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秀梅
【摘 要】課堂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過程,它的本質(zhì)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實踐過程,是師生共同活動的生命過程,是學生的主動活動。語文課堂教學要做到有效,必須從實、求活、尚簡,才能使課堂真正做到有效率,講求教學的速度(投入小一點);有效果,講求教學的質(zhì)量(收益大一些);有效益,這效益是著眼于“師生共同成長”。
【關鍵詞】有效;從實;求活;尚簡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25-0126-02
國內(nèi)對教學有效性的研究一直都備受關注,倡導改變或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發(fā)展。我們倡導摒棄傳統(tǒng)的“注入式”“操練式”教學方法,主張合作互助、平等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學方式,使課堂教學逐漸走向民主化。下面,筆者就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談一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從實起步
我們提倡扎實、樸實、真實的教學風格,就是要“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將課堂教學真正落到實處。
1. 制定目標要有層次性
教學目標的制定要明確、具體、全面,還應注意目標要有層次,促使所有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提高、有所發(fā)展。如新課標低段寫話要求第一條:“對寫話有興趣”,可以理解為:學生有表達欲望,動筆寫就行,有興趣寫就更好,能寫好更不錯。這就體現(xiàn)出三個不同的層次:寫了就行(低),想寫就好(中),會寫更棒(高)。
2. 教學策略要有靈活性
教學年段(學段)不同、教學內(nèi)容(識字、閱讀、作文、口語、綜合性學習)不同、課文類型(精讀課文、略讀課文、拓展課文)不同、課文文體(體裁樣式)不同,所采用的方法完全應當有別,不能只求千姿百態(tài),而要追求樸實有效,就是同課也可異構、異法。比如,同是李白的詩《望廬山瀑布》,有的老師喜歡從整體入手先給學生一個總體印象,再細細品味;有的老師則從人物簡介入手,在學生對古詩產(chǎn)生的背景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學習;有的老師則將這首詩與李白的其他詩歌進行對比,或與其他同時代的詩人的詩歌進行對比學習,以品味詩人的豪放詩風?!敖虩o定法”就是這個道理。在策略方法上可以依文本特點、教師個人特色、學生個體不同,而采有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讓教學方式呈現(xiàn)出殊途同歸的多樣性、多元化狀態(tài),扎扎實實教語文,認認真真學語言。
3. 評價指標要有趨動性
教師對學生評價、布置作業(yè)、練習時,不能用整齊、單一的內(nèi)容去作硬性的要求;批改、判定測評試卷時,也不能拘泥于統(tǒng)一的標準、尺度去衡量各類學生。例如,可設計星級作業(yè)題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選做,允許少做,鼓勵多選。要讓評價起到一個導向的作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真真正正讓評價成為切實可行的有效引領。
二、實中求活
實為基礎,實中求活,方能使課堂充滿活力,達成真正的有效。只有這樣,才會是生命的課堂、生態(tài)的課堂、智慧的課堂,必定也是充滿鮮活氣息的多彩的課堂。
1. 教學設計要以實為據(jù),依時而變
每節(jié)課的設計都要以課標為指導,以文本為依托,以學生為基點,依據(jù)教學情境及時調(diào)整教學程序,這樣設計的方案,目標才會恰當,流程才會合理,效果才會落實。記得教學《日月潭》一課時,在課的結(jié)尾處,筆者設計活動,讓孩子自己做導游,一起去游覽日月潭的風光。最初是想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課件感受日月潭的美,與此同時達到訓練語言表達的目的。 然而在教學的過程中,筆者才發(fā)現(xiàn)孩子在解說時,視頻播放的速度很快,而孩子還沒有說完整,結(jié)果把課文的意境完全破壞掉了,根本沒有達到理解課文、感受文辭之美的目的,更不用說發(fā)揮孩子的主動性,做有創(chuàng)意的解說了。之后筆者調(diào)節(jié)教學流程,在第二個班上這課時,通過有序的出示一幅幅日月潭景觀的圖片,讓負責解說的孩子看著每一幅圖說,并結(jié)合課文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把圖說具體。同時同伴給予評價,教師給予點撥,這樣的訓練不僅讓孩子體會到課文寫作的順序,而且在說的同時能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帶著自己的感受說,語言表達十分精彩,這樣的訓練才是扎實到位的。
2. 教學過程應注重實踐中的體驗, 讓學生有效參與,不斷提升
教學過程不僅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實踐的起始點)參與自得的實踐,而且要注重體驗(實踐的關鍵點),夯實雙基 (實踐的落腳點),形成能力(實踐的著力點)。對語文教學而言,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下面是筆者教學《燕子專列》一文時的教學片段。
師:(出示句子:燕子經(jīng)過長途跋涉,已經(jīng)非常疲勞,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饑寒交迫,瀕臨死亡)誰來讀讀這個句子?
生:(讀的熟練,但沒有感情)
師:你讀得很熟練,但是老師沒有聽出燕子面臨的困境。要讀出感受,還要能在腦海里“放電影”,即讀句子能抓關鍵詞想象畫面,帶著感受去讀。大家先看這個詞(課件:長途跋涉)一起讀讀這個詞。
生:(齊讀)長途跋涉
師:透過這個詞,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生:我仿佛看到燕子飛得很遠很遠。
生:我仿佛看到燕子飛過很多地方,飛得很累。
師:想象一下,燕子都飛過哪些地方?
生:飛過高山。
生:飛過森林。
生:飛過大海。
生:飛過草原。
生:飛過沙漠。
……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么?每年的九月份,成千上萬的燕子,就要開始出發(fā)到南方過冬了。你們看—— (課件顯燕子遷徙情景的畫面)
師:正如你們所說的,一路上,他們要飛越高山、雪地、草原、大海、沙漠……行程有五千多公里,路那么長,你想,這一路上,他們可能遇到哪些困難?
生:有的因飛太久,極為疲憊,累死了 。
生:有的在飛行中生病了,跟不上大部隊,掉隊了,最終也是死了。
生:氣溫驟降,燕子找不到食物,大批大批的餓死了,非??蓱z。
……
師:一句話,一路下來,燕子飛得——
生:非常辛苦。
生:困難重重。
……
師:帶著這樣的感受,誰再來讀讀這句話?
生:(很有感情地讀)燕子經(jīng)過長途跋涉,已經(jīng)非常疲勞,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饑寒交迫,瀕臨死亡。
師:是呀,路真長??!誰再來讀?
生:(極有感情地讀)燕子經(jīng)過長途跋涉,已經(jīng)非常疲勞,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饑寒交迫,瀕臨死亡。
師:困難重重,飛得多辛苦啊!大伙一起讀。
生:(齊讀)燕子經(jīng)過長途跋涉,已經(jīng)非常疲勞,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饑寒交迫,瀕臨死亡。
師:我聽出了你在為燕子著急,誰還有不同的感受?
生:(讀)燕子經(jīng)過長途跋涉,已經(jīng)非常疲勞,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饑寒交迫,瀕臨死亡。
師:我聽出了你的心情很沉重 ,我在為燕子擔心,著急。誰再讀?
生:(讀)燕子經(jīng)過長途跋涉,已經(jīng)非常疲勞,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饑寒交迫,瀕臨死亡。
師:我聽出了這場遷徒是何等讓人感動。
本片段的教學,抓住關鍵詞“長途跋涉”與“饑寒交迫”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想象畫面,借用巧妙的評價語引導學生有滋有味地讀。這樣的朗讀實踐,教師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經(jīng)過逐層品讀感悟,才會有所體驗,既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又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讀中悟得了方法,語感進一步增強。
3. 教學反思要關注實效
“有效教學應是師生都得到發(fā)展的教學。”即不僅要關注學生收獲了多少,還要看教師感悟到多少。從關注學生學的實績中,去關注教師教的實績,這有助于師與生的共同發(fā)展。教師要做一個成功、有效的反思者,應增強與提升個人的自主認識,使自己有著出色的自主認識能力。
比如《畫風》這一課內(nèi)容很簡單,課后筆者引領孩子將課文改編成詩歌的形式,孩子們很感興趣。讓人驚喜的是,他們不但把課文改編成詩,同時還拓展了課文的內(nèi)容,給自己的小詩配上圖畫,做成了繪本。比如《春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快樂在哪里》《愛在哪里》……真的讓人十分欣喜。語文教學不正需要這樣的舉一反三嗎?學生在成長,教師也在成長,這不正是教學相長嗎?
三、去繁尚簡
崔巒老師講到語文課程改革時,曾編了幾句順口溜:“閱讀教學崇尚簡,依標扣本學語言;人文熏陶舍其中,讀思議練重實踐。”這就是說,在語文教學中要去繁尚簡,不要把語文看得太神秘,太玄虛,應該簡簡單單學語文。
1. 展示簡潔
簡潔就是要做到不拖沓、不臃腫,簡捷明快,輕裝上課。有位老師上《日月潭》,從桂林山水講到黃山奇石,從龍門石窟講到香山紅葉……等到引入正題時,時間已經(jīng)過了十分鐘之久。而另一位老師則直入中心:“今天我們一起去美麗的寶島臺灣,去感受那里的美吧!”簡潔明了,引人入勝。這里的簡是簡單、干凈、利落,但不是膚淺,不是浮光掠影,而是寓深刻于精當之中。它源于能把握文本的精髓和精彩,抓住教學的關鍵和要害,在教學流程中凸顯重點,突出難點,相機處理得當,簡明扼要。
2. 框架簡明
要把恰當?shù)慕虒W框架與精當?shù)慕虒W細節(jié)有機地整合起來。整體框架中包含著細節(jié),教學細節(jié)應精心安排,步步漸進、環(huán)環(huán)深入。如《槐鄉(xiāng)的孩子》是三年級上冊的一篇略讀課文,全文圍繞槐鄉(xiāng)孩子的勤勞質(zhì)樸來寫,但在手法上卻十分細膩。所以,文章總體上是以時間為序,但細節(jié)上尚需細細品味,如寫時間的變化,“沒等云雀開口歌唱黎明——雞熱得耷拉著翅膀——日落西山——當炊煙升起”都流露出作者的獨具匠心,如果不仔細讀是讀不出韻味的。而對孩子們割槐米時的動作的描寫以及他們?nèi)胨瘯r神態(tài)的描寫,則能體會出他們以苦為樂的生活態(tài)度,沒有教學的細節(jié),就不會有深刻的感悟。
3. 重構簡約
文本學習本身就是一個重構的過程,需要分解細化構建簡約的課堂。 ①導入。即導入要講短、平、快,迅速讓學生接觸文本,學習時情味盎然、思緒飛揚。②展開。要有層次,有重點,有力度。③結(jié)束。鞏固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注重基礎;拓展運用(引向課外、引向生活)—— 注視發(fā)展。
總之,“有效教學”是我們正在書寫的語文課改的優(yōu)美的詩篇,讓我們的課堂以“實”為“原動力”,以“活”與“簡”為“助動力”,在教改的新天地越飛越高。
(編輯:趙 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