都是建立在回歸分析的基礎之上的,然而回歸分析的一個明顯缺點就是只能一次處理一個因變量,其他維度因變量的存在和影響不能被有效地考量;最后,已有研究都傾向于經(jīng)濟視角來解釋人們的價值觀認同,很少從價值、意義或信仰角度來研究價值觀認同的影響路徑,具有相對局限性。
研究采用結構方程分析代替一般回歸分析,建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認同結構方程模型,同時將多個因變量考慮在內(nèi),估計量表的變量結構和變量關系,允許自變量和因變量在一定范圍內(nèi)的測量誤差,以此彌足傳統(tǒng)回歸分析的不足。從目標、取向和準則三個維度出發(fā),全面分析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影響路徑,從路徑分析的角度豐富現(xiàn)有研究方法,加深對當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狀態(tài)的理解。在此認識上有針對性地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有效地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的傳播與發(fā)展。
1.量表維度及內(nèi)涵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維度,一是國家層面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四個價值目標,二是社會層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四種價值取向,三是公民層面的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四類價值準則。為更加準確地界定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三個維度的理論意義,在參考潘澤泉、吳玉軍的觀點后,本研究認為:在國家層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是大學生對價值、意義或信仰的觀念體系認知過程,這種認知是大學生對自我存在的深層次反省和解讀;在社會層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是在改革開放新環(huán)境下形成的,這種認知是大學生的思想發(fā)展過程與社會各種思潮相互作用的結果,這是一個求同和存異同時發(fā)生的過程;在公民層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隨著外界社會環(huán)境的改變而變化,即當價值認同受到外界影響時,大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等隨之發(fā)生改變,同時這種認同對大學生能否健康積極地面對生活和工作產(chǎn)生重要影響[9]。
2.量表題項設計
基于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量表維度及內(nèi)涵的認識,本研究對量表的設計經(jīng)過文獻回顧、深度訪談、參考國外相關問卷、評定和修改初始問卷等步驟,形成最終問卷。然后,課題組深入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深圳大學、東莞理工學院、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東莞職業(yè)技術學院等7所不同類型的大學對大一到大四年級的學生進行訪談,主要問題如表2所示。
訪談以一對一的半結構訪談和焦點問題集體訪談的形式進行,共訪談了大一學生7人,大二學生10人,大三學生14人,大四學生15人,共46人。通過訪談收集歸納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不同的回答內(nèi)容,最終形成了包含12個題目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初始測評量表如表3所示。
表2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訪談問題
表3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量表測量指標選擇
1.數(shù)據(jù)收集
為進一步驗證本研究量表設計的科學性與可行性,本研究以高校大一到大四的學生為調(diào)研對象,在保證研究樣本一致性的前提下,在15所大學中發(fā)放并回收問卷,這15所大學包括:研究型大學5所(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中南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學型大學7所(暨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東工業(yè)大學、長安大學、河南師范大學、東莞理工學院和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藝術類大學1所(星海音樂學院),職業(yè)技術學院2所(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和東莞職業(yè)技術學院)。調(diào)查之前,研究者與各個大學的學工部共同確定了調(diào)查對象,樣本包括大一到大四的學生,盡量涉及到所有專業(yè)的學生,共計600名,調(diào)研數(shù)據(jù)分兩次收集:第一次調(diào)查15所大學600名大學生,一個月后對這600名大學生進行第二次問卷調(diào)查。所有問卷均為現(xiàn)場填寫后,由各大學學工部人員現(xiàn)場收集,在剔除兩次問卷調(diào)查中出現(xiàn)的不一致的異常數(shù)據(jù)后,共計回收521份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87%,滿足實證調(diào)研回收問卷的要求。在521份問卷中,男性學生比例為59%,樣本學生平均年齡為20.7歲。
2.信度與效度檢驗
信度(reliability)指測量結果(數(shù)據(jù))一致性或穩(wěn)定性的程度。一致性主要反映的是量表內(nèi)部題目之間的關系,考察量表的各個題目是否測量了相同的內(nèi)容或特質。穩(wěn)定性是指用量表對同一群受試者,進行不同時間上的重復測量的結果的可靠系數(shù)。本研究設計的量表只進行了兩次測量,所以主要采用反映內(nèi)部一致性的指標來測量數(shù)據(jù)的信度。具體做法是數(shù)據(jù)收集完成后,在對初始量表的信度進行檢驗前,首先檢驗數(shù)據(jù)庫的Cronbach’s 值,然后再采取CITC法對量表題項進行評價。本研究以Cronbach’s 值為0.7作為信度檢驗標準,0.5作為截取點,采用CITC方法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量表的12個題目進行分析。
首先,運用SPSS 22.0程序對量表的12個題項進行信度檢驗。表3為量表各題項得分的均值、方差及Cronbach’s ,量表各個題項的CITC值均大于0.5,整體上,量表基本滿足研究需要的測量要求。然后,對量表的信度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EFA),為了防止量表收集的數(shù)據(jù)出現(xiàn)偏差,先對基于12個題項建立的數(shù)據(jù)庫的值進行正態(tài)分布檢驗,結果顯示:量表包含的12個題目得分數(shù)據(jù)均呈現(xiàn)較為典型的正態(tài)分布。再對收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KMO和Barlett球體檢驗,參考其他研究者界定的定量研究中量表信度的檢驗標準,本研究按照以下四個原則來對量表進行信度檢驗:KMO和Barlett值大于0.7,單個題項的因子載荷值大于0.5,每個因子的題項數(shù)不少于3,因子對方差的總解釋大于60%。最后,SPSS22.0程序運算的結果表明,本研究設計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量表的12個題項均滿足信度檢驗要求,各有4個題項分屬于價值目標認同、價值取向認同和價值準則認同三個維度,量表中這三個不同維度的信度分別為0.832,0.761,0.707,KMO值為0.747,因素解釋總方差達到69.618 %,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如表4和表5所示。
表4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均值、方差和可靠性分析
表5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探索性因子分析
注:N=522,采取主成分分析法提取,方差極大法正交旋轉,因子負荷在0.5以下時不予顯示。
效度(validity)指測量量表能夠正確測量出所要測量的特質的程度,分為內(nèi)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效標效度(criterion validity)和結構效度(construct validity)三個主要類型。效度表示一項研究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程度,用來檢驗測量量表的準確性是否具有穩(wěn)定性,一般沒有信度就沒有效度。通過對量表的信度檢驗發(fā)現(xiàn),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量表三個維度構成的量表信度為0.876,大于0.7的量表信度評價標準,因此可以對本研究設計的量表進行效度檢驗。由于內(nèi)容效度和效標效度一般要求專家定性研究或具有公認的效標測量,因而在實際研究中一般難以實現(xiàn),因此本研究主要通過探索性因子分析和建立結構模型(SEM)來檢驗量表的效度。
首先,根據(jù)因子載荷標準化估計值大于0.7判斷標準,通過SPSS 22.0統(tǒng)計分析程序對量表三個維度12個題項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發(fā)現(xiàn)每個題項的因子載荷都大于0.7,說明量表具有很好的收斂效度。
其次,作相關性分析,根據(jù)因素分析理論,各個因素之間應該有中等程度的相關,如果相關太高則說明因素之間有重合,有些因素可能并非必要;如果因素之間相關太低,說明有的因素可能測量到的是與所想要測量的是完全不同的內(nèi)容。一般來講,項目間的相關在0.10-0.60之間,本研究以各因素之間的相關來估計問卷的結構效度,表6的結果顯示,量表內(nèi)因子相關系數(shù)在0.060-0.591之間,說明量表有很好的收斂效度。
表6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量表因子相關系數(shù)矩陣
最后,建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測量模型,如圖1所示。在99%的置信度下測量模型的所有非標準化系數(shù)具有統(tǒng)計顯著性,同時量表測量模型的擬合指數(shù)均符合評價標準,表明測量模型的整體結構效度較好,也驗證了模型設置的合理性,如表7所示。
圖1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測量模型(根據(jù)AMOS17.0輸出)
擬合指標測量模型評價標準χ264.711(p=0.000)P>0.05χ2/df1.2701<χ2/df<3CN546>200RMR0.016<0.05RMSEA0.041<0.08GFIAGFINFIIFICFI0.9870.9680.9810.9920.981大于0.9,小于,越大越好
1.結論
提高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水平有助于提升民族的凝聚力,促進和改善高校德育工作狀況,本研究探索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內(nèi)在結構,對目前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狀態(tài)有了一個基本的認知和科學的判斷。在當代大學生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結構中,對富強、和諧、公正表現(xiàn)出高度認同,對民主、自由、敬業(yè)、友善表現(xiàn)出中度認同,對文明、平等、法制、愛國、誠信的認同度則較低。通過對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價值目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最高層次,借助價值取向這一中介,對大學生的價值準則發(fā)揮正面的積極影響作用。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如何提升他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水平?本文建構的結構方程模型,為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yǎng)和提升提供了一些路徑思考。
第一,以愛國主義為中心,進一步改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核心機制,承擔著把政治體系的價值觀認同傳輸給大學生的重要使命。在一定程度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不僅需要建立在社會經(jīng)驗的基礎上,而且需要一定的制度規(guī)范來保證。當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但是,該課程在提高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知水平、塑造大學生的價值認同方面的成效并不明顯。究其原因,除了大學生的抗拒心理外,授課方式、課程安排、教師知識水平等是主要的影響因素。筆者認為,結合本文結構方程的路徑分析,必須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來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改革,采用浸入式、體驗式的方法,營造活潑的課堂氛圍,充分發(fā)揮大學生的主體能動作用,讓大學生在比較與鑒別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更深刻的理解,從而超越狹隘的利益立場和經(jīng)驗判斷,最終使大學生的價值認同從經(jīng)驗走向理性。第二,以利益協(xié)調(diào)為重點,進一步建設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結構分析表明,國家富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邏輯起點。在改革開放取得重大成就和社會積累了巨大財富后,目前社會的利益分化、缺乏法制等負面問題,一方面會直接消解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另一方面則銷蝕了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當前,中國社會的不公平與腐敗問題的頻發(fā),這是我們重建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的最大障礙?!盵10]因此,加強對社會不同階層利益關系的協(xié)調(diào),依法治國,營造公平競爭的社會環(huán)境氛圍,是提高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重點所在。
2.進一步的討論
本研究開發(fā)了包含價值目標、價值取向和價值準則三個維度十二道題項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量表。實證檢驗表明,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為測量大學生的價值認同提供了較為可靠、有效的測量工具,為進一步開展研究提供了支持??紤]到大學生思想特征的多樣性和價值觀的發(fā)展性,在研究過程中主要采取實證研究方法,通過一定數(shù)量的面對面訪談和問卷調(diào)查獲取數(shù)據(jù),但是限于研究樣本規(guī)模,所設計的量表有待進一步檢驗。由于本研究重點在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對量表內(nèi)包含的結構路徑關系缺乏深入的分析,因此,在后續(xù)研究中,筆者將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含的三個維度、十二種價值觀念的結構關系進行路徑分析,驗證模型擬合的因變量間的總效應、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為中國高校學工部門創(chuàng)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論依據(jù),為大學“兩課”改革提供科學的數(shù)據(jù)支持和參考,同時也為大學生解決自身價值認同危機等提供理論支持。
[1]Britewaite, V.A.&W.A. Scott, Measures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ical Attitudes[M].San Diego,CA:Academic Press,Inc,1990:17-126.
[2]Rokeach, M. J., The Nature of Human Values[M].New York:Free Press,1973:19,26,118,119.
[3]Kluckhohn, Personality in Nature,Society and Culture[M].New York:Alfred A. Knopf,1953:55,89.
[4]Kahle, L. R., Social Values and Social Change:Adaptation to Life in America[M].New York: Praeger,1983:61-65.
[5]Mitchell&Arnold, The Nine America Lifestyles[M].New York:Warner,1983:77-86.
[6]Hofstede&Geert, Cultural Constraints in Management Theorie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Strategic Management,1994(5):27-48.
[7]Schwartz, S. H., Are There Universals in the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Values[J].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94(4):19-45.
[8]Lowe, A.C.& W. Anthony,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Values, Lifestyles, Possessions and Food Consumption Among Beijing Adult Population[J].Journal of Asia Pacific Marketing,2004(1):43-67.
[9]吳玉軍.現(xiàn)代自我觀與認同問題[J].云南社會科學,2011(4):52-56.
[10]袁鐸.認同與拒斥——從政治合法性看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的當代重建[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6(4):67-72.
10.3963/j.issn.1672-8742.2016.05.012
廣東省教育廳“儒學道德文化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5GXJK145)
王賀(1978-),男,河南許昌人,副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為大學德育文化與高等教育管理與實踐。
G641
A
1672-8742(2016)05-0108-09
2016-04-10;編輯:榮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