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晶,李淑艷,張春晶,高涵齊齊哈爾醫(yī)學院生化教研室,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6
JiTT模式在醫(yī)學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初探
——以唾液淀粉酶最適pH的測定為例
徐晶,李淑艷,張春晶,高涵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生化教研室,黑龍江齊齊哈爾161006
文章介紹了JiTT(適時教學)模式在我校不同專業(yè)的醫(yī)學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并將網絡環(huán)境下的學習任務和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有機結合,以設計性實驗案例——“唾液淀粉酶最適pH值的測定”實驗目的、原理、方法、步驟、實驗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及注意事項等詮釋該教學模式,有助于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與探究的能力。
醫(yī)學化學實驗;JiTT適時教學;教學設計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JiTT model in the med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different majors,organically combines the learning task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student-centered classroom teaching,and explains this teaching model by the experimental purpose,principle,method,procedure and problems possibly occurring in the experiment and considerations of design-type experimental case--measurement of optimal pH of salivary amylase,which contributes to strengthening the learning initiative of students and cultivating the innovation and study abilities of students.
[Key words]Med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JiTT;Teaching design
醫(yī)學化學實驗課程是我校開設的一門重要專業(yè)基礎課程,是學生完善知識結構、提高創(chuàng)新思維和培養(yǎng)獨立思考不可缺少的課程。鑒于實驗條件有限(實驗室,教師等),我校將每屆臨床、護理、精神、檢驗、康復等專業(yè)千余名學生分組分輪來上實驗課(每組20~30人;第一輪實驗課4學時:每學期第2~10周,第二輪實驗課4學時:同學期第12~16周)?!巴僖旱矸勖缸钸mpH的測定”屬設計性實驗,8學時,第一輪教師教授實驗目的、原理、分析實驗內容,提出實驗操作具體問題如何解決,學生小組討論并陳述具體實驗設計思路,教師指導糾正并總結,學生查閱資料完成設計實驗報告等環(huán)節(jié);第二輪教師批閱學生第一輪書寫的設計報告并修改指正,指導學生的具體實驗操作。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發(fā)現(xiàn),第一輪學生聽得比較認真,討論也比較積極,但是第二輪具體實驗操作時發(fā)現(xiàn)同學不知道如何做實驗,設計報告書寫的也不詳細,大多未按照教師要求的書寫,可能兩輪實驗間隔時間比較長,學生在書寫報告時遇到的問題未能及時解決,導致第二輪實驗操作無法正常進行。在數(shù)字化時代的背景下,我校將JiTT模式應用在設計性實驗“唾液淀粉酶最適pH的測定”中,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
JiTT是Just in Time Teaching的簡稱,國內學者譯為“及時教學”或“適時教學”,起源于20世紀末的美國。“適時教學”教學模式將“基于網絡的學習任務”(Webbased Study Assignment)和“以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為主的課堂教學”(Active Learner Classroom)相結合的一種新型教學策略[1-3]。將數(shù)字化技術運用到到教學中,線上和線下學習有機的結合,也符合當今流行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現(xiàn)對教學方法的改革[4]。
JiTT模式主要解決教學的效率優(yōu)化問題。在展開課堂教學之前,教師需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先前掌握的知識。在JiTT中,教師需要通過網絡事先布置預習內容及短視頻,學生則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預習任務(包括資料查閱),并完成設計報告的初稿及思考題,通過網絡工具及時發(fā)送給教師(以組為單位)。教師在及時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后,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調整教學策略。雖然JiTT教學模式使用網絡非常多,但其教學授課形式仍然是在課堂上進行的,網絡中的教學資源在JiTT中只是一種資源和手段。在互聯(lián)網時代,教師針對課程、學生的特點和培養(yǎng)目標采用有針對性的教學模式在線學習,鑒于網絡在線學習過分依賴學習者的自主性,缺乏課程邏輯規(guī)劃,注定無法撼動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主導地位。因此,提出把傳統(tǒng)學習方式和網絡化學習相結合的混合學習模式,既發(fā)揮教師引導、啟發(fā)、監(jiān)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取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醫(yī)學化學實驗》中第四篇創(chuàng)新性實驗實驗四《唾液淀粉酶最適pH的測定》為例,精心設計教學設計和組織實施教學過程。
2.1發(fā)布學習內容(1學時)
在上實驗課的前2 d左右,發(fā)布學習內容,學生在網絡上觀看教學視頻[5],大約30 min,包括實驗目的、原理等內容,預留思考題,如什么是最適pH、如何運用現(xiàn)有知識評價、影響酶促反應速率的因素有哪些、本實驗中哪些因素是未知的、如何確定除了pH以外的變量,等等。
2.2學習結果反饋(1學時)
學生小組討論(2~3人),統(tǒng)一設計方案,同時根據(jù)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借助Wi-Fi、電話、短信等方式向教師提出學習反饋。
2.3書寫設計報告(2學時)
學生通過視頻中教師的講解與查閱資料,按要求書寫設計實驗報告,包括實驗目的、實驗原理、試劑與器材、實驗內容(唾液的制備、緩沖液的制備、探究反應條件、測定A660)實驗結果、參考文獻等。
2.4調整教學內容
通過學生反饋的信息,根據(jù)反饋信息分析不同專業(yè)學生對“唾液淀粉酶最適pH的測定”設計性實驗相關知識在認識上的差異,在教學設計上做出調整,滿足不同專業(yè)學生的發(fā)展要求。
2.5課堂實驗操作(4學時)
在課堂上,學生以小組為單位(2~3人)完成具體實驗操作。教師批閱學生書寫的設計報告,側重具體實驗設計、數(shù)據(jù)的批改,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對具體操作提出問題假設,讓學生思考如何解決,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指導學生實驗操作,培養(yǎng)學生實際動手能力。
教學效果調查結果顯示,在設計性實驗“唾液淀粉酶最適pH的測定”中,JiTT教學模式較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成績要高1.2%,實驗報告書寫規(guī)范,數(shù)據(jù)基本準確,實驗器具使用準確,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同時89.2%(樣本260人,232人支持JiTT模式)的學生同意在今后其他實驗課程中接受適時教學法,對學習質量與效果也給予了肯定,見表1。
表1 學生學習效果評價(n=260)
筆者選擇的260名學生作為實驗班,在“唾液淀粉酶最適pH的測定”設計性實驗中應用JiTT教學模式,在各項測評中顯示高于其他非實驗的平行班,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創(chuàng)新思維、學習積極性、小組協(xié)作等方面的能力。JiTT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適時教學模式要求學生主動學習,小組討論激發(fā)熱情與團隊協(xié)作能力。大多數(shù)學生通過JiTT教學模式提高了自己收集資料獲取信息、自學、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有23.1%的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不滿意,原因在于自己未按照教師的步驟實施教學。
綜上所述,適時教學模式的特點是成本低,價值高,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6]。近幾年,JiTT教學模式在醫(yī)學教育院校廣泛應用,該文在醫(yī)學化學實驗課程中進行了初探,期望為JiTT教學模式在我國的深入開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1]劉源,王譯偉.JiTT模式在醫(yī)學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以阿司匹林的制備及含量測定為例[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13,5(27):537-539.
[2]胡琛,張曉云,周妹,等.“適時教學(JiTT)”模式在成人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探—以“慢性腎衰竭”為例[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1(3):97-98.
[3]何克抗.TPACK:美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途徑與方法研究的新發(fā)展(上)[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2(5):5-10.
[4]鄭冰,寧鵬飛.基于Moodle平臺應用JiTT模式的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5(2):99-102.
[5]王紅麗,李可勝,唐云云,等.“微課”與Webquest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醫(yī)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4(10):12-13.
[6]黃樺.物理課程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JiTT和PI[J].電化教育研究,2012(4):89-94.
Application Exploration of JiTT Model in the Med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al Teaching——Taking the Measurement of Optimal pH of Salivary Amylase as an Example
XU Jing,LI Shu-yan,ZHANG Chun-jing,GAO Han
Biochemic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Qigihar Medical University,Qigihar,Heilongjiang Province,161006 China
R113
A
1672-5654(2016)06(b)-0106-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6.17.106
2016-03-16)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2015年教育科學研究項目(JY20151022)。
徐晶(1986.11-),女,黑龍江肇東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高涵(1978.10-),女,遼寧遼陽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E-mail:55353703@qq.com。